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思考

Morris
6天前
凡是客观上削弱你信息权的人,都不是你的朋友。什么叫信息权?就是你获取真实信息独立判断的权利。任何人无论多么亲近,只要他在客观上阻断你的信息来源,混淆你的判断标准,那他就不是你的朋友。很多人不明白这个道理背后的心理机制,控制信息就是控制认知,控制认知就是控制行为。那些削弱你信息权的人,本质上是想让你成为他们意志的延伸。他们会说我这是为你好,会说外面太复杂你不懂,会说听我的没错。但实际上他们怕的是你掌握完整信息后,做出与他们期望不符的选择。 这种人最常见的手段有几种,第一种是信息屏蔽,只告诉你对他们有利的部分,隐瞒关键细节。第二种是信息污染,在关键信息中掺杂大量噪音和偏见,让你无法准确判断。第三种是信息垄断,让你只能从他们那里获取信息,切断你的其他渠道。第四种是信息恐吓,告诉你外面的信息都是假的、有害的,只有他们的才是真的。 这里有个关键的判断标准,看他们是在扩大你的信息来源,还是在缩小你的信息来源。真正的朋友会说,你应该多了解一些,会主动提供不同角度的信息,会鼓励你独立判断。而那些别有用心的人,会说你不用了解那么,会试图成为你唯一的信息源,会暗示你不具备独立判断的能力。任何人,不管是家人、朋友还是同事、领导,只要他们试图限制我的信息获取,我就会保持高度警惕,我会主动去寻找更多信息源,交叉验证他们提供的信息,不要让任何人成为我认知世界的唯一窗口。有人说,这样会让人际关系变得复杂,会让你显得不信任别人。 但比起被人利用和欺骗,这点复杂算什么。真正值得信任的人不会因为你追求信息透明而生气,反而会支持你这样做。只有那些想控制你的人,不会对你的独立思考感到不安。信息就是力量,认知就是财富。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谁控制了你的信息输入,谁就控制了你的人生走向。那些削弱你信息权的人,无论动机如何,客观上都在损害你的利益,他们不配成为你的朋友,更不值得你的信任。 从今天开始,保卫你的信息权就像保卫你的财产一样重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多找几个信息源,多做几次验证,不要让任何人成为你了解世界的唯一渠道,不要让任何人替你做本该你自己做的判断。记住这句话,你的信息权就是你的生存权,任何削弱他的人都不是你的朋友。这不是冷酷,这是清醒。这不是多疑,这是智慧。只有掌握了完整的信息权,你才能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
当你通过一两天的交易,轻松赚到别人一个月的工资时,那种兴奋是藏不住的,你可能会开始畅想出去大吃一顿,高消费一次,甚至忍不住想在朋友圈晒一晒你的高光时刻。 你觉得自己越来越接近那个梦想中的自己,还完了所有贷款,那个自由富足、无所束缚的状态,你开始憧憬财富,自由似乎就在不远处。 但当有一天,你靠交易赚到的是别人一整年的收入时,一切都变了,你不再兴奋,也不再激动,甚至没有一丝多余的情绪波动。 你只是静静地关掉电脑,回家煮一碗简单的面条,慢慢吃完,然后坐在窗前,看着夜色悄然落下,心里却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平静。你忽然明白了,真正的强大是悄无声息的驹演。 这个世界喧器如潮水,而你愿意在潮水之外,静静地独行。 你不再计较,不再解释,也不再争高低。你开始包容,甚至能温柔的看待曾经你觉得愚蠢的选择和可笑的声音。 因为你终于看透了这个世界,无非是命运洪流中的一粒微尘。 你开始明白,自由从不是靠拼命努力换来的,它隐藏在认知的边界里,而绝大多数人,终其一生都困在一个无形的牢笼中,被既定的规则驯化,被教科书般的逻辑束缚,在重复的生活里奔忙,追逐着从来不属于他们的成功。 真正的自由,不是用多少钱去堆积,而是看清世界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而这份看轻,不在于你赚了多少,而在于你终于知道,这个世界的真相永远只属于那些极少数愿意独立思考、敢于冒险的人。币圈是一个机会,是每一个追梦人的机会,能不能抓住这个机会,在于你愿不愿意不断去成长自己,提升自己。
