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出海

13年4月25,雅安地震那天,我决定把命交给不确定性。 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做分析仪器的售后,出差到过最偏僻的地方——海拔 3k+ 米的昆仑山。 但月薪只有 2.5k,结婚连彩礼都凑不出。从昆仑山回来,正赶上雅安地震。 我意识到人生苦短,于是辞去这份工作,在 2013 年 5 月赴东莞跟亲戚做美妆产业。 创业后才发现,和上班完全不是一回事。 人机料法环各个环节都要吃透,而且胆子要放大。 有一次为拿到配件修好机器,我前天刚拿到驾照就冒雨上高速。 毕竟我来自小山村,起步就落后,做什么都得加快。 熬过 18 个月、每天在工厂只睡 4 个小时、铺地板就睡的日子后。 业务赶上淘宝的风口,拿下当时头部品牌美丽工匠、丽塔芙、贝览得的代工订单。 日子回升了,人生像按下加速键:买房,和多年女友结婚生子。 2017 年,我的事业如日中天: 日产能从 3k 提升到高峰期 14w,1w 平厂房,197 人团队,行业前三。 国内业务转向商超领域,拿到名创优品、诺米、香港万宁的订单。 我开拓海外客户,参加美国拉斯维加斯和迪拜国际美容展会,签下coty、美宝莲、欧莱雅等大牌订单。 然而,疫情袭来——口罩遮住妆面,销售额腰斩,员工从 186 人裁到 21 人; 每年亏损 200w,规模收缩。 从巅峰到低谷,我消沉,整日以烟酒打发。 终于熬到 2023 年,AI 出海兴起。 我和几个技术朋友一起开发外贸翻译软件,月销售额从最初的 2k、3k、5k 美金,攀升到 6w 美金。 我也转任产品经理,天天—— 1. 管理项目进度,协调修复 bug 2. 售前、售后一把抓 **吐槽一下:**vultr 服务器体验一般,redis 不能手动备份,AWS 更匹配。 从 2.5k 工资,到行业前三,再到亏损,再到现在搞 AI 出海月入 6w 美金 我越发明白:人生没有什么是确定的,唯一确定的是要拥抱不确定性。
sitin
1个月前
很多人觉得折腾代理、配置环境、申请账号这些事情太麻烦,于是选择放弃。 但恰恰相反:能不用代理就不用代理,能直连官方就直连,因为很多官方功能代理模式下都不完整,比如手机 App 无法用。 咱们要是花个一两个小时把流程摸透,环境搭好,基本就都解决了。之前我在 AI 出海的直播里也讲过:你只要把流程理清楚,后面转手去卖各种 AI 账号,一个月轻轻松松多赚小几百,没任何难度。 你觉得麻烦,别人也觉得麻烦。可是偏偏这是刚需。那能帮别人搞定麻烦的人,收点钱很正常啊。 所以这是问题,也是商机。 尤其是做 AI 出海的兄弟们,花个两千块注册一家海外公司,就能解锁很多信用卡、支付玩法,套利空间一下子大了,业务能玩的方向也就多了。我们千里会就是从国内玩法,逐渐往海外玩法去靠的。 有些细节我讲得不够清楚,其实不用慌,直接丢给 ChatGPT,让它帮你把步骤、流程补齐就行。昨天我在课上也演示过,哪怕只是一张图,AI 就能把所有操作细节整理出来。我们要做的,就是对照着看,理解背后的逻辑。 我最近用 AI 做了很多调研和自动化,像行业报告分析、PDF 信息萃取、批量数据处理,以前靠人摸索要花好久,现在 AI 基本几分钟就能跑完。 所以说,AI 出海不是只有“做工具”这一个方向。比如 YouTube 批量视频,用自动化工作流也能跑,赚的还是美金。都是值得尝试的项目。
sitin
2个月前
给大家分享下代理案例和Claude相关变现逻辑 昨晚有个兄弟,刚加入代理没多久,就靠推荐 Claude Code 共享平台,一个小时赚了 7700 。 为什么能跑这么快? 因为 Claude Code 平台本身就解决了用户 95% 搞不定的门槛: 海外信用卡:Claude 官方必须用国外卡,国内几乎办不下来。 海外电话号码 + 魔法环境:注册必须要国外手机号 + 稳定魔法,大部分人根本过不了。 亚马逊服务器 + 静态 IP:我们专门搭建海外服务器,固定 IP,避免风控封号。 成本节省:官方 125-250美金月,个人难以承担。共享模式让大家低成本使用。 一站式服务:不用再折腾银行卡、魔法、手机号、服务器,直接付费就能用。 所以我们卖的不是Claude code账号,而是一整套 省钱、省心、省力的解决方案。 而且这个事,不只是代理赚差价,还可以延展出一整条 变现逻辑: 1.公众号:写工具测评/教程 → 引流 → 卖 Claude Code 账号; 2.课程:顺带卖我们的出海课(课程客单价更高,生命周期更长); 3.工具产品:在流量基础上推广自己开发的 AI 工具产品,进一步放大收益; 4.品牌广告:当你有了稳定粉丝和流量,后续接广告变现也很自然,很多大厂,类似智谱,豆包啥都在投放 简单来说:通过输出,一个 Claude Code 账号,就能打开 AI 出海的流量入口 → 课程 → 产品 → 广告,全链路变现。 这也是经常给大家说的要多分享,多输出内容干货,这里面价值非常巨大。
sitin
2个月前
这几个月的AI出海实践,让我总结出几个关键点: 1. 从小切口开始 不要想着做平台,先做一个解决具体问题的小工具。比如专门帮设计师生成特定风格的图片,专门帮程序员生成测试用例等。 有很多人一开始就想做"中国版的ChatGPT",结果陷入无穷无尽的功能开发中。相反,那些专注于解决一个具体问题的产品,往往更容易获得用户认可。 小切口的好处显而易见:开发周期短、用户需求明确、容易做到极致、更容易获得第一批种子用户。 2. 重视用户反馈 海外用户很愿意给反馈,要善于倾听并快速迭代。就有一些产品因为固执己见而错失机会。 这一点和国内用户差别很大。海外用户,特别是欧美用户,他们习惯于主动表达意见,会告诉你哪里好用,哪里不好用,甚至会建议你应该加什么功能。 这种反馈是金矿,要建立快速响应机制,用户提出合理建议,争取在一周内就能看到改进。 3. 营销同等重要 好产品也要会吆喝。Reddit、Twitter、Product Hunt这些平台的运营策略,和技术开发同等重要。 很多程序员朋友觉得只要产品做得好,用户自然会来。这在AI出海领域是行不通的。 海外用户获取信息的渠道和习惯与国内不同。Reddit上的相关社区、Twitter的话题讨论、Product Hunt的产品发布,这些都需要精心运营。 酒香也怕巷子深,如果没有营销,再好的产品也无人问津。 4. 现金流优先 不要追求完美产品再收费,先让产品产生现金流,再持续优化。 这一点对程序员来说特别重要,因为我们天生有完美主义倾向,总想着功能再完善一点再上线。 但在AI出海领域,MVP(最小可行产品)思维更重要。先让产品产生哪怕1美元的收入,证明商业模式可行,然后再持续迭代。 有了现金流,你就有了持续优化的动力和资源,也有了与用户对话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