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财经
科技
虚拟货币
其他
登录
Bear Liu
关注
统计数据
80
文章
0
粉丝
0
获赞
193
阅读
热门文章
1
TechFlow 深潮 发布的文章:近期教育领域的变化引发了广泛讨论,我认为教育改革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创新能...
145
32
Bear Liu
2个月前
#20小时1000美元挑战:第1小时进度整理 这一小时的主要任务是厘清思路和方向,同时在本子上回答一系列“心灵拷问”式的问题,帮助我进一步明确路径。 ⸻ 第一个问题:理想中我希望通过什么方式赚钱? 考虑之后,我列出了三个选项: 1.售卖数字产品 2.运营SaaS产品 3.投资 前两项都可以产品化,而第三项是通过资金来赚钱。但考虑到这是一个“20小时挑战”,时间尺度较小,所以开发SaaS产品显得不太现实。数字产品售卖有一定的可能性;而投资则不符合“零资本投入”的规则,因此被排除。 这个问题的回答让我初步有了方向。 ⸻ 第二个问题:我之前通过哪些项目赚到过钱?(非正式工作) 我过往的收入来源包括: •广告赞助、广告费 •联盟营销(Affiliate) •课程收入 •设计项目 •写书、写专栏 •社交媒体内容分成(如 Twitter、Podcast) •咨询顾问、设计导师 •承办线上或线下 Workshop 工作坊 经过分析,我觉得“承接广告赞助商”是个可操作性强的方向。参考以往的报价,只需完成两到三单就能达成目标。同时,课程、设计服务、顾问咨询和 Workshop 也可以作为备选路径。 ⸻ 第三组问题:我擅长什么、别人为我付钱做什么、我的不公平优势和资源是什么? 经过梳理,有如下关键词: •擅长: 设计、内容创作、绘画、演讲表达、导师与顾问 •资源: •自己掌握的设计、AI工具 •内容制作与产品经验 •求职与国际工作经验 •社交媒体影响力(12万海外粉丝数等) •项目文件和素材库 •人脉资源 ⸻ 初步想法归纳: 我可以尝试: 1.咨询服务: 以每小时$100打包售卖,卖出10小时即可完成目标。 2.Workshop 工作坊: 定价$30,招募33人即可达成目标。 3.广告赞助: 承接2-3个项目。 4.售卖电子产品: 模板或素材,定价$10-15,需要售出约100份。 5.售卖课程: 定价$20-30,售出30-50份可达标。 6.售卖服务: 比如网站或产品界面设计,1-2个项目即可。 ⸻ 最终方向梳理为两个: •服务类(大): •广告赞助 •售卖咨询/设计服务(网站设计、品牌、产品界面等) •产品类(小): •模板、课程等可复用内容 ⸻ 下一步,我已经形成了一个具体的19小时计划方案,会在下一个贴中进行详细说明。
#1000美元挑战
#时间管理
#创业思路
#数字产品
#saas
#投资
分享
评论 0
0
Bear Liu
2个月前
致绝大部分知识工作者(包括我自己)
#知识工作
#职业发展
#个人成长
#工作效率
#焦虑管理
分享
评论 0
0
Bear Liu
3个月前
这两天陪家人买衣服,发现国内的衣服尺码怎么变得那么大呀?以前我记得我都是穿L码,现在都得买XL,甚至XXL。我家老头子穿衣服,他的身材很瘦,也得买一个L号。 相反,我在新西兰号数却穿得很小,商场里的M码都是松松垮垮的,有的时候都得买S码。不知道是有意设计的还是什么。
#衣服尺码
#国内外差异
#购物体验
分享
评论 0
0
Bear Liu
3个月前
