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成长

文硕
3天前
线下课的前辈教会了我三个道理 1.方式不重要,目标才重要 上班、创业、做自媒体、上线下课…一切的微观决策都不重要,聚焦于个体行为和打工人、做题家没有任何区别。 重要的是,做这个事,能不能让你达成目标?能不能让你离五年后期待的自己更近一点?有没有步子迈得更大一点的方式? 2.你这个问题,值得被解决吗? 转化低、表现力差、流量波动…这些问题确实挺要命的。费尽心思把这个问题解决了确实会有成长,那在视野当中有没有更值得花时间去做的事?这件事 ROI 是最高的吗?如果不做这件事,我会少赚几百万吗? 这句话对如今的我来说价值一千万。 3.跳出赛道和命运 别再给自己画地为牢。 人的核心能力从不是在某个行业里解决某个具体问题,而是在这个行业里锻炼出来的、终身具备的综合实力。 洞察问题、适应环境、高频迭代、执行力强 听着挺虚的,但这就是更高维的战略思维 我觉得自己是在做生意,是在创业 其实只是个雇佣自己干活的劳工而已 着眼于解决一个又一个垃圾问题 从来没想过,这个问题真的对吗? --- 大哥说的一句话让我记很久 你毕业之后就是一张白纸,上面写什么题,你怎么做这个题,都是由你自己决定的 22岁毕业,时间过去就过去了 所以到了今天,我才明白小年姐半年前和我说的话:你的时间很值钱,不要让无谓的事浪费你的时间
在Mr Panda的X冷启动社群中,我关注了三个人,李亿、Bob Zhang、木子不会代码。社群我倒也没进,我每天都在砍信息,避免不必要的注意力转移。 主要是这三个人的巨大变化,让我有些许感慨。对比接广告,Mr Panda社群中盈利的一些小钱何足挂齿。 我们都在这个平台上,都知道这里并不能发家致富,但可以让我们在自我推广和自我输出找到一个平衡,来适应“对持续输出保持敏感性”这件事。 其实我才是被远远甩在后面的人。我曾以为我的AI提示词工程课这么好,大家不应该是汹涌而来么?当一天中没一个点赞的时候,虽然我心中有落寞,还好我不常喝酒,不然又会多亏几瓶酒钱。 人的行为习惯是“想要-值得-拿下”(这六个字是AI给我的,原文是“人会认为值得的东西,付出行动去获取”,小年说过我太文艺青年,那是一个不咸不淡的风格,必然没有什么吸引力),就像喜欢他们的内容一样,填补我生活的部分空白,这是个持续孵化的过程。 以他们的实力,不必用故事,日常做分享,只要有价值,大V只要给一些转发,也能一次乘风起。 他们发的越多,我们就会看到,优秀人的特质,值得被关注的特质。 优秀,很笼统,具象的点评,又不合适。那就只说这类人群的现象:如果你曾经有被人称赞的地方,那么请你展现出来,这个世界就有人鼓掌,这本就是社交特点。 而我们经常把变现作为目标,所以会有一些盲目的追逐,却恰恰展现了,自己对社交网络的青涩认知和对赚钱这件事的虚空幻想。 经过这一两个月的锤炼,看到你们逐渐纯属,发出来的东西越来越成为你们自己本身的样子,越来越适应这个平台的喜好并保持自己的特点,这是挺难的一件事。 我并不是什么过来人,只是真心觉得,多关注了三个让我了解世界的信息窗口。我的关注,是你们应得的报酬。
你面临的问题是HOW还是WHY? 我的朋友H是考证高手,她学的是翻译,读书期间就把该小语种国内能考的证全都考了,毕业后,去了大厂做同声传译。 后来想学健身,约了几个私教不太满意,准备自学,于是自己花了几个月把ACE教练资格证考下来了,线下去学了Heartsaver® First Aid CPR AED。 因为ACE考的英文版,所以之后复习了下英语,顺便又去把雅思考了,4个7,当然在社媒上没过8都不好意思晒。 上面都是大厂工作完后抽空考的。 所以对她来说,基本不存在HOW的问题,她天生就有极强的自学和迭代能力,当目标清晰、规则明确的时候,她能迅速把一件事情做到80分以上。 也因此,她的卡点常常是WHY的问题,大厂收入高所以选择大厂,压力大、领导奇葩没事,即便情绪心理问题躯体化了也能把工作做好。 常常挂嘴边的是:“我要不要做呢?”太多事情,是被社会环境、有限游戏中竞争框架下塑造出来的WHY。 而大多数人遇到的是HOW的问题。 我的另一个朋友大G,他很早就知道自己不想要什么。 不想在媒体行业机器般写稿,不想用健康换钱再用钱换健康。他曾辞职了一年多,想自由安排时间,想做真正有意义感的项目。 WHY对他来说,从来不是问题。 但今年大G又回原机构了。 因为有意义的工作没有标准答案,理想的生活方式没有现成的路径可以80分速成。 当他的目标不在主流赛道上,就没有前人总结好的方法论,没有可以对标的KPI,没有能证明你做对了的那张证书。 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困境: H活在有限游戏里,规则清晰、目标明确,所以她可以高效达成。但所有的WHY都是这个游戏预设好的——考证是好的,大厂是好的,高薪是好的。 但身体在抗议,情绪在崩溃,她仍然能把工作做好,因为做好工作这件事,不需要你真的想做,只需要你知道规则。 大G想玩的是无限游戏,他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但这个游戏没有规则手册,你没法用三个月速成找到人生意义。 说白了,H的问题是:在别人定义的游戏里玩得太好,以至于忘了自己为什么要玩这个游戏。 大G的问题是:想玩自己定义的游戏,但不知道这个游戏该怎么玩。 前者需要的是觉醒,意识到那些看起来理所当然的WHY,其实都是被框架塑造出来的;后者需要的是创造、试错,在没有地图的地方,自己蹚出一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