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学习

3个月前
claude团队揭秘:ai大脑不用英文也不用中文思考,而是靠“思维语言”。|这证明了英语学习/教育失败的根本原因? llm用什么语言“思考”?中文?英文? 都不是。 llms的思考,使用的不是中文或英文这样的自然语言,而是一种超越自然语言的“思维语言”。anthropic的最新研究,用实验方式首次证明了这一点,这是理解llm内部黑箱的一个巨大突破。 在llm内部,不同语言共享同一个概念空间。不论是中文、英文还是法语,这些自然语言都只是这个更深层次“思维语言”的表面形式而已。 举个例子,你用英语教llm一个概念,它能用中文流利地表达出来;你用中文教它,它一样能在英文里准确使用。语言不同,但背后的概念是一样的。 anthropic的实验很有意思:面对同一个问题,不论你用英语问(the opposite of "small" is),是中文问(“小”的反义词是),还是用法语问(le contraire de "petit" est),llm实际上都在用自己跨语言共享的特征来思考,在同一个共享的概念空间里思考,然后再把结果翻译为对应的英文、中文或法语输出给你。 对人类学习的启示? 如果你同时理解llm和人脑的运作原理,不难想到以下几点: - 人脑也不是通过中文或英文这样的自然语言思考的,而是一种更为底层、更为通用的“思维语言”; - 中文和英文只是表面差异,真正重要的是思维语言本身的运动(俗称”思考“); - 概念、事实性知识砖块和心理模型等心理表征,这些才是思维语言真正的词汇。概念语言先于自然语言。如果你掌握的思维词汇太少,不论你说哪种语言,都没法深度思考。 昨天读到anthropic的这篇文章,我心情激动。毕竟早在一年前,我就在twitter和公众号文章里多次表达这样的观点。 于是,双语对照版本文章奉上,祝你阅读愉快~
4个月前
我带孩子学英语的经验和教训 11岁,C1水平(雅思6分) 10岁看Minecraft解说(240词/分钟)无需字幕 预计1年内英语自由 1. 经验:3个100倍 a)视听输入比文本重要100倍,越是前期越重要 视听输入符合母语学习规律,认知负担轻 b)乐趣比指导重要100倍 她痴迷玩“我的世界”(微软旗下的开放式创造力游戏), 在B站看中文游戏解说。 我灵机一动,提出看英文解说就不限时。 她欣然接受,起早贪黑地看,每天2-3小时, =输入量2.5-3.6万词/天=80-100万词/月, 2个月后突然不需要字幕了, 这期间我的指导总时间约30分钟, 就是偶尔问一下游戏内容,看她的理解度。 前晚突然发现她口语开始讲得流畅了, 赶紧趁热打铁纯英语对话, 打赌我讲中文一个字输给她10块, 她两天赢了35块,极其得意, 估计1周就可以拔高1倍。 小结:积累量够了,奇迹般的转折点就来了 c)见识比语言重要100倍 去年暑假期间我带她读了美国国家地理Reading Explorer 系列的Level 1-3,只讲其中有趣的跨学科知识并畅想,不做练习题,目的是扩大视野和提高思辨能力 d)认真读完几本薄的原版书,突破畏惧感 比如The President's murderer 结合兴趣,将视听获得的听力词汇量转换为阅读词汇量 她无需字幕之后读Minecraft小说系列,效果很好 2. 教训 a)寄希望于学校 我自己英语通关,以为中小学英语内容少, 不必额外花心思,结果发现大错特错 ——学校还是30年前的中英机械式翻译教学法 b) 采用视频/视觉母语学习法太晚 主要原因就是前一条, 如果从2-3岁就大量看动画片, 7-8岁就可以达到双语自由切换水平 3.建议 1)越早起步越好 2-3岁开始海量看动画片 (保护视力的关键是每天2小时户外活动) 2) 不要陷入中英翻译法的大坑---哑巴英语 远离慢节奏的教培机构、远离新概念英语 1节课教4个单词?!赶紧跑 3) 6年级解决英语,最迟初二,之后基本没有时间补救 4) 以孩子的兴趣点为切入点 中文转英文,手机转电脑,短视频转长视频 就是在玩耍中顺便学会了英语 5)家长不懂英语不要紧,提供自由度和资源就好 小朋友和青少年的自学能力比我们预想的高10倍 6) 自然积累了3000有效词汇量之后,开始学习语法 (句法和写作章法,见我前面置顶/高亮推文) 如此事半功倍 准备出一期青少年英语学习规划,有兴趣的朋友可留言,并提出自己的目的或困惑,我会有针对性地在规划中提供对策 欢迎探讨,请转发给有需要的朋友们 (她最喜欢的Minecraft播客主是Parrot,因为他的视频长达4小时,是她的大餐. 链接放在评论区,老铁们可以点开看看语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