世界上很多事情,真的是需要时机合适的。 就说我父亲在文革期间逃亡,在几个省辗转流浪的经历。我小的时候曾经听他讲过。那个时候,我对这些事情既不屑也不关心。我的世界里,别说遥远的那个年代,就连考试读书都不是我的重点。我那时的重点,只有八神庵、二阶堂红丸、波动拳与升龙拳。 后来上了大学初出社会,他也曾经提起过几次。我就勉强听着。那个时候,我正发愁房租水电,也在心里暗暗责怪这老爷子依旧沉浸在他的世界里,没有帮助我、关心我,虽然我也没怎么直接说出来。 后来我去了新西兰,他开始将这段经历写成一部小说。他跌跌撞撞地学着用iPad,我给他配了一台,教他怎么写。他写好初稿后发给我看。我说实话,至今没有从头到尾读完。原因还是一样:那时候我刚到异国他乡,小孩刚出生,还要找工作,想办法留下来 — 我的日常已经焦头烂额,根本没有精力,也无暇去回顾父辈在文革期间的那些动荡。那不是我的优先级。 但这一次,当我的生活终于出现了一个暂时、难得的间隔,我回到家,开始会主动去问他这段故事,挖掘一些细节,提出我的疑问。就像我做播客采访别人一样。我忽然觉得,在他还很有表达欲望、意识清楚、状态也很好的时候,能亲自跟我讲这一段人生的故事,其实是一件多么幸运的事。更何况还有AI可以帮忙处理、整理,以后可以帮他发表。 现在,我觉得最大的遗憾是,我的母亲在我17岁那年因为一场车祸去世了。我记得她对我的爱,那塑造了我现在的性格,但我却并不了解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到了现在这个年纪,终于有了时间,有了能力,也有了想要去了解母亲是个什么样的人的意愿,但却已经没有机会了。
#文革逃亡
#父亲经历
#代沟
#历史事件
#个人成长
#兴趣爱好
分享
评论 0
0
Bear Liu
3个月前
我家老爷子一个人独居,刚刚做完心脏支架手术,拒绝请保姆,也坚决不考虑养老院。 一开始我是真不理解,后来我们心平气和地聊了很多,他才慢慢告诉我: 他说他这一辈子最看重的东西,其实就俩字----自由。 不被人控制、不被打扰,这是他心里的最高准则。 其他事情,包括基本生活,对他来说都得往后排。 我一方面尊重他的选择,另一方面其实也特别好奇他到底为什么这么坚持。 这几天我们好好聊了聊,我终于理解了。 他从小是外婆带大的,没怎么跟自己父母一起生活。 放现在的话说,原生家庭是有缺陷的。 他的外公在土改前自尽了。那是个动荡的年代,他亲眼目睹了这一切。 之后,他和外婆相依为命,艰难求生。 但真正改变他人生轨迹的,是文革。 那时候他20多岁年轻气盛,因为一个政治上的冲动,被迫开启了一段国内逃亡之旅。 这段经历对他影响极大,是他一生都难以抹去的记忆。 他后来写了一部小说,记录了这段"漂流"经历。 但现在的出版环境,这本书大概率一辈子都没法在国内出版。 那是一段堪比《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或者《牧羊少年奇幻之旅》的故事。 70年代的中国,几个月时间,辗转逃亡、躲避追捕、被公检队通缉,靠好心人帮忙过活。 只是因为一个"政治上的小动作",就改变了他一生的命运。 所以我终于理解了,为什么他对那个系统,有一种深入骨髓的不信任。 也明白了为什么在某年的六月某个重大的事件发生时,他对那些学生有着近乎本能的同情。 我小时候听他讲这些,没太听懂。 直到现在,他年纪大了,我才慢慢明白,他那种看似"顽固"的选择,背后其实有深深的根。 三年疫情,他一个人住在昆明,没打疫苗,没做核酸,甚至一次扫码都没被查到,也没阳过。 你没听错,他真没中招,完完整整地躲过了整个过程。 像个现实版的"地下工作者",低调又坚定。 所以我最后发现---- 我爸的内核,其实是个朋克,或者说是一个系统之外的非暴力不合作者。 这也让我理解了,为什么当我找了一家数字时代的保姆公司给他安排服务时,他能当场发飙,把人家轰走。 不是他不懂手机,也不是他故意"落后时代"。 而是----他,是个不信任系统的朋克呀。
