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财经
科技
虚拟货币
其他
登录
#写作
关注
张俊林JohnAI创业笔记
2天前
说来有意思,我和合伙伙伴说,哪天要是我不想做事了,可能就会去写东西了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这是初中美术课上的一句话,我记得很深刻,没有生活,就写不出有力量的文字 所以要真正洞察生活的细节,有活人感,才能说人话,做人事 写作是这样,创业也是这样,保持真实,做自己,再想象
#写作
#生活
#创业
#真实
#洞察
分享
评论 0
0
龙应马
6天前
ai写这个是真的野
#AI
#写作
#效率
#自动化
#未来
分享
评论 0
0
SleepyZone
1周前
虽然实践上大差不差,但就是写不出这么条理清晰的文章😭
#写作
#条理清晰
#文章
#实践
#经验总结
分享
评论 0
0
Mr Panda
1周前
卡卡写完一篇公众号文章, 卡在了生成公众号文章插图这里了
#卡卡
#公众号文章
#插图生成
#写作
#技术问题
分享
评论 0
0
勃勃OC
2周前
这都可以写出四个公理出来 我得真的开始着手写作并出版《美股的测地线和几何性质》一书了。。 等美股彻底崩盘后就写!! 55555
#美股
#崩盘
#写作
#消极
#测地线
分享
评论 0
0
向阳乔木
2周前
如果觉得用Claude Code太折腾(经常被封)。 真心推荐Augment,不仅有GUI界面,也提供Cli的auggie。 既可以用来编程,也可以用来写文章。 内置有搜索工具,让AI搜资料,再用自己的写作提示词写文章。
AI编程工具激战:Claude Code、Gemini Cli崛起· 1174 条信息
#augment
#GUI界面
#CLI
#编程
#写作
分享
评论 0
0
卫斯理
2周前
只要出发就好了 整理自己以前写的小报童,尽管写了六万多字,不满意的居多 也很难理解大家会为这些文字付费,可能大家过于好心吧🥹🥹🥹 不过以前的那些纠结已经烟消云散了,现在如果要写什么,我就直接去写了,绝不会去想自己的文笔是否好这些问题 写就好了……
#小报童
#写作
#情感
#积极
#个人成长
分享
评论 0
0
卫斯理
3周前
群友分享的一本不错的书 《how to write and speak correctly 》成书于 1900 年 • 一句话宗旨:用最简单的词把日常事说清楚、写准确。 • 核心三招: 1. 清晰第一——选常用词,避生僻外来语;正确永远比花哨重要。 2. 口语与书面语分场景——演讲像聊天,少复杂句;写作要兼顾语法、逻辑与节奏。 3. 写你所知、说你所做——内容真实才动人,别装逼、别装学术。 • 实操要点(摘自作者章节): • 词汇:分清词性,掌握时态、数、人称;注意冠词、介词搭配。 • 语法:主谓一致,动词短语,常见误用形态。 • 表达:避免滥用逗号;规范引语、缩写、标点。 • 风格:朴素直白,让读者一眼看懂、一听就明白。 • 适用人群: • 英语学习者:可用作基础写作、口语纠错参考。 • 母语者:帮助养成简洁准确的表达习惯。 • 局限提醒:成书于 1900 年代,部分用语与社会语境已过时;侧重语法正确而非创意写作,需配合更现代教材系统学习。 直达地址:
#写作
#口语
#英语学习
#朴素直白
#how to write and speak correctly
分享
评论 0
0
卫斯理
3周前
说好和写好 只需要 2000 个单词…
#写作
#2000单词
#表达能力
#语言
#精简
分享
评论 0
0
铁锤人
3周前
我知道能给人带来长久快感的往复运动就是骑车 我之前 140 胖到 180 斤🥲,天天像个醉汉一样 运动使我身体逐渐清醒,耐心做事,心情愉悦 接下来我要写作了,让思维更加清醒
骑行爱好者挑战自我,夜骑50公里创纪录!· 35 条信息
#骑车
#减肥
#运动
#积极
#写作
分享
评论 0
0
池建强
3周前
