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财经
科技
虚拟货币
其他
登录
#社交网络
关注
佛瑞德里希4th😷
1周前
看看你的手机。 虽然它是方脸你是圆脸,但从某种角度说它确实是你异父异母的亲兄弟。 手机最怕的是没电,你呢?你怕饥饿。 手机怕断网,怕信号不好,你呢?在你感到寂寞的时候,在你无法与他人顺畅交流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过这处境和网络笑话“用户已裸奔出服务区”的相似之处? 你为什么离不开手机? 因为在手机上寄托着你的联网需求。 在这台小小的现代机器上,寄托着你与他人、与世界连结的需要,放置着你灵魂的一部分。 看看你的手机。想想它有多么象你。 或者反过来,想想你是多么象它。 你是容易高估自己的,容易高估自己的信息收集能力,高估自己辨识真伪的能力。因为你每天所知所感的信息,并不全是你亲自采集得来。你是通过“联网”了解这世界的,当你采集信息并分享信息的时候,你的整个社交网络都在这么做。你的所知所感,实际上是你整个社交网络的所知所感,你得到的,是“集体所有”,不是“个人所有”。 就象你的手机能回答许多问题,但这并不是因为你的手机有超强运算能力,而是因为它联网,能访问谷歌,能从各大网站的服务器里调取信息,寻找答案。 当你开始接受“人就象手机”这个设定,你会在日常生活里找到许多有趣的证据。 你会察觉到,无法联网,或者说无法连上特定的网络,例如只能使用百度无法使用谷歌,确实会成为一个人在智力方面表现较差的直接原因。 你也会察觉到,不需要联网就能实现许多功能的手机,在“本地”装载了更多数据,安装了更多软件的手机,贵得有道理。 就象拥有较强独立思考能力的个体,在社群中往往更受重视。 你会更容易意识到网络对个人的支配。 服务器是怎样通过控制软件更新数据来控制手机的“内容”,掌握着舆论阵地的统治者就是怎样通过控制宣传内容来控制个人的头脑。 你会更理解,为什么在同一个社会中,或者说在同一个社群中,人们容易犯同样的错,形成众口一词。 信息茧房的茧壁并不仅仅是个人的“Wishful thinking”,更是持同类观点的整个社群。 如果你的整个朋友圈都相信外星人昨天降临了地球,你就会同样相信。因为不论你向谁询问查证,都会得到一样的回复。 为什么中共国经济持续下行,但伪中产群体仍保持乐观? 因为人们真诚地相信彼此,而传播谎言的人并不知道那些是谎言。 因为即使到了今天,人类也仍然是在行为方式上和联网手机极为相似的网络生物,人们依赖的常识,是以网络为单位,或者说以部落/社交圈为单位,对整个网络收集到的信息进行集体运算的结果。 你的想法不是你的想法,是你从社交圈子“下载”的想法。 就象所谓的民族情感,并不是个人情感,是从社交圈子“下载”,也在社交圈子实时更新的情感。 直到今天,人类仍是网络生物。 仍在以社群为单位进行信息处理。 网络出问题,社会就出问题。 如果想改变社会,想大面积改变人们的观念,你就必须先改变网络。 人类社会,是由无数智能手机组成的互联网络。社会观念,是以社群为单位,对现实世界的信息进行采集、淘洗、运算得到的结果。当一个政权阻断信息传播时,当一个政权设法降低网速时,它会让整个网络的算力因之下降。 整个社会将因之变得愚蠢,但在人民困于愚昧的同时,统治者也无法独善其身。 因为统治者自己也不过是一台手机。 他的所知所感,同样是从自己社交圈子“下载”来的所知所感。他的思维,他的情感,他的观点,他的判断,除非他有极强的独立思维能力,否则同样是由“网”中得来。 