端:1990 年代初,中国还出现过陈寅恪热,推崇“独立之人格、 批判之精神”。 吴:我倒觉得这正是对当时缺少这些东西的一种反省和呼喊。经 过“八九”,人们很明显地经历了从八十年代那种有精神追求、具备 一定独立思考,到“八九”之后总体上丧失了这些特点,成为单纯个人私利的追求者。刚才说,“国家”与“社会”分化是个进步,但放在中国的长期历史进程中来看呢,也不能不说有某些退步。怎么退呢?就是退到传统的政治威权主义(authoritarianism)那种知识界与国家之间的关系: 知识界你搞你的专业,你可以通过专业得到各种物质好处、甚至荣誉等等,但你不要批评政府。我这一代人的这种变化很明显。甚至可以说,六四毁了中国知识分子,六四也毁了 77 级、78 级这一代人。 当知识分子与国家有某种合作关系的时候,不一定就是国家在 主导知识分子;当两者关系紧张的时候,也不一定就是知识分子反抗 国家。事实上,八十年代知识分子的政治参与,更多地是知识分子占据 思想上的主导地位;八九之后这三十年,国家采取了以钳制言论为主、同时高价收买的政策,又打又拉,在根本上是与知识分子处于对 立地位的,但大批知识分子却对此采取了臣服的态度。这种态度,即使有参与到国家决策之中的机会,和传统权威主义下读书人通过科举、仕进求荣华富贵似乎更类似一些,说不上什么“思想”。不少人放弃独立、批判思考而甘为权力的奴才,期待的是由此在私人利益上分享所谓盛世。 吴国光《走向共产党之后的中国》(八九之后如何继续“韧性的战斗”?)(2019/5)
1、不管别人杀不杀人,你都可以杀人。只要你愿意承担法律后果、经济赔偿和道德谴责。 当然,杀人是个非常极端的举例。可以温和一点,比如嫖娼,嫖娼是违法行为,只要愿意承担被行政拘留、经济处罚和家人谴责,那么你就可以嫖娼。在民事领域也一样,撕毁合同、违约没有错,只要你愿意承担违约风险和责任。 什么是法治社会?法治社会遵循的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探寻违法行为和承担代价之间的必然因果关系,对和错很多时候是模糊的,杀人的不一定就是错的,被杀的也不一定就是对的,谈论对错在很多时候是没有意义的。 从这个角度说,二大爷的评论并没有问题,只要他可以为他的公开言论承担代价。二大爷的删帖也没有问题,如果是他因为觉得自己过激了,那么删帖道歉也没事;或者觉得语气还轻了,删帖换更重的语气也行。但是通过删帖来降低影响逃避责任,那这个行为就有待商榷了。怂很多时候都是心虚的代表,成年人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不管被追究本身是不是合法的合理的。再举个例子,我可以每天不停地嘲讽徹言做的包子难看,那么我就要承担徹言反击我,每天不停嘲讽我长得丑的代价,同时,我也要承担哪天徹言脑子一抽,拿刀捅我的代价,当然,他也要承担拿刀捅人的代价。 2、不管是举报什么,你可以指责美国的举报制度,不能指责遵循制度去举报别人的人。至于被举报者是什么下场,我们无非有两种情况可以选择:①觉得被举报者是因言获罪,美国进入美式文革期,背离了民主自由的理念,那么你有嘲讽、开骂甚至用脚投票离开美国权力。②你也可以相信美国的司法制度、行政制度可以做出来公正的裁决。 一个好的政策可以激发人的善意,一个坏的政策可以激发人的恶意,不批判政策而去批判遵循政策的人,最终都只会沦为网络谩骂,毫无价值。原因很简单,我们都不是上帝,我们没有办法预见未来,我再举个例子,二大爷被举报了,最后真的被查出来是中国派往美国的间谍,那么,举报还有问题吗?间谍行为是犯罪吧?不举报就可能错失一个抓住间谍的机会。 所以,举报本身并没有问题,问题在收到举报的处理方式和处理决定。 三、跑到美国就是因为言论自由。把美国和言论自由划等号,本身就是一种应然的愿景。应然的事情多了去了,天下不该有饥荒,儿童不该被饿死,世界不该有战争,老人应该得到赡养。 而实际上呢,每天都有儿童被饿死,世界仍然不和平,美国可以言论自由,也可以言论不自由。 简中推上为什么这么多争论?是因为很多做梦主义的知识分子在国内发不了言。他们就都来推上霍霍外网了。在他们的理念中,世界应该是美好的,权力应该是人民的,金钱是罪恶的,老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 可是,老百姓的眼睛雪亮过吗?老百姓从来都是两眼一抹黑的。这个世界的权力从来不是人民的,权力是统治阶级的。社会是被分为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的。世界不是美好的,一部分人有钱有权,必然是另外一部分人没钱没权。 总结一下,少一点幻想,美国不是谁的爹,谁也不是美国的爹,美国没有必要给你言论自由的权力,你也可以用脚投票离开不给你言论自由的国度。认清现实是残酷的,但是至少比认不清要好。
