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digo
4天前
世界的底层代码正在被重写,你的思维操作系统也亟待升级!今天整理了一份最能代表 Indigo「新社群」理念的书单,它从物理学的根基出发,帮助你构建新科学的世界观,涵盖了复杂系统、认知提升、财富观的建立、个人内观与成长。最重要的是,你将找到对世界格局的最新理解、以及科技加速的本质✨ 这份书单一共 27 本,图上的空白留给我自己的与 AI 有关的新书,等年底开始预售了就补上!届时也会用这份书单为新社群设计一套「思维操作系统升级」课,又给 2026 年挖了个大坑😅 世界观 ————————————— 1. The Beginning of Infinity — 无穷的开始:世界进步的本源 — David Deutsch — 论证“好解释”驱动人类进入没有上限的持续进步时代 2. Out of Control — 失控:机器、社会与经济世界的新生物学 — Kevin Kelly — 以复杂系统与涌现视角描绘去中心化的“生物化”技术社会 认知与投资 ————————————— 3. The Almanack of Naval Ravikant — 纳瓦尔宝典:财富与幸福指南 — Eric Jorgenson(基于 Naval Ravikant 思想整理) — 用杠杆与稀缺专长叠加心性修炼,构建长期复利的财富与自由 4. The Anthology of Balaji — 巴拉吉预言:技术、真相与构建未来 — Eric Jorgenson(基于 Balaji Srinivasan 思想整理) — 面向未来的技术—治理—创业合辑,倡导主动“构建未来” 5. The Sovereign Individual — 主权个体:驾驭信息时代的转型 — James Dale Davidson, William Rees-Mogg — 断言数字技术与加密货币将削弱民族国家的税收与暴力垄断,个体与网络社群崛起为新主角 6. The Psychology of Money — 金钱心理学 — Morgan Housel — 财富更依赖情商、耐心与风险观,而非智商;自由来自长期复利 内观与成长 ————————————— 7. The Extended Mind — 延展心灵:大脑之外的思考力量 — Annie Murphy Paul — 思考可外接到身体、空间与社交互动等“外脑”资源 8. Discovered, Not Designed — 发现,而非设计:复杂时代的构造方式 — Sean McClure — 以试错与启发式引导系统自发涌现,替代线性因果的传统设计思维 9. Why Buddhism Is True — 为什么佛学是真的:冥想的科学与哲学 — Robert Wright — 以进化心理学解构“自我”与偏见,倡导正念以减轻痛苦 未来主义 ————————————— 10. Average Is Over — 平均的终结:大停滞之后的美国 — Tyler Cowen — AI 放大分化,优势属于能与技术深度互补的“超级个体” 11. The Future Is Faster Than You Think — 未来比你想得快:融合技术如何重塑商业与生活 — Peter H. Diamandis, Steven Kotler — 技术融合呈乘法效应,全面改写产业与社会结构 12. Life 3.0 — 生命 3.0:人工智能时代的人类 — Max Tegmark — 当生命可重写“硬/软件”,人类如何定义自身与文明走向 13. The Singularity Is Nearer — 奇点更近:当我们与 AI 融合 — Ray Kurzweil — 勾勒通向人机深度融合的时间表及其社会冲击 科学与技术 ————————————— 14. Reality Is Not What It Seems: — 现实不似你所见:量子引力之旅 — Carlo Rovelli — 在基本尺度上空间是离散的、时间是现象性的产物 15. Thermoinfocomplexity — 热信息复杂性:生命与智能起源的新理论 — Behzad Mohit — 以能量与信息的相互作用解释复杂系统涌现与进化 16. A Brief History of Intelligence — 智能简史:进化、AI 与“五次突破” — Max Bennett — 梳理五次关键认知跃迁,并据此指向类人 