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ny Dinh
麦当劳
人满为患
在创业初期,许多独立创业者面临零收入的困境,往往感到迷茫和无助。文章强调,成功的关键在于如何有效地将产品推向市场,而不仅仅是追求完美的代码或功能。创业者需要主动接触潜在用户,快速迭代产品,积累经验。成功的独立创业者通常愿意用半成品启动项目,并在用户反馈中不断优化产品。与其空谈未来,不如将目标明确为实现月入1000元,避免陷入准备过度的陷阱。最终,创业的本质在于将想法变为现实,真正的成功来自于行动和实践。
成为独立开发者前 Tony Dinh作为软件工程师工作了七年 任何事情不是一蹴而就的,没有七年的积累,他也不会有这么成熟的技能
我们常常在网络上看到一些关于创业的“成功学”,说什么“一周只需要工作3个小时,剩下时间全是在high”,似乎成功就是轻轻松松就能降临。 但现实是,那些真正在创业路上坚持下来的人都知道,大部分时间里, 他们都在为了一个问题冥思苦想,直到凌晨两三点还睡不着觉,第二天早上却又不得不早早爬起来继续战斗。 失眠和早起,成了很多创业者的常态。 也有人说,创业就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流量自然就会涨疯,记者
在互联网行业摸爬滚打这些年,我观察到不少开发者朋友常陷入一些思维误区,想和大家聊聊几个值得琢磨的方向: 关于能力边界,独立开发者不必追求全能。 就像盖房子需要不同工种配合,做业务需要变现、社区运营、技术架构三种核心能力。 如果在某个领域暂时没积累,坦诚面对不足反而更明智——把变现交给擅长商业的伙伴,社区运营交给懂用户心理的人,自己聚焦在能产生杠杆效应的技术优化上,这样团队才能跑得更稳。 很
今日memo 一个人不依靠公司赚100块钱的成就感远比坐班赚10000块钱强
看了很多大厂创始人的访谈,来来去去人们好奇的就是下面几个问题: “你当初为什么要做这个事情?” “最开始的3个客户是怎么找到的?” “你是怎么知道你已经完成了pmf?” “如果google做一样的事情,你怎么办?” “你和你的联创是怎么分工的呀?” “你们曾经遇到过的困难里,那时发生了什么?” “现在你这么有钱了,这意味着什么?” 如果你的早期用户和pv是刷起来的,或者没有真正创业过,只是为了做
“精益创业”理念和“最小可行产品(MVP)”的核心价值,在于帮助创业者用更高效的方式验证商业假设,而非简单地“快速推出产品”。 真正的问题往往出在对这一方法论的片面理解——当“尽快上线”变成唯一目标,而忽略了对用户需求的深度挖掘和产品价值的打磨时,确实可能导致“推出一堆不解决问题的东西”,最终得出“没有市场”的错误结论。 事实上,“精益创业”的本质是“用最小成本试错”。 它强调的“快速迭代”
常常有一些看似简单却被很多人忽略的道理。 就像我们走在路上,看到一个熟悉的店铺,会自然想起它能提供什么;但当新的选择不断涌现,那些不常被提及的品牌,很容易就被淹没在信息的洪流中。 其实,让更多人记住你、选择你,核心就藏在几个简单的点里:首先,要让别人知道“你在这里”,这不是说要铺天盖地地做广告,而是在合适的时机、通过合适的方式,让目标用户脑海里有你的位置。 其次,要清晰传递“你能提供什么”,
真正有效的策略其实并不复杂,却常常被忽略: 首先,要做出真正有用的东西。 无论是产品还是服务,核心价值在于解决问题、提升效率或带来便利。 这就像走路时,鞋子合不合脚,只有自己知道,用户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价值,不是华丽的包装。 其次,要持续地谈论它。 酒香也怕巷子深,好的东西需要被看见、被了解。就像交朋友,不仅要自己觉得对方好,还要愿意和别人分享,让更多人知道它的价值。 不过这里的“谈论
“被动收入”这个词常被包装成一种轻松的成功捷径,尤其是在各类课程宣传中。 但剥开表象,真正能让事业长久的,其实是更朴素的逻辑。 我们不妨看看身边的例子。 十年前,曾经风靡一时的MP3播放器,如今已难觅踪迹。 不是因为技术消失了,而是当市场上出现音质更好、功能更全的产品时,固守旧有模式的品牌自然会被淘汰。 这说明,无论你现在的产品多么受欢迎,只要停止创新,就像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真正的