而不同族群之间的争斗,不同社群之间的争斗,实质上是“网”与“网”之间的算力之争,是“网”的工作效率之争。 不同阶层之间的争斗也同样如此。 统治者所依赖的“小圈子”,最终要与由被统治者组成的“大圈子”迎头相撞。想维持政权,统治者精心设计组织起来的“工作网络”就需要在受到民怨洪水冲击时,保持足够的强韧——这当然是不可能的。 从人类是信息网络生物的角度出发,我们才能理解蓄意进行的信息污染对整个社会的巨大损害,和对此进行防范的重要性。 从一个个社交圈子=一个个隐形部落的角度出发,我们才能理解人对归属感的需求和人为什么会为了迎合自己所在的社交圈表现出愚蠢。 从有的人只是网络终端,有的人却另外发展出了独立运算能力的角度出发,我们才能理解个人主义对整个人类社会总算力增长的意义。 从人与手机的相似性出发,我们才能捧着自己的手机,象照镜子一样,观察它的充电需求,它的联网需求,它的自动更新,并由此更了解自己。 人类为什么容易患上“网瘾”? 杨永信的“戒网瘾”为什么是特别残忍的一件事? 因为接入网络就是你最原始的本能,手机,能联网的手机,它所有的功能都是你人性特质的外化。阉割你手机的人,是在阉割你的灵魂。
#手机依赖
#社交网络
#信息茧房
#网络控制
#独立思考
分享
评论 0
0
佛瑞德里希4th😷
1周前
人们说“认知决定命运” ,那么,是什么决定了人的认知? 是内部的思考能力和外部的社交网络。 在你接受“人类是信息生物同时也是网络生物”这个概念后,我希望你能略进一步,察觉到“上网本”这个概念。 有很多人,是活得很象一台“上网本”的。 也就是一台专门用来上网,没有或只有最基础的本地软件的电脑。 这种人的精神生活需要“24小时在线”。他们通常无法忍受独处,极其需要社交,因为他们不仅知识体系时刻要在线更新,一掉线一断网就陷入混乱,而且他们的情感平衡也是依靠“联网”来维持的。 他们依靠别人给予的情感支持来维系心灵的平静。 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人,就生活在你身边。他们一旦离开熟悉的社交网络,就无法维持许多基本的心理功能,包括但不限于保持情绪稳定,甚至有些人会无法维持现实感,出现精神障碍。 事实上,在现代社会,这是常见的心理、精神疾病的成因。 一个上网本,和原设计关联的网络断开了,当然会出问题。 人类的头脑,人类的身心平衡机制,原本就是为部落生活而设计的,你依赖你的部落,你只是整个部落社会关系网络中的一个局部,对真相的探求是整个部落的共同责任而不是你一个人的职责,与部落成员共情而不是在情绪状态上“独善其身”,这原本是天经地义。 “上网本”状态,是人类的初始状态。 但生活在现代社会和古代不同,现代人会因各种原因和原本的社交网络“断开”,例如迁居,换工作,退休。 还有移民。 在发生这种事的时候,一个仍然处于“上网本”精神状态的人类就会象一个在原始人生活的时代,被部落驱逐的个体那样,陷入“断网”式的精神危机。 所有原本依靠整个部落共同实现的心理功能,都会丧失,如果他能及时接入新的网络并适应良好,这危机就能化解。 但如果他无法迅速“重新联网”,他就需要学会应对孤独。 并在孤独中,学会重建必需的心理功能。 否则他极有可能患上抑郁症。 为什么几乎所有宗教修行都包括“独处”,或者说“闭关”一类的内容? 因为这是“上网本”式头脑脱胎换骨,蜕变成具备独立运算能力的头脑的必由之路。 大部分人一开始都是没有独立思考能力,没有独立探索和认识客观现实的能力,活得象一台只能从主服务器下载运算结果的网络终端的。 