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财经
科技
虚拟货币
其他
登录
#风险投资
关注
Rustallintsla
3周前
不投资Tesla的人,听完我说这段话,会拿出压箱底的钱来投资Tesla: 1、人在进化过程中完全没想过跨越式的发展,DNA在的设计本质上是要保持稳定,避免风险。因为最大程度的追求stability才能最可能延续和扩张族群。 2、人类突破性的进步实际上是千万分之一基因进化或者变异的结果。但是DNA会标记这些小概率事件为风险事件或不可能事件,来保证本体的“绝对安全”。 外在表现是“操,就知道吹牛皮!” “ 又是画饼!”“饼王!” “他要能成我吃翔” 3、投资的成功实际上是自我突破的结果,因为只有极少数人能够打破DNA的封禁。投资特斯拉就要先接受Musk,要用大脑克服本能的恐惧和抗拒。 4、你如果只想以原始的方式进行生存,躲在DNA设计的安全区域里,totally fine,也有很多股票可以投资,比如KO,Cost等。 5、我现在每次加仓Tesla,都带着“突破自身局限的”的目的,靠自我意志和主动学习抑制生物本能,等待逻辑被验证的时刻,赚钱也只是捎带手。
#特斯拉投资
#Musk
#突破DNA限制
#风险投资
#自我突破
分享
评论 0
0
ChandlerGuo 郭宏才 宝二爷
3周前
AI泡沫是理性的 这话有道理 技术确实在进步 但估值太疯狂了 泡沫就是泡沫 加个理性也改变不了什么
#AI泡沫
#估值过高
#技术进步
#理性泡沫
#风险投资
分享
评论 0
0
Y11
3周前
在投资领域,“运气”往往是成功的表象,而“持续成功”才是真正的考验。 红杉资本、a16z、Greylock Partners等顶级风投机构,多年来持续押中苹果、谷歌、Facebook等巨头,这背后绝非偶然,而是一套独特的“风险投资思维模式”在起作用。 斯坦福商学院研究发现,顶级VC的决策系统有四个核心原则,颠覆了传统商业逻辑: 第一,拥抱“本垒打”思维,容忍“三振出局”。 VC的逻辑很简单:只要能打出一个“本垒打”(即高回报项目),就能覆盖所有失败成本。 数据显示,平均每20个项目中,只有1个能成为“本垒打”,但这1个项目的回报往往能达到本金的100倍以上。 例如,投资Juicero的VC机构,即便项目失败,也依然是硅谷成功的代表——因为他们更关注“成功时能赚多少”,而非“失败时亏多少”。 对他们而言,失败是“试错成本”,是为“本垒打”积累经验的过程。 第二,主动“走出四壁”,而非被动等待。 顶级VC从不守在办公室等项目,而是主动深入产业一线。 红杉资本曾通过监控苹果应用商店发现WhatsApp的异常增长,随后团队驱车前往其所在的山景城小城,挨家挨户敲门找到创始人,最终促成投资。这种“主动出击”的姿态,让他们总能捕捉到被忽视的机会。 第三,用“模式库”抓住“运气”。 VC的“瞬时决策能力”并非凭空而来,而是基于成千上万次的复盘和学习。 他们脑子里有完整的行业模式库,能在30秒内判断项目类别、对标企业和潜在风险。正如巴斯德所说:“机会只眷顾有准备的头脑”,当“运气”来临时,有准备的VC才能识别并抓住它。 第四,高效“说100次不”,聚焦“精准筛”。 顶级VC平均每投一个项目,要拒绝100多个机会。他们用“两车道系统”提高效率:快车道快速排除明显风险(通过反向提问“为什么不该投”),慢车道则在少数候选项目上深度打磨。更关键的是,面对“冷启动”,创业者只要邮件做到“突出个人优势”“痛点清晰简洁”“反复打磨完美”,依然能获得接触的机会——因为VC的核心问题始终是:“为什么我要花30分钟了解你?” 这套思维的本质,是在高度不确定的世界里,用“极端回报预期+高失败容忍度”对抗不确定性。
