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天前
看完《卧虎藏龙》后我半天没缓过来,对玉娇龙选择赴死这件事有点不能接受。但把情节捋一遍,似乎又能理解。 虽然出身于满人权贵家庭,但她活得太压抑了。自己明明在武学方面天赋异禀,却还是不得不把生命消耗在那些她毫无兴趣的事情上。 因为掌握权力的贵族不屑与下九流为伍,也不屑于舞枪弄棒,所以即便她身怀绝技,也从不公开示人,更不敢让家人知道。此刻,只有碧眼狐狸看得见她的天赋与才华,是她最亲的人。 当她在贝勒府遇到俞秀莲和青冥剑,她的生命力再次被激活。她再也受不了高门大院里早已被规定好的玩偶生活了。 在得知碧眼狐狸杀了官差,可能连累她全家后,她打发其离开,又将剑还了回去。在还剑时遇上了真正的江湖传说李慕白,在一次次跟李交手的过程中,她终于摸到了武学的边界。 那是一个不管是在武学上,还是在人生阅历上,都可以完全涵容她的人。此前的碧眼狐狸虽然知道她天赋异禀,却没有能力教她;青春期遇到的罗小虎虽然可以接纳她所有的攻击性,却不是一个可以承担起她命运的人(在父亲的人马找来时,他为了自己的安全放弃了她)。俞秀莲虽然为人圆融,于她却是点到为止的交情,并没有走进心里。 当她背叛一切奔向梦想的江湖时,江湖并不像她想象的那么美好。有太多庸人在分江湖这块蛋糕,他们一个个资质平庸,却总想通过打架来博得一点名声,好提升自己的价钱。很快她的江湖梦就幻灭了。 当她心心念念的梦想幻灭,家也无法再回(在清朝逃婚是丧德败行的大错,家人绝不会容忍,尤其还是名声高于一切的贵族家庭)。就在她无路可走的时候,教她武艺跟她最亲的师傅一心想害死她,唯一能够接纳她欣赏她涵容她的人又死了… 这个世界容不下她,然后她就一跃而下了… 电影中有几个细节特别有趣,少年时她最珍视的是把梳子,遇到小龙后她把梳子留给了他,可当他再回北京后小龙越来越远,她最珍视的东西变成了青冥剑(自由),直到李慕白因她而死,她才发现李是那个唯一可以理解她、接纳她,也是她最重要的人。 这揭示了一个人的心理发展过程,她从一个从生下来就不受欢迎的人,到被另一个人完全涵容,刚刚体验到被接纳,那个人就死了,该有多绝望! 就像诗人狄金森曾说的:我本可以忍受黑暗,如果我不曾见过太阳。然而阳光已使我的荒凉,成为更新的荒凉。
3天前
在查秘密会社的资料时,发现青帮的影响力真是无处不在啊,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青帮。 目前活跃于美国的华人帮会组织之一就是华青帮。旧金山发现金矿后,大量华人移民涌入加州淘金。后来金矿枯竭了,又成了铺设铁路的苦力。 但从1870年代开始,美国掀起了排华浪潮,1880年代又通过了排华法案。在反华浪潮高涨的年月里,零散分布在美国各地的华人,常常被袭击甚至屠杀。华人为了自保,纷纷由全美向城市聚集,慢慢就形成了被称为「唐人街」的华人聚居区。华青帮就是在一种背景下成立的。只有交了保护费的华人,才能进入唐人街,并在唐人街就业。民国时期的上海青帮也是如此,只有加入青帮的人,才能在上海的各类工厂打工,或从事各种苦力。 慢慢地,不断发展壮大,并与国内青帮勾结,形成了贩卖人口、开设妓院、赌场的产业链,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说的蛇头组织。国内青帮拐卖人口送上船,运到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各地,当地帮会将女人送到妓院,男的卖给种植园或者赌场当苦力。 到了90年代,华青帮在东西两岸都有分支,甚至控制了南加州的几乎所有华人社区。后来又跟泰国裔、越南裔华人帮会以及台湾青帮支系形成联盟,控制着泰国美国、越南美国、台湾美国等线路上的走私与人口贩运等生意。 越查越怕…觉得这个世界还有太多不为人知的阴暗面,人们却已为那些看得见的,其实并没那么恶劣的事情耗尽心神。 推荐观看《天朝是怎么作死的》:
4天前
4天前
聊聊上瘾行为: 大多数受过童年创伤的人,在遭遇激烈负面情绪时,没有被安抚、被处理的经验。甚至为了生存,还常常在自己有情绪时还不得不安抚父母的情绪。有没有见过这样的父母,当孩子气愤的时候,面对孩子的父母因启动了防御机制,激发出了比孩子更强烈的情绪,表现的也比孩子的破坏性更强。正在生气的孩子被吓到了,顾不上自己的情绪,先去安抚父母的情绪。 孩子有情绪的时候,如果有父母的支持与安抚,他的情绪被涵容,他感觉自己是安全的,情绪很快会被处理。若父母没有处理,自己也成长过程中也能学会安抚自己。最怕的就是,自己明明很受伤很难过,父母还觉得你很烦,或者用更强大的情绪来淹没孩子的情绪,那么孩子就很难发展出自我安抚的能力。 因为情绪没有得到有效安抚,它又一直存在着,需要被处理。那么逛街、购物、暴饮暴食、喝酒、打游戏等就是最容易的方式,它可以让你以最快速度脱离(逃避)情绪漩涡。 这也许并不是好的情绪调节方式,但确实暂时的解决了一些人的情绪问题。当他们下次面对激烈情绪时,就会产生路径依赖,久而久之就会成瘾。这是成瘾类药物总觉得被滥用的原因所在,也是酗酒、打游戏、暴饮暴食、疯狂购物等群体长期存在的原因所在。 面对这类成瘾问题,是很难戒断的。除非它背后的心理问题被有效处理,比如被人接纳,进入良好的亲密关系,或者有足够的情感支持。 说到底,人是活在关系里的,人的存在感和价值感都要从关系中获得。所以很多问题需要关系的滋养,才能真正解决。