#独居老人
#心脏手术
#自由选择
#拒绝保姆
#养老院
#父子对话
分享
评论 0
0
Bear Liu
3个月前
我的天苹果这是扯了什么风?这是什么设计语言?!简直国内政府海报水平。 刚起来看见这个,醒了。 可能实际效果会好些,我还没看WWDC视频,但一眼看见简直垂死病中惊坐起。
#苹果
#设计语言
#WWDC
#评价
分享
评论 0
0
Bear Liu
3个月前
我觉得一个成年人,工作几年后还在念叨自己高考如何如何,就水平太低了。年纪越大越low。
#成年人
#高考
#低水平
#成长
#职场
分享
评论 0
0
Bear Liu
3个月前
我这次因为亲人的健康原因紧急回国,却成为一次难得的机会,解开了自己纠结半生的一个心结。 我犹豫了好一会,要不要把这么私密的故事讲出来。最终决定还是说吧,也许有其他类似经历的朋友,会对他们有些启发。
#亲人健康
#紧急回国
#心结解开
#分享经历
分享
评论 0
0
Bear Liu
3个月前
不懂,这个贴是撩到哪根老虎毛了,这就100万浏览,我不懂啊
#社交媒体
#热门话题
#老虎
#百万浏览
分享
评论 0
0
Bear Liu
3个月前
刷 Twitter 刷多了,很容易会产生认知偏差。怎么说呢?如果你人不在海外,而是人在国内----你在街上走一走,看看街上那一百个人,可能你就是唯一一个能上 Twitter 的人。你能访问、能发言,甚至还会有意识地去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一线城市,这样的比例已经很低了;二线城市、三线城市就更难说了。可能得四五百人里才有那么一个人,就是你。而在这个平台上,还有各种"大佬"云集。 这个时候,认知偏差就容易发生。不管是"知识的诅咒",还是"高级视角",又或者是"脱离群众",这些问题都会浮现出来。 需要意识到这种偏差的存在。至于是否会影响自己做事和判断,那还得具体分析。
#Twitter使用
#互联网认知偏差
#社交媒体影响
分享
评论 0
0
Bear Liu
3个月前
之前有个提法:游戏是电子海洛因。 这电子海洛因明明是抖音短视频啊。无脑刷,做手术前还在刷,进手术室时还问医生:手机不能带进去么? 50多岁,农村男性。
#电子海洛因
#抖音短视频
#成瘾行为
#手机依赖
#农村男性
分享
评论 0
0
Bear Liu
3个月前
X发钱了,这几次发得还挺多哈哈:)
#发钱
#福利
#补贴
分享
评论 0
0
Bear Liu
3个月前
程序员是不是真要失业了? OpenAI 新发布的 Codex ,意味着什么? 简单说,它是一个云端运行的软件开发 AI 代理人。不是代码补全,不是写几行建议,而是----你把任务告诉它,它自己搭环境、写代码、跑测试、提交变更,甚至写好说明文档,全自动完成。 就像你突然多了个靠谱又不摸鱼的虚拟队友。 我作为一个在tech行业工作的人,看到 Codex 的第一反应是:这不是工具,是"人"啊。 为什么说 Codex 很可能是个分水岭?几个关键点我觉得特别值得说一说: ↳ 自主编码: 你告诉它,"帮我把登录的 bug 修一下","加个暗色模式","重构一下支付模块",Codex 会立刻开个自己的沙盒,动手写代码,自己测,自己提 PR。你甚至可以设定目标,它就开始跑流程。 ↳ 代理式设计思维: Codex 和之前那些"建议型工具"不一样,它是真的会接管工作流。写代码、处理逻辑、再把每一步解释清楚,像是你团队里来了个训练有素、从不迟到的工程师。 ↳ 门槛超低: 最惊人的是,你甚至不需要会写代码。用自然语言(英文,目前),说出你想要什么功能,它就能直接生成对应代码。对非技术出身的人,简直是开启"编程外挂"。 