#风险投资
#VC思维模式
#本垒打策略
#主动出击
#高效筛选
分享
评论 0
0
Y11
4周前
我们常看到各种大额融资新闻,但很少有人知道,FanDuel的收购案中,创始人与员工最终分文未得。 这个案例背后,藏着风险投资中一个关键却容易被忽视的细节——优先清算权。 事情是这样的:FanDuel在被收购时获得了4.5亿美元的交易金额,但根据早期投资者的协议条款,他们拥有“优先清算权”。 这意味着,无论公司最终卖了多少钱,投资者都有权优先拿回5.59亿美元的本金和收益。 当收购款不足时,创始人与员工自然就分不到任何剩余资金了。 这个故事透露出一个重要的商业逻辑:每一轮融资都可能埋下风险的种子。 融资金额越大,投资者的优先清算权往往会设置得越“厚”。 如果公司未来发展不及预期,优先清算权就像一个“安全垫”,但也可能让真正创造价值的创始人和员工成为最后承担风险的人。 对于创业者而言,融资时不仅要考虑资金数量,更要理解每一份协议背后的权利分配。 优先清算权不是简单的数字,而是关系到公司未来发展成果如何分配的核心问题。在与资本合作的过程中,平衡投资人利益与团队权益,才能让企业走得更稳、更远。
#FanDuel收购案
#优先清算权
#风险投资
#创始人与员工未得
#融资风险
分享
评论 0
0
小牛OTC
4周前
a16z:预测市场正成为流量新密码 完球了 A16z 也来奶了。。。。。
#a16z
#预测市场
#流量密码
#风险投资
#市场炒作
分享
评论 0
0
猫神
1个月前
诸位:猫神其实不太懂币圈,也没认真炒作过,但最近行情上蹿下跳,我打算开个新号来试试水 每次只投 1000U,高杠杆梭哈 ✅ 如果赚就取出利润,只留1000U继续打 ❌ 如果亏光或归零,就再补上1000U重来 反正最多1000U上限梭哈玩票 大家觉得这玩法靠谱吗?能发财大大的吗? 希望大佬们指点迷津 🙏😂
#猫神
#币圈
#1000U梭哈
#高杠杆
#风险投资
分享
评论 0
0
Y11
1个月前
什么样的创业者更容易获得早期风险投资? 在创业初期,能否获得风险投资(VC)的支持,往往决定了企业能否迈出关键的第一步。 作为长期关注行业趋势的观察者,我们发现投资人在选择早期项目时,关注的核心并非仅仅是技术或创意,而是创业者与团队能否构建起可持续的商业逻辑。 以下几个特质,往往能让创业者更容易获得资本的青睐。 首先是对行业的深刻理解。 有经验的创业者通常具备扎实的行业背景,他们清楚市场的真实需求是什么,哪些环节存在未被满足的痛点,以及竞争对手的优劣势。 这种基于实践的洞察力,能让投资人相信项目不是空中楼阁,而是扎根于现实的土壤。 无论是曾经成功打造过产品的经验,还是在细分领域深耕多年的积累,都能降低投资人对行业风险的顾虑,帮助他们快速判断项目的落地可能性。 其次是团队的“互补性”与“执行力”。 一个强大的创业团队,就像一台精密运转的机器:技术专家负责攻克核心难题,市场能手擅长捕捉用户需求,运营人才确保高效落地。 投资人不仅看重团队成员的专业能力,更关注他们能否默契协作,形成合力。清晰的职责分工、共同的愿景目标,这些细节都在向投资人传递一个信号:这个团队有能力将想法转化为实际成果。 第三是商业模式的“可复制性”与“增长潜力”。 好的商业模式应该像滚雪球,一旦启动就能凭借自身逻辑不断扩大规模。创业者需要清晰地说明,产品如何解决用户的真实问题,市场空间有多大,以及未来如何通过技术迭代或模式创新实现快速增长。