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模型

#BestBlogs 看我如何用 Prompt 工程将大模型调教成风控专家 | 京东技术 文章详细阐述了如何通过循序渐进的 Prompt 工程,将通用大模型调教成精准识别复杂电商风控风险的 AI 专家。 摘要: 文章作者作为交易风控算法工程师,分享了将大语言模型(LLM)引入电商风控工作的实践经验。通过四个阶段的“Prompt 工程心法”,作者将一个通用大模型从“什么都懂一点”的初级分析员,逐步培养成能精准识别复杂电商风控风险的“AI 专家”。这包括:第一阶段的角色扮演和结构化输入输出,实现自动化;第二阶段注入业务常识和“豁免规则”,显著降低误报率;第三阶段提升分析深度,教会 AI 识别协同作案的“行为指纹”;第四阶段引入“双假设裁决框架”和“硬链接”证据,使 AI 能在模糊信息中做出审慎判断。文章总结了“始于模仿,终于框架”、“规则是骨架,背景是血肉”等心法,强调 Prompt 工程是连接领域专家与 AI 的创造性交叉学科。 主要内容: 1. 通过角色扮演和结构化 I/O,将通用大模型训练成初级风控分析员。 -- 设定 AI 为资深风控专家,定义分析维度,并规范 CSV 输入和 JSON 输出,实现风控分析流程的自动化和初步结构化。 2. 注入业务常识和“豁免规则”,显著提升大模型对业务复杂性的理解和准确性。 -- 针对高折扣、随机串用户 ID 等业务中正常现象的误判,明确业务背景知识,有效降低误报率,使模型更具业务敏感性。 3. 提升大模型分析深度,教会 AI 识别团伙级协同风险的行为指纹。 -- 通过拓宽风险定义,从订单级提升到团伙级,识别如远超个人合理消费范畴的低价值快消品和“购物车一致性”等行为模式,发现更深层次的隐蔽风险。 4. 引入“双假设裁决框架”和“硬链接”证据,使大模型能在模糊信息中做出审慎判断。 -- 要求 AI 在“协同风险团伙”和“良性特征客群”两个假设间权衡,并以“硬链接”作为决定性证据,从而区分真假聚集,实现法官式的终极裁决。 文章链接:
初码
1周前
说到左与右,在大模型公司上也有意识形态的差别,可以说道几句,几家大的都买了Pro会员,就我这半年的使用体验来看,OpenAI是极左,Anthropic偏左(整体还是中立的),Grok很右,Gemini中间骑墙。这里说Grok偏右其实是给其他家台阶下,客观的说,Grok那是相当客观,这种客观,从简单的使用反馈上就能感受到,背后有一种贯穿软件工程全链路的健康方法论和价值观。下面说说我对大模型左与右的理解和认知。 一、OpenAI的崛起和即将迎来的溃败,和近些年来左派的兴衰起落有着微妙的相互映照暗合之妙 你要问我日常用啥,首选肯定还是GPT,原因是: 1)知识面广,知识理解深 2)推理速度超级快 3)深度思考模式做解决方案更加全面 其实吧,以上3个原因,归根结底,都只有1个原因,那就是钱,只要有钱 1)可以大手笔买下全世界的知识库,特别是各行各业的垂直信息,这对补全AI认知的边角非常有帮助。 2)可以请全世界最优秀的行业专家,来进行特别精细化的微调,来补足知识理解的深度。 3)可以无穷无尽的买服务器,提升训练推理速度,甚至自己做专用芯片来实现几倍效率。 但是呢,在ChatGPT的使用过程中,最困扰的事情,就是意识形态干预,你会有一种感觉,他要管着你,甚至有些时候,有一种无处不在的喘不上气的憋闷感。特别是意识形态领域,色情、LGBT、地缘政治、肤色、心理健康等等,他会以预设的立场模板为不可修改的基石,反复引导你甚至强制中断你。 左派最大的本事,就是以关心你的名义,以宏大叙事的名义,以集体一致性的名义,来剥夺你的权利,来强迫你接受他的理念,无论是共产主义,还是民进党,又或是民主党和左媒,都是如此。 更牛逼的是,这种无往而不利的意识形态动员,总能在车轮推进中募集并获取到巨大的私利,进而进行进一步二次分配,从这个角度看,OpenAI的发迹路线真是完美践行了这一方法论。 但是,随着大模型工程领域的顶层玩家越来越多,黄埔军校的第一波学生早已毕业,开源和人才流动并行之下,OpenAI在原始算法、工程能力以及数据积累上,都会越来越丧失优势,达到某个临界点的时候,左派意识形态会导致越来越多的客户流失。 二、那么什么才称得上客观公正的大模型呢 答案很简单,总结就是:软件工程端遵循100%的客观,价值观和价值引导只耦合在业务层面 没有工程感觉的人,一时间可能很难理解这句话,我举个特别容易懂的例子大家都明白了,比如DeepSeek,他的某些内容输出,内容审查的模块并不在推理代码里,而是在推理完成后,加了一层前端检查代码,所以很多时候会看到其实他已经输出完成了,但是最后一闪而过并清空屏幕提示无法回答。 千万不要小看这样的做法和直接输出无法回答之间的差别,这差别可大了,背后反映了从老板到架构师再到产品经理的温和价值观。 真正的右派(客观派),是有真理洁癖的,他们不愿意被管制被管控,哪怕向审查低头,他们也会选择可以最大程度把真理和业务进行彻底解耦的方式,他们不仅不希望被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绑架,他们希望能够想办法对存量数据中的意识形态化的东西进行摒弃,他们也会积极主动的建立起专业委员会、投票机制等,来对清洗、预处理、标注、增强等过程进行客观工程化的管理。 甚至我可以大胆的说一句,伟大的大模型,道德审查、隐私审查等模块,一定是和主体部分强解耦的,一定是主动强开源的,这才是真正的人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