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价值

如何真正的在币圈/股市翻身? 人人都在谈投资翻身,但多数人对投资翻身的理解,始终停留在表层 —— 无非是抓个涨停、搞个山寨币、赚笔快钱、账户数字多几位,仿佛把这些短期收益标签凑齐,就算完成了 “投资翻身”。 可真正的投资翻身,远没有这么简单。它的核心就三个字:换位置。 所谓换位置,是从原本低效率、高风险、靠运气博弈的投资生态位,转移到高价值、低波动、能享受行业红利的新生态位。 你最终得到的复利收益、优质资产、抗风险能力,都不是凭空来的,而是新生态位自带的 “福利”。 换句话说,先选对生态位,才有生态位附带的投资回报。不是你先靠运气赚了钱才站稳好生态位,而是你先锚定了高价值投资生态位,持续收益和资产增值才会随之而来。 很多人困惑 “投资为什么难赚钱”,根源也藏在 “生态位” 里 —— 你当前所处的投资生态位,本身就没给你留多少长期盈利的空间。 这个生态位有它的规则和天花板:比如追涨杀跌的短线博弈生态,赚的是对手盘的钱,可市场里专业机构、量化资金早已占据优势,普通投资者拼尽全力,也跳不出 “一赚二平七亏” 的规则限制;再比如只盯着单一资产的生态,像满仓某只个股/某个山寨币、执着于小众理财,一旦行业变脸或产品暴雷,本金安全都成问题。 想在投资里换位置,第一步得先认清自己当前的 “生态位”。 就拿只做短线投机的投资者来说,这个生态位属于典型的 “零和博弈场”,靠捕捉短期价差赚钱,一次操作的收益看似可观,但要频繁盯盘、承担极高的交易成本,还得面对 “赚十次不够亏一次” 的风险。 更关键的是,这个生态位几乎没有门槛,谁都能凭着 “感觉” 买涨卖跌,结果就是市场里充斥着情绪化交易,短期波动被无限放大,能长期稳定盈利的人少之又少。 这个生态位的天花板,从一开始就由它的属性决定了。在这个生态位里努力,你能得到的收益,永远超不过 “运气” 和 “市场情绪” 的边界,甚至大概率会因为频繁操作、判断失误,陷入持续亏损的循环。 而决定一个投资生态位高低的,一是行业趋势,二是资产属性。对普通投资者来说,市场规律不会随着个人意志改变,熟悉我的老粉丝都知道,我原来从事 P2P行业时候,也经历了行业的爆雷潮 —— 无数投资者抱着 “高收益” 的期待入场,最后血本无归,可这根本不是 “运气差” 能解释的问题。不是 P2P 平台多会伪装,而是 “高息揽储 + 无监管” 的投资生态位本身就处在风险悬崖上,危机的爆发,不过是提前暴露了生态位的致命缺陷。 认清投资生态位之后,该做的不是指望市场兜底 —— 别盼着短期政策强行拉涨某类资产,别盼着 “内幕消息” 能带你赚快钱,更别盼着市场永远顺着自己的判断走。 那些占据高价值生态位的专业投资者,本身也在遵循市场规则布局,你的生态位不会因为 “侥幸” 就提升收益天花板。真正有用的,是主动给自己换投资位置:挪一挪自己的 “资产配置”,进入一个本身含金量就高的投资生态位,而不是等着市场为你 “送机会”。 这就是投资翻身的底层逻辑:投资翻身翻的是 “资产的生态位”,是把自己从低价值、高风险的投资生态,挪到高价值、高确定性的生态里。这个新生态位,能给你更高的长期收益、更强的抗风险能力、更多的资产选择,你锚定住了,自然能拿到生态位附带的行业红利和复利回报。 反过来想,如果你的投资逻辑没改变、资产配置没调整、所处的生态位也没优化,却突然靠一次投机赚了大钱,这根本不符合投资规律。天上不会掉馅饼,生态位卡在那里,能创造的长期价值就那么多,短期的运气收益,迟早会因为生态位的缺陷还回市场。 