当然,它还远没到完美,有人反馈效果不稳定,或者代码质量还不如自己手写。 但即便如此,它已经能做很多我以前觉得只有人类能做的事: → 自动写功能、翻译语言、补全逻辑、修 bug,几乎不费劲 → 能预测你下一步想写什么,自动完成很多琐碎工作 → Python 和 JavaScript 之间互相转译,一键跨栈 → 能把别人写的复杂代码解释得清清楚楚,学习成本直接下降 → 有时候还能自动提出优化建议,性能、安全都考虑到了 说白了,Codex 让我们从"AI 辅助开发"直接进入了"AI 主动开发"的新阶段。 现在我们是vibe coding,马上就会是靠智能代理帮我们跑流程、提效率、控质量。 我觉得这会让程序员的角色发生改变----未来的工程师会更关注架构、策略、AI 指令设计,而不是一行行去敲 CRUD。就像工业革命后不是工匠消失了,而是工匠变成了设计工艺流程的专家。 最重要的是,这对创业者来说是个大好消息。 你现在不需要技术合伙人、不用找外包、不用会写代码。只要你能清晰地描述自己的想法,就能用 AI 造出一个初始产品。 Codex 让我看到了一种新的协作方式: 不是"工具帮我写代码",而是"我和 AI 合作做产品"。 这个时代真的变了,快到令人兴奋。Codex,可能只是开始。
AI编程工具激战:Claude Code、Gemini Cli崛起· 770 条信息
#AI 程序员
#Codex
#自主编码
#编程外挂
#技术革命
分享
评论 0
0
Bear Liu
4个月前
前几天见到几个老兄弟,匆忙拍了几张照。好久不见了,大家都老啦😂
#老友
#相聚
#怀旧
#岁月
分享
评论 0
0
Bear Liu
5个月前
官宣:我辞职啦! 几年前高龄移民哆哆嗦嗦找工作,到从新西兰最大的上市科技公司主动辞职,人生新成就解锁:) 充满噪声的时代,我决定拥抱不确定性。 还得继续工作到月底,交接啥的。之后休息一下,开始新的征程。
#辞职
#移民
#新西兰
#科技公司
#不确定性
#新的征程
分享
评论 0
0
Bear Liu
5个月前
这个不错!我有点想法了。只是被工作拖住了后腿🥹
#想法
#工作
#拖后腿
分享
评论 0
0
Bear Liu
5个月前
不小心看了看X的宫崎骏
#X
#宫崎骏
#电影
#动画
#导演
分享
评论 0
0
Bear Liu
5个月前
西方人有些家庭会有自己的newsletter,真正的小范围,分享一下家庭动态,比如谁结婚了谁生娃了之类,还挺好。 中国人好像都就是刷刷朋友圈了解一下这种家人信息是吧?也没有啥类似的平台。
#家庭文化
#新闻简报
#社交媒体
#中西方差异
分享
评论 0
0
Bear Liu
6个月前
推上的高手很多,想请教大家:在使用 AI 辅助做原型(Prototype)和偶尔写一点前端编程时,Claude 和 Cursor 哪个更好用? 从学习成本和功能性来看,哪款更适合入手研究?目前我倾向于 Cursor,但不知道有没有什么坑需要注意。
#AI辅助
#原型设计
#前端编程
#Claude
#Cursor
#学习成本
#功能性
分享
评论 0
0
Bear Liu
6个月前
现在美国年轻人玩的梗:吃饭前要感谢一下万斯🤣
#美国
#年轻人
#梗
#吃饭
#感谢
分享
评论 0
0
Bear Liu
6个月前
历史何其相似啊。还有人记得白眼姐么? 都是一蓝一红哈哈😂
#历史
#白眼姐
#一蓝一红
分享
评论 0
0
Bear Liu
7个月前
