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有人问我为什么要辞职,我都会完整地说一遍我的几个理由。今天在这条贴里面再简单地说一下其中一个原因,并顺便给个建议。 现在所有在做固定全职工作的朋友,有以下几条路防范未来的不确定性: - 要么你有资金在做投资,可以用钱去赚钱。 - 要么你有自己的个人项目或小生意。 - 要么就是家里有矿。 你是哪种? 现在公司职场这条路径的不确定性,比十年前二十年前差异巨大。以往那种按部就班一步一步升职、稳定工作的路径,即使在国外也不再行得通。简单说,迟早你的性价比会不如算法和机器。企业主没有一个例外,都在考虑如何用AI降本增效,而你就是成本。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能有一笔钱投资,或是有其他辅助收入,甚至能抵上部分或全部工资的收入,那算是比较稳定的。否则,迟早会到一个节点,要么主动离开,要么被动被裁。越是中高级职位,生活受到的冲击越大。 现在已经不是"黑天鹅"时代了,而是"黑天鹅养殖场",遍地天鹅乱飞。黑天鹅事件可能是行业变化,也可能地缘政治原因,是你被列为敏感族裔----这些事上一辈人不用考虑,我们这一辈却不得不考虑。 机器输出能力比你强,整个行业被机器替代的情况比比皆是。传统大企业被小公司干掉,也不是不可能。 最具体的建议是:哪怕已经有稳定工作的人,也应该拿出20%的时间和精力来投资自己,学习新技能,同时保证健康。 而且我个人感觉也就是这三五年,各个行业就会剧变。其实现在已经很多变化了,但身处热水里的青蛙,通常都感知不到水温的变化。
如何在2025年推广一款爆款App 最近在 YouTube 上看到一个视频,是 Blake Anderson 讲如何推广爆款 App 的,他是那种把 App 做到百万下载量的创业者,所以干货满满。这个视频是系列中的第四期,他把营销这件事总结成了"三大原则"和"三大方法",非常直接,毫无废话。 我的个人感受: 看完这个视频,我感觉像被当头棒喝。我们做产品的人,总喜欢花大量时间去打磨产品,但营销呢,可能只花了20%的精力。但 Blake 提出的观点完全相反,他提倡80%的时间用来"做",20%的时间用来"学"。这个理念简直说到我心坎里去了。 有几个点我印象特别深: 不要告诉我你的 App 有多好,要告诉我它能让我的生活变得更好。 成功的营销,其实是在利用人类最基本的冲动,比如追求社交地位、自我提升等等。营销不是关于产品的"功能",而是关于它能给用户带来的"情感价值"。这对我在对外介绍自己的产品和工作时,是一个非常大的启发。 快速迭代是王道。 他的方法是先测试四种不同的"钩子"(hooks),找到效果最好的那个,然后集中火力去推广。这种把创意工作和科学方法结合起来的方式,我觉得非常有效。 营销是一个可以学习,更可以练习的技能。 我以前总觉得营销是"别人"做的事情。但 Blake 的视频让我意识到,每个创业者都必须是自己的营销官。我已经决定从现在开始,每天至少花一个小时做营销,特别是社交媒体营销。因为这真的是一个非常实用的技能,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真正掌握。 UGC(用户生成内容)是关键,先自己摸清内容方向,再引导用户帮你创作。影响者合作要广撒网—-pitch 100 个,按播放量付费。平台广告可以放在后面再做。 他强调,每个创业者都必须学会营销:你要卖产品,也要会推销自己。这是可以练习的技能,而且是"做"比"学"更重要的技能—-至少 80% 的时间要用在实操上,20% 用来学习。 我特别认同他"多做少学"的观点。营销不是看几篇教程就能掌握的,尤其是社交媒体营销,你必须亲自下场试、发、聊,才能知道什么内容、什么节奏对你的目标用户有效。我自己会每天至少花一个小时做营销,不只局限在社媒,也会试试其他渠道。就像设计一样,这是一门越练越敏锐的手艺。
5款能帮你省下100+小时的AI剪辑工具 最近看到一期Think Media的视频,分享了5款可以大幅提升剪辑效率的AI工具。对于我们这些需要频繁产出内容的创作者来说,这些工具的出现,就像是找到了一个强大的内容生产助理,极大地节省了重复劳动的时间。它们不仅能处理画面和音频,还能从长视频中快速提炼精华,让我们有更多精力专注于创意本身。 这里是这5款工具的功能简要: ✅ CapCut:除了基础剪辑,它强大的 AI背景移除 和 视频放大 功能,可以一键处理素材,省去很多繁琐的后期工作。 ✅ Adobe Podcast Enhance:专门为音频优化而生,能把任何糟糕的录音变得清晰干净,让你的播客或口播视频听起来更专业。 ✅ Opus:最适合短视频生产。你只需要上传视频,它就能自动找到最精彩的片段,并配上字幕、标题和描述,大大简化了二次创作流程。 ✅ VideoLeap:能把长视频自动切分成适合发布在不同平台的2分钟或5–10分钟的短片,让你轻松筛选和导出精华部分。 ✅ Descript:一个基于文本的视频编辑工具,可以直接在转录文本里搜索精彩瞬间,并生成可直接使用的视频剪辑。 我的个人感受: 我觉得这种"工具组合拳"特别适合我这种内容量大、但时间有限的创作者。像推广 JAM 这样的产品,很多时候需要在不同平台同步分发多种格式的内容。有了这些AI工具,我不仅能大大节省精力,还能提高内容产出的速度。关键是,它们几乎不需要太高的剪辑门槛,作为创意人,我们自己就能搞定从策划到剪辑的大部分工作。 这些工具让我更确信,AI不是来取代我们的,而是来解放我们的。它帮我们把那些重复、机械的操作自动化,让我们有更多时间去思考,去创造。 原文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