AI 的工程路径 17. Models of the Mind — 心智模型:物理、工程与数学如何塑造对大脑的理解 — Grace Lindsay — 从神经元到行为,模型为连接层级奠定理解之桥 18. A Thousand Brains — 千脑理论:智能的新框架 — Jeff Hawkins — 成千上万个模型单元并行投票形成通用智能的新解释 19. Natural-Born Cyborgs — 天生赛博格:心智、技术与人类智能的未来 — Andy Clark — 人类天生与工具耦合,心智外延化是常态 生命与健康 ————————————— 20. The Song of the Cell — 细胞之歌:医学与“新人体”的探索 — Siddhartha Mukherjee — 以细胞为主角讲述现代医学革命与再造人体的可能 21. Immune — 免疫:探索维持你生命的神秘系统 — Philipp Dettmer — 以可视化与比喻解密这套古老而精密的自我防御网络 22. Outlive — 长寿:科学与实践 — Peter Attia(with Bill Gifford) — 倡导“Medicine 3.0”的主动预防策略以延长健康寿命 地缘与经济 ————————————— 23. Knowledge and Power — 知识与权力:资本主义的信息理论 — George Gilder — 资本主义即信息系统,企业家“惊喜”(高熵)创新驱动增长 24. Chip War — 芯片战争:争夺世界最关键技术 — Chris Miller — 以芯片供应链为核心的地缘权力博弈重塑全球秩序 25. Suicide of the West — 西方的自杀:自由主义的意义与命运 — James Burnham — 批判自由主义削弱“生存意志”,导致文明自我退却 26. The End of the World Is Just the Beginning — 全球化秩序的终结:衰退时代的地图 — Peter Zeihan 美国主导的全球化退潮,各国被迫本地化生产与安全 27. The Technological Republic — 技术共和国:硬实力、软信仰与西方的未来 — Karp & Zamiska — 主张技术、网络安全与数字治理将决定国家实力版图
indigo
6天前
找到一张旧图 - “战略性思维”(Strategic Thinking)的七个核心能力,周末分享给大家👀 这七种“心智力量”可以分为三大类:思考、讲述 和行动! 第一部分:思考 (Think) 这部分是战略思维的基础,包含了四种核心能力: 1. 长期思维 (Long Term Mindset) :着眼于建立能够持久发展的事物。设定3-5年的长远目标;关注那些能够随着时间推移产生复利效应的系统;从“势头”(momentum)的角度思考,让优势持续累积。 2. 解决问题 (Problem Solving):设计能够增加真实价值的解决方案。将模糊、宽泛的问题,重新定义为具体、可操作的问题;使用“五个为什么”(5 Whys)等工具,深挖问题的根本原因;将宏大的挑战分解成更小、更易于管理的部分。 3. 二阶思维 (Second Order Thinking): 思考决策的连锁反应,而不仅仅是直接后果。不断追问“然后呢?”,以审视决策可能带来的各种权衡和取舍;规划出决策可能带来的第二层、甚至第三层的影响;利用情景规划(scenario planning)来探索未来的多种可能性。 4. 力量倍增器 (Force Multiplier): 找到那些能够“四两拨千斤”、极大化成果的高影响力举措。利用杠杆(leverage)来放大成果;寻找可以被复制和规模化的成功模式(playbooks)或系统;投资于能够提升团队或个人整体能力的工具或人才。 第二部分:讲述 (Tell) 这部分强调将思考的成果转化为能够影响他人的信息。 5. 综合分析 (Synthesis): 提炼信息,形成自己独特的观点(Point of View)。观察数据后,要追问“所以呢?”,挖掘其背后的商业含义;连接不同来源的信息点,找出其中的内在联系;留意信息中的矛盾之处和共同的线索。 6. 故事叙述 (Storytelling): 用清晰且有说服力的叙事来传递观点。采用简单的叙事结构,例如:“挑战 → 核心理念 → 行动方案”;将枯燥的数据转化为直观的视觉化图表;根据听众的背景和关注点,量身定制你的故事。 第三部分:行动 (Act) 这是战略思维的最终落脚点,即做出明智的决策。 7. 决策制定 (Decision Making): 运用逻辑和理性做出高质量的决定。区分“可逆的决策”和“不可逆的决策”;对于可逆的决策,要快速行动;通过权衡“预期影响”与“所需投入”,来确定各项选择的优先级。 策略思考是一个从“深度思考”到“有效沟通”,再到“明智行动”的完整闭环✨