最近我开始更关注"问题"本身,而不只是寻找答案。以前,我总是习惯直接跳到解决方案,觉得找到答案才是最重要的。但现在,答案变得越来越容易获得(各种AI),这让我开始意识到,问题比答案更有价值。 拿设计来说,我以前从没想过行间距到底是在解决什么问题。直觉告诉我,写东西的时候,行与行之间肯定要留点空间嘛,这不是很自然的事吗?作为设计师,我们通常只考虑行距该设多大,却不去想为什么需要行距。 后来我才意识到,行距其实是在解决一个问题:防止读者看错行。如果行距太小,读者的视线很容易跳回上一行,导致重复阅读,甚至迷失在文本中。而一旦明确了这个问题,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就变得简单了。 比如,当文本宽度较窄时,行距可以稍大一些,因为读者更容易找到正确的下一行。但如果文本很宽,就需要更大的行距,避免眼睛跳错行。同样,字体大小也影响行距:小字需要更大的行距,而大字则不需要那么多间距,因为大字本身已经足够醒目,不容易跳行。而且,大号字体通常用于标题,而不是正文。 是不是很有趣?一旦问题明确,答案就自然浮现了。
#问题的重要性
#答案的价值
#设计思考
#AI技术
#设计师思维
#行间距
#解决方案
分享
评论 0
0
Bear Liu
7个月前
睡梦中的推特骗局:我被冒牌记者套路了 我刚刚才从一次诈骗中脱身。损失不大,但整个过程太离奇了。我必须分享这个经历,让大家有个防范。 我平时很熟悉网络,用社交媒体也很多年了,自以为能认出各种骗局。但这次还是中招了。 事情是从一个推特私信开始的。一个叫 “TorresCampbell8” 的人,自称是 TechCrunch 的记者,说他在做跟 AI 和科技相关的报道,想找我聊聊。听上去没什么问题。我以前也有接受过类似的采访请求,于是去他资料页看了看。他似乎从去年开始发或转一些看似像 TechCrunch 的文章,账号显示是 2012 年创建的。唯一让我稍微迟疑的是那个 “8” 的尾缀,但我没多想。 他发来一个 Calendly 链接让我约时间。我点开链接,流程看起来很正常,还收到了预定成功的确认邮件。只不过上面没有 Zoom 或其它会议连结,我想也许他会稍后再发。然后我就去睡觉了。 第二天早上醒来,发现我推特底下出现奇怪评论,有人骂我是骗子。一开始我以为又是网络喷子。接着我朋友在微信上发截图给我,说我的账号昨晚发了一条推文,推荐一个所谓的加密项目,还附带了合约地址。我的简介都被改了,看起来就像我是什么“创始人”。可等我上推特一看,那条推文已经被删掉。它是在我睡觉时发的,而我还没醒时就被删掉了。 我尝试联系那位 “Torres”,但他已把我拉黑,完全没有回应。于是我进推特的安全设置里翻记录,发现 Calendly 获得了读写我推文的权限。大概就是通过这层授权,对方在我睡着时发了诈骗信息。
#推特骗局
#冒牌记者
#网络诈骗
#社交媒体
#AI
#科技
分享
评论 0
0
Bear Liu
7个月前
妈的,大概搞清楚了,我昨晚碰到的一个骗局,非常技术流,利用TechCrunch的信誉,获得我的信任点了个Calendly的会议地址,获得发贴授权,夜里到我的X帐户发了一个贴,包含一个智能合约地址,然后引来一堆守在推上等空投的人。几小时后把这个贴删掉,我都没看到,神不知鬼不觉。 寄生+黑吃黑,妈的,太黑暗森林了。稍后我详细讲讲,大家多提防。
#骗局
#网络安全
#黑客攻击
#TechCrunch
#智能合约
#社交媒体
#数字货币
分享
评论 0
0
Bear Liu
7个月前
刚刚有推友私信说我的推发了一条奇怪的贴,就是截图这条,我完全没有发过任何加密货币的贴,而且在我这边也看不到这个贴,请大家如果看到不要去点。我想想应该怎么处理
#社交媒体
#安全
#加密货币
分享
评论 0
0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个人主页
通知
我的投稿
我的关注
我的拉黑
我的评论
我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