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起死亡事件后,一批中药注射液或被淘汰 10月9日,国家药监局、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局联合发布征求意见稿,要求对2019年《药品管理法》实施前批准的中药注射液全面开展再评价,“主动评价一批、责令评价一批、依法淘汰一批”。这被认为是史上最严的中药注射液监管措施。 专家指出,中药注射液本是特殊时期的应急产物。第一支中药注射液诞生于1941年抗战时期,用于战地救治。然而在随后的数十年间,中药注射液在缺乏严格临床验证的情况下迅速扩张,目前全国共有130余种品种,覆盖心脑血管病、感染、肿瘤等领域,其中多款产品年销售额超10亿元。但随着频繁发生的过敏性休克、呼吸衰竭等事件,其安全性问题愈发凸显。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2024年)》显示,中药导致的不良反应占全部药物不良反应的12%,其中四分之一来自注射液。医生指出,与口服中药不同,中药注射液直接进入静脉,绕过人体代谢系统,使得复杂成分的毒性反应被无限放大。一旦发生过敏反应,后果往往致命。 仅在过去两年,媒体报道的典型事件就包括:2025年安徽阜阳一名患者在输注刺五加注射液后两小时死亡;2023年山西一患者在肝功能异常且有过敏史的情况下被违规使用中药注射液后休克死亡。还有医院报告称,常见的“血必净注射液”等产品也多次引发严重过敏性休克。 “中药注射液是中医药领域最大的安全隐患之一。”华中地区三甲医院医生张铭坦言,大部分中药注射液缺乏严格的双盲随机对照试验,“很多时候,疗效只是经验判断,而风险是真实存在的。”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内科主任樊东升指出,十多年前,北京各大三甲医院门诊还设有专门输液区,成排的患者在输中药注射液,如今这一场景几乎消失。“中药注射液副作用频繁,有的甚至肉眼可见杂质漂浮在液体中。大医院早已停止采购使用。” 事实上,自2017年起,国家医保局已陆续将清开灵、鱼腥草等26种中药注射液列为“仅限二级以上医院使用”,严格限制基层机构开具。此次再评价政策出台,意味着中药注射液将首次面临大规模“生死筛查”。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问题在于许多中药注射液的审批时间可追溯至2000年前后,当时监管宽松、临床数据缺乏,如今要补充系统研究几乎不可能。一位中药企业高管坦言:“一次再评价动辄花费两三千万元,周期两三年,很多中小企业根本无力承担。”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邓勇指出,过去十多年,学界多次呼吁对中药注射液进行再评价,但行业阻力大、利益盘根错节,政策始终难以推进。而频繁的死亡事件、舆情爆发,才迫使监管真正启动清理机制。 “有效性模糊、安全风险高、企业抗拒再验证,中药注射液必须被重新审视。”一位药政专家表示。业内预计,一旦再评价严格执行,市场上将有数十种中药注射液被淘汰出局。
网友投稿: 我与“亦庄大厂”的23场官司 两年时间,我和北京亦庄大厂打了23场官司。从海淀打到大兴,从区法院打到北京高院。其中,劳动争议案件20个,工伤认定行政诉讼案件3个。总共包含,10个一审、8个二审、5个再审,以及部分诉讼的前置仲裁程序5个。诉求包括但不限于劳动合同履行、工伤认定、支付欠薪(工资、绩效、年假工资、餐补)、支付拖欠奖金(年终奖)、支付拖欠社保公积金造成的损失、支付错期收入被申报个税造成的损失(税率被迫提高)。这是一个打工人冒死发出的心声。。 你是否相信,21世纪已过去四分之一的今天,首都还有500强企业一方面对着媒体宣称自己员工都是正式工且享有社保待遇,另一方面因为欠薪和拖欠社保曾被属地劳动监察部门和社保中心下达责令文书和稽核意见书。截止发稿,在本人通过行政和司法途径维权两年后,该亦庄大厂已多次支付欠薪、支付拖欠年终奖、补缴社保(基数差和漏月)、补缴公积金(基数差和漏月)2025年下半年仍拖欠2024年部分月份社保(社保中心已立案稽核)。 在异地维权过程中,我遭遇高速公路交通事故,险些付出生命代价。在不止一个区的法院立案庭、一审法院、二审法院、高院、劳动监察、仲裁院、社保中心、公积金中心、税务局间几乎跑断腿,我两年累计行程超3万公里(每跨省进京一次往返至少300公里,至少进京100次),律师费和食宿出行花费甚多,也承受了极大的身心压力。 事情起源于2023年该亦庄大厂违法解聘(已于2024年终审判决其违法),北京经开区综合执法局(彼时亦庄劳动监察的上级单位)安排本人和亦庄大厂HR代表在其办公地址商谈,谈判未果后当晚本人自驾离开路上刚驶出北京便撞到货车轮胎(对方全责),险些丧命(当晚公安、交警、消防、120均到场)。后经劳动仲裁、一审、二审、再审,最终判决继续履行劳动合同。再经劳动监察、社保中心、公积金中心投诉后,被拖欠的待遇被部分支付。2024年该亦庄大厂在收到二审判决后向本人发送待岗通知,每月仅支付1694元工资并拖欠2023年年终奖。本人遂向亦庄劳动监察投诉,经立案和现场笔录问询。劳动监察下达责令文书,部分工资被支付后,该亦庄大厂第二次违法解聘了本人!没错,在劳动合同履行期间内,两次违法解聘(于2025年二审判决违法)。 无奈本人只好重复新一轮的仲裁和起诉,并在2025年再次恢复劳动关系,同时追回了部分工资、社保、公积金、绩效以及2022年年终奖差额和2023、2024整年年终奖,并重新核定了2022年至2025年社保公积金基数。 截至发稿,尚有1个一审,1个二审和4个再审案件未结案。但本人已决意冒险向大众讲出真相。 为防不测,本人在四个平台(黑底白标短视频+粉底白字长视频+蓝底白字图文+蓝底白字职场类图文)同步更新以下稿件计划,并每天发布一条动态报平安,如果我断更了,大概率是被跨省甚至已经人间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