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财经
科技
虚拟货币
其他
登录
#AI产品
关注
Orange AI
3天前
为什么每个说自己能做任何事情的通用 Agent 产品 我实际用的时候都是各种事情都做不了呢? 这真的太离谱了 要不还是让广告法管管 AI 吧
#通用Agent
#AI产品
#虚假宣传
#广告法
#用户体验差
分享
评论 0
0
哥飞
1周前
一个付费成本45美金,这是我们其中一个 AI 产品的买量成本。 花钱如流水,说的就是这个感觉。 把成本拉高,也是一种投放策略。
#AI产品
#买量成本
#投放策略
#成本拉高
#付费
分享
评论 0
0
Geek
1周前
其实我在等 Kimi-K3 的,结果把 Kimi-K2-Thinking 等来了……
#Kimi-K3
#Kimi-K2-Thinking
#期待落空
#AI产品
#情感失望
分享
评论 0
0
独立开发者|欧维Ove
1周前
美团龙猫模型,每天给50万免费Token,大家可以先搞个账号,用来做简单的免费AI产品够用了。 体验地址:
懒猫家族新成员亮相,AI算力舱引发热议!· 106 条信息
#美团
#龙猫模型
#免费token
#AI产品
分享
评论 0
0
北火
2周前
某 AI 产品的宣传广告有点过分集中且低劣了,要开始拉黑这些广告发布者了
AI技术引发伦理争议,专家呼吁加强监管· 146 条信息
#AI产品
#宣传广告
#低劣
#拉黑
#负面
分享
评论 0
0
dontbesilent
2周前
在做线下课的 PPT,发现 manus 真的是最擅长画图的 AI 产品
#线下课
#PPT
#Manus
#AI产品
#画图
分享
评论 0
0
Y11
2周前
很多初创公司的创始人常陷入一个困境:面对众多潜在用户群体,不知该从何下手。 今天想分享一个经验之谈,它或许能帮你避开早期发展的迷茫期——聚焦一个人群,尤其是“专家用户”。 做AI产品,早期最忌讳贪多求全。 就像有人会觉得“我的产品能服务A、B、C三类人”,但实际上,越是刚起步,越需要集中火力。 就像打靶时,瞄准一个点才有更高的命中率。至于为什么要选专家用户?这里有几个关键原因: 首先,专家用户对AI工具有天然的接受度和使用率。 他们往往是行业里的资深人士,比如医生、设计师、工程师等,本身具备专业知识,缺的不是智力,而是能提升效率的工具。 AI的价值,恰恰是帮他们把专业能力放大,这是早期产品最容易找到“用武之地”的地方。 其次,专家用户的每一次使用,都是给AI“喂料”。 他们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真实的交互数据,这些数据里藏着行业的“know-how”。 比如设计师用AI生成方案时,他会根据反馈调整需求,这些细节能帮团队快速理解行业痛点,打磨产品逻辑。 相比之下,普通用户更可能需要AI“迁就”他们的习惯,反而不利于产品初期的迭代。 再者,专家用户通常付费意愿和能力更强。 他们身处行业核心,更清楚效率提升能带来直接的价值,愿意为优质工具买单。 这不仅能解决公司早期的生存问题,更能验证产品的市场价值——如果连最挑剔的专家都愿意付费,那服务普通用户时,说服力自然更强。 另外,专家用户的时间宝贵,这反而是产品的“加速器”。 哪怕AI只帮他们节省半小时的工作时间,对他们来说也可能意味着更高的产出。这种“小步快跑”的验证,能让团队快速看到产品的实际效果,积累信心。 最后,服务好专家用户后,产品的“护城河”会更稳固。 当你通过专家用户打磨出行业专属的解决方案,沉淀下专业的“know-how”,再下沉服务普通用户时,就有了差异化的优势。 就像盖房子,先打好地基,才能往上盖楼。 很多人可能会问:这个经验真的值10万美金吗? 其实,这背后是无数创始人踩过的坑、花过的时间成本。如果能通过这个方法,少走1-2个月的弯路,多则3-6个月的试错成本,那这个经验的价值,或许远不止于此。 AI创业的竞争,本质上是效率和价值的竞争。 找到对的人,用对的方式服务好他们,往往比盲目扩张更重要。你觉得这个思路,对你有启发吗?