生活在部落中,与整个部落所有成员同呼吸共命运,思部落之所思,感部落之所感,知部落之所知,以部落之所思、所感、所知为己之所思、所感、所思,就是人类的天性。 为什么只有极少数人拥有独立思考能力? 因为独立思考能力是凭一个人的大脑实现整个部落的心理功能的能力。 是在远古时期,让极少数人成为众望所归的部落首领的能力。 是一个人去探索世界、分辨真伪,一个人自己保持情绪稳定、心理平衡的能力。 独立思考能力对标的是独立生存能力,是在远古时代,人人皆依赖部落聚居生活的时代,你就能离群索居的能力。 所以这种能力,才能赋予你在部落生活中不人云亦云,在竞选首领时有一争之力的“特权”。 只有激活了这种能力,你才有对抗来自社交网络的“洗脑”的资本。 这种能力,从古至今都是稀缺的,虽然到了现代已没那么稀缺。 现代人,现代的生产生活方式,很需要这种能力。 如果你的部落,是象中共国蛆虫们精心打造的伤害链系统这样的部落,是不容许你安居乐业,只会向你分配底层牛马那种苦难角色的部落,你就更需要这种能力。 因为你需要对抗邪恶部落的洗脑。 你需要有能力独自生活,需要为寻求并接入新网络,归化新的、不那么邪恶的部落准备心理能力方面的资本。 你需要不再下意识接收身边社交网络告诉你的一切。 你需要不去接受邪恶部落向你灌输的“何为最佳生存策略”结论,顺便说一句,在中共国,这结论当然是考公考编不择手段成为体制内,你需要真的去算,有能力算,算出何为你自己的最佳生存策略。 假如你活在欧洲、美国,接受社会大众认可的“最佳生存策略”并不会让你吃多大的亏,但活在中共国,这就等于千军万马走独木桥。 自古以来,人类个体要摆脱“上网本”式精神状态都需要至少一次顿悟。 所以,要挣脱中共洗脑的影响,你也需要至少一次,通常是多次的觉醒,对自身利益立场的觉醒,权利意识的觉醒,和对个人、家庭、族群、国家最佳策略的重新思考,独立思考。 这里没有捷径可走。 你不能依赖群体算力,必须拥有自己的算力。 然后和同样拥有自己算力的头脑,重新组网。
#认知
#社交网络
#精神独立
#洗脑
#中共
分享
评论 0
0
卫斯理
1周前
电影社交网络最后一幕 主角拿律师的笔记本加自己的前女友,然后不停的刷新,一直等待对方通过…… 舔狗的破坏力还是惊人的,但被舔的人对此没多大兴趣 这个世界上最有趣就是某些有钱人的无能狂怒,因为他们会有一天发现,居然还有很多事情是钱搞不定的…… PS 电影里面的小扎和现实生活的小扎没关联哈,只是导演深刻的揭露了这个现象
#社交网络
#扎克伯格
#舔狗
#有钱人
#无能狂怒
分享
评论 0
0
吴美律AI日记
1个月前
很多X推友可能不知道,早在2023年,X的博客网站就公开过X/Twitter的推荐算法,如果你下定决心要认真运营X账号,一定要了解背后的算法流量机制,更有的放矢地制作优质的内容。 一. 整体逻辑:X如何筛选推文? X每天要从 5 亿条推文中筛出你可能感兴趣的几十条,整个流程分为三步: 挑选候选推文:从海量内容里找出约 1500 条可能和你相关的推文(既包括你关注的人,也包括没关注的人)。 机器学习排序:用一个有 4800 万个参数的神经网络,对这 1500 条推文打分,预测你会不会点赞、转发或回复。 规则过滤与混合展示:过滤掉你不想看的内容(比如已屏蔽用户、成人内容、重复推文),再把广告、推荐关注等内容一起混合显示。 二、候选推文的来源 可以理解为“算法先去哪里找素材”。分两大类: 1. 网络内推荐(你关注的人) 从你关注的人中挑最新、最相关的推文,使用一个叫 Real Graph(真实关系图) 的模型来预测“你和作者之间的互动可能性”。