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财经
科技
登录
在悉尼和稀泥
关注
统计数据
42
文章
0
粉丝
0
获赞
59
阅读
热门文章
1
TechFlow 深潮 发布的文章:近期教育领域的变化引发了广泛讨论,我认为教育改革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创新能...
145
32
在悉尼和稀泥
1天前
小红书上线了原创保护
分享
评论 0
0
在悉尼和稀泥
4天前
你打算用什么方式过自己的一生? 今天在街上看到一个应该九十多岁的老人,旁边是他的儿子,看起来也已经七老八十了。那一刻突然觉得很震撼——一个人到了这个年纪,脂肪和肌肉都流失殆尽,基本就是皮包骨。身体机能一点点关闭,基本的吃喝可能都已经吃不出味道了。 而他曾经的同学、朋友、同事、恋人、父母,甚至是他熟悉的那些明星、名人,大概率早就一个个走了。那个年纪,生命不是热闹的延续,而是慢慢变得孤独。到最后留在你身边的,可能就是一个护工,或者一个已经满脸皱纹的子女。但这两种陪伴,感觉是不一样的。 我忽然想到,那些我认识的有钱人、有名气的人,也已经走了不少了。突然理解了爸妈常说的那句话:身体健康,能吃能喝就是福。 真等到那样的年纪,坐不了飞机,甚至身体一出远门就会出问题。所以跨国旅行、长途冒险、说走就走的日子,真的是越年轻越该多安排一些。以后想去,可能已经动不了了。我突然想到去过的 20 多个国家,都是工作 5 年之前去的。之后就很少有长途旅行了。 那一刻我意识到,人的时间不只是“用”掉的,而是“消失”掉的。等你想慢下来,可能已经没得慢了。很多时候我们年轻时太执着于赚钱、成功、效率,却很少问自己一句:我想用什么样的方式度过这一生?
分享
评论 0
0
在悉尼和稀泥
6天前
一方面,现在已经非常相信 AI 的能力。 另一方面,在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我都在努力的克服自己的肌肉记忆和习惯。碰到事情,先去问 AI。 不是“万事不决问AI”,而是“先问AI再来决”。 从效率和效果来说,会好很多。
分享
评论 0
0
在悉尼和稀泥
2周前
1. 写一个产品 2. ??? 3. 产品做到了$50K的MRR 4. 按照 200-300万美金的ARR出售 🤣
#AI掘金:知识付费新机,流量为王时代· 58 条信息
分享
评论 0
0
在悉尼和稀泥
2周前
又碰到有兄弟吐槽说“女朋友要钻戒,但是自己觉得黄金保值”了。 同样的成本,不想着怎么让用户开心,而只顾着用自己的逻辑去说服用户,这样的思维创业很难啊兄弟。
分享
评论 0
0
在悉尼和稀泥
2周前
你说雷军是希望有黄牛,还是希望没黄牛🤨
分享
评论 0
0
在悉尼和稀泥
3周前
好奇今年国内上班是牛马成什么样,今年出的折叠屏全都在主打远控mac办公。
分享
评论 0
0
在悉尼和稀泥
3周前
一个银行,一个运营商,是真的烦,时不时就有电话打过来,不接怕有什么事,接了全是推销。如果手机在热点或者开会,还会中断。
分享
评论 0
0
在悉尼和稀泥
4周前
淘宝当年刚开的时候,随便开个店都火了 抖音刚开始做的时候,随便发视频都一堆粉丝 经常听到这样生不逢时的感叹,然后现在 AI 来了,我们用它 写代码
#淘宝
#抖音
#AI
#生不逢时
#程序开发
分享
评论 0
0
在悉尼和稀泥
4周前
大部分独立开发的产品发布现状
#独立开发
#产品发布
#现状分析
分享
评论 0
0
在悉尼和稀泥
4周前