刚开始做投资时,很多人会讨厌 “价值投资派”。那时候我们是 “投机主义者”,没经历过市场周期的打磨,判断投资的标准只有 “涨得快不快”“能不能短期翻倍”。 而在很多人眼里,那些拿着优质股长期不动的投资者,总带着 “保守”“赚得慢” 的标签,所以我们对 “长期持有” 嗤之以鼻,对 “换生态位” 这种事更是不屑一顾 —— 在一些人看来,这简直是 “放着快钱不赚,偏要熬时间” 的傻事。 可如果用投资生态位的思维来看,“长期复利” 的故事里,生态位最高的角色其实是 “优质资产的长期持有者”。优质资产 “涨得慢不慢”,是短期投机者才会纠结的问题;现实里更该关注的是,优质资产所在的生态位能做什么 —— 它能随着行业成长持续创造价值,能靠分红和股价上涨实现复利,能在市场波动时抗住风险。 你可以把优质资产理解成现实里的 “核心赛道龙头股”“高评级债券”,而你之所以信奉 “短线抓涨停”,坚信 “一夜暴富不是梦”,立志成为 “投机高手”,不是因为你真的懂市场,而是你没看清短期投机生态位的风险,误把运气当能力,渴望靠 “赌一把” 拿到高收益。 所以你的投资目标从来不是 “靠投机赚快钱”,而是通过 “换生态位” 站上优质资产的赛道 —— 摆脱短期博弈是必经之路,锚定长期价值才是结局。 刚开始投资时,我们总纠结 “长期持有会不会错过短期机会”;可经历过市场周期才明白,只有先锚定高价值投资生态位,你才有能力把握长期收益。至于 “错过短期机会”,这个遗憾从来不是投资的关键,长期盈利才是核心。就像刚开始投资的我们,多少都有点 “追涨执念”—— 其实执迷的不是 “涨势”,是执迷于 “快速赚钱” 的快感,而自己又没能力把控风险。 我们一边羡慕别人抓涨停,一边害怕自己踏空,可那些短期涨停的股票/币种,到底能不能长期持有,根本不重要,因为我们心里早就被 “短期收益” 冲昏了头。 就像市场对 “小散” 也有偏见一样,你做短线的时候,真的像别人说的那样 “注定被割” 吗?未必。偏见本就是普遍存在的,但只有选对投资生态位的人能打破偏见、实现盈利 —— 前者无关紧要,后者才是关键。 为什么投资翻身的感觉特别好? 因为翻身前,你在低价值投资生态位里,背后没有优质资产托底,脚下没有抗风险能力支撑,连看到市场波动都觉得恐慌。翻身之后,你的投资生态位变了,手里有了优质资产,甚至能在市场调整时从容布局。这种生态位改变后 “从恐慌到从容” 的感觉,才是 “长期复利” 最大的乐趣。 我们都改变不了市场,它早就划分好了各种各样的投资生态位。 从前我们抱怨 “投资难”、不满 “总是亏钱”,不是因为市场的规则有多大问题,而是因为我们自己站在不好的投资生态位上。 等你站到高价值投资生态位上就会发现,总有人要在短期博弈里挣扎,总有人要为错误的生态位买单。 这公不公平,不是我们能说了算的;我们能说了算的,是拼尽全力给自己选一个好的投资生态位 —— 如你还不懂,那么就做一个傻子定投btc,这才是最踏实的投资逻辑。
🧐 以太坊的十年也是我在加密圈的第八年|以太坊的十年波澜,我的八年信仰进化—— 以太坊的十年是真正的 WEB3 世界风起云涌的十年,也是区块链技术繁荣生长的十年: 如果说比特币是一场货币的觉醒,那以太坊就是一次文明的重构。 而以太坊的十年,也是我在加密圈走过的第八年—— 这八年,潮起潮落,叙事轮转,我经历过2017的 ICO 狂潮、2020的DeFi复苏、2021的牛市巅峰,也扛过LUNA崩塌、FTX破灭和无数个“ETH要完了”的夜晚。 特别是这第八年,全场开始FUD以太坊,唱衰声此起彼伏,连曾经的ETH死忠都摇摆不定。 但我却越FUD越坚定。