独立创业者如何突破零收入困境,迈向月入1000元· 245 条信息
#AI产品
#专家用户
#早期发展
#效率提升
#市场价值
分享
评论 0
0
MindfulReturn 身心修复局
2周前
中年失业怎么办?走那条路?我这有一招。 先听句劝,别再跟20岁小伙抢铁人三项的单,膝盖会告你谋杀; 也别一头扎进自媒体红海,你那点生活感悟,算法连眼皮都懒得抬; 开店更省省,留点老本给娃交学费,比给房东交违约金强。 对于曾经做集成商的,当下就有一条路:to B,零底薪,卖别人的货,赚自己的差价。 找几个做的好的前沿 ai 产品,谈好合作条件。 零底薪,企业才敞开大门;有提成,你才有杠杆。 别急着哭穷——中年最大的资产不是存款,是“认识谁”。把微信里十年没删的行业群翻出来,把老同学、老供应商、老对手全标星,先问一圈:谁家缺跑腿的?谁家缺挂名的?只要厂牌够硬,你就饿不死。 头三个月别算账,算拜访量: 一天三家,一月九十,三月下来,总有一两个客户看你顺眼,给你下单。 先借船出海,再考虑造船。
独立创业者如何突破零收入困境,迈向月入1000元· 245 条信息
#中年失业
#to B销售
#人脉资源
#AI产品
#零底薪
分享
评论 0
0
orange.ai
3周前
AI 产品具备神奇的留存微笑曲线 在一个 AI 新产品刚发布的那一刻,是它数据最差的那一刻。 这就是我为什么说 AI 产品在一开始的时候留存根本不重要。 而在未来几年,留存会越来越好。 到底为什么会这样? 背后的本质原因是: 技术正在快递进步,产品在不断创新。 2025 年的 ChatGPT 和 2022 年的 ChatGPT,名字一样,但他们为用户带来的价值已经今非昔比。 2028 年的 Sora 和 2025 年的 Sora 也会今非昔比。 如果你想不明白这点的话,你很容易陷入刻舟求剑的境地。 这是今天大部分媒体人和投资人都最容易陷入的误区。 千万不要再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留存来衡量创新 AI 产品。 也千万不要再用移动互联网时代证明不行的东西来推导今天的 AI 产品。 脑子要跟上时代,这个时代的变量不是移动端的普及,而是生产力和创造力。 移动互联网时代给我们留下的最宝贵的经验是大胆假设,快速迭代,数据验证。 AI 时代更需要的是快速创新,不断地找到更大的 PMF,数据也会因此而变好。 创新公司最需要的是有创新意识的懂AI的工程师,而不是产品数据分析师。
#AI产品
#留存微笑曲线
#技术进步
#创新
#PMF
分享
评论 0
0
Haozes
3周前
用了一会 ChatGPT Atlas,这玩意真的就只是加了一个 Ask Chatgpt 按钮吗?擦。。。
ChatGPT Plus用户抗议权益缩水,萨姆奥尔特曼亲自道歉· 24 条信息
#ChatGPT
#Atlas
#失望
#AI产品
#用户体验
分享
评论 0
0
Xiaowen
1个月前
为啥我的 gemini 经常出现没资源。我明明都订阅 pro 了……
Google Gemini 2.5发布引发AI模型性价比热议· 282 条信息
OpenAI新德里发布会:ChatGPT语音翻译功能引发热议· 657 条信息
#Gemini
#Pro订阅
#资源不足
#用户抱怨
#AI产品
分享
评论 0
0
Luo说不啰嗦
1个月前
我:所有产品都值得用 AI 重新做一遍。 还是我:大多数用户根本不需要 AI 产品。 🤡
#AI产品
#用户需求
#产品价值
#技术反思
#观点冲突
分享
评论 0
0
Y11
1个月前