为啥灰产黄推能赚钱,你赚不到钱? 说白了是不够穷。你看黄黑灰推广比正经做产品的还努力,是因为利润高?不,是因为底层人对钱的欲望强。灰产执行短平快,动作猛,效率高,吊打学院派。正经程序员反而太“干净”,又抠又多事,还自视甚高,像古代酸秀才:干活不过农民,也不如商人和管理者精明,卡在不上不下的尴尬位。 程序员普遍“还不够穷”,还没到被生活抽到跪地求饶的程度。赚钱是一个水到渠成的结果,是先苦后甜,要你先干活、先下海,先吃苦,再看到钱。但很多人想的“赚钱”其实本质上是想“捡钱”。最好没有投入,就有睡后收入。实在不行,起码告诉我一个月能赚多少,我再考虑要不要做。这是上班上久了的“领工资”心态。 你问他缺不缺钱,都说缺。但每天就是刷抖音、吃烧烤、喝酒玩游戏,一切照旧。所谓的努力,无非到了老婆要你洗碗带孩子的时候,借口我要搞事业逃避家庭责任。然后打开电脑看点文档,再用本来就会的技术写点不知道卖给谁的代码。你那不是搞事业,是在“练字”而已。要么就是网上来一句“大佬求带”,或者发发牢骚,说社会不公。 可以当奸商,也可以像农民一样辛苦赚钱,千万不能当祥林嫂和阿Q,一边自怨自艾,一边觉得“老子最牛”,然后手上做的事只是村头嗑瓜子。 Labubu 火了这么久,有尝试过用 Labubu 搞钱搞流量吗?每天多少热点和机会,整天就是看看新闻评论评论,现实中邻里关系让老婆出面,网上从男女关系到中美关系没有不关心的。 心思不在赚钱上,自然赚不到钱。
#灰色产业
#黑色产业
#正当职业
#程序员收入
#底层经济
#赚钱动机
#职业比较
#社会阶级
#职业伦理
分享
评论 0
0
在悉尼和稀泥
1个月前
看上去是“无限自由”的一人公司,实则是“无限工种”的自我剥削。 现在很多人自称“一个人干掉一个团队”,或是“独立开发者 = CEO + CTO + COO + CMO”。这个词听起来自由又强大,但现实常常是—— 自由是没客户,强大是没人管 白天写代码,晚上写文案,睡觉还得担心续费 明明是兼职,非说是“个人创业” 自我剥削被包装成“高效热爱”
#一人公司
#无限自由
#自我剥削
#个人创业
#独立开发者
#自由职业者
分享
评论 0
0
在悉尼和稀泥
1个月前
每个人都有 3 种货币 知识 时间 金钱 当你需要其中一样,就要用另外俩样来交换。
#知识
#时间
#金钱
分享
评论 0
0
在悉尼和稀泥
1个月前
走访了国内的一堆三四线城市, 早上去早餐店,还有和环卫工聊天, 晚上去公园,还有购物中心, 中间穿插着和司机聊天。 首先小城市生意是真不好做,基建很好,人流不够,年轻人外流,消费拉不起来。很多看起来很给力的商业硬件和公用设施,因为没有人流和消费,多少都“年久”失修,或者空置。很多商家包括公用设施我感觉都是在亏钱。也难怪地产一崩地方财政很多都完蛋。 好处就是如果2代人都在这个城市扎根的话,会过的很舒服,花一点钱(相比一线和海外),就能获得“n对一”的服务,而且消费环境也非常好,不管是吃饭,娱乐还是购物。这也能说明为什么很多人考公,在这些城市并不会有什么很多很大的公司选择,公务员和事业单位除了稳定,本身职位上的一些便利,还有收入,都可以在本地实打实的享受到尊敬,便利以及生活质量。 然后大家平时聊的都是哪里打折了,最近的剧是什么,抢抢 pdd 或者哪里的券,报个什么线上或者线下的班,抖音上刷的也都是 AI 配音的国学,亲子教育,大国崛起短视频。我就看到环卫工早上听着激昂的音乐,里面 AI 男声说现在我们有东风快递,055了,菲利宾再也不敢歧视中国人了什么的。 我觉得这才是真实生活,真实需求,不是什么claude 出 v4了,特朗普和马斯克撕逼了之类。 我们在推上的需求分析,有时候是另一种“宏大叙事”,大量的老百姓,只需要一个百元级的产品去“杀死时间”而已,如果还能增加谈资,或者让他们有满足感,那就是王牌产品了。
#阶层固化:求变之路,殊途同归· 163 条信息
分享
评论 0
0
在悉尼和稀泥
1个月前