6天前
社交媒体上,经常会看到一些人宣称要「做自己」,可是还没有来得及做自己,或者完整的做自己的人们,怎么知道自己在哪里?如何去寻找那个自己呢? 从小到大,父母、亲人、学校、社会都在教我们学做人。可那些道理都是他们希望我们成为的样子,比如父母会要求我们懂事、听话,在他们忙的时候能够很有眼色的去帮忙,若你没眼色就会打到你有眼色,或者羞辱到你有眼色;在他们穷的时候,期待你不要有任何超出他们负担得起的支出,甚至能给家里赚点钱。 我小时候就是这样,家里忙的时候,我妈希望我帮她干活,闲的时候,我如果能跟其他小孩一起挖点草药卖钱,那就太懂事了。当然我并不总是那么顺服,时不时自己还是会冒出来,去同学家玩逃避做家务啊,呆在学校不回家啊。那接下来等待我的,就是一顿毒打或者几天不予理睬的冷暴力。 亲人希望你什么样呢?比如过年走亲戚,大家都在那玩牌正热闹的时候,我爸让我去厨房帮忙,因为我是女孩子,这个时候就应该呆在厨房,帮女主人准备饭菜。如果我去了,亲戚们会说我真懂事儿;如果没去,他们就会跟其他亲戚甚至我爸妈说:女子都那么大了,一点眼色都没有。 客人来的时候,你要出门去迎,不去就是不热情我;客人走的时候,你要站起来送,不送(没站起来)就是不懂礼数,这样会遭到其他亲戚背后的审判的。若只是背后说,说了也就说了,反正你不知道也不会往心里去。关键是这些难听话,最后一定会从某个亲戚的嘴里传到你父母那里的。若只是说你做的不好也就罢了,但他们说你不好的时候,一定会连带着说你父母不会教育。这样他们的自尊心就会受不了,然后就会对你进行一顿教育。 经过一顿棍棒加辱骂,你会一辈子记得那些礼数。即便你再怎么不愿意、不屑于,当事情发生的时候,必定会尊崇所有的礼数,甚至比别人期待你做得更好。 学校期待你做什么呢?它要求你遵守学院的纪律,最好当个学习机器,替老师争光、给学校争光。既然要争光,就要上课认真听讲、勤做笔记。在老师管不住那些捣乱的学生时,最好能做老师的摄像头,时时像老师打小报告。若你不是学习的料,那就老老实实呆着,不要迟到早退,不要打架斗殴,总之就是不要给老师和学习找麻烦,他们就烧高香了。 你做到了大家也能相安无事,你若做不到,老师也会请家长来配合。当你父母的面,将你和其他好学生一对比,你父母脸上肯定挂不住,回去就是一顿训斥加辱骂,甚至胖揍。你的任何解释都是苍白的。 同样,社会期待你做什么呢?它期待你成为工业化社会合格的螺丝钉,希望别人再怎么欺负你,你都不要还手;期待你买房接盘,期待你多生几个螺丝钉,期待你假期挤景区,也期待你做个服从一切规则的工具人,完成螺丝钉应有的贡献。 如果毕业后你没有找到好工作,会被认为是个loser ,如果别人欺负你时你还手了,你就是寻衅滋事,如果你不为国接盘,你就不配结婚生子,如果买房结婚又不愿生孩子,会被指责自私、不孝。如果你失业了、房贷违约了,会被骂作死!明明负担不起,还要加杠杆,真是活该! 幼小的生命本没有规则,会到处去试探。但父母不会告诉你什么是规则,哪些可以做、哪些不能做,而是在你每一次试探时,就像大卫的妈妈一样,告诉你这个不能做,那个也不能做。结果就是,要么你什么都试探了,然后被狠狠的教训一顿,要么就是蹑手蹑脚,什么都不敢做。 父母告诉你的,都会越来越多的内化为你自己的规则。但你与父母所处的时代不同,遭遇的外部环境也不同,那么你们的想法和表现还是会有很多不同。比如同学对你说了很伤自尊的话,你觉得很受伤,想跟父母倾诉。他们却毫不在意的说,你真差劲,怎么不骂回去!或者说几句话而已,这有什么大不了的!他们拒绝接纳并承认你情绪的合理性,慢慢地,你会把自己的情绪藏起来,甚至不允许它们存在,用麻木来抗拒痛苦。 当周围人所有人都不喜欢不接纳你的某些特质时,为了合群并保持关系,你往往也会让自己厌恶你原本喜欢的,甚至把它从你的意识里去除。但它并没有真的被去除,而是从意识层面进入潜意识层面。当你发现别人身上拥有你想要隐藏的特质时,你会本能的讨厌对方。其实你真正讨厌的不是对方,而是对方身上的某个特质激发出了你的焦虑和不安全感,你讨厌的是这样不安全的感觉。 扯远了,再说回从意识转化为潜意识。其实,我们小时候,不管美的丑的,安全的不安全的,有礼数的没礼数的,都会去尝试。但为了保持跟父母、亲人的关系,为了在学校、在社会生存,我们总会被迫压抑那些不被接纳的特质,那些其实也是我们自己很重要的一部分,但它们被我们驱赶到了不易察觉的潜意识,以致于我们想要「做自己」的时候都不知道应该从哪里开始…
1周前
1周前
1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