时政
财经
科技
虚拟货币
其他
登录
Y11
关注
统计数据
307
文章
0
粉丝
0
获赞
861
阅读
热门文章
1
TechFlow 深潮 发布的文章:近期教育领域的变化引发了广泛讨论,我认为教育改革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创新能...
145
32
Y11
3周前
播客园在8月4日经历了一场CC攻击. 传送门:
#播客园
#CC攻击
#网络攻击
#负面
#8月4日
分享
评论 0
0
Y11
3周前
标题: 初创公司创始人,你会给那些刚开始创业的人什么建议?(我是 B2B saas 行业的) 网友投稿: 我是一家 B2B SaaS 行业初创公司的创始人。现在每天都在为公司的各种事情忙得焦头烂额,既要拓展业务找客户,又要操心产品的研发和迭代。有时候感觉自己就像一个救火队员,哪里有问题就往哪里冲。 看着公司一点点起步,有了一些进展,心里还是挺有成就感的,但更多时候是深深的焦虑。市场竞争太激烈了,不知道自己的产品能不能在众多竞品中脱颖而出,也担心资金链会不会断掉。 我想问问,对于像我这样刚开始创业的人,你能给我一些什么样的建议呢? 回复: 先给你点赞,能把 B2B SaaS 公司从 0 推到有进展超棒,行动力已赢过大部分创业者。以下是几点建议: 1. 业务拓展上,别广撒网,先“扎深”一个细分行业,选熟悉、需求迫切的领域,做成“专用工具”。 2. 产品研发方面,别做“全能选手”,先做“单项冠军”,把核心价值做到极致。 3. 市场竞争中,别拼“全面优势”,先拼“细分领域的绝对优势”,找竞品薄弱点。 4. 资金链上,别等钱快没了再行动,把钱花在“能生钱的地方”,每月做“资金三分法”,提前 3 - 6 个月找投资,用数据说话。 此外,创始人要把时间花在“别人做不了的事”上。做好“一件事”比“做很多事”更重要,盯着核心需求、功能和现金流,焦虑会变成清晰方向。
#B2B SaaS
#创业建议
#业务拓展
#产品研发
#资金链
分享
评论 0
0
Y11
3周前
大家好,请教一下大家:你的身份归属下面哪类呀
#身份归属
#归属感
#身份认同
分享
评论 0
0
Y11
3周前
这个供应链安全的开源项目,我之前写完都没管过, 不知不觉470个star了...
#开源项目
#供应链安全
#470 star
#积极
#社区
分享
评论 0
0
Y11
3周前
如何紧跟大型语言模型和智能体技术前沿的?有哪些具体的学习和跟踪方式? 问题: 你平时是如何紧跟大型语言模型和智能体技术前沿的?有哪些具体的学习和跟踪方式? 回答: 我会通过“输入-内化-实践”结合的方式跟踪前沿。首先,学术动态方面,每天花10分钟浏览arXiv的和板块,重点看标题和摘要,标记如“LLM alignment”“agent reasoning”等关键词的论文;每月会精读1-2篇顶会(NeurIPS/ICML)的核心论文,比如最近拆解Llama 3的预训练数据优化方法,梳理模型架构改进点。行业进展上,我会固定关注OpenAI Blog、DeepMind Updates的技术报告,以及GitHub Trending的AI仓库——像上周发现LangChain新增了智能体工具调用的内存优化模块,立刻试玩了其与LlamaIndex的联动逻辑。 实践中,我习惯用“小项目驱动学习”:比如复现过MetaGPT的任务拆解流程,用GPT-4o API开发过智能简历分析工具,测试多模态理解在信息提取中的效果。社区交流也很重要,每周参加本地AI技术沙龙,听一线工程师讲落地痛点;Reddit的r/LanguageModels板块会看从业者对新模型的实测反馈,比如大家讨论Gemini 1.5 Pro在长文本处理上的优势时,我会同步用自己的文档测试验证。 这种闭环让我能快速捕捉关键突破——比如Sora发布时,通过拆解其视频生成的扩散模型逻辑,结合之前复现的文本生成经验,预判出多模态智能体在内容创作场景的落地路径。整体下来,既能保持对技术细节的敏感度,也能将前沿转化为可落地的思路。
#大型语言模型
#智能体技术
#技术前沿
#学习跟踪
#实践应用
分享
评论 0
0
Y11
3周前
据说: 字节今年给大模型岗25届普通应届生开的工资是165万/每年。
#字节跳动
#大模型
#应届生
#高薪
#25届
分享
评论 0
0
Y11
3周前
阿里国际招研发工程师,有AI Agent开发,有SFT经验者优先.