indigo
1周前
AI 项目的创始人们需要知道什么?来自 Bessemer Venture 的《The State of AI 2025》BVP 给出了十条首要建议,个人觉得“品味和判断力”是你最大的差异化!完整建议也分享给大家👀 1. 市场上出现了两种获胜的 AI 初创公司类型: - 超新星(Supernovas): 平均在 1.5 年内达到约 1 亿美元的年经常性收入(ARR),但通常客户保留率脆弱且利润微薄 Vibe Revenue 😅; - 流星(Shooting Stars): 增长路径类似优秀的 SaaS 公司,在 4 年内从 300 万美元增长到 1 亿美元 ARR,拥有强大的 PMF 和健康的利润率; 2. 记忆和上下文是新的护城河: 最具防御性的产品将具备记忆、适应和个性化的能力。持久的记忆和语义理解能创造情感上和功能上的用户锁定; 3. “行动系统”正在取代“记录系统”: AI 原生应用不仅仅存储数据,而是基于数据采取行动。不要试图将 AI 附加到传统软件上,而应重新构想整个工作流程; 4. 从一个“AI 楔子”开始: 解决一个狭窄但高摩擦(痛点明显)的问题(例如法律研究、销售笔记)。快速提供 10 倍的价值,然后再进行扩展; 5. 浏览器是你的画布: Agentic AI 正在转向浏览器层 —— 浏览器现在是一个可编程的环境,AI 代理可以在其中观察和执行任务。要基于这个平台进行构建,它是新的操作层; 6. 私有、持续的评估至关重要: 公共基准测试是不够的。企业需要可信赖、可解释的性能。从一开始就要建立内在的评估基础设施; 7. 实施速度是战略优势: 过去需要数月才能完成的客户接入(Onboarding),现在只需几小时。代码生成、自动映射和自然语言界面打破了供应商锁定; 8. 垂直 AI 是新的 SaaS: 那些曾经“恐惧技术”的行业正在快速采用 AI。获胜的关键在于深度嵌入工作流、从第一天起就证明投资回报率(ROI)并快速扩展; 9. 现有巨头已经觉醒并积极收购: SaaS 巨头正在通过收购进入 AI 领域。创始人需要建立技术和数据护城河。要为并购做好准备,但运营时要像你将主导整个品类一样; 10. 品味和判断力是你的差异化因素: 在一个充满代理和自动化的世界里,人类的洞察力是优势所在。那些能够直觉判断“应该存在什么”——而不仅仅是“能够做到什么”——的创始人将定义下一个时代!
indigo
2周前
这趟回亚洲呆了两个月,疫情后最久的一次!途经京都、东京、北京、上海、香港、曼谷、台北,最后再从东京回温哥华,日本每年都去,但有六年没回大陆,台湾和泰国则是十多年没去了,因此时间带来的体感变化很强烈!其实离开美西,特别是硅谷,就等于离开了科技泡沫区 。。 先说日本: 十多年前在日本做有一居 最大的感受就是游客越来越多 现在实体商业发达 人流量大 通胀在发生 年轻劳动力的工资在上涨,缺人 大城市核心区域公寓价格泡沫严重 政府随时会收紧海外投资和提高经营门槛 感受不到科技的变化 但 Taxi 上全是 AI广告 日本依旧不适合科技创业,从人才到社会结构都不支持,炒地皮和实体服务业才是适合日本的经营投资模式 再看台湾和泰国: 台北的基建感觉停在了二十多年前 除了芯片和周边科技 其它行业差距太大 曼谷挺意外 多元化有活力 购物中心卷出了天际 虽然贫富差距巨大 但大家都过的挺开心的 适合创意人士 Digital Nomad 和城市探险 但这两个城市完全感觉不到 AI 的存在 。。。 北京、上海和香港: 最大的感受 EV 过于发达行业太卷 要是能无阻碍的出口到全球 就太有竞争力了 对经济和消费的感觉 上海明显好于北京 我没有在上海感觉到经济下行 朋友说我住的地方有假象 。。。 但消费领域的各种内卷 我是深刻感受到了 这样怎么赚钱😆 香港的经济在复苏 不过人口结构有很大变化 曾经的亚洲金融中心 现在聊天的主题只剩下稳定币 以及如何投资美国科技公司 感觉所有城市的贫富差距都在变大 而且对科技和世界的认知差距 也在快速拉大 可能大家都生活在各自的信息泡泡里 也许是社交网络 也许是刻意宣传 中国的焦虑感明显要高于其它地方 --- 回国这趟做了十几场关于科技加速的分享 有公开的也有给企业定制的私密分享 老板们都想用 AI 降本增效 员工考虑的是工作别被 AI 替代 但这是迟早的事情 。。。 