那些能展示出明确用户增长曲线、清晰盈利路径的项目,更容易获得资本的认可。 第四是商业计划的“清晰性”与“可信度”。 一份优秀的商业计划不是华丽的PPT,而是包含了对市场、产品、财务的理性分析。 比如,如何盈利?成本结构是什么?融到的资金将如何分配使用?这些具体问题的答案,能让投资人感受到创业者的严谨思维。过分乐观的预测或者模糊的规划,反而会降低信任度。 最后是创业者的“韧性”与“学习能力”。 创业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挑战:技术瓶颈、市场变化、团队磨合……投资人希望看到的是,创业者面对困难时不退缩、能快速调整策略的能力。这种在实践中不断学习、持续进化的精神,是企业穿越周期的关键。 总结来看,早期风险投资更像是对人的投资。 有经验的行业认知、互补的团队、清晰的增长逻辑、严谨的商业规划,以及面对挑战时的坚韧,这些特质共同构成了创业者吸引资本的核心竞争力。对于创业者而言,与其盲目追逐风口,不如深耕自身优势,打磨团队能力,用扎实的准备迎接资本的检验。
#风险投资
#创业者
#团队能力
#商业模式
#行业经验
分享
评论 0
0
Y11
1个月前
作为长期在创业投资领域深耕的人,我们常讨论一个核心问题:如何在高风险、高不确定性的环境中做出更理性的决策? 答案或许藏在一个看似简单却深刻的规律里——幂律分布。理解它,对天使投资人而言,不仅是认知升级,更是行动指南。 幂律:投资世界的“二八法则”升级版 幂律分布的本质,其实很朴素:少数事件产生绝大多数结果。 就像自然界中,少数大树遮蔽阳光,大多数小草默默生长;商业世界里,少数企业创造了行业80%的价值,大多数企业在生存线上挣扎。 在天使投资中,这一规律尤为明显。我们投10个早期项目,可能有7个默默退出,2个勉强持平,只有1个可能成为“独角兽”,但这1个的回报,往往能覆盖其他9个的亏损,甚至带来数十倍的超额收益。 这就是幂律在投资中的直接体现——“1个爆款,定义整个组合”。 如何用幂律思维优化决策? 1. 接受“大部分会失败”,但更要“押注高潜力” 早期投资的本质是“赌概率”,但不是盲目赌。 幂律告诉我们:不要追求“平均回报”,而要追求“少数成功带来的超额回报”。就像播种,你知道大部分种子不会发芽,但你必须选择那些根系深、有潜力的种子,因为一旦成功,回报将远超投入。 2. 用“组合策略”放大幂律红利 幂律要求我们“分散投资以覆盖更多可能性”,但分散不是盲目撒网。 比如,你可以将精力集中在3-5个细分领域,每个领域投5-8个项目,通过组合扩大“爆款”出现的概率。这就像在森林里寻找稀有树木,你需要走更多路,看更多树,才可能遇到那棵参天大树。 3. 聚焦“有爆发潜力的赛道” 不同行业的幂律特征差异很大。 比如互联网行业,一个平台型产品可能快速垄断市场;而传统制造业,幂律效应相对平缓。作为投资人,我们要敏锐判断:当前赛道是否具备“赢家通吃”的特性?如果答案是肯定,那就要在早期布局最可能成为“头部”的项目。 4. 用“阶段性投入”控制风险 幂律不意味着“孤注一掷”。 我们可以采用“分阶段投资”策略:先小额投入试点,验证项目潜力;若进展符合预期,再追加投资。这就像登山,你不会一开始就拿出所有体力冲刺,而是根据路况调整节奏,既保留登顶的可能,也避免中途“耗尽能量”。 给天使投资人的三个实践建议 建立“幂律思维清单”:每个项目评估时,除了看团队、商业模式,更要问自己:“这个项目如果成功,能达到多大规模?”“它是否属于‘可能颠覆行业’的类型?” 