最近,“垂直化大模型”成了初创公司圈里的一个流行词,这其实有道理。 过去一年,我们对AI的理解有点跑偏了,总把它当成万能的“瑞士军刀”——什么都会一点,却没有哪方面真正精通。 其实,专注解决一个具体问题,把产品做深做透,基本不会错。 不只是因为这样能更精准地给用户提供价值,更重要的是,这个世界对AI能做什么的认知还远远不够,我们需要用简单直接的方式告诉他们:比如在TikTok上帮创作者发私信、做带语音的HTML动画。 不管有没有AI,我一直有个原则:任何产品的1.0版本,都必须足够“垂直”。怎么才算垂直呢? 第一,当目标用户打开产品页面,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天呐,这就是为我量身定做的!我得赶紧注册”。 第二,跟朋友家人介绍你在做什么时,因为它的功能太专一、太聚焦,你甚至会有点不好意思开口。 这种“不好意思”,其实是好事。它说明你找到了一个足够小但足够痛的需求。就像马云常说的,做企业要“小而美”,张一鸣也强调“聚焦”的重要性。真正的创新,往往藏在那些不被大众注意的细节里。把一个问题啃透,比什么都想做,最后什么都做不精,要好得多。
#垂直化大模型
#AI产品
#用户需求
#产品聚焦
#小而美
分享
评论 0
0
Yachen Liu
1个月前
Google AI Studio 这交互真的太离谱,每一个按钮都放在了意想不到地方
谷歌Deep Research:AI操作系统雏形?· 127 条信息
#Google AI Studio
#交互设计
#用户体验
#负面评价
#AI产品
分享
评论 0
0
dontbesilent
1个月前
所有的关于 AI 产品要不要买会员的问题都和 AI 无关 只和消费观有关
#AI产品
#会员
#消费观
#无关
#中性
分享
评论 0
0
Clarrycy (探索中)
1个月前
为什么我说 Gemini 的搜索就是纯狗屎 😅 前两分钟刚刚让他搜的,睁眼说瞎话呢…
谷歌Deep Research:AI操作系统雏形?· 127 条信息
#Gemini搜索
#负面评价
#搜索结果不准确
#用户不满
#AI产品
分享
评论 0
0
在悉尼和稀泥
1个月前
我记得 AI 刚出来的时候,一堆人说:web2 时代的所有产品, 值得用 AI 再做一遍。 然而对个人来说,web2 的产品也太多,太难选了。而且很多都已经是第几百个版本,上百人的团队做出来的产品了。就算交给 AI,很多人也不知道从何下手或者如何增长。而且当初的增长方式,很可能已经不适应当前的用户和市场了。 我想说其实有一个时效性更强,更功利的路径: AI 时代的所有产品,值得用 AI 再做一遍。 随着模型能力不管是横向还是纵向维度的增强,很多之前只能卖给 AI 爱好者的“铲子”,现在都慢慢到达了可以破圈走向更大市场的阶段。一些之前也许因为质量而不可商用的产品,现在也慢慢变得可以商用了。 而且 1,2 年前这些产品,增长方式基本上都可以在社媒上找到明牌,且现在还在时效性内,版本也没有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说白了,抄的难度小一些,选择起来也更容易一些。 说实话我感觉对于个体来说,能不能赚点钱都不应该是问题。真正的问题只有下面 3 个: - 时间 - 执行力 - 选择/机会成本 我相信如果你真的去做了点什么,你也会有同感。
#AI
#AI产品
#WEB2
#增长方式
#机会成本
分享
评论 0
0
Olivert
1个月前
要跟上AI时代,最重要的不是去搞懂背后的原理,而是上手用起来。建了个群,大家一起交流ai产品使用心得。
#AI时代
#AI产品
#使用心得
#交流群
#上手使用
分享
评论 0
0
Journeyman
1个月前
Gemini确实是2025年我最物超所值的AI产品 上下文窗口非常大, 再长的文本也不会出现吃字和省略的情况, 值得信赖。 今天又解锁了Gemini非常强大的一个功能,就是: 1. 根据我提供的几万字的资料,自动出题 2.还能直接输出测试app 3.还能把测试app分享给别人来测试 这就太强了, mind blowing~~~
Google Gemini 2.5发布引发AI模型性价比热议· 282 条信息
OpenAI新德里发布会:ChatGPT语音翻译功能引发热议· 657 条信息
#Gemini
#AI产品
#超大上下文窗口
#自动出题
#测试app
分享
评论 0
0
向阳乔木
1个月前
