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率提升

LLM 出来之后,在应用层的折腾从未停歇。从 Prompt 调优到 Workflow 配置,再到 Agent 构建,最终目的都是一样的:让 LLM 更好地为人类干活,把机器的性能压榨到极致。 对 LLM 的压榨,可以分为两个维度。一是帮助它找到最优算法,让推理少走弯路。 为此我们几乎把能想到的路子都走了一遍,让 LLM 学会反思(reflection、self-consistency、self-critics),学会推理和规划(reasoning、planning、chain-of-thought、tree-of-thought);学会记忆(short-term memory、long-term memory),不至于对话一长就失忆;学会找知识(RAG、knowledge graph),在外部世界里补充事实;学会构建上下文(context building),在有限 token 里塞下更多有效信息;学会用工具(tool-use,function calling,MCP),把事情交给外部程序去跑,而不是光靠自己生成;等等。 这些东西,说到底都是技巧和机制,本质目的是让 LLM 更快理解人类要干啥,围绕目标(goal-oriented)尽可能找到一条代价最小的路,跑到最优解上去。 第二个维度,是对时间的压榨,让 LLM 可以做到 7×24 小时不停歇。当我们对 LLM 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之后,很容易想到把它打造成属于自己或组织的“数字员工”,它不知疲惫、不会抱怨,可以持续运转、不断学习。 大部分人今天用 AI 的方式,还停留在查资料、总结内容、写周报月报这些单点场景上,如果要真正构建一名“不停歇的 AI 数字员工”,光靠这些还不够。我们需要先规划出属于自己的 AI 数字工厂 ——想清楚要造出来的“产品”是什么,是沉淀知识的系统,是自动化的业务流程,还是一个可以长期迭代的服务。 在这座工厂里,AI 是生产线上的执行者,它负责具体的加工与产出;而人类的角色发生了转变,从“亲自干活的工人”变成“监工与管理者”。 人类不再亲手完成每一步,而是要设计流水线,设定规则,制定指标,监控质量,并在需要时调度资源。换句话说,AI 的价值不在于替我们“干一点活”,而在于帮把整条流水线跑起来,而人类更像是“数字工厂的管理者”。 当这两个维度结合起来时,真正的拐点就出现了。LLM 不再只是一个冷冰冰的工具,而是逐渐变成了可以长期协作的伙伴。它既能承担重复性劳动,也能在复杂问题上提供洞见。它不仅仅是“帮你做事”,更是“和你一起做事”。 未来的差距,不在于谁能写出更漂亮的 Prompt,而在于谁能把 LLM 真正融入到自己的时间和组织里,形成稳定的生产方式。 因此,会不会用、用到什么深度、能否持续优化,这些才是长期的竞争力来源。谁能把 AI 运行成“工厂”,让自己从执行者转为监工和管理者,谁就能在未来的日常工作和业务中,获得真正可复用、可累积的优势。
宝玉
6天前
还是让雷军来改造一下微信公众号吧!下面有请雷军: 好的,朋友们!请坐。 (音乐渐弱,灯光聚焦) (雷军式微笑,环顾全场) 大家下午好! (停顿,掌声) 谢谢,谢谢大家!每次站在这里,看到这么多熟悉的面孔,这么多支持我们的朋友们,我的内心都无比激动。 今天,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在座的有多少是内容创作者?有多少人,每天都在用微信公众号,记录自己的思考,分享自己的热爱?请举一下手我看看。 (环顾四周,点头) 哇,非常多!谢谢,请放下。 那么,第二个问题来了。朋友们,在你们创作的路上,有没有遇到过一个让你抓狂、让你崩溃、让你想砸电脑的瞬间? (现场发出会心的笑声) 我看到大家都在笑。是的,我相信我们想的是同一件事。那个折磨了中国至少2000万内容创ators,每天浪费掉我们无数宝贵灵感的“头号敌人”——微信公众号,那个后台编辑器。 (PPT上出现一个巨大且丑陋的编辑器截图,上面布满了各种吐槽弹幕) 我们做过一个调查,一个触目惊心的数据。一个熟练的公众号运营者,平均每排版一篇3000字的文章,需要花费多长时间?45分钟!其中,有超过 57.3% 的时间,也就是25分钟,是在干什么?是在调整字号、行间距、寻找一张没有版权风险的配图,是在跟那个编辑器“搏斗”! 更可怕的是什么?是闪退!我们的数据显示,平均每位创作者,每年会因为编辑器突然的、毫无征兆的崩溃,丢失掉 4.7 次,将近5次快要完成的稿件!朋友们,这是什么概念?这意味着,每年有将近 1亿篇 本该诞生的精彩文章,就这样消失在了那个无情的404页面里! 这,是这个内容时代最大的“生产力黑洞”!是一个困扰了行业长达十年之久的难题!