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a

宝玉
1周前
扎克伯格讲了一个特别精彩的观点:在打造AI团队时,人并不是越多越好。好比在厨房里煮一道菜,厨师再多,炖汤的时间也不会更快。 最近一次访谈里,扎克伯格揭开了Meta打造AI顶尖团队背后的独特秘诀。听上去,这更像是在组织一支精锐的“突击小分队”,而不是管理庞大的研发部门。 一场“小而精”的科学实验 “你真正想做的,”扎克伯格开门见山,“是把它看作一场小而精的集体科学实验。也就是说,你需要的团队越小越好,小到团队里的每个人,都能把整个项目的全貌清晰地装进自己脑子里。” 扎克伯格也强调,并非所有项目都适合这种模式。比如,Meta赖以生存的动态信息流(Feed)和广告推荐系统,就是典型的“大兵团作战”:通过不断增加人员,整体产出就能持续提高。即便每个人带来的边际贡献会逐渐减少,但总量依旧可观。 “在那种大团队里,即便你身边同事的实验失败了,也不会明显拖慢你的节奏。”他说。 但大语言模型的开发,则截然不同。 “它更像是一艘小船,需要团队成员紧密协作,”扎克伯格生动地比喻道,“你希望船上的人尽可能少,每个人都能完全掌握全局,拿出最顶尖的工作状态。这意味着,船上每个座位都无比珍贵,一票难求。” 扁平化管理,拒绝“技术退化” 为了维持这支小团队的顶尖战斗力,扎克伯格明确指出,要尽量避免团队管理的层级过多。 “我们不想让团队内部形成复杂的管理层次,”他说,“因为一旦某个人转入管理角色,即使几个月前他还是一线科研大牛,技术能力也会迅速衰退。” 因此,Meta推崇的是一种“人数精简、人才密度极高、管理结构极度扁平”的团队模式。在扎克伯格看来,这样的团队才是真正能够打赢硬仗的精锐之师。 CEO亲自下场,但只做两件事 当被问到他本人在团队中的角色时,扎克伯格谦虚地承认,自己并不是AI科学家。他的作用只有两个,却至关重要——招揽世界顶尖人才,提供最优质的资源保障。 “我的首要任务,就是吸引全球最厉害的AI研究者加入Meta,”他说。为了达成这个目标,他花了大量时间与世界范围内的顶尖科学家和行业专家面对面交谈,去了解谁最适合Meta,以及Meta是否能在他们职业生涯的重要节点上,提供最好的机会。 扎克伯格补充道:“第二件我非常关注的事情,是确保我们的人均算力(compute per researcher)远远超过其他任何实验室。”他自信满满地说,“目前来看,在人均算力方面,我们确实遥遥领先。” 扎克伯格也坦言,这种大手笔投入的底气,来自Meta强劲的商业模式和稳健的盈利能力。 采访者笑着调侃道:“你们利润还不错吧?” 扎克伯格也笑了:“嗯,还算可观。” “所以你可以直接打电话给老黄(英伟达CEO黄仁勋),跟他说:‘请再来点GPU?’” “哈哈,倒也没那么简单,”扎克伯格开了个玩笑,“不过通常我都是用智能眼镜给他发短信的。”
宝玉
3周前
在正式对话结束后,扎克伯格私下凑到特朗普耳边,略带歉意地说道:“抱歉啊,总统,我刚才没准备好……我不太确定您心里想的是哪个数字。” 不料,这段本以为是私人交流的话却被桌上的麦克风悄悄录了下来 --- 硅谷巨头们频频造访华盛顿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他们常常带着巨额投资计划前来示好政界。就在上个月,苹果CEO蒂姆·库克就带着一座苹果造型的玻璃摆件登上椭圆形办公室,宣布未来四年将再投1000亿美元,使苹果对美投资总额达到惊人的6000亿美元。 或许正是这个数字,让Meta公司CEO马克·扎克伯格最近在白宫出席晚宴时,倍感压力。当时,他与特朗普总统就坐在一起,特朗普突然凑近问道:“你们未来几年准备投多少钱?” 扎克伯格明显被这个突如其来的问题打了个措手不及,他有些尴尬地回答道:“呃,我觉得可能至少会达到6000亿美元,到2028年吧。” 特朗普一脸若有所思地重复:“那可不少啊,真的不少。” 没错,这笔投资的确堪称天文数字。然而,更有趣的是,就在正式对话结束后,扎克伯格私下凑到特朗普耳边,略带歉意地说道:“抱歉啊,总统,我刚才没准备好……我不太确定您心里想的是哪个数字。” 不料,这段本以为是私人交流的话却被桌上的麦克风悄悄录了下来,一时间成了媒体竞相报道的焦点。 6000亿美元到底有多大?对于Meta来说,这意味着公司接下来几年要大幅增加在AI领域的投入。要知道,Meta今年7月才公开表示,预计2025年全年支出会在1140到1180亿美元之间。公司CFO苏珊·李(Susan Li)甚至表示:“我们还没开始2026年的预算规划呢。” 而明年Meta最大的成本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和员工薪酬,预计年度开支增速为20%至24%。这么看来,到2028年达到6000亿美元的投资目标实在野心勃勃,甚至有些夸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