谷歌Deep Research:AI操作系统雏形?· 55 条信息
#阿里
#国际
#研发工程师
#AI Agent
#SFT
分享
评论 0
0
Y11
3周前
26届的校招开始了,今年校招启动得真是早。 阿里、字节、华为等大厂都已经开始了, 而小米、小红书、百度、京东等甚至在往年SSP的基础上,额外增加了好多‘星计划’, 26届应届生的工资待遇能比得过工作7-8年的熟手。 在AI的加持下,很多人跟着AI学1个月,就能比得上别人3年工作经验,尤其是强化学习、对比学习、迁移学习的技术方法论既适用于大模型机器学习,也适用于人脑学习,真的超级恐怖! 在上你甚至能看到好多26届的岗位出来了!
#高招就业季#:志愿填报与就业攻坚· 206 条信息
教育部推出471.8万岗位,助力高校毕业生就业危机!· 88 条信息
#26届校招
#AI加持
#高薪资
#大厂招聘
#人才竞争
分享
评论 0
0
Y11
3周前
阿里国际招AI产品经理咯, 自驱力强,喜欢学习AI领域知识,推特活跃的朋友优先。
#阿里
#AI产品经理
#招聘
#推特
#积极
分享
评论 0
0
Y11
3周前
冷知识:有时候看看顶级律师事务所(红圈所)所发表的文章,你会发现下一年的投融资热点可能是什么。
#投融资
#律师事务所
#红圈所
#行业趋势
#冷知识
分享
评论 0
0
Y11
3周前
震惊了,宁波丁诺汉大学一年学费有11万。 我记得我们上大学那年,学费5k多1学期,一年大概1万元。还是985和211。
#宁波
#诺丁汉大学
#学费
#高价
#教育
分享
评论 0
0
Y11
3周前
阿里招AI运营,负责海外市场运营, 适合关注AI最新进展,喜欢在推特分享AI新闻,在社媒活跃的朋友.
澎湃AI新闻合辑:未来科技与社会热点交锋· 58 条信息
#阿里
#AI运营
#海外市场
#社媒活跃
#招聘
分享
评论 0
0
Y11
3周前
找工作时,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以及信息充分的人的。 继字节跳动宣布启动校招之后,阿里巴巴也启动校招了. 现在海量岗位刚刚放出来,竞争少,容易进重点组. 如果能搞个AI相关的实习,未来百万年薪不是梦. 一切都是信息差,如果你家里有孩子或亲戚在大三或者研一,赶紧通知他们去 查查看。 如果晚报名2-3周,那时候报名的人太多,竞争难度大,不确定性就更高了。
#校招
#阿里巴巴
#字节跳动
#AI实习
#就业机会
分享
评论 0
0
Y11
3周前
淘宝招百亿补贴商品运营,看着岗位要求权利挺大的.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报名去试一下.
#淘宝
#百亿补贴
#商品运营
#招聘
#机会
分享
评论 0
0
Y11
3周前
AI应用在游戏领域,确实蛮有想象力的. 不只是生成3D道具、生成世界观、更聪明的智能体这么简单.
#AI应用
#游戏领域
#3D道具生成
#智能体
#积极
分享
评论 0
0
Y11
3周前
近期感悟,分享给大家: 创业在一定情况下和打德州扑克是超级像的,市场上有着形形色色的人才,类比德州扑克就能看明白。 1)每个人手上筹码有限,资金雄厚的人可一直看牌,有好底牌再出手; 2)资金不行但是赌狗老是梭哈,然后快速出局; 3)有人老喜欢虚张声势一惊一乍; 4)每一轮都有3个策略:跟进、加码、放弃; 5)最后把市场培育起来后,活得越久的赢者通吃; 6)让自己输得最惨的时候,反而是有好牌的时候。此时已经得意忘形,譬如双K遇到双A; 7)派发筹码的赌坊是稳赚不赔的,不能暴富,但能靠体力活赚一点小钱;
#创业
#德州扑克
#市场策略
#风险控制
#长期主义
分享
评论 0
0
Y11
3周前
请教,大家都是什么学历背景呀?