在中国 搞钱的气氛最浓烈 聊天好像只有这一个主题 有点无聊 我的结论是 AI 时代创业只属于超级个体 科技巨头继续垄断一切 中型公司没有活路 就像全世界的中产都在坍塌一样 下一次大型经济 or 政治危机 会发生在 AI 显著影响就业的时候 资本的力量在这个时代更加强大 你有钱就能通过投资最好的 AI 公司来赚钱 如果没钱 那用好 AI 就是这个时代唯一的杠杆 AI 时代人的连接和社群的意义更加重要 现在要做的事情就是连接有共同价值观的人 信仰“科技加速、AI 共生与主权个人”的伙伴们 一同迎接人类社会即将面临的最大挑战 以及抓住我们人生最大的财富机会⏩
indigo
2周前
INDIGO 月末直播七月线下特别版「科技加速主义」的完整回放!从我自己的这场分享中提取了关键洞察和行动建议,妥妥的未来发展与投资指南😃 完整视频见评论 改变认知的关键洞察 1. 大停滞的终结与平台爆发: 我们已经走出了长达数十年的基础技术停滞期。2020年以来,AI、生物技术、新能源、航天等平台型技术的集中爆发,标志着新一轮高速增长周期的开启; 2. AI 是新的工业革命: AI革命的规模和深度应与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革命)类比,而非互联网革命。GPU是新的发电机,Token(智能)是新的电力,数据中心是新的AI工厂; 3. 智能爆炸的指数效应: DeepMind 等机构正致力于解决“智能”这一元问题。AGI 的实现将带来指数级的增长,但也可能伴随巨大的社会动荡和不平衡; 4. 劳动力市场的 SaaS 化: 未来劳动力将被“即插即用”的AI 和机器人大规模替代,人类劳动力将被集中化、按需化和 SaaS 化。社会可能分裂为高效的“科技公司”和昂贵的“人类公司”; 5. 能源与算力的瓶颈博弈: 能源和算力是 AI 时代的核心资源。美国面临电力瓶颈,中国面临算力(芯片)瓶颈,这构成了当前地缘政治竞争的核心。小型核能和核聚变是解决能源问题的关键; 6. 迈向一级文明与太空经济: 人类正向一级文明迈进(当前0.73级)。在AI和低成本航天技术的推动下,太空经济(近地轨道开发、火星殖民)正在成为现实; 7. 硅谷的政治哲学崛起: 有效加速主义(E/ACC)已成为硅谷的主流思潮,推动硬科技发展。更激进的新反动主义(NRX)则主张用企业化治理(CEO 制)和算法决策挑战传统民主制度; 8. 碎片化的未来图景: 未来世界可能是高度碎片化的,AI主导的超级帝国与选择禁止AI的“纯人类国家”可能并存。人们可以选择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治理模式; 可行动的建议与策略 1. 拥抱并投资科技增量: 投资的核心逻辑是寻找被AI加速的领域。应重点关注科技行业(特别是AI、半导体、生物科技、能源和航天),而非周期性行业(如传统地产); 2. 建立长期信仰: 理解宏观技术趋势和周期对于长期投资至关重要,需要建立“信仰”才能在市场波动中拿住优质标的; 3. 关注基础设施建设: 算力基础设施(Nvidia、云巨头)和能源基础设施(核能、储能、智能电网)是当前最确定的投资机会; 4. 适应劳动力市场变化: 认识到知识工作者被替代的趋势,提升自身的监督、协调和创造性能力; 5. 重塑个人价值: 在后劳动时代,应尽早思考如何从劳动之外寻找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发展独特的、Organic 的(非AI生成的)技能和创造力将变得尤为重要; 6. 调整教育理念: 教育下一代不应只关注特定技能,更应培养他们寻找目标、创造价值和适应碎片化未来的能力。 改变认知的关键点 1. 体感震撼的意义: 亲身体验前沿技术(如 FSD)带来的震撼,是理解未来已经到来的第一步。很多变化的速度远超直觉; 2. 技术背后的政治哲学: 科技发展不是真空中的,它与政治哲学(如E/ACC、NRX)紧密交织。硅谷精英正试图用工程师思维和企业模式重塑政府治理; 3. 价值来源的转变: 在后劳动时代,人类的价值来源将从“劳动贡献”转变为“存在本身”的意义追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