接受“不完美”:早期项目不可能完美,你要做的是找到“最大的那个变量”——比如一个有远见的创始人,或一个未被满足的巨大需求。 长期主义视角:幂律的回报往往需要时间沉淀。 不要因为短期波动焦虑,而要相信:“只要持续在高潜力领域播种,时间会帮你筛选出那1个关键变量。” 结语: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支点” 创业投资的魅力,就在于它永远充满未知;而幂律的意义,在于让我们在未知中找到“确定性支点”——通过理解规律,我们不必追逐所有机会,只需抓住那些“可能产生巨大影响”的节点。 对天使投资人而言,真正的智慧不是避免失败,而是在面对幂律时,既能保持敬畏之心(接受大部分会失败),又能保持进攻之势(持续布局高潜力)。毕竟,投资的终极目标,从来不是“不亏”,而是“抓住那只改变命运的‘黑天鹅’”。
#天使投资
#幂律分布
#风险投资
#高潜力项目
#长期主义
分享
评论 0
0
北讲区块链
1个月前
这些Meme和VC币本质上都是少数人赚钱 一些被VC割走了,一些被链上车头割走了(参考T4) 赚不赚到钱一部分看市场,一部分还是自己的认知
#meme
#vc币
#割韭菜
#市场认知
#风险投资
分享
评论 0
0
Y11
1个月前
风险投资是长期博弈,用资金换取成长空间,让业务为你“说话”,才是更理性的选择。 在早期融资阶段,传统的估值方法往往难以适用。这里有一个简单的思路能帮助你与投资人有效沟通: 估值的核心公式可以简化为: 投后估值 = 计划融资金额 / 你愿意接受的股权稀释比例 即使采用SAFE(简单协议)等非定价融资方式,花10分钟计算这个比例,也能为你提供谈判的基础。 第一步:明确需要多少资金 先根据你的业务目标和现实情况,确定本轮需要筹集的资金额。 比如,如果你是一家尚未盈利的公司,每月固定支出20万元,计划在18-24个月内实现100万元的月均收入(ARR)。 根据收入增长速度,你需要额外资金支持团队扩张,预计每月支出将增至40万元,因此需要至少25个月的运营资金(40万×25个月=1000万元),同时预留3-6个月应对融资周期,总目标融资额可能在800万到1500万元之间。 第二步:确定可接受的股权稀释 创始人通常会为早期融资让出10%-25%的股权。 这个范围需要结合行业惯例(比如查看同阶段公司的融资案例)、公司发展阶段和自身对控制权的需求来调整。 如果你的项目处于热门赛道、有知名客户或核心团队背景(比如有成功创业经验的成员),可以适当提高谈判空间;反之则需更保守。 第三步:计算投后估值范围 将融资金额与稀释比例对应,就能得到投后估值的区间。例如: - 若融资800万元,接受10%稀释,投后估值为8000万元; - 若融资1000万元,接受20%稀释,投后估值为5000万元; - 若融资1500万元,接受25%稀释,投后估值为6000万元。 这个区间可能从3200万元到1.5亿元不等,具体取决于你的融资目标和稀释策略。 关键沟通技巧 与投资人沟通时,不必直接抛出估值数字,而是聚焦两个核心点:需要多少资金和愿意放弃多少股权。 例如:“我们本轮计划融资1000万元,目标是在18个月内实现100万元ARR。为了达成这一里程碑,我们希望本轮的股权稀释控制在20%左右。” 这样既清晰传递了你的需求,也避免过早陷入估值争议——投资人会根据市场行情和你的业务潜力自行评估合理性。 避免常见误区 融资不是“卖惨压价”,也不是“盲目抬价”。 