“次留”才是衡量产品价值的关键 读到一篇文章,作者在 Every 的创业孵化项目中,连续开发了多个 AI 产品。 TLDR:AI播客产品,比如把会议记录转播客。 Kairos:AI辅助读书软件,划线解读等。 Unwrite: 类似Grammarly的AI辅助写作纠错润色软件。 全部是推广时热门,但第二天用户就想不起来用了。 而他真正成功的产品 Monologue ,只是周末随手开发的。 功能很简单,类似Wispr Flow和Spokenly的 语音转文本工具,反而切中用户刚需。 次日就有用户高频使用,高的一天200次。 创业者常过度关注产品的“首日数据”和“市场机会”。 反而忽略了“第二天用户是否愿意回来”这个最核心的指标。 也就是产品经理常说的“次日留存”,简称“次留”。
#AI产品
#次留
#用户留存
#产品价值
#Monologue
分享
评论 0
0
吐司出海AI
1个月前
我终于找到了不做 NPC、只做玩家的活法: 不当任人摆布的螺丝,不演向上管理的戏,只把真实成果交到用户手里。 毕业后我进入车企做产品经理,外表看着光鲜,真实生活是: 早高峰被人潮推着挤进地铁;白天在PRD评审与流程里反复拉齐;晚上推软件版本到凌晨 1 点;周末甚至春假加班,跟车体验测试新功能;每一季度OKR复盘时还要被老板PUA和画饼。 一个功能从提出到被用户看到,可能要一年,而我常常只是巨轮流程里的小螺丝🔩。工作像极了给洞洞鞋打洞,给草莓上籽。 工作第二年,我发现曾经那个意气风发的美少女不见了,留下的只是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我开始问自己: 我想成为谁?我每天的努力只是为了获得他人的赞赏吗?我难道要打一辈子工吗? 如果日复一日不能让我更接近想要的生活,“稳定”和“体面”未必是答案。 于是我从副业小实验开始: 1年前我第一次接触“知识个体户”这个词,发售了一个「能量管理」的课程,在朋友的社群首次宣发,就有人付费了,赚了第一桶金2000,交付完成后用户满意率达100%。让我理解了需要先把最小可用价值交到真实用户手上,再迭代,让我深知把想法实践出来就能赚钱💰。 过去我对编程敬而远之,最近半年从零开始一个人靠AI做产品出海,边做边学,第一次把“点子 → 可用的产品”这条路走通:许多在大厂里要协调很久的功能,现在我一个人 1–2 天能做出雏形;下班后独立做了 5–6 款小产品,能实现0-1独立建站、把 Demo 交给真实用户试用并收集反馈🛠️。这一次,让我意识到走出舒适区才能拥有无限可能,我们最大的敌人是自己的恐惧,可笑的是我们恐惧的东西大部分时候并不存在。 过去我做过很多别人的产品,但现在我正朝着做完完全全属于我自己的这条路前进:有自己的用户,有自己的品牌,对真实的人负责。成为这个世界真正的玩家,而不是任人摆布的NPC。
#职场
#副业
#个人成长
#AI产品
#用户价值
分享
评论 0
0
Guangzheng Li
1个月前
AI产品订阅多了传统APP也不觉得贵了💰 你的订阅费用上涨了吗? 你习惯订阅制了吗?
#AI产品
#订阅费用
#订阅制
#App
#涨价
分享
评论 0
0
Guangzheng Li
1个月前
AI 产品订阅多了,ReadWise 这种传统 APP 也不嫌贵了 不过最近发现了 Screvi 这个产品,有 Lifetime 版本,考虑去试试看?不过 Lifetime 版本能一直维护吗? 支持 AI 语义搜索和多平台导入:支持 Kindle、Twitter、网页文章、YouTube 转录等
#AI产品
#Readwise
#Screvi
#Lifetime版本
#多平台导入
分享
评论 0
0
Justin
1个月前
AI 产品绝不年付 Claude Code 王座还热乎着,Codex 就新王登基了 关键是 Anthropic 吃相太难看,偷偷降智、套餐额度又少、还喜欢搞用户歧视 👇 配图一部分是用 Nano Banana 生成的
#AI产品
#Anthropic
#用户歧视
#降智
#Codex
分享
评论 0
0
Y11
2个月前
AI出海方向,有哪些适合的AI产品的推广渠道?
#AI出海
#AI产品
#推广渠道
分享
评论 0
0
个人主页
通知
我的投稿
我的关注
我的拉黑
我的评论
我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