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财经
科技
虚拟货币
其他
登录
#中国经济模式
关注
Fairice
1个月前
李小加在新加坡举行的亚洲峰会一场对话会上说,中国能在过去数十年取得巨大成功,关键在于土地、劳动力、环境、储户权益四方面的“损失分配”能力。 他解释,中国给农民极低的土地补偿,用远低于其他国家的成本,实现了城市化和工业化;数亿农民工投身城市建设,拿到的微薄薪酬只是他们应得收入的一小部分。这两者再加上巨大的环境破坏和对储户资金流动性的限制,一共是四个他国都无法企及的条件,中国却做到了。
#阶层固化:求变之路,殊途同归· 918 条信息
#李小加
#中国经济模式
#土地补偿低
#劳动力价值低
#环境破坏
分享
评论 0
0
Morris
1个月前
从经济学的视角审视,中国过去四十年高速增长的核心在于一种独特的“损失分配”机制,即通过制度设计将社会化成本转嫁给农村人口、环境和金融储户,从而实现土地、劳动力、环境和资本的全球最低成本。这种模式本质上是发展主义优先的权衡:在土地征用中,农村居民以最低补偿换取城市化进程;在劳动力市场,数亿农民工以远低于市场水平的工资支撑工业化;在环境维度,短期污染换取长期工业基础;在资本端,强制存款政策压低融资成本,推动基础设施投资。然而,这一机制对底层大众构成了深刻的结构性不公:农村一代人不仅贡献了前半生的廉价资源,还面临后半生保障缺失的风险,如养老金、教育和医疗的城乡差距,导致财富积累高度集中于国家及利益集团(约占总财富的70%+),而底层仅获20%的碎片化收益。这种不均衡不仅侵蚀社会合法性,还可能引发潜在的社会不稳定,如逆城市化趋势或消费疲软。更值得全球资本警惕的是,这一模式的可持续性依赖于“债务偿还”,即将国家持有的50%财富重新分配以补偿底层。但在资本管制和地缘政治不确定性下,国际投资者可能面临“进得来、出不去”的困境:低成本吸引资金流入,却因政策转向(如加强反腐或AI优先投资)而放大退出风险,类似于一笔高收益但隐含道德和社会尾部风险的赌注。长远看,忽略这些结构性失衡的投资策略,将难以捕捉中国从“掠夺式增长”向“包容性再平衡”的转型红利,转而暴露于系统性回撤的脆弱性。
#中国经济模式
#结构性不公
#风险投资
#城乡差距
#可持续性
分享
评论 0
0
艾森 Essen
1个月前
FT专栏文章探讨了中国经济模式及其全球影响。经济学家Michael Pettis指出,中国的高储蓄、高投资增长模式并非独一无二,历史上其他国家也曾采用过类似模式,并最终面临挑战。 中国在不到20年时间里,将增长重点放在了基础设施、房地产建设和绿色技术这三个主要领域,导致了“内卷”现象,资源过度集中,效率低下,投资浪费。 Pettis认为,虽然中国在先进技术领域取得了显著进步,但去除巨额补贴后,其经济效益并不明显,投资回报率堪忧。 文章还探讨了西方国家对中国经济模式的误解以及应对策略,强调不能将宏观经济层面与特定行业的情况混为一谈,需分别诊断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政策。 总而言之,文章以辛辣的笔触,揭示了中国经济高速增长背后的隐忧,提醒读者中国模式并非永续,其可持续性值得深思,并对全球经济格局可能带来的影响提出了警示。 西方世界对中国经济模式的简单模仿,可能重蹈覆辙,最终得不偿失。 中国模式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是建立在巨额补贴和投资浪费之上的,其可持续性令人担忧。
#中国经济模式
#高投资低回报
#Michael Pettis
#经济可持续性
#全球经济影响
分享
评论 0
0
个人主页
通知
我的投稿
我的关注
我的拉黑
我的评论
我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