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

1个月前
#美股 特朗普家族公司融资建立比特币国库 这些公司学微策略融资买BTC,全打着稀释股东权益的坏心思 $MSTR $MARA $DJT 北美的BTC 大会刚开完,特朗普家族控制的特朗普媒体科技集团 $DJT 就宣布完成24.4亿美元,美其名曰用于购买BTC现货。在北美加密大集团圈,塞勒一直在游说其他公司跟随自己步伐一起买BTC。这些上市公司都知道这是一个圈套,BTC现在在高位,微策略拿着低位买的BTC 来做榜样,上市公司现在进去大量买BTC就是给微策略抬轿。但是为什么这些上市公司还会干呢? 答案就是方便夹带私货。从MSTR之后,巨额融资买BTC的,第一家北美最大矿企 $MARA ,第二家就是 $DJT , 他们的融资额都远高于企业现金流。MARA去年融资22亿美元,全年购买的BTC只有19亿美元,今年还有20亿美元的融资计划,除了收购BTC, 多余的现金都用在还债和运营上了。塞勒的微策略是一家投资公司,营收成本很低,而MARA和DJT 却不一样,有实际业务,维持收益需要较高运营成本。他们巨额融资一方面可以直接大比例稀释资产负债率,另一方面可顺手募集运营资金。毕竟如果没有收购BTC做掩护,直接频繁融资维持运营市场总会有不买账的时候。 “特朗普媒体将利用此次发行约 23.2 亿美元的净收益来创建比特币金库,并用于其他一般公司用途和营运资金。” DJT此次融资24.4亿,其中14.4亿美元新股增发,10亿美元可转债,除去佣金之外净收益23.2亿,目前还不清楚多少比例会用于购买BTC,反正之外的部分就是夹带的私货。 预计未来更多资产负债表不佳的公司将效仿此策略,但对股价的提振作用恐不如预期,难以复制MSTR的高溢价表现。
我本身是一个特别谨慎看待“融大钱”的创业者,当然也不是说我想融大钱就能随便像大佬一样搞千万刀出来。 但是也的确会看到早期融大钱会导致 项目固执过高后续down round难融到死,用钱效率不够后续即使收购退出创始人到手可能还不如如硅谷大厂打工,钱太多掩盖了方向和执行的错误早期缺少handson的信号搜集和低成本试错。 但是对AI创业者而言,融到大钱甚至要和做好产品一样重要(如果不是更重要的话)。 AI创业者向上面临着大厂的场景挤压,作为本来就有更好的流量分发网络用户使用场景的企业,给已有的场景和用户配上AI,要比给AI找到场景和用户容易太多了。 更何况大厂的工程研发能力严重溢出,有时候大领导不想让大家吵,下面产品经理和员工都不得不抄。大机器上每一个螺丝钉都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大厂项目组往往希望不断扩大团队规模、增加预算和权力,以提升自身地位和待遇。 向下面临着模型层能力的覆盖,辛苦筹备的agentic workflow / comfy UI / vertical agent 就被一个模型的迭代覆盖了大多数能力,所以必须要做很深很有粘性才行。LLM之间的竞争也很激烈,同时也有很强的研发团队以及对模型能力的近水楼台先得月,所以有时候为了拉新和日活不得不自己去做生态里有流量有用户的业务。 两侧又有众多竞品冲入,能够避开大厂和大模型射程的每一个小场景仅仅在湾区就一定有至少几十家公司在竞争,大家不断左右借鉴学(chao)习(xi),很难说有什么绝对的硬技术壁垒,只要路被人走出来,大家都会去朝那个方向探一探的。 但是好在,最起码硅谷依旧是,资本市场对AI项目的融资宽容度很高。只要是好背景团队讲一讲agent故事,不说商业化怎么样就算场景没清晰,拿到钱还是比较容易的。但是能持续多久,后续会不会随着市场成熟项目供给稳定,股指模式再靠近saas的arr multiple,也是不能确定的。因此能在这个阶段拿够钱,不管想冲一下还是狗住都会容易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