在创业这条路上走得越久,越能深刻体会到:真正能把想法变成现实的人,和那些只擅长夸夸其谈的人之间,隔着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 很多人喜欢在会议室里描绘宏伟蓝图,用华丽的辞藻包装各种概念,仿佛一切都尽在掌握。 但创业的本质从来不是空想,而是把每个“不可能”变成“可能”的过程。 就像建一座房子,有人能画出最美的设计图,有人却能一砖一瓦把图纸变成现实。 前者是“说”的高手,后者是“做”的强者。 真
全球有80亿人,而你只需要服务好500个核心客户,这就够了。 别总盯着竞争对手,也不用害怕别人“偷走”你的创意。 真正重要的,是把这500个人的需求吃透,让他们觉得“你最懂我”。 就像建房子,地基打牢了,哪怕周围环境再热闹,你的房子也能稳稳当当。 与其在拥挤的赛道上和别人挤来挤去,不如沉下心,做一个小而美的“专属解决方案”。 80亿人中的500个忠实用户,比80亿人中的千万分之一都更有价
有些公司可能正用更直接的方式快速盈利,而你却在第十次重构代码时,连一分钱的收入都还没有? 别再纠结于代码的完美了,先把产品推出去。 创业初期,我们总容易陷入“准备过度”的陷阱。 就像学游泳,与其反复研究动作要领,不如先跳进水里试试。代码重构和系统优化固然重要,但它们应该是为产品目标服务的工具,而不是拖延产品上线的借口。 想想那些成功的企业,没有谁一开始就做到尽善尽美。 他们都是在一次次“
很多独立创业者都是很棒的产品构建者,就像手艺精湛的厨师,能做出美味佳肴,却总为没人上门而发愁。 这就像有人拥有顶级厨艺,却守着空荡的餐厅,不知道怎么吸引客人;而隔壁麦当劳永远人满为患。 其实,好产品只是成功的一部分。真正的关键在于:当你的"菜品"做好后,如何让更多人知道并走进来。 很多时候,不是你做的不够好,而是缺少一套有效的"引流"方法。就像厨师不仅要会做菜,还得学会怎么让顾客闻到香味、找
最近在社交媒体上看到一种现象,忍不住想和大家聊聊。 有一类内容总是重复出现:先是抛出一个惊人的营收数字,比如“三天内做到1万美元月收入”,然后得意洋洋地说这没费多少劲,全程却绝口不提具体做了什么产品,最后引导大家联系“详谈”。 这种套路在社交平台上太常见了。看似在分享成功经验,实则像是一场精心设计的表演。 真正有价值的内容,应该是实实在在的产品细节、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而不是空泛的口号和模
有两类人常常被讨论:一类是依赖庞大初始流量的"幸运儿",另一类则是靠扎实产品迭代实现增长的实干者。 后者的故事或许不够惊心动魄,却藏着更普适的成功密码。 以那些被频繁提及的案例为例,许多成功的独立创业者都有相似的特质:他们从不畏惧用"半成品"启动项目,就像在草稿纸上画下第一笔蓝图;当某个想法开始有了回响,他们会像园丁修剪枝叶般不断打磨细节;更重要的是,他们愿意把用户拉进产品的成长故事里,让每个
“快速迭代十个想法”和“拥有产品愿景”这两种做法,究竟哪个更重要?这个问题常常困扰着许多创业者。 其实,我在一线摸爬滚打了十多年,亲手推出过二三十款产品。 这些经历让我明白一个道理:很多时候,我们最初天马行空的想法,其实并不那么靠谱。 要么是自嗨式的创意却没有真实市场需求,要么是自己觉得很酷,可很快就失去了兴趣。 快速迭代不是为了碰运气,而是为了积累经验。 每一次产品上线,哪怕失败了,也
独立创业这条路,似乎有点跑偏了。 现在太多人陷入了一个怪圈:无休止地堆砌功能代码,空谈一个模糊的未来上线日期,耗费时间去迎合单一潜在客户,结果却在原地打转,最后还抱怨说,“看Pieter Levels多轻松啊,他就是有‘流量’”。 我把话说简单点:你的目标,就是做到月入1000元。 这不是“为了上线而上线”,也不是模棱两可的“验证市场”。 目标就是实实在在的月入1000美元。 你做的每一
我们常常会思考:“我该如何起步?”尤其是当收入为零的时候,身边的营销专家可能会显得遥不可及——不是他们不愿帮忙,而是在你还没有任何市场验证的阶段,他们的专业能力难以直接发挥作用。 毕竟,营销的核心是“让对的人知道并愿意选择你”,而这一切的前提,是你已经有了值得被“营销”的产品或服务。 其实,从0到1000元月收入(MRR)的过程,更像是一次“自我探索”。 你需要亲自去接触潜在用户,问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