因为我不靠热度判断未来,我靠理解站队主线。 下面这篇,是我四年前写下的“以太坊曲折历程”,是我一直拿得住ETH的定海神针。今天,我决定续写它。 如果你是老粉,肯定记得四年前的五月,以太坊突破 4000美元,我在当时我的微博账号【比特吴老湿】第一次发了这么一段: 【以太坊的曲折历程】(本篇计价是人民币计价) 很多人都不知道以太坊(ETH)是怎么来的,以及他一路是如何走过来,老吴带着一路的经历,来给大家普及一下,这里面真的是腥风血雨极其好看,比电视剧要精彩一万倍,废话不说,直接开始: 第一步,2014年7月,ETH发行,发行价1.86元,在1.4元到4元区间,在这里,整整横盘了一年,大部分人都没能熬过,这第一年就把币卖掉了,基本上没赚到钱,有的甚至还赔钱。 第二步,2015年8月,涨到23元,终于涨了12倍,很多人获利离场,11月又跌回到了2.7元,跌幅90%,这一大涨大跌期间,超过90%的人都已卖币离场,有的还是割肉亏钱。神鱼就是在这个阶段,十几二十块,卖掉了10万枚ETH,如果不卖10万枚ETH,现在价值二三十亿了。但是别慌,你以为这个时候不卖,你就拿得住?我们一起看看激动人心的2016年! 第三步,2016年,这一年可以重点说下,因为实在是太精彩了。当年3月,开启暴涨模式,直接涨到98元,一个月涨了36倍,可惜只剩下不到10%的人享受到了这个财富的增值。4月,晴天霹雳,又跌到45元,很多人开始大喊以太坊是骗局,殊不知,6月一来,直接涨到138元,8月又跌到54元,9月涨到92元,12月又跌到38元。这一年的时间可谓是波澜壮阔,起伏不定。要说囤币有多难,你就想想,这个过程,你如果拿着100000个ETH,你是否拿得住?说实话,老吴是拿不住的。老吴2016年就开始炒以太坊,但是只敢短线,而且我亏钱了。 第三步,开启壮烈人生:2016年虽然一路波澜,但是却奠定了以太坊人气和市场的双重基础。所以,2017年3月,直接一路开挂,涨到350元,3个月涨了9倍,然后就是大家都知道的I C O在中国大肆流行,所有项目都在以太坊公链发币,所有项目募集的就是ETH。从这一刻起,霸主地位已定!再无悬念。 于是,2017年6月涨到2660元,6个月涨了70倍,7月跌到850元,跌幅78%,10月涨到2520元,11月涨到3280元,12月涨到7510元,2018年1月,涨到当时最高位9100元。 3年小结:3年多的时间,4900倍,你以为足够刺激了?继续往下看。完事皆有轮回,以太坊上表现的尤为突出,好戏接下来继续,但是你会感觉,这好像就是前面故事的重演: 第四步:2018年,开启熊市洗盘模式,从三月开始,9000多元的价格,跌到2280元,跌幅75%。4月,又涨到5380元,九月又跌到1070元,跌幅88%。最猛的是,12月跌到525元,跌幅直接到了90%。 第五步:2019年6月,涨到2350元,12月跌到720元,2020年3月,所有人吓得想死的312来了,一把跌到550元,跌幅超过88%。好长时间,都没人敢碰以太坊,这股劲儿,一直到10-12月的Defi兴起,才又有好转,涨到5720元。然后,又开始走上坡路。 第六步:2021年5月涨到28000元。 不到六年,涨了15000倍,当初买1000块钱,就能拥有1500万元,但是这都是屁话,你仔细看看上面老吴经历过的风雨历程,你扪心自问,自己真的拿得住? 所以,我之前讲过一句话:在这个圈子两个事情最容易变富:一是挖矿,二是囤币。而且他们底层逻辑是一样的。 有两个事情最容易变穷:乱投项目和杠杆合约。 