如果投资人提出“现在市场环境不好,建议多融点资金”(比如从1000万提到1500万),你需要权衡:若接受更高融资,稀释比例可能从20%升至30%,是否会影响后续融资空间? 反之,若为了“高估值”拒绝多融,可能导致资金链断裂,错失发展机会。 最后提醒 财务模型(如收入预测、成本结构)是展示你对业务的规划能力,但不必用它来“硬算”估值。 真正重要的是:用融资金额和稀释比例锚定谈判,用清晰的目标(如用户增长、产品迭代、市场验证)证明资金的价值。早期融资的核心是“活下去并跑得更快”,而非纠结当下的估值数字——随着业务增长,未来的估值自然会水涨船高。
#风险投资
#股权稀释
#融资策略
#早期融资
#估值谈判
分享
评论 0
0
ChandlerGuo 郭宏才 宝二爷
1个月前
AI泡沫这事儿 说白了就是钱太多了 都往一个篮子里扔 现在那些AI公司估值高得离谱 但真正赚钱的没几个 这不是明摆着的泡沫吗 等泡沫破了 剩下的才是真金白银 到时候再进场也不迟
#AI泡沫
#估值过高
#风险投资
#市场调整
#观望态度
分享
评论 0
0
Morris
1个月前
从经济学的视角审视,中国过去四十年高速增长的核心在于一种独特的“损失分配”机制,即通过制度设计将社会化成本转嫁给农村人口、环境和金融储户,从而实现土地、劳动力、环境和资本的全球最低成本。这种模式本质上是发展主义优先的权衡:在土地征用中,农村居民以最低补偿换取城市化进程;在劳动力市场,数亿农民工以远低于市场水平的工资支撑工业化;在环境维度,短期污染换取长期工业基础;在资本端,强制存款政策压低融资成本,推动基础设施投资。然而,这一机制对底层大众构成了深刻的结构性不公:农村一代人不仅贡献了前半生的廉价资源,还面临后半生保障缺失的风险,如养老金、教育和医疗的城乡差距,导致财富积累高度集中于国家及利益集团(约占总财富的70%+),而底层仅获20%的碎片化收益。这种不均衡不仅侵蚀社会合法性,还可能引发潜在的社会不稳定,如逆城市化趋势或消费疲软。更值得全球资本警惕的是,这一模式的可持续性依赖于“债务偿还”,即将国家持有的50%财富重新分配以补偿底层。但在资本管制和地缘政治不确定性下,国际投资者可能面临“进得来、出不去”的困境:低成本吸引资金流入,却因政策转向(如加强反腐或AI优先投资)而放大退出风险,类似于一笔高收益但隐含道德和社会尾部风险的赌注。长远看,忽略这些结构性失衡的投资策略,将难以捕捉中国从“掠夺式增长”向“包容性再平衡”的转型红利,转而暴露于系统性回撤的脆弱性。
#中国经济模式
#结构性不公
#风险投资
#城乡差距
#可持续性
分享
评论 0
0
财经悟空
1个月前
做了2个空单,BCH 和 Doge ,祝我好运
#BCH空单
#Doge空单
#加密货币交易
#风险投资
#祝我好运
分享
评论 0
0
勃勃OC
2个月前
卖掉所有股票 all in 特斯拉!
美股新行情:就业数据下修引恐慌· 288 条信息
#卖股票
#All In
#特斯拉
#风险投资
#孤注一掷
分享
评论 0
0
勃勃OC
2个月前
不论你们怎么说,我都all in做空meta和tsla 呵呵 明天早晨开盘 见分晓! 如果没大涨 就去吃顿好的
DeepSeek数据泄露:德国下架,信任崩盘· 425 条信息
#做空META
#做空TSLA
#股市预测
#个人投资
#风险投资
分享
评论 0
0
小牛OTC
2个月前
链上美股: 买入三倍做空 A股 会不会被打爆。。。。。
#链上美股
#做空A股
#三倍杠杆
#风险投资
#股市情绪
分享
评论 0
0
Crypto_Painter
2个月前
从开始玩带杠杆合约到现在,你是?