走访了国内的一堆三四线城市, 早上去早餐店,还有和环卫工聊天, 晚上去公园,还有购物中心, 中间穿插着和司机聊天。 首先小城市生意是真不好做,基建很好,人流不够,很多看起来很给力的商业硬件和公用设施,因为没有人流和消费,多少都“年久”失修。很多商家我感觉都是在亏钱。 好处就是如果2代人都在这个城市扎根的话,会过的很舒服,花一点钱(相比一线和海外),就能获得多对一的服务,而且消费环境也非常好,不管是吃饭还是娱乐和购物。这也能说明为什么很多人考公,在这些城市并不会有什么很多很大的公司选择,公务员和事业单位除了稳定,本身职位上的一些便利,还有收入,都可以在当地享受到地位和实打实的生活水准。 然后大家平时聊的都是哪里打折了,最近的剧是什么,抢抢 pdd 或者哪里的券,报个什么线上或者线下的班,抖音上刷的也都是ai配音的国学,亲子教育,大国崛起短视频。我就看到环卫工早上听着激昂的音乐,里面ai男声说现在我们有东方,有055了,菲利宾再也不敢歧视中国人了什么的。 我觉得这才是真实生活,真实需求,不是什么claude出v4了,特朗普和马斯克撕逼了。 我们在推上的需求分析,有时候是另一种“宏大叙事”,大量的老百姓,只需要一个百元级的产品去“杀死时间”而已,如果还能增加谈资,或者让他们有满足感,那就是王牌产品了。
#三四线城市
#地方经济
#生活体验
#城市建设
#商业环境
#居民生活
分享
评论 0
0
在悉尼和稀泥
1个月前
即使是川普卖金卡,他也是先整落地页+邮件订阅列表
#川普
#金卡销售
#落地页
#邮件订阅
分享
评论 0
0
在悉尼和稀泥
1个月前
我感觉我分享的干货越少,就是我认知越高的时候。
#个人成长
#反思
#自我认知
分享
评论 0
0
在悉尼和稀泥
1个月前
程序员的成长,也许是从不写代码开始 看上一个落地页设计,用 v0, bolt, cursor 跑了半天,就是复刻不下来。想起很久没有手撸前端代码了,想说那就重操旧业开始写吧。 结果心里那个不情愿,写代码已经变成自己的非舒适区了! 烦躁一阵后,觉得自己现在居然还在想要不要手撸代码,还是没有真正长大啊。
#程序员成长
#不写代码
#前端开发
#舒适区
#手撸代码
分享
评论 0
0
在悉尼和稀泥
1个月前
写代码,不等于掌握了高价值技能;对大多数人来说,程序员就是新时代的“钳工”。 我当过卖房中介,开过面包店,也在商场尝试地推过。后来去五星级酒店轮岗,干过客房、传菜、工程部……才发现:写代码这个技能,放到这些地方,基本没啥用。这些活的复杂度和让我的不舒适程度,远大于解决技术问题。 写代码很“值钱”?那是我们圈子里的想法。实际上,大量人连一个程序员朋友都没有。他们的生活、决策和消费行为,根本不会因为你的代码发生什么变化。 这才是现实世界:业务不靠技术驱动,而是靠情绪、关系、地推、眼力和手速。程序员容易陷入“技能幻觉”,觉得自己掌握了效率核心,而大多数消费者不光不在乎效率,甚至不在乎逻辑。 技术最多是个“碎片”。真正能搞到钱的,是那些能整合各种碎片、搭建闭环的人。
#程序员
#职业转换
#技能价值
#职场经历
分享
评论 0
0
在悉尼和稀泥
1个月前
用户心智是会变化的,尤其是当父母后消费习惯可能会彻底改变 以前逛景点,一个帽子20块,心想这破玩意出厂价也就是5块吧 现在有娃了,娃用手一抓帽子,一看30,心想娃喜欢,反正也没几个钱,买吧
#用户心智
#消费习惯
#亲子消费
分享
评论 0
0
在悉尼和稀泥
1个月前
如果你要靠AI来“保住”工作,那说明你本来就不是这个工作的核心。 现在很多卖课的喜欢这么说:不会用AI,你就会被淘汰;会用AI,你就能卷赢同行。但从根本上讲,如果一个人的职业价值,只是一个 AI 操作员,那这个人存在的价值在哪里呢? AI工具不是魔法棒,而是放大镜。它会把强者的强放大成不可匹敌,把普通人的平庸放大成毫无价值。我不太相信 AI 能科技平权,少数人能靠 AI 变得更强,大部分无非又多了一个消费项目。 真正的问题不是“你会不会用AI”,而是“你有没有什么,是AI也替代不了的”。
#AI