你和谁互动多,他的内容就更容易被推给你。 2. 网络外推荐(你没关注的人) 这是算法的重点创新部分,靠两种方式: (1)社交传播图法(GraphJet):看你关注的人最近和哪些推文互动,再看那些推文是谁发的。简单说,“朋友的朋友喜欢的东西” 也可能推荐给你。 (2)兴趣相似度法(嵌入空间 Embedding):用算法把所有人和所有推文映射成数字向量(“兴趣坐标”),看你与某个话题或用户的相似度。 其中最重要的是 SimClusters,它把全站分成约 14.5 万个兴趣社区,比如“科技圈”“韩流圈”“新闻圈”等,每三周更新一次。推文和用户都被标记在哪些社区中,一条推文在某个圈子越火,就越可能被推给同类用户。 三、推文的排序逻辑 当系统得到约 1500 条候选推文后,会用一个大型神经网络模型来打分。 这个模型的目标是:预测你与每条推文的互动概率(点赞、转发、回复等),并据此排序。 它考虑了上千个特征,比如你最近浏览的内容、与作者的关系、推文发布时间、主题类型等。 四、展示前的“微调与平衡” 为了让时间线更自然、不过度偏向某些内容,算法会做一些“人性化调整”: 去重与屏蔽:屏蔽被拉黑/静音账号的内容,或你已经看过的推文。 内容均衡:保持网络内与网络外内容大致各占一半。 作者多样性:防止同一个人连续刷屏。 负反馈降权:你曾经点“不感兴趣”的内容会被系统记住。 社交背书机制(Social Proof):如果你关注的人没和某条推文有任何二度关系(比如点赞或关注作者),这条推文可能不会被推荐。 对话串联:在回复下方显示原帖,帮助理解上下文。 实时更新:如果推文被编辑,会替换为新版本。 五、最后一步:混合上架 当所有推文都排序、过滤完后,系统还要把广告、关注推荐、提示等非推文内容混合在一起,然后发回你的设备。整个流程在后台每天运行 约 50 亿次,平均每次只需 1.5 秒。 一句话总结: 从原始社交行为数据 → 提取兴趣与信任特征 → 生成候选推文 → 神经网络打分排序 → 规则过滤 → 内容混合展示。
#X/Twitter算法
#推荐算法
#社交网络
#内容筛选
#用户兴趣
分享
评论 0
0
NiKITa🇺🇦
1个月前
特朗普重返TikTok 美國總統表示,他拯救了這個年輕人的社交網絡。 “我向所有TikTok的年輕人說。我拯救了TikTok,所以你們現在欠我很多。”
特朗普请求美国最高法院暂停TikTok禁令事件· 167 条信息
#特朗普
#TikTok
#社交网络
#拯救
#年轻人
分享
评论 0
0
Fenng
1个月前
社交网络上经常能看到骂微信产品体验的,在推特和微博上尤其戾气重。每次看到类似内容,如果不是骂得特别难听,我总是忍不住解释几句,如果存在具体问题,也会转给微信团队。骂得难听的内容就算了,我也不好意思把骂人的话发给人,即使反馈的问题是存在的,但话说那么难听,也没有对话的可能性了。 当然这就会被很多人质疑:拿了微信多少好处,你怎么不骂微信……相对于同体量的产品,我只是对微信的产品细节更了解一点而已,其他体量比较大的应用,抖音、小红书、支付宝…… 我就没那么了解,和这几家公司的朋友也很少交流,越少交流就越不了解。 一款产品做到国民应用级别,有如此广泛的使用度,必须要兼顾大多数人的使用体验,微信做到了让视觉障碍人士、中老年用户,尤其是父母辈的用户都可以无负担地使用,我认为再用挑剔的眼光去看他就没太大必要。我也对这样的应用即使不是心存敬意和感激,也会足够欣赏。 