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讲收购了一个 vibe coding 做出来的独立开发产品的推文引发了大家强烈的兴趣和讨论,我再额外补充一些我的感想。 我记得当我还在初中的时候,我就在捣鼓建站,从网上下载各种源代码,四处寻找免费空间和免费域名,搭建起一些非常幼稚的网站。几乎每遇到一个问题,我都要花很长时间来排查和修复,对于一个自学者来说,这很难。 但至少我亲自搭建了这些网站,无论代码写得有多差,这里面都有我的付出,有我的成长,别人抄不走。 但最近,自从 vibe coding 兴起之后,我还是干着产品搭建的工作,但我意识到我已经好几个星期没有学到新东西了,大部分都是 AI 帮我写的,我感到乏味。我本来就是一个爱好者转向从业者,如果我什么都学不到,这一切还有什么意义可言? 就好比写作,反映的是一个人的思考和积累,如果你让 AI 来帮你写,你会发现你花在修改和调整上的时间未必比自己写要少。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不喜欢 vibe coding 这个词,构建产品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你不能总想着 vibe 一下就完事了。 你想要靠 vibe 一下做出来的产品成为你接下来的事业,大概率是个伪命题:你在偷懒,而大家不傻。 市面上的这些 vibe coding 工具,都给了你一种"我能用最低限度的技术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的错觉,而经过这几个月的尝试,我发现它们并不行,就是不行。我现在让 AI 做得最多的就是网页外观的修改,因为我擅长前端和设计,我知道 AI 输出的内容好还是不好,AI 只是在辅助我加快这件事。 严苛一点来说,vibe coding 只是创投圈搞出来的一个巨大的"骗局",或许真有一天我们能看到 AI 帮我们完整地完成一个商业闭环,但至少在今天,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