AI Mode 让我把 Google App 放在了首屏 有了大模型,事实上我们还是会使用搜索。Google 的 AI Mode 确实是对搜索很好的补充,幻觉也少,精确谨慎,还是很受用的。 自从 Google App 里在登录态里出现了 AI Mode 之后,我就把这个 App 放在了首页,使用频率还不错。 不过 AI Mode 出现过的场景很怪。 比如 iPhone 上的 Google App 在登录态可以使用 AI 模式,移动版 Safari 在登录态也可以使用 AI 模式。Mac 上的 Dia 只能在非登录态使用 AI 模式。其他浏览器,不管你是否登录 Google 账户,都没有 AI 模式。非常迷。 不知道这么随机,Google 在搞啥呢。这服务目前是免费的,能用上就用着吧。 一周飞一样过去了,现在我们开始双线研发,进展还可以。在不久的将来第一个墨问知识库和 Web 端笔记管理应该就能发布了,敬请期待。 这周依然写了很多东西,但写作和做产品不一样,做产品我大概率知道最近能呈现出来的形态是什么,但写作?我上一周都不知道这周会生产点什么东西出来,但每次打开墨问都能写出一大堆东西,颇为奇怪。 我想这可能是一种“场”在起作用,如果我就此退休,断然不会生产这么多东西,但每天节奏感和使命感双重加持——设计产品、测试、验收,创作,批阅墨问,和用户沟通交流,登山摄影,一周又过去了。又前进了一点点。就这么回事。 我喜欢退休旅居的生活吗?长期看,自身行动已经给出了答案:还是创造点好东西,世界已经这么拥挤了,也不在乎多我这点东西,也许有用呢? 2025年10月24日
#AI Mode
#Google App
#墨问知识库
#双线研发
#写作
分享
评论 0
0
Mirror Tang
3周前
看了太多教人做KOL起号的教程,也有不少人希望做创始人营销,但在推特发帖的本质是写作,而写作有一些必备条件,我整理了前人经验,把它放在这里 1.拥有强烈情感而非麻木机器人 写作只有“情”来了才能动笔,不然就不是在“写”是在完成固定任务。写作就是表达情感的通道,但是需要一定语言修饰语圈住情感,进而表达出美丽的,甚是符合人心的东西。打动人心的只有“真情”,“仁”“义”,不是花言巧语的浮夸 2.敏感,只有敏感才能深入人心之微,动人心弦 写作者的敏感是能在别人忽略的细节里发现情绪。 看到一个人停顿的表情,能猜到他想说又没说的话;走在街上,风吹过招牌、雨打在窗上的声音,都能变成一句开头 这种敏感是天赋,也是负担。它让人更容易被世界刺痛,也更容易被世界打动 写作就是靠这种“被触动”的能力。只有先被触动,才能去触动别人,我在下方放了一段视频,方便你理解这种细腻的感受 3.经历坎坷,共情他人 一个顺风顺水的人,很难写出让人泪目的文字 只有跌倒过的人,才懂得别人的疼 只有被拒绝过的人,才懂得理解 坎坷不是不幸,而是灵魂的雕刻刀。它把人的棱角磨出柔软,让你在写作时能从自己的伤口里,看到别人的故事。能打动人的作品往往来自那些看过深渊、仍能温柔看待世界的人。共情并不是技巧,而是一种生命经验的累积——你越活过、越痛过,你的文字就越能安慰别人 4.欲望不深 欲望不深是说私心杂念较少,容易入定入静,进入写作状态。当然对作品成功的探索和欲求是很足的,除了这个没其它的特别多的欲求。譬如名利色等等,都会让信念动摇而失去灵感,导致文字杂乱无章 写作为了出名,写作为了露脸,写作为了暴富,写作为了泄愤,这些都不长久,唯有对写作本身的热爱,才是长久的动力,也许以后会转移到对别的热爱,但已经爱过的东西,在日常生活中就会带有这种思维,老话叫骨子里就XXX。很多人出名以后就转行,很多人出名以后就飘了不再继续进行写作基本功 5.能说话吸引人不一定是适合写作,那些只是技术,并非可以使作品保持永恒长久 擅长会说话,就像背稿子,耳目渲染的多了,知道各种各样的文艺修辞手法,各种流行的二次元概念,运用自如。这是一类人,他们是段子的搬运工,熟练运用者,语言技术工匠 另一类人,可能不善于口语说话表达,但是他们的思想是经过“心灵”与宇宙的沟通而获得的灵感,他们往往是创造出原本社会上没有的新思想,新规则。这是思想的创造者,而非运用者。这是和第一类不同的地方 还有一类人介于以上两类人的中间状态,能运用别人的段子,也可自己创造,但是能力都弱于两者 然而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即使不具备这些基础也不代表无法写作。只是没有什么能信手拈来。你要非常努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 人生是广阔的,写作、创始人营销、做项目、炒币、工作都或许不一定适合你。 但你终将上岸,并且阳光万里
