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投资

Y11
1个月前
作为长期在创业投资领域深耕的人,我们常讨论一个核心问题:如何在高风险、高不确定性的环境中做出更理性的决策? 答案或许藏在一个看似简单却深刻的规律里——幂律分布。理解它,对天使投资人而言,不仅是认知升级,更是行动指南。 幂律:投资世界的“二八法则”升级版 幂律分布的本质,其实很朴素:少数事件产生绝大多数结果。 就像自然界中,少数大树遮蔽阳光,大多数小草默默生长;商业世界里,少数企业创造了行业80%的价值,大多数企业在生存线上挣扎。 在天使投资中,这一规律尤为明显。我们投10个早期项目,可能有7个默默退出,2个勉强持平,只有1个可能成为“独角兽”,但这1个的回报,往往能覆盖其他9个的亏损,甚至带来数十倍的超额收益。 这就是幂律在投资中的直接体现——“1个爆款,定义整个组合”。 如何用幂律思维优化决策? 1. 接受“大部分会失败”,但更要“押注高潜力” 早期投资的本质是“赌概率”,但不是盲目赌。 幂律告诉我们:不要追求“平均回报”,而要追求“少数成功带来的超额回报”。就像播种,你知道大部分种子不会发芽,但你必须选择那些根系深、有潜力的种子,因为一旦成功,回报将远超投入。 2. 用“组合策略”放大幂律红利 幂律要求我们“分散投资以覆盖更多可能性”,但分散不是盲目撒网。 比如,你可以将精力集中在3-5个细分领域,每个领域投5-8个项目,通过组合扩大“爆款”出现的概率。这就像在森林里寻找稀有树木,你需要走更多路,看更多树,才可能遇到那棵参天大树。 3. 聚焦“有爆发潜力的赛道” 不同行业的幂律特征差异很大。 比如互联网行业,一个平台型产品可能快速垄断市场;而传统制造业,幂律效应相对平缓。作为投资人,我们要敏锐判断:当前赛道是否具备“赢家通吃”的特性?如果答案是肯定,那就要在早期布局最可能成为“头部”的项目。 4. 用“阶段性投入”控制风险 幂律不意味着“孤注一掷”。 我们可以采用“分阶段投资”策略:先小额投入试点,验证项目潜力;若进展符合预期,再追加投资。这就像登山,你不会一开始就拿出所有体力冲刺,而是根据路况调整节奏,既保留登顶的可能,也避免中途“耗尽能量”。 给天使投资人的三个实践建议 建立“幂律思维清单”:每个项目评估时,除了看团队、商业模式,更要问自己:“这个项目如果成功,能达到多大规模?”“它是否属于‘可能颠覆行业’的类型?” 接受“不完美”:早期项目不可能完美,你要做的是找到“最大的那个变量”——比如一个有远见的创始人,或一个未被满足的巨大需求。 长期主义视角:幂律的回报往往需要时间沉淀。 不要因为短期波动焦虑,而要相信:“只要持续在高潜力领域播种,时间会帮你筛选出那1个关键变量。” 结语: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支点” 创业投资的魅力,就在于它永远充满未知;而幂律的意义,在于让我们在未知中找到“确定性支点”——通过理解规律,我们不必追逐所有机会,只需抓住那些“可能产生巨大影响”的节点。 对天使投资人而言,真正的智慧不是避免失败,而是在面对幂律时,既能保持敬畏之心(接受大部分会失败),又能保持进攻之势(持续布局高潜力)。毕竟,投资的终极目标,从来不是“不亏”,而是“抓住那只改变命运的‘黑天鹅’”。
Yangyi
1年前
如果去做天使投资,你现在会看什么类型的项目? 天使投资是最难做的,很多基金DPI都小于1,投不好基本就融不到钱了。所以如果是你,你会怎么选择? 我请教了一个朋友,朋友讲了一个技术变革周期的故事。 从上一轮苹果开始,先是科研人员有了一些成果,促使底层技术有了革命性进展。 然后出现了iphone时刻。 之后伴随着一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一些底层开发生态的建设,把原来web时代的场景,迁移到了移动终端上。 当越来越多的场景迁移完成,开始卷不动了,人们就开始去做新场景的创新,出现了抖音,拼多多这种巨头。 应用侧没的卷了,就开始卷内容,无数多的人挤进去做内容创新。 这个路线,放到AI上也一样可以借鉴的。 新技术变革就像GPT3.5出现时一样,前期也是在卷模型,RAG,infra,所以这种做底层基建的,是会考虑投入的。因为长期来看,生态需要它。在每个赛道总是能跑出1,2个头部并持续发展下去的。 然而目前我们还没进入旧场景迁移的时候,目测现在的应用层还远远达不到真正实用的要求,所以暂时也不会考虑投入。很可能技术的势头一到,重新做旧场景迁移,会比现在快的多。 那现在创业者做的事情,往往就会成为技术债务,船大难掉头。所以目前不会投这块的项目。 我感觉大家思路都差不多,我考量的是AI应用不成熟,所以会选择做AI流量直接变现,或者toB去做服务解决方案,而不是自己做个东西。 但其实AI应用里也会拆分,往往也有底层的应用范畴。比如和infra层对接比较紧密的,抽象能力足够强以至于可以应对变化的这种项目,也是值得看的。 这个思路其实也适用于visionOS带来的空间计算变革,只是感觉visionOS才刚刚走到新技术变革--->底层基础建设 这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