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性

Coco.AI
1周前
有个关于播客的观察分享一下 播客招商看起来跑通了 实则非常不好 播客行业的招商成功 往往依赖特殊资源 而非可复制的商业模式 第一,播客头部效应明显,数据真实性存疑,罗永浩等名人播客确实招商成功,但核心驱动力是个人IP,而非播客这个载体。我们在平台上看到的播放数据,与品牌方实际获得的转化效果之间,可能存在巨大落差。 二、腰尾部播客的招商困境,普通播客主的招商途径有限: •平台批量合作:依赖平台B端资源,本质是”打包销售” •自主寻找品牌:成功率低,且面临新的平台限制 •真正靠内容和数据:少数中的少数 据了解,小宇宙等平台开始对自主植入广告的内容进行限流,这迫使播客主要么付费购买流量,要么对数据进行包装,才能向品牌方”交差”——这本身就说明转化效果不理想。 三、评估标准的错位 问题的根源在于: •品牌方的期待:希望看到曝光、互动甚至转化 •播客的现实:作为小众内容形态,受众规模和转化能力都有限 •行业的包装:各种报告强调增长百分比,但绝对值和ROI不透明 四、结论 播客商业化的真正挑战不是”能否招到商”,而是: 1.可持续性:去除个人IP后,播客本身能否持续吸引广告主? 2.可衡量性:除了GMV类效果广告,品牌广告的价值如何证明? 3.可规模化:成功经验能否复制推广? 只有解决这三个”可” 播客的商业模式才算真正跑通
Morris
4周前
从经济学的视角审视,中国过去四十年高速增长的核心在于一种独特的“损失分配”机制,即通过制度设计将社会化成本转嫁给农村人口、环境和金融储户,从而实现土地、劳动力、环境和资本的全球最低成本。这种模式本质上是发展主义优先的权衡:在土地征用中,农村居民以最低补偿换取城市化进程;在劳动力市场,数亿农民工以远低于市场水平的工资支撑工业化;在环境维度,短期污染换取长期工业基础;在资本端,强制存款政策压低融资成本,推动基础设施投资。然而,这一机制对底层大众构成了深刻的结构性不公:农村一代人不仅贡献了前半生的廉价资源,还面临后半生保障缺失的风险,如养老金、教育和医疗的城乡差距,导致财富积累高度集中于国家及利益集团(约占总财富的70%+),而底层仅获20%的碎片化收益。这种不均衡不仅侵蚀社会合法性,还可能引发潜在的社会不稳定,如逆城市化趋势或消费疲软。更值得全球资本警惕的是,这一模式的可持续性依赖于“债务偿还”,即将国家持有的50%财富重新分配以补偿底层。但在资本管制和地缘政治不确定性下,国际投资者可能面临“进得来、出不去”的困境:低成本吸引资金流入,却因政策转向(如加强反腐或AI优先投资)而放大退出风险,类似于一笔高收益但隐含道德和社会尾部风险的赌注。长远看,忽略这些结构性失衡的投资策略,将难以捕捉中国从“掠夺式增长”向“包容性再平衡”的转型红利,转而暴露于系统性回撤的脆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