#写作
#情感
#共情
#经验
#人生
分享
评论 0
0
Journeyman
3周前
这Up主的经历很励志, 当初一月工资两万,房贷一万 各种补习班, 靠信用卡最低还款额续命, 基本都是月光,根本存不下钱, 后来利用写作的特长, 不眠不休的写稿, 几个月拿到了正反馈, 后来又靠知识付费赚了大钱, 这很幸运, 在这个互联网和自媒体时代, “越努力,越幸运”依然是有效的, 当然, 还是要量力而行 很多际遇也是可遇不可求, 真的撑不住了, 还是要重视各种警告信号, 躺平和休息也是应该的
#励志
#UP主
#写作
#知识付费
#越努力越幸运
分享
评论 0
0
Y11
3周前
对很多人来说,写作更像一场与自己的深度对话。当指尖敲击键盘或笔尖划过纸张,那些藏在脑海里的碎片、困惑和感悟,会顺着文字的脉络慢慢浮现。 就像在深夜的房间里摸索,你会突然找到散落的拼图,看清那些曾经模糊的想法——原来自己真正关心的是什么,纠结的症结在哪里,未来的方向又该指向何方。 这种感觉很奇妙。我们总说"想不清楚",而写作就像一把手术刀,帮你剖开混沌的思绪,把零散的认知串联成清晰的逻辑。 当你写下第一句话,再用第二句话去解释它,第三句话去支撑它,你会发现曾经觉得理所当然的观点,可能存在漏洞; 那些一闪而过的灵感,或许藏着更深层的意义。 这个过程不是为了写得多好,而是逼着自己去直面内心: 我真的理解这件事吗?我想表达的到底是什么? 更重要的是,写作让我们跳出"当局者迷"的困境。 我们每天被信息淹没,却很少有机会系统梳理自己的认知。 而当你试图把一个复杂的问题转化为文字时,你会不自觉地去观察、去分析、去寻找规律。 比如写一篇关于行业趋势的文章,你需要查阅资料、访谈案例,甚至拆解别人的观点。这个过程中,你不仅加深了对事物本质的理解,还会发现自己认知的盲区——原来世界比想象的更立体,别人的视角也值得借鉴。 有人把写作比作"用文字搭建脚手架"。 当你开始动笔,那些抽象的概念会变成具体的框架,那些模糊的感受会变成可触摸的细节。 你会发现,写作不是简单的记录,而是主动构建认知体系的过程:你在为自己的思考建立坐标系,在为现实世界绘制地图。每一次修改,都是在完善这张地图;每一次分享,都是在邀请别人走进你的世界,和你一起探索未知。 说到底,写作是一种"刻意练习"。 就像运动员通过重复训练提升技术,我们也在通过写作打磨思维能力。 你可能会写得磕磕绊绊,会推翻重写,会被质疑批评,但这些都没关系。重要的是,你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校准认知,强化对世界的理解。久而久之,你会发现自己越来越能看清事物的本质,越来越能从容面对复杂的问题——这大概就是写作最珍贵的礼物。
#写作
#深度思考
#认知提升
#自我对话
#知识构建
分享
评论 0
0
indigo
1个月前
文字即思维 - 写不清楚写不简练 就表示想不清楚想不透🫠
#文字
#思维
#写作
#思考
#表达
分享
评论 0
0
dontbesilent
1个月前
明年写本书,就叫贫穷的语言
#贫穷
#语言
#书籍
#明年
#写作
分享
评论 0
0
Susan STEM
1个月前
其实从开始写作以来, 我发现阅读速度和密度在飞速提升。 中文本来就是母语就不说了, 连英文,高密度的长文现在也能做到手机一个滚轴就刷下去了。 果然符号学习没有什么比“写”还管用。
#写作
#阅读速度
#密度提升
#符号学习
#效率
分享
评论 0
0
Mr Panda
1个月前
写作的张力,源于有张力的活着。
#写作
#张力
#生活
#感悟
分享
评论 0
0
Y11
1个月前