经历几年风风雨雨,大涨大跌,能守得住的才是赢家,大财富不需要有多聪明,只需要有足够的耐心,成大事者必有大恒心。 #5折买ETH上OKX #OKX 上面这篇当时被很多人转载转发,也是我一直能拿住以太坊的定海神针,接下来我决定续写这段传奇(下面这篇用美元计价): 第七步,是最近两年的故事。 2022年,以太坊完成了历史性的一跃:合并(The Merge)上线,主网从PoW转向PoS,能耗降低了99%,挖矿历史终结,“ETH通缩”的预期被按下启动键。那段时间,圈内最流行的一句话是:比特币是过去的黄金,以太坊才是未来的金融互联网。 但市场没有因此起飞,反而经历了LUNA、FTX暴雷等接连打击,ETH也从3500美元一路跌回1100美元。又一次的崩盘洗牌,又一轮的信仰拷问。 而我,这次没有跑。 我开始理解,ETH的故事已经不仅仅是投机的剧本,而是一场根植于金融秩序革新的大叙事。 它承载了稳定币、DeFi、RWA、Restaking、AI链等几乎所有主流叙事的技术基座,是全球开发者最多、应用最广、生态最繁荣的智能合约平台,是公链世界的“协议之王”。 你可以质疑它贵、慢、被Layer2瓜分、治理混乱,但你无法忽视的是:无论牛熊,无论新公链怎么翻花样,最关键的资产与资金,依然选择以太坊作为最终的“结算层”。 第八年,我依然在场。我也还在买ETH。 2023年开始是一个特别的年份。 从2023年开启,全场开始 FUD 以太坊。 有人说它涨不过山寨,有人说以太坊拥堵、高Gas、治理效率低,很多人说他根本不如其他新公链,拿着他完全是毫无用处,有人开始押注“新范式公链”、Solana、AI链、模组链……甚至还有人说「ETH 会不会是下一个LUNA」。 你几乎可以在社交媒体的每个角落看到这样的论调:“以太坊的时代过去了”,拿着以太坊的 E 卫兵,脑袋秀逗了! 而我一直在其中。但我,却始终没有动摇。我依然在讲以太坊,依然在讲它的逻辑、它的价值、它的未来。 因为我始终相信: 以太坊的价值,不在于短期的市场热度,而在于它作为全球金融操作系统的地位,正在悄无声息地深入世界。 稳定币,是以太坊的第一杀手级应用,数千亿美元的USDT/USDC,大部分发行在以太坊和兼容链上; DeFi 协议的 TVL 八成都以 ETH 为核心结算资产; RWA、AI、Restaking、Layer2 模块化生态……你能想到的几乎每一条叙事,最后都落在以太坊或其衍生网络之上。 它是资金流的终点,是叙事的锚点,是安全性的最高层。 全场FUD以太坊的今天,恰恰是我最安心的第八年。 我写过一句话:“ETH 是一座正在缓缓建立的金融文明,它不是投机的容器,而是全球价值协作的骨架。” 十年了,潮水涨退,叙事兴衰,我们看过太多爆红再沉寂的故事,看过太多热情的背后是冷漠的泡沫,只有 ETH 这条主线,始终未断,一步一步从理念、协议、代码、应用,到共识,完成了它的自我证明。 这就是为什么—— 我不赌风口,我押主线。 我不追爆点,我守根基。 结语—— 愿下一个十年,我们仍然在场,仍然讲着 ETH 的故事,不是因为信仰,而是因为理解。 不是因为它能让我暴富,而是我看到了它正在成为一种「不可逆的基础设施」,一种年以未来全球资产、身份与协作的共识容器。 十年,一条链,一个人,一段命运的交织。 以太坊的剧本从未重复,但却总是押中未来。 愿我们在风浪中守得初心,于周期中共赴下一场伟大。 关注以太坊十年,关注 OKX 5折买ETH活动: 入口: 感谢大家看到这里,看到这里的都是以太坊的忠实粉丝,都能赚大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