🩸币安广场上刷到一个大学生的四次爆仓经历,心里挺唏嘘的! 有人可能会笑他蠢,但换个角度看,他只是把我们大多数人可能要花几年时间才会踩到的坑,在几个月里一口气走完了。 如果要从这些故事里提炼出一点东西,我觉得就是投资里典型的四个错误—— 1⃣把运气当实力 他最开始只拿了几百块,随便试了试,就赚到钱。 这恰恰是最危险的开局——短期的好运会制造一种幻觉,让人误以为自己掌握了规律,只要再复制一次,就能继续赢。 拿破仑说:“Victory has a hundred fathers, but defeat is an orphan.”胜利会掩盖错误,失败才会暴露真相。 市场最擅长的就是收回幻觉。短期的盈利,不是硬实力,只是运气的概率事件。真正的能力,是在无数次起伏里依旧能稳住自己的交易逻辑。 2⃣盲目加注,忽视风险 第二次他借了 500u,想着一把梭回去。结果行情一来,瞬间归零。 这是很多人惯犯的错误:觉得钱少,就可以无所谓。 但事实恰好相反——本金越少,越要保护。 因为小资本根本经不起一次完整的亏损,尤其是在没有其他现金流的阶段,更要珍惜自己的每一分筹码。 3⃣情绪失控,把交易当赌博 第三次他投了 1000u,想开始稳一点。但因为盯盘心态爆炸,被行情牵着鼻子走,追涨杀跌,最后加速亏光。 巴菲特说:投资中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市场的机会其实非常多,真正致命的不是波动,而是你在波动中失去了冷静。 4⃣听信他人,丢掉独立思考 最后,他遇到一个大哥,带着他一起操作。前期顺利,但对方的操作失误让他一起爆仓血本无归。 这是最致命的一刀:把决策权交给别人。 市场没有救世主,你听谁的喊单,听谁的内幕,最后的责任都只能自己承担。 独立思考不只是投资的必修课,更是一切自由的起点。 真正的成熟,是即便错了,也要错在自己的逻辑里。因为只有这样,你才有机会从错误里提炼出属于你自己的经验。 四次爆仓,总结出来的不过就四句底线—— 运气会骗你, 本金要珍惜, 情绪要克制, 独立要坚持。 说起来简单,其实就是大多数投资人一生的修行了!
Morris
3周前
你知道为什么大多数人,一辈子翻不了身吗?不是因为没钱,而是没脑子。人之所以高级,是因为会思考。同样一件事,有人会反复琢磨,拆开逻辑,换角度打磨,站在过去、现在、未来不同维度去衡量,可现实呢?市场上99%的人全是盯着眼前那点儿蝇头小利,今天赚了一点,就像中了头彩一样,笑的跟过年似的,明天赔了一点,就开始抱怨天抱怨地。他们的思维从来没超出过今天这两个字,没有人去想10年后我会变成什么样,20年后我的孩子会因为今天的选择过上什么生活,而我会,我会为了10年后的那个果今天选择咬牙吃下该吃的苦,我会为了未来的稳定眼下宁愿忍受孤独。这就是区别。 很多人总抱怨竞争压力大。但我告诉你,所谓的竞争其实根本不存在,你真以为大家都在和你争错了,99.99%的人压根儿就没进到赛道上,他们活的是什么样子?今天赚点钱就出去胡吃海喝,明天一亏就想着找人安慰,过两天又幻想靠一个消息翻身,整个人生活的像个盲盒,开出来啥算啥,可真正能沉下来做五年计划、十年计划的人有多少?几乎没有,这就是为什么我说在这个社会,真正的对手屈指可数,大多数人从一开始就被淘汰了。所以啊,别再喊什么竞争激烈了,市场永远只会奖励会思考的人,永远不会可怜只会跟风的人。等十年之后回头看,你会发现今天你偷的懒,未来都会变成你最深的遗憾。
Morris
1个月前
你以为靠认识人就能翻身?醒醒吧,这世界没那么简单。比你厉害的人,只会把你当背景板,比你弱的人,只会把你往下拉。和你差不多的人,大家都在为自己奔命,谁会替你分担?很多人把精力花在社交上,以为热闹就能带来机会,可机会从不会在别人嘴里出现,它只藏在你自己掌握的能力里。市场最残酷的教育就是让你明白,能力才是硬通货,哪怕站在亿万富翁身边,你也可能一无所有。如果你自己不够强大,真正决定你未来的,不是应酬的酒桌,也不是社交软件的点赞,而是你一个人熬过的深夜,是你咬牙坚持的止损,是你逼自己成长的孤独时刻。每一次你默默复盘,每一次你静坐思考,每一次你独自面对亏损,你都在积累别人无法替代的资本。我见过太多人把时间浪费在无效社交上,追逐别人的认可,讨好别人,却忽略了自己真正能提升的东西。一本书,一盘行情,十分钟独处思考,比任何热闹都值钱。没人会在你失败时拉你一把,没人会给你不劳而获的机会,所有的成绩都得靠你自己去争取。市场是筛子,世界也是筛子,留下来的只会是那些敢一个人承受孤独的人,敢面对压力的人,敢在没人理解的时候坚持的人。你想要的自由、财富、选择权,全都来源于你自己的修炼,不熬过孤独,不承受压力,不逼自己成长,你永远不知道自己真正能走多远。所以,从今天起,把精力花在真正能让你变强的事情上,学习、交易、复盘、成长,别浪费在无效社交上,别幻想依靠关系能翻身,你能站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全靠你一个人熬过的孤独,承受的痛苦,坚持的纪律。记住,社交给不了你未来,能力才会。世界不会优待你,但你可以通过成长,成为市场里真正留下的人,熬过孤独,熬过亏损,熬过深夜,你才配拥有你想要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