币圈“1011”六倍崩盘:高杠杆爆仓潮,谁在裸泳?· 6064 条信息
#杠杆合约
#风险投资
#财务管理
#投资策略
分享
评论 0
0
陈老师登月记
2个月前
合约才是小资金翻身唯一解。这几天每天战绩都很好,平均每单2~3倍。 货想要翻倍,需要行情慢慢爬升,时间长、资金占用大; 但合约不同,只要10U就能起步,杠杆效应一旦撬动,利润能在短时间内爆发。 很多群友已经实战过,从10U直接打到几百U。 对比一下打狗,最低100U起步,但胜率低得可怜,完全看庄家脸色,注定大部分人都是炮灰。 而合约只要方向判断正确,就能吃到趋势红利,靠实力赚钱,而不是拼运气。 再说杠杆,高倍合约才是真正的翻身利器。50倍、75倍甚至100倍,只要你抓住大行情,小保证金也能快速变成大资金。 牛市窗口已经打开,这波如果你还在犹豫,等下次机会,可能就是四年之后。⏳
币圈“1011”六倍崩盘:高杠杆爆仓潮,谁在裸泳?· 6064 条信息
#合约交易
#小资金翻身
#高杠杆
#牛市机会
#风险投资
分享
评论 0
0
拐子的区块链频道
3个月前
要跟我的合约单可以关注我的bitget账号,2025-2026预计布局空单,2026-2029多单,4年盈利预期15倍(滚仓每年翻倍),最大风险归零:风险有三个:1.我交易失败,爆仓;2.bitget交易所倒闭了;3.bitget交易所系统故障。 注意‼️一定要选智能跟单模式!
币圈“1011”六倍崩盘:高杠杆爆仓潮,谁在裸泳?· 6064 条信息
#Bitget
#合约交易
#风险投资
#长线投资
#高收益
分享
评论 0
0
UNICORN⚡️🦄
3个月前
微策略最牛逼的地方在于 选了比特币来作为 左脚踩右脚上天模式的发动机 微策略但凡选了其他任何的一种币 早就万劫不复 储备其他所有币的这些公司 试图复刻微策略的成功 其实都是韭菜 只有破产清算这一条路 只有 1BTC=1BTC 这么多轮周期 还看不懂?
币圈“1011”六倍崩盘:高杠杆爆仓潮,谁在裸泳?· 6064 条信息
#微策略
#比特币
#长期持有
#风险投资
#加密货币
分享
评论 0
0
AB Kuai.Dong
3个月前
Figma 昨晚的开盘,有点梦回 21 年牛市巅峰。 看到盘前竞价从 33 美金涨到 105 美金,就放弃了,毕竟荷兰拍这模式,谁出价高是谁的,然后 200 亿市值的公司,被市场情绪竞价到 630 亿市值开盘。 到今天早上,Figma 盘后市值又涨到 860 亿,而坐拥 PS、AI、PR 软件,收入是其 28 倍多的 Adobe。 当前市值才 1513 亿。 像极了早期的 VC 币,流通筹码少,蹭上了各种新兴概念,在币安不需要交上币费发射,被拉高踩踏的场景。 但隔壁 Circle 至少是稳定币第一股。 Figma 只是拥有比特币的软件设计公司。 不凑这个热闹了,respect
#Figma
#市值泡沫
#市场情绪
#高估值
#风险投资
分享
评论 0
0
很大很大的橙子
3个月前
还得是小侠,做空以太坊,用山寨对冲做多。。。
币圈“1011”六倍崩盘:高杠杆爆仓潮,谁在裸泳?· 6064 条信息
#小侠
#以太坊做空
#山寨币对冲
#加密货币交易
#风险投资
分享
评论 0
0
勃勃OC
4个月前
CRCL有Gamma Squeeze的迹象
#CRCL
#Gamma Squeeze
#股票市场
#风险投资
分享
评论 0
0
AB Kuai.Dong
4个月前
现今,有 VC 背景的币圈公司: 有现金和收入 - 美股上市 有真实的用户 - 被收购 有虚假的用户 - 发币 没有钱和用户 - 跑路
#币圈公司
#风险投资
#上市公司
#虚假用户
#现金流
#跑路
#区块链
#美股市场
分享
评论 0
0
AI Will
5个月前
当一位 OpenAI 工程师宣布他们将创办一家新公司时,风险投资公司(VCs)的反应是…纯粹的快乐 来自:Nikunj Kothari
#OpenAI
#风险投资
#创业
#新公司
#工程师
分享
评论 0
0
个人主页
通知
我的投稿
我的关注
我的拉黑
我的评论
我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