我所经历的第一次对用户体验的认知,来自 2010 年年初支付宝的用户体验危机,年会上播放了很多条用户来电录音,甚至有些上了年纪的用户是在哭诉,没有人不会被触动,马云在公司年会上怒批「烂,太烂,烂到极点」,那次会议我在现场,现在想起来还历历在目。 能始终在改进用户体验的产品并不多见。 我观察到的一个有趣的现象,阿里的老同事们对微信普遍有很大的偏见和敌意。即使有些老同事以前就是在支付宝,他们不理解我为什么对微信这样的态度,我其实也不理解他们 -- 我认为在我们这个年纪,大家都应该有足够的同理心了。 至于更年轻的用户有戾气,张口骂人,或许他们再经历一些事情,就能不再那样了吧。 有些网友反馈问题的时候,如果把最后那句骂人的话去掉,并不影响他们的内容的表达。就好比我们日常跟亲人或朋友吵架的时候,最后那句表达情绪的话是最愚蠢最伤人的,根本没必要说。 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 囗~
#微信产品体验
#用户反馈
#同理心
#产品改进
#社交网络
分享
评论 0
0
图拉鼎
1个月前
最近刷社交网络,不知道是算法推荐还是风向变了,刷到很多讽刺小米的,连夸小米都是反串的。
小米汽车维权事件:数百车主要求退车引发舆论风波· 68 条信息
#小米
#社交网络
#讽刺
#算法推荐
#反串
分享
评论 0
0
翼小旭Sunny Zou
1个月前
玩x的时间不长,发现一个现象,中推的各个账号主感觉大家都是好朋友,都会互相评论转发推文,形成了一个很大的人际关系网,这倒是跟其他平台非常类似,果然志趣相投的人都是不自觉的聚集在一起的
#中推圈
#社交网络
#同好聚集
#人际互动
#平台生态
分享
评论 0
0
rick awsb ($people, $people)
2个月前
在ai内容创作能力不断提升的时候,公共表达的重要性可能会越来越让位于小圈子但更高共识的信息网络 至少对我来说这一点开始变得明显 在传统社交网络时代,小圈子容易形成信息茧房,ai时代,这点越来越不用担心 ai就是打破信息茧房的最好方法,当然得会用,用好ai
#AI内容创作
#公共表达
#信息茧房
#社交网络
#信息网络
分享
评论 0
0
阿橡
2个月前
虚假的富人:在社交网络上晒包包,豪车,名表,游艇,喷气飞机 真正的富人:同志们辛苦了
#虚假富人
#社交网络
#包包豪车
#真正富人
#同志们辛苦了
分享
评论 0
0
海外爆料
2个月前
🔥 一段英国公交车上的视频在社交网络上疯传,配文是“英国最后一位幸存的白人”‼️
#英国公交车
#种族争议
#社交网络
#白人
#歧视
分享
评论 0
0
陈尔冬是你大爷
2个月前
现在的社交网络风气是: 结婚的女性叫婚驴,结婚生娃的女性叫胎器。 我已经被骂婚驴好几次了,整个人都麻了...我结婚快九年了,九年前社交网络风气真的不是这样的啊...这也太加速发展了。 而且我真的不理解的是,我从没有在网上鼓吹婚姻有多么多么好,最多也只是说“我个人的婚姻生活很幸福”,仅代表我个人,也仅代表我个人的大部分时光的婚姻生活。 但还是有人要骂我... 我也从没说过单身有多么不好,单身也罢婚姻也罢,这不都是个人选择吗,尊重个体独立选择的权利不好吗? 一定要拉帮结派吗?
#婚驴
#社交网络
#女性
#婚姻观
#个人选择
分享
评论 0
0
Robinson · 鲁棒逊
3个月前
真正的痛苦往往不是现实本身, 而是社交网络中那个被无限放大的虚幻参考系 —— 与己无关的他人生活,却成了我们衡量人生的错误标尺。 用别人的地图,怎能不迷路?