#职场
#科技
#职业价值
#强者
#卖课
分享
评论 0
0
在悉尼和稀泥
1个月前
总算打电话了,看特朗普接下来会说什么🤣
#特朗普
#电话
#发言
分享
评论 1
0
在悉尼和稀泥
1个月前
想一想这些年,碰到的所有人都在抱怨生活或者工作的不如意,都想赚钱,都有梦想,都不甘于或者安于现状。 有的人给人感觉很累 有的人给人感觉很混 有的人给人感觉想玩 有的人给人感觉想赌 只有让人感觉在拼的,似乎始终精力旺盛,最后也多少拿到了结果。 剩下的,所有的一切都回归成了一句牢骚而已。 越来越了解什么是所谓的“目标感“和“跟随内心”
#抱怨生活
#工作不如意
#赚钱梦想
#目标感
#跟随内心
#拼搏
#内心迷茫
分享
评论 0
0
在悉尼和稀泥
1个月前
国内对个人商业认知的培养,几乎是空白。 随便发条推,就被说是“独立开发天花板”。听着像夸奖,其实挺悲哀,这天花板也太低了。海外的天花板,就我知道的,每个月都稳定在 30 万美金以上。 但一到 5 人以上的小团队,国内的流水就完全不输国外 Top 玩家。说明我们并不是缺团队能力,而是缺氛围、缺土壤。 国内的互联网行业长期内卷严重,高度细分。大家都当螺丝钉当惯了,工程师弄的和流水线打螺丝的工人一样。不少技术牛逼的程序员,可能都是村里苦读上来的,“只管把活干完,别问为啥赚钱”。久而久之,螺丝拧的又快又亮变成了“专业素养”。 这种“技能优先、商业靠天”的文化,从源头上抹杀了个人盈利的可能。大多数国内开发者,商业认知的启蒙在裁员之后才开始。
#商业认知
#独立开发
#国内互联网
#高收入
#团队能力
#工作环境
#文化差异
#创业氛围
分享
评论 0
0
在悉尼和稀泥
1个月前
没想到5月底随意发的一个纪念自己里程碑,主要也是得瑟一下,毫无营养的推文爆了,给我干了3000粉丝。 最早来 X 起号的时候,MRR 已经有2w刀左右了,当时晒一下收入效果不明显,我还说 X 的质量就是高,流量钩子不管用了。 现在看来不是钩子不管用,是 x 的用户胃口更大。 不过什么钩子来什么样的人。 和小红书一样,一堆“求带”的,但凡回复他超过2个字,你花的时间比他还多。 还有被韭菜课割傻了的,但凡你不像欠了他一样,把所有的东西像呈堂证供一样免费展示给他,就是编的,就是要割韭菜。 然而早期关注我的都知道,我最早在小红书发帖的时候,从自己赚的第一笔30刀就开始记录,过去1年多所有的过程其实都是有迹可查。平时 X 上发的东西,真做过假做过,懂的人一目了然。当然很多人压根是懒得去翻的。 那个时候真诚分享,觉得自己反正做出海,国内没什么不能说的,结果越分享,同行和竞品越多,所以后面再不说具体产品了。 然后因为泛流量价值不高,加上小红书各种恶心的平台政策,我甚至连收入也不晒了。去年10月份我在小红书就晒过做到5w刀了,半年翻一倍不到,不是什么很夸张的成绩。 至于说我的《搞到钱再说》,一直陆陆续续不断有人问我同样的问题,我把实打实的经验自己记录沉淀一下,也避免自己重复回答同样的问题。真正要做知识付费,懂的人知道不是这个玩法的。 我曾经很看不起韭菜课师傅,觉得他们道德败坏。现在这个观点大致也还是一样。但是另一方面,我觉得他们赚钱是应该的,一是满足了用户需求,二是人家执行力确实强,三是人家心态和玩法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 我当然还是【暂时】不会卖课。之前是因为过不去心里那关,后面是因为没时间,现在是看了很多“潜在用户”,觉得真就是赚个吃屎的钱。
#粉丝增长
#社交媒体
#MRR
#流量钩子
#用户质量
#小红书
#时间管理
#韭菜课
分享
评论 0
0
1
2
下一页
个人主页
通知
我的投稿
我的关注
我的拉黑
我的评论
我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