#学历背景
#讨论
#教育
分享
评论 0
0
Y11
3周前
今年的大厂校招都比往年提前了2-3个月,字节的26届校招开始了. 已经收录,明天就可以有精选岗位出来了.
#高招就业季#:志愿填报与就业攻坚· 206 条信息
教育部推出471.8万岗位,助力高校毕业生就业危机!· 88 条信息
#大厂校招
#提前
#字节
#26届校招
#精选岗位
分享
评论 0
0
Y11
4周前
这个账号一惊一乍的也是一门生意啊, 仿佛找到了流量密码. 共性特色是把一些没办法独立做起来业务高管动向,当宝贝一样一惊一乍地报道去向。 其实这些人都是在几个大厂轮岗(字节、阿里、京东、华为...),能去的地方并不多. 好多人都是从来没听说过的名字,没影响力(粉丝)、也没技术能力(不知技术细节),但是被这个账号文案吹起来好像一个人就能把业务带起来一样.
#流量密码
#大厂轮岗
#缺乏技术能力
#夸大宣传
#职业发展
分享
评论 0
0
Y11
4周前
字节招AIGC工程师,视频与边缘方向. 岗位要求都是‘跟踪’和‘探索’,估计学历是最大的门槛了. 用营销号的话术来说,就是‘学历厂,点就送Offer’的岗位.
#AIGC
#字节跳动
#工程师
#招聘
#学历
分享
评论 0
0
Y11
4周前
看到一家创业公司, 连CFO、COO、CPO、CSO的岗位都放出来招人. 就CEO和董事长的位置握紧了不放.
#创业公司
#高管职位
#CEO
#权力
#职位空缺
分享
评论 0
0
Y11
4周前
今天腾讯出来好多CodeBuddy的岗位, 看起来是要和trae卷起来了呀.
#腾讯
#CodeBuddy
#Trae
#竞争
#招聘
分享
评论 0
0
Y11
4周前
AI用来做科技考古还是蛮有用的,譬如现在已经不存在了的‘大街网’,你可以问AI,它是如何从开始大火到消亡的. AI深度思考之后生成的内容的质量,并不比自媒体差.
谷歌Deep Research:AI操作系统雏形?· 55 条信息
#AI
#科技考古
#大街网
#自媒体
#发展历程
分享
评论 0
0
Y11
4周前
这是真的吗,可能是假的吗...
#真假
#不确定
#猜测
分享
评论 0
0
Y11
4周前
同一个概念换不同的角色解读理解,名词还不一样: 1. 在一级市场投资领域,超额利润通常由alpha指标(换句话叫非共识)贡献. 2. 新闻媒体通常会通过大规模宣传去抹平非共识的Gap,让非共识转变为共识,此时再跟投的收益会越来越小. 以上1-2点,举个贴切一些的例子以便大家理解. 1. 稳定币(polygon、solana)、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大模型(深度思考文生文)、AIGC(短剧创作、电影级3D特效创作)、脑机科学(非侵入式)、罕见病与创新药研发,这些硬科技方向,在2023年初就已经在高净值人群小范围内部广泛讨论,是路演主题常客. 2. 2025年被官方认可,大规模宣传推广让打扫卫生阿姨都能懂得这些概念,去追A股热门概念.即使此时还完全不可商用.炒股的人先激动起来了. 3. 在2)的诸多概念之中,只有一部分最后能成为趋势落实(如锂电池技术与智能车的发展),走入了千家万户. 综上所述(我们总是高估短期影响,而低估长期影响): 1. 早期起源的非共识有价值信息都不会在大众媒体中流通,而是在线下路演,投资人群间口口相传. 2. 技术的成熟可商用是个缓慢迭代对齐过程,因此只要确认方向正确,就要长期有耐心.
#一级市场投资
#非共识
#技术趋势
#长期投资
#早期信息
分享
评论 0
0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下一页
个人主页
通知
我的投稿
我的关注
我的拉黑
我的评论
我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