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渊谭天”再发文:中方已做好对日实质反制准备 11月15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旗下新媒体账号“玉渊谭天”发布文章《中方已做好对日实质反制准备》,继续就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涉台挑衅表态。文章称,面对高市的露骨言论,“中国的忍耐,是有限度的”。 自11月14日以来,中方已经密集采取外交动作: 当日凌晨,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孙卫东奉示召见日本驻华大使;随后外交部发言人在记者会连续追问日方近期在军事安全领域的动向;同一时间国防部发言人发出严正警告,称日方若胆敢铤而走险,“必将碰得头破血流”;当晚中国驻日大使又约见日本外务事务次官。11月15日上午,“钧声”刊发署名文章《日本胆敢武力介入台海局势必遭迎头痛击》。 文章指出,今年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高市早苗在此背景下连续发表涉台武力威胁言论,性质尤为恶劣。中方声音也从此前的“敦促立即停止干涉”升级为“否则一切后果由日方承担”。 “玉渊谭天”强调,此轮交涉首次出现“奉示”一词,意味着外交部副部长是在“奉更高层指示”表达立场,代表的是“国家意志和14亿中国人民”。文章警告,高市早苗必须认识到,“中国人民惹不得,惹翻了,是不好办的”。 除了外交部,这几天,国台办、国防部也相继就高市早苗的错误言论发声。 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专家丁诺舟表示:这表明这次事件已经超越一般的外交争端。这些部门合力发声,本身就是一种态度。 文章进一步指出,中方已做好“实质反制”的准备,包括但不限于:对日本相关人员实施反制措施、暂停双边在经济外交军事层面的交流合作等,并强调“中国是日本最大贸易伙伴”,日本若继续挑衅,其损失由自身承担。 在中方的回应中,有两个表述:“一切后果必须由日方承担”和“必将予以迎头痛击”。通过对官方网络公开信息检索发现,其中,“迎头痛击”是第一次出现在中日外交场合中。项昊宇称:“迎头痛击”,这不仅是一个外交辞令,也具有明确的军事意涵。中国外交部与国防部在原则性问题上,都曾使用这一措辞。 此外,文章特别提到,日本近期在为恢复旧军阶名称铺路、加强军备,并在相关军事报告中渲染要与中国开展“潜艇战”。 对此,“玉渊谭天”以强硬措辞回应:“想和中国打潜艇战,就去问问辽宁舰、山东舰、福建舰、四川舰,以及‘东风快递’,同不同意。” 文章最后指出,中方已从国际秩序高度审视日本行为。作为战败国,日本的军事行动受《联合国宪章》和本国和平宪法约束,无权突破战后秩序。 文章再次向日方发出警告:别活在狂妄自大的梦里!还是撒泡尿照照自己几斤几两吧。中国和日本都有类似的俗语:“不作不死”。有些事,是不能作的!
戒网瘾机构假警抓人 近日,B站博主 温柔JUNZ 再曝“戒网瘾机构假警抓人”。视频内容记录的是 戒网瘾机构教官冒充警察,在大白天直接抓人、殴打、控制自由。 画面中,数名黑衣男子亮出“警官证”,以“涉嫌诈骗”为由强行将人拖进车辆。当事人质疑证件造假后,随即遭到暴力围殴,画面里不断传出“别打了”“求你了”等呼救声。博主指出,这些黑衣人并非警察,而是名为“护航”的戒网瘾机构教官。 这类机构多年以“治网瘾”为名,在全国范围内冒充执法、夜间抓人、精神控制、体罚虐待甚至是强制侵犯,每年都有学生在这类机构遭受虐打致死或自杀。 他回忆自己在8年前曝光“豫章书院”时,无数受害者笔录都提到被“假警察”深夜带走,并展示了戒网瘾机构伪造的“警官证”。他表示:“这样的「假警抓人」犯罪在中国各地发生了十几年,却几乎从未有人因冒充警察被追究责任。这些机构甚至能在各大平台公开投放广告、正规招生,却长期未被追责。” 针对“家长把孩子送进机构就是亲子问题”这种论调,他强调,民间组织假借执法名义拘禁、殴打甚至造成严重伤害,性质已超出家庭问题范畴,应被视为明确的违法行为。 如果这样的行为继续得不到追究,不仅受害者无处申诉,连真实执法体系的公信力也将被消耗殆尽。
戒网瘾机构假警抓人 近日,B站博主 JUNZ 再曝“戒网瘾机构假警抓人”。视频内容记录的是 戒网瘾机构教官冒充警察,在大白天直接抓人、殴打、控制自由。 画面中,数名黑衣男子亮出“警官证”,以“涉嫌诈骗”为由强行将人拖进车辆。当事人质疑证件造假后,随即遭到暴力围殴,画面里不断传出“别打了”“求你了”等呼救声。博主指出,这些黑衣人并非警察,而是名为“护航”的戒网瘾机构教官。 这类机构多年以“治网瘾”为名,在全国范围内冒充执法、夜间抓人、精神控制、体罚虐待甚至是强制侵犯,每年都有学生在这类机构遭受虐打致死或自杀。 他回忆自己在8年前曝光“豫章书院”时,无数受害者笔录都提到被“假警察”深夜带走,并展示了戒网瘾机构伪造的“警官证”。他表示:“这样的「假警抓人」犯罪在中国各地发生了十几年,却几乎从未有人因冒充警察被追究责任。这些机构甚至能在各大平台公开投放广告、正规招生,却长期未被追责。” 针对“家长把孩子送进机构就是亲子问题”这种论调,他强调,民间组织假借执法名义拘禁、殴打甚至造成严重伤害,性质已超出家庭问题范畴,应被视为明确的违法行为。 如果这样的行为继续得不到追究,不仅受害者无处申诉,连真实执法体系的公信力也将被消耗殆尽。
11月14日,辽宁省凌源市,一段74岁老人王朝文的实名控诉被 三十家子供销社 拖欠工资和相关费用长达25年,至今无果。 王朝文称,1993年调入供销社从事更夫工作后,长期以“白条”替代工资,垫付款、加班费与节假日工资均无法兑现。2000年前后因白条越积越多,他在讨薪过程中被供销社报警拘留15天,甚至影响孩子高考。其后供销社领导几度更换,但“白条工资”依旧开具不断,家中一度靠卖血度日。 2009年起他开始走上维权之路,却屡屡碰壁。法院多次以“档案丢失、被盗、雨淋”为由仅认定3年工资,六次判决均未按照完整证据链处理,他认为其中存在明显不公。2013年,他递交了由负责人签字的退休审批表,法院虽承认劳动关系,但欠薪仍未解决。 更令人震惊的是,2018年3月9日,供销社及相关部门在“四方会议”上承认拖欠其18年半、共222个月工资并签署会议纪要,但承诺至今未兑现。此后,多位镇领导与政法委人员在录音中承认“判决有问题”“确有拖欠”“新证据足以纠错”,却要求其不得“上网曝光”“不得去北京”,并让他继续等待。 王朝文称,自己身份证被标记,外出无法正常入住旅馆,多年来上访屡遭威胁,家人也承受巨大压力。2024年至2025年间,相关负责人仍以“没钱”“卷宗丢失”“权限不足”等理由推脱。 如今老人身体日渐衰弱,维权已坚持25年。他表示自己已走投无路,只希望社会关注这笔政府曾公开承认却迟迟不兑现的欠薪,希望能在有生之年得到一个公正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