#社交网络
#虚幻参考系
#人生衡量
#迷失
分享
评论 0
0
Robert Mao
4个月前
ChatGPT 对 《我们需要一个怎样的理想的社交网络》的解读和分析
OpenAI新德里发布会:ChatGPT语音翻译功能引发热议· 652 条信息
#ChatGPT
#社交网络
#解读分析
分享
评论 0
0
howie.serious
4个月前
有一说一:微信今年推出的“微信礼物”🎁功能,是真的好用。 这次卖书,很多学员买了好多本,都是用这个功能,送给亲友的。 我也送了几本,赠送和收取的双方体验都很好。
#微信礼物
#用户体验
#功能推荐
#送礼
#社交网络
分享
评论 0
0
sitin
5个月前
简单总结下做社群的好处: 1.随时分享,快速获得反馈的快乐感,偶尔划水 差共享,掌握相关机会,比如AI的玩法 3.资源共享,打造长期复利合作圈,认识很多朋友 4.低成本试错,找到自己的最佳交流场域 其实创业者,还可以打破孤独感,找到同频的人,大家可以互相促进 所以其实社群虽然赚钱不是最好的,但是各方面好处很多的,大家可以把社群建起来。
#社群运营
#创业
#AI
#资源共享
#社交网络
#创新
#孤独感
分享
评论 0
0
山姆.Sam.M
5个月前
从前有个微信群,变成了死群,但群主希望活跃气氛。 忽然,群主加了一堆不认识的人进群。 于是群主开始派红包,一直派,而且还在不断加大金额。 没抢到的人,发誓一定要抢到下一个。 老群友觉得这个群简直是在捡钱,于是拉入很多新群友。 曾发誓永不回群的,也地进场。 新群友抢到钱,还开始派红包,群主也参与抢。 新老群友都在派红包,但群主开始只抢不派了。 后来有技术的群友开发了红包挂,保证你们能抢到,给我点手续费就行啦。 群很快满500人了,群主退群,还带走一群人走,但马上有人补进来。 最后,群里剩下的人,派了红包但入不敷出。 大家散了,群又变成了死群。
#微信群
#死群复活
#红包大战
#群主
#社交网络
#网络安全
分享
评论 0
0
投机实验室
5个月前
这份报告,绝对是重磅核弹!消失6年的传奇投资人Mary Meeker刚刚发布了一份340页的《2025 年 AI 趋势报告》,很快就在全网疯传,我把中英文报告的PDF放在文后😘🧐 Mary Meeker可是常年位列Midas榜单前列的风险投资人,成功预言过互联网趋势,在线广告,移动互联网和社交网络的崛起~ 她的趋势报告出来一定是涉足投资行业的人必看的,足够权威,这次她只说了一件事,就是人工智能的下一个十年!! 传送门:
#MaryMeeker
#2025年AI趋势报告
#人工智能
#风险投资
#互联网趋势
#移动互联网
#社交网络
#在线广告
分享
评论 0
0
勃勃OC
5个月前
赶快给我归零!!! 🤣
#归零心态
#情绪管理
#社交网络
#心理健康
分享
评论 0
0
Luo说不啰嗦
5个月前
看到一个很有创意的产品: 根据你的浏览器访问记录来匹配好友。
#产品创新
#隐私保护
#社交网络
分享
评论 0
0
LEI
5个月前
一言中的
#一言
#短文学
#社交网络
分享
评论 0
0
面条
5个月前
itter sh - 一个基于 SSH 的社交网络 我的用户名称是 btc , 欢迎关注 follow btc
#SSH
#社交网络
#用户名称
#关注
#itter
分享
评论 0
0
小径残雪
5个月前
卫报:美国政治的4chan化。 (简单说,仇恨驱动的社交网络流量化政治)
#美国政治
#4chan化
#仇恨驱动
#社交网络
#流量化
分享
评论 0
0
Jacobson🌎🌸贴贴BOT
5个月前
家庭背景也是实力的一部分🤪
#家庭背景
#个人实力
#社交网络
#资源优势
#潜力挖掘
分享
评论 0
0
在悉尼和稀泥
5个月前
在生活高度便利的中国,为什么我们既没好好生活,也没成什么事? 因为你以为的自我支配的业余时间,其实是一场隐形的“数字消费工厂流水线体验”。 抖音一刷一小时,小红书推个直播,淘宝提醒领红包,不小心点进花呗,顺手种棵树、浇点水。你想搞点“男性消费平权”,结果京东、白条、金条、京豆盲盒全程欢迎。那边还有 pdd 的大转盘,每天没个十几分钟下不来。临睡前B站补点流行梗,朋友圈修图发“生活照”以示你没被生活打败,结果凌晨了。 标榜经济独立,你月薪多少没人知道,但你每个点过的商品、看的小姐姐、心动的价格,全被各厂大数据摸得清清楚楚,背后还分流给了浙,粤,闽等地的老板群。 黑客帝国里面的人形电池,不用等到 AI 觉醒。在你打开 app,点击“同意”的那一刻,就上线了。
#中国生活
#数字消费
#社交网络
#隐形消费
#业余时间
分享
评论 0
0
个人主页
通知
我的投稿
我的关注
我的拉黑
我的评论
我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