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模式

<Sidekick:捧也没捧对,骂也没骂对> 看了几位老师对 $K 的观点,我觉得FUD和FOMO的都没说到点子上。 FUD的核心观点无非三条: -Sidekick 内容没有护城河 - 核心用户只是撸毛党,不忠诚 - 商业逻辑靠的是虚假繁荣 这三点听上去有理,但我想请你们回忆一下那些午夜的 Tiktok / Twitch 打狗直播,或者去年10月 Pump Fun V1 的那种暗网级直播 大家是不是只看到猎奇,没想过为什么crypto的直播(不是Web3)是这个逼样的? 因为 crypto 本来就是一个亚文化圈: - 金钱密度巨高 - 肾上腺素需求巨高 - 对“离经叛道”的内容有刚需 你看不进去推特长文,却能盯着一个露奶子的女主播讲撸毛打狗,还留言“叫爸爸” 类似CTO场景,本来就要求高强度实时反馈,靠文字或者异步视频根本替代不了——这是内容形式决定的 第二,撸毛是项目的第一推动力,这个不假,任何项目都是这样。本质上这就是分红盘,要把人套住,关键是制造沉没成本 什么是沉没成本? 手续费 + gas 是显性的;但撸的过程中当你的号做起来了,有观众、有积分、有排名,这些不就是无形的沉没成本? 就好比说Kaito,TGE后嘴撸几乎瘫痪整个Twitter。各位老师不愿意放弃,不仅仅是Kaito的reward hub发钱,是因为他们在这过程中撸出“资产”了——Smart followers、影响力,还有商单。 毕竟Sidekick的空投可没说奖励观众 主播才是被牢牢套住的那一个 公域流量是公域流量,不代表这样的私域流量不需要。私域往往更赚钱 那你问,为什么不在其他的大众直播平台? 因为他妈的要封号啊!国内的不用说了,光Tiktok/Twitch这种鬼佬平台,大主播无故封号多少次了? 甚至不说那种,连Binance直播,稍微出格点就会封号,别问我为什么知道 我在Sidekick播,可以开盒项目方,喷各种垃圾话,一边抽烟一边播,给自己的直播取名《缅北来电》 我去别的平台播?早他妈封号八百遍了吧? Twitter播?来个狗比给你刷200万收看封号了你就老实了 Crypto 本身的亚文化决定了,它的核心用户就不是“主流平台”的受众。我们知道我们要什么,也知道主流平台不给看 另外,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的一点: 大主播从来不是一个人战斗。 付费观众不是靠自然流量,打赏也不是核心收入 主播背后有工会,直播流水背后有军火商 用这个行业能听懂的话来说:工会就是搞KOL矩阵。军火商出钱帮主播刷成车头,再用缅北做法PUA到大哥。但是真正的流水,就是混在打赏里的洗钱盘,所谓浑水才能摸鱼。 这在传统的直播领域是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全球深谙此道者,中国人执牛耳也 币圈坐庄的看到了旺财成功,会不想复制一批绿帽少年? 斗鱼那一套他们轻车熟路。国内被打击了,链上继续搞呗,成本更低,链上也不存在被“陈少杰”的可能 是的,最终币的传播仍然离不开推特,但是同样你见过什么热点内容传播是只靠今日头条、抖音、小红书中单一的一个,不经过微信的? 只要能成为传播链中的一个部分,就是社交平台的胜利 至于所谓的商单虚假繁荣,就更没什么好说的。可以看不惯,但是这个产业链的根源在交易所 你以为大儒帮PRE TGE项目辨经,是为了吸引用户?不,是为了给交易所审核时做背书。上币的任务罢了。他们要KPI,你就老老实实弄。你给我行个方便,我就给你行个方便 县委招待所边上的破烟杂店流水过亿,你不能说它没有创造GDP,不能说他没有可持续性。毕竟县委书记一挥手,你是真的会被抓进考斯特 逻辑是这个逻辑,Sidekick后续能不能做到那是另一个回事。同一个话题,我和真干直播搞打粉的也是聊过无数次了 反过来你看帮Sidekick反驳的,也基本都不在点子上。绝大多数都是结果,而不是原因。当然各人各想法,尊重 看到这里至于你信不信,根本不重要。之前Pump的时候我就见识过了,横竖都会挨喷 尊重个人命运,放下助人情节
摆脱内容创作的穷忙 平时总和徒弟说运营要注意这里那里,说到最后经常能给我气够呛。上个月发现了一个最【通俗易懂】的沟通方式,就是【不要再去更新内容了】。这样就倒逼着他把时间放到内容以外的地方去了,结果开始有效果了。 你是否也曾在深夜敲完一篇“干货”,看着后台不断上涨的阅读和点赞,享受着粉丝“太牛了”的追捧,获得巨大的满足感? 但当兴奋褪去,你看着银行账户,却感到一丝冰冷的焦虑。 这,就是内容创作的“穷忙陷阱”——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了战略上的懒惰。 比如我徒弟这个例子,问题的根源在于,他搞错了自己的身份。他以为自己是“知识博主”,追求粉丝的点赞;但他本该是个“商业架构师”,追求客户的订单。前者像个拼命给其他厨师做菜的美食家,收获业内赞誉;后者才是开餐厅的老板,关心营收和利润。用通俗的话说,他就是个臭“卖课”的,然后他天天把精力主体都放在了“课”上,而不是“卖”上。 别再给用户一堆高质量的砖头了,他们需要的是能直接入住的房子。你的内容不该是产品,而是通往你产品的地图。 立即行动,告别穷忙: - 停下更新! 先在一张纸上写清楚:我的付费产品是什么?为谁解决什么问题? - 绘制地图。 以产品为终点,反向设计你的内容,引导客户一步步走向你。 - 忘掉阅读量和点赞。只盯着每周新增的潜在客户线索和最终成交。 如果你是程序员,试试逼着自己一个月不写代码,你肯定会有收货的。
我对「一人公司」这个词极其反感,今天必须写字喷一下 实际上我自己现在就是字面意义上的「一人公司」,我现在一个人运营 X、抖音、小红书、B 站、视频号、公众号、YouTube、即刻、微信群、朋友圈 …… 原因是我认为在当下这个阶段,我来做这个事情更合适(但未来不是),以及我有足够丰富的自动化工具、AI 工具,让我的效率可以很高 在工作中间接和我协作的人也很多,只是我们之间并不是「雇佣关系」而已 但是这没有任何可提倡、可鼓吹的地方,公司需要几个人就雇几个人,工作人员是手段,企业盈利是目的 现代公司的雇佣与优化是一套历经数百年验证的、基于分工、协作、规模化的科学体系。它的核心是构建一个有弹性的、可持续的组织,以应对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并不是你们搞了什么 DeepSeek 和 Coze 工作流,就可以颠覆式创新了 公司(Company)的词源本义是“一群人分食面包”,Companionem 指的就是“一个与你分享面包的人”,它的核心价值在于规模化 将“一人公司”视为一种商业模式的“创新”,是一种“返祖现象” —— 回到了前工业时代的手工作坊,只不过披上了数字化的外衣 这件事情的意义在于,在生意启动初期,AI 或其他工具,让我们可以暂时不用付出雇佣和管理团队的成本,快速跑通从 0 到 1,把团队管理这件事情往后放,除此之外,没什么其他作用 现代商业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就是“有限责任公司”这个组织形式 我们在提出新概念的时候,不要违背学科基石,不要违背基本常识,不要蔑视大众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