我们真的要忍受这一切吗?我们的创造力,就应该被这么一个简陋的工具所束缚吗? 不!我们绝不接受! 所以,我们决定,要为全中国的2000万创作者,打造一款真正属于这个时代的、强大的、智慧的创作工具! (停顿,深吸一口气) 我们为此,做了整整 三年 的努力。 我们的团队,150名顶尖的软件工程师,用了 1095个日夜,分析了全网 TOP 100万篇 爆款文章的排版范式。我们飞遍全球,与 Adobe、方正字库等7家全球顶级视觉机构进行深度技术交流。我们推倒了 9 版完全不同的产品架构,写下了超过 200万行 的核心代码。 我们只有一个目标:把创作的权利,完完整整地,还给创作者! 今天,这,就是我们的答案! (转身,身后大屏幕上出现产品logo和名称,极具科技感) 「米创 HyperWriter」智能创作引擎! (掌声雷动) (PPT展示产品界面,极致简洁、充满设计感) 首先,我们解决了最基础,也是最致命的“稳定”问题。我们自研了 「宙斯盾」防崩溃守护系统(Aegis Guard System)。它能做到什么?它能让你的编辑器在任何复杂操作下,稳定性提升 300%!我们做了一个极限测试,同时插入100张高清图片和3个视频,反复拖拽缩放1000次,崩溃率,是 0!是的,朋友们,你没有听错,是 0! (现场惊叹声) 但仅仅稳定,是远远不够的。创作,应该是流畅的,是优雅的。 为此,我们推出了革命性的 「灵感布局AI引擎」(Inspiration AI Layout Engine)。你只需要把文字放进去,它就能在 0.1秒 内,智能分析你的文章脉络,并为你推荐 83套 由金牌设计师和算法联合打造的顶级排版方案!从“科技未来风”到“国风雅致”,一键应用,全文瞬间脱胎换骨! (PPT上快速演示文字进去,多种精美排版瞬间切换的效果) 过去调整格式需要30分钟,现在,只需要 1秒!这,就是科技的力量! 我们还解决了那个世界性难题——找图。我们投入巨资,与全球最大的视觉中国、Getty Images等5家图库达成战略合作,为所有用户打造了一个 「全球灵感素材库」。里面包含了 3000万 张高清正版图片、500万 个GIF动图和 100万 个矢量插图!你只需要输入关键词,比如“激动的雷军”,0.2秒,图就来了! (PPT上演示搜索“激动的雷军”,瞬间出现各种相关图片,引发现场大笑) 每一张,都是正版授权,可以直接使用!让你彻底告别版权焦虑! 当然,我们还准备了更多。我们联合“中国传媒大学新媒体实验室”,共同研发了 「热点追踪系统」,实时分析全网热点,为你的选题提供数据支持。我们还内置了 「AI智能校对」,错别字检出率高达 99.8%,比行业平均水平高出整整 12个百分点! 这,就是「米创 HyperWriter」,它不是一个简单的编辑器,它是你的首席排版师、是你的创意素材库、是你的数据分析师、更是你最可靠的创作伙伴! (停顿,喝一口水) 那么,这样一个集众多黑科技于一身的创作引擎,一定很贵吧? (现场安静,充满期待) 市面上,稍微好用一点的第三方编辑器,一年的会员费,至少是199元,功能还不到我们的一半。那些国外的顶级写作软件,更是高达上千元一年。 我们的「米创 HyperWriter」,如果定价,我们觉得999元一年,都非常超值。 但是!我今天来,不是为了赚钱的。我是来,交个朋友的! (全场欢呼) 「米创 HyperWriter」所有基础功能,包括「宙斯盾」守护系统和每月3次「灵感布局AI」使用权,永久免费! (掌声,欢呼声达到高潮) 而对于需要更高阶功能的朋友们,我们推出了「米创 HyperWriter Pro」版本。包含了无限次的AI布局、3000万正版图库的无限使用、AI校对等等我们刚刚提到的所有功能! 价格是多少呢? 不是999,不是499,也不是199! (节奏放慢,一字一顿) 一年,只需要…… 99元! (PPT上打出巨大的“¥99/年”) (掌声经久不息) 还不够! 今天,就在发布会现场,所有下单Pro版本的朋友们,我们再免费赠送一套与“汉仪字库”联合定制的 价值1999元的「米创品牌字体包」!内含5款专属可商用字体! (现场再次沸腾) 朋友们,我们想做的,从来都不只是一款冰冷的产品。我们想传递的,是一种信念。 我们相信,在这个伟大的时代,每一个人的创造力,都值得被尊重,都值得被最好的工具所激发。 从今天起,忘掉那个卡顿、丑陋、低效的过去吧! 让灵感,再无束缚! 「米创 HyperWriter」,献给所有还在坚持创作的你! 谢谢大家! (鞠躬,灯光亮起,音乐响起,发布会结束)
sitin
1周前