写作,更像是一场与自己的对话,而不是追求一个完美的终点。 我们每天都会写下不少东西,可能是工作中的待办事项,可能是一闪而过的想法,也可能是阅读后的感悟。 这些文字,或许写下后就束之高阁,不再翻阅。但正是这些不经意的记录,本身就有着特别的意义。 想象一下,心灵就像前挡风玻璃,日子久了难免落上尘埃,思绪也会变得混乱。 美国作家Julia Cameron有个很形象的说法,写作就像“心灵的雨刷”——通过记录下那些让我们焦虑、不安的情绪,就像用雨刷扫去玻璃上的雨水,能让我们的头脑更清醒,更专注于眼前要做的事。 心理学里的认知行为疗法也提到,书写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当我们把那些纠结、负面的想法写下来,其实是在把它们“摊开”。 这个过程能帮我们看清自己是不是陷入了一些不合理的思维模式,就像给混乱的思绪排排队,让扭曲的认知慢慢回到正轨。 说到底,写作本身就是一种深度思考。当想法变成文字,它们就有了形状,我们能站在旁观者的角度,看得更清楚。诺贝尔物理奖得主理查德·费曼曾说:“这些笔记不是我思考的记录,它们本身就是我的思考。我所有的工作,其实都是在纸上完成的。” 这说明,把想法写下来的过程,其实也是在梳理和深化思考。 就连分布式系统领域的权威莱斯利·兰伯特(LaTeX的发明者)也说过类似的话。他认为,写作是梳理复杂问题的工具,也是让思路变得清晰的途径。 所以,不妨把写作当成一种日常习惯。不必追求华丽的辞藻,也不用苛责内容是否完美。重要的是,当你拿起笔或键盘时,那些零散的念头会慢慢凝聚,那些模糊的困惑会逐渐清晰。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成长。
#写作
#思考
#情绪
#认知
#成长
分享
评论 0
0
卫斯理
1个月前
我虽然不喜欢罗胖子 但写作的确是新时代的“cool” 得益于互联网 我们这个时代早就解决了内容的分发问题,剩下的只有创作者之间的内容比拼了 只要我们会写作,可以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去上传自己的作品给大家看,且只需要一台笔记本就够了
#罗胖子
#写作
#互联网
#内容创作
#便捷
分享
评论 0
0
dontbesilent
1个月前
盘一下口播自媒体怎么才能有流量,下面是逻辑链条 1、你是一个值得被关注的人 2、这是因为你一直在思考,一直有内容可以分享 3、写作 = 思考,所以你需要持续写作 4、不问前路,先写 100 条 5、100 条写完之前,不用 AI,每个标点符号都自己手打 因为我几乎找不到符合第 4、5 条的人,所以我一直觉得我没有同行 可能他们觉得我是同行,但我不觉得他们是同行 符合第 4、5 条的人,和我也不是竞争对手,我们通常是互关的好友 6、思维都是涌现出来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谈不上竞争与否
#口播自媒体
#流量
#写作
#思考
#非AI手打
分享
评论 0
0
Susan STEM
1个月前
一位不算朋友但间接认识的同龄作家(晋江出身)说过:当你真正用完全原创、掏空全部认知去写作——无论写文学还是写技术——只要跨过一百万字的门槛,你整个人都会彻底改变。 我打算用英文去实践这个百万门槛。
#写作
#原创
#百万字
#改变
#英文
分享
评论 0
0
Baye
1个月前
想统计下 Markdown 到底是小众还是大众…… 你用过 Markdown 写作吗?
#Markdown
#写作
#用户
#统计
#小众
分享
评论 0
0
卫斯理
1个月前
“写作是对大脑的编程” 这是我最近的一个感悟
#写作
#大脑
#编程
#感悟
分享
评论 0
0
素人极客-Amateur Geek
1个月前
年轻时候喜欢玩豆瓣, 2010年,非常喜欢的一个女作者。 2014年偶然的机会相遇, 追求,在一起,分开。 聊写作,聊世界, 上百个夜晚七八个小时的长聊。 坐公交,分耳机, 几十分钟转瞬即逝。 其实可以找找那个能激发你灵感的人, 在那人面前,枯燥的日子,飘过来的风都有春情。
#豆瓣
#爱情
#写作
#灵感
#回忆
分享
评论 0
0
个人主页
通知
我的投稿
我的关注
我的拉黑
我的评论
我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