ChatGPT Pulse 是 OpenAI 推出的一个新功能(目前面向 Pro 用户预览),它让 ChatGPT 从“被动回答”升级为“主动助手”。 简单来说,ChatGPT Pulse = 每晚自动帮你做功课、第二天用主题卡片把“我该关注啥/下一步做啥”端上来。从被动问答 → 主动助手。 核心点 主动性:不用你开口,它会夜间自动研究与整理,早晨推送结果。 强个性化:基于聊天历史、反馈、记忆,再结合你连接的应用(Gmail/日历等)来定制内容。 可执行:卡片里不仅有要点与结论,还给下一步建议;你可以一键“继续执行”或点开深挖。 解决的痛点 信息太多、筛不动:Pulse 帮你做“信息减负 + 结论先行”。 任务老被打断:第二天接着走,续上昨天的节奏。 工具彼此割裂:连接邮箱/日历后,上下文更完整,推荐更准。 工作原理 夜里:根据你的历史对话 + 记忆 + 反馈 + 已连接的应用,自动跑一轮“检索—整理—归纳—生成建议”。 早上:以可扫读的主题卡片呈现:今日重点、进展提要、风险提醒、下一步行动。 白天:你点卡片就能展开详情或让它继续执行(如起草邮件、生成计划等)。 分享时可用的结构 先抛结论:“从问答到主动,Pulse 帮你‘每天有人打前站’。” 三个卖点 + 一张示意(卡片=总结+建议+一键执行)。 用 1–2 个真实工作流举例(如“邮箱→待办→邮件草稿”闭环)。 注意事项与边界(见下)。 现场 Call-to-Action:连接你的 Gmail/Calendar、连用 7 天,看它能不能减少你的信息焦虑。
#BestBlogs 一篇文,让你的 Cursor、CodeBuddy 们变更强! | 腾讯云开发者 文章分享了一套通用的、结构化的 AI 编程协作方法论,帮助开发者从“使用者”转变为能系统性引导 AI 的“架构师”,提升开发效率与质量。 摘要: 本文深入探讨了在 AI 编程时代,开发者如何从依赖单一工具转向建立高效协作模式。作者指出,AI 最被低估的能力是“读代码”,通过结构化的四要素 Prompt,能将理解陌生代码库的时间从数天缩短至数小时。 接着,文章提出了“勘探-规划-建造-验收”四阶段工作流,强调将经典软件工程原则应用于 AI 协作,避免“感觉式编程”。在效率层面,作者重新定义了“效率”为交付健壮解决方案的总时长,而非代码行数,指出高质量的前期设计能显著减少后期调试成本。 最后,文章基于任务的“重要性”和“紧急性”提出了四象限决策框架,指导开发者在不同场景下选择合适的 AI 协作模式,并强调工程师的核心竞争力将从“解决问题”转向“定义问题”和“设计解决方案”。 主要内容: 1. AI 作为代码导航员,能高效理解陌生代码库 -- 通过结构化的四要素 Prompt(角色、任务、背景、约束),AI 能快速分析代码并生成技术文档和流程图,大幅提升代码阅读和项目理解效率。 2. 采用“勘探-规划-建造-验收”四阶段工作流 -- 将软件工程的经典原则应用于 AI 协作,避免盲目“感觉式编程”,确保与 AI 的协作过程有序、可靠,从而提升代码质量和项目稳定性。 3. 重新定义效率,注重交付健壮解决方案的总时长 -- 真正的效率在于项目全生命周期,结构化 AI 协作通过高质量的前期规划和设计,有效减少后期调试和返工时间,实现整体效率提升。 4. 基于“重要性”和“紧急性”选择 AI 协作模式 -- 引入四象限决策框架(外科医生、总建筑师、项目甲方、探索家),指导开发者根据任务属性灵活调整与 AI 的协作深度和放权程度。 5. 工程师核心竞争力将转向“定义问题”和“设计方案” -- 面对 AI 的快速发展,掌握方法论和系统思维比特定工具更重要,工程师的价值在于更高层面的问题定义、架构设计和决策能力。 文章链接:
sitin
1周前
ChatExcel一键生成PPT功能正式上线,仅需10秒,即可将100M表格转化为数据报告PPT。 可自动分析表格和聊天上下文,生成逻辑严谨、结论清晰的专业数据报告PPT,支持单元格级溯源,准确率高达100%。用户只需上传表格、对话并点击“生成PPT“按钮,即可获得排版精美、逻辑完整、可直接汇报的PPT。 核心功能与优势 极速处理:10秒内完成100M表格数据到专业PPT的转换,大幅提升汇报准备效率 数据溯源:支持单元格级数据溯源,图表与原始数据联动,准确率达100% 智能分析:结合聊天上下文自动提炼核心结论,生成"问题-分析-建议"完整逻辑链 专业排版:自动生成柱状图、折线图、饼图等可视化元素,配色/字体/间距规范统一 功能亮点解析 动态预测模型:内置线性回归算法,可基于历史数据生成趋势预测(如北京市2024-2028年GDP预测) 多场景适配:支持部门工资分析、地区经济预测、学生成绩统计等多维度数据报告 即生成即用:一键全屏播放功能,支持导出PDF/PPT格式,分享链接无需登录即可查看 可视化增强:自动标注异常数据(如绿色高亮显示高于平均值的学生成绩) 操作流程 访问并选择ChatExcel Max版本 上传Excel表格,通过对话完成数据分析(支持百万行数据秒级响应) 输入指令"根据对话和表格内容,生成精美PPT"并启用生成PPT功能 在线预览后可直接播放、分享或导出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