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配置

如何建立自己完善的宏观经济分析框架? 兄弟们要清楚,宏观经济分析是破解金融周期、流动性密码的重要节点。 无论币圈还是股市唯有理解 “央行 - 银行 - 财政 - 金融 - 实体” 的联动逻辑,才能在市场波动中把握趋势,实现资产的 “跨周期配置”, 让投资决策扎根于经济运行的底层规律,而非短期噪声。 一、构建宏观经济分析框架的基本思路 明确分析目的:根据关注的重点(如经济增长、周期、生产与分配等)来确定框架的侧重点。 划分经济层面:将经济划分为实体层面和金融层面。实体层面包括生产活动和非金融流通活动;金融层面主要涉及资产定价与资源分配。 构建基础框架:以“银行体系 - 金融市场 - 实体经济”为核心,结合财政体系,形成基本分析框架。 二、宏观经济分析框架的主要组成部分 央行与货币政策: 央行资产负债表:了解央行的资产与负债结构,分析其对市场流动性的影响。 超储率体系:通过分析央行货币政策工具(如MLF、SLF等),把握货币市场的松紧程度。 资金供求分析: 社融与M2:通过分析社会融资规模和货币供应量,了解经济中的资金供给与需求情况。 经济增长分析: GDP体系:运用支出法和生产法,从消费、投资、净出口等角度分析经济增长的来源和产业结构变化。 财政体系分析: 财政收支:关注一般公共预算和政府性基金预算,了解财政收入结构、支出方向及赤字情况。 具体领域分析: 房地产投资体系:分析房地产投资的分类、库存、销售、资金来源、对GDP和就业的影响等。 制造业投资体系:关注库存周期、需求与生产的传导链条,结合GDP支出法和生产法进行分析。 三、周期分析 社融周期:分为信用收缩、政府逆周期融资上行、顺周期信用扩张三个阶段,反映金融层面的信用变化。 库存周期:约2 - 3年一个周期,通过观察库存与销售的变化,判断实体经济的短期波动。 朱格拉周期(产能周期):约8 - 10年一个周期,通过产能利用率或固定资产投资等指标分析。 库兹涅茨周期(代际周期):约20 - 25年一个周期,主要与人口抚养比相关,对房地产等领域有一定影响。 四、宏观经济学习的方法论 建立宏观经济指标统一框架:梳理主要宏观议题,构建完整的指标体系,打破知识点之间的孤立关系。 经济危机的梳理:以时间轴为脉络,客观梳理经济危机的全过程,结合历史经验理解当前经济现象。 阅读各个流派观点:选择体系完整、有时间和空间解释、被执政者采纳的理论进行梳理,形成自己的评价。 五、进一步拓展与完善 全球视角:分析全球三级分工联动框架(核心国、半边缘国、边缘国),结合国际贸易、汇率等因素,理解全球经济的相互影响。 多维度整合:尝试将不同领域的分析框架整合到一起,构建更全面的宏观经济三维体系,通过编程等方式实现数据联动关系的可视化。 兄弟们要明白,建立宏观经济分析框架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要不断学习、积累和实践,逐步完善自己的分析体系。才能让自己的股市、币圈投资游刃有余。
zf: 8月非农:降息已定,如何交易? 自鲍威尔在两周前的Jackson Hole意外转鸽后转鸽的鲍威尔:为何我们在降息上比市场更乐观?,今晚的非农几乎就是横在9月18日美联储降息最后的障碍。 结果也“不负众望”。8月非农新增就业2.2万,远少于预期的7.5万和上个月的7.9万,过去两个月的数据也合计下修2.1万人。与此同时,失业率从上个月的4.25%升至4.32%。劳动参与率小幅走高至62.3%。时薪有所降温,环比维持0.3%,同比从3.9%回落至3.7%。 数据公布后,10年美债骤降10bp至4.08%,美元下行,黄金上涨,典型的宽松交易。9月降息概率升至100%,降息50bp和10月降息的预期都开始出现。目前看,降息几无悬念,除非下周的通胀爆冷,目前的初步预测结果看概率不大。 我们在降息上一直看得比市场乐观,结果也与我们的预期一致,是因为:1)一方面美联储本来就需要降息应对疲弱的传统需求(如制造业PMI和房地产一直受高利率压制而低迷,只不过非农大跌眼镜提前了这个时间)非农“雪崩”意味着什么?;2)另一方面,市场在关税对通胀影响上一直存在误判,问题出在过多强调关税影响的终点水平,而忽视了传导很缓慢的路径,我们测算美国消费者只承担了8-10%的关税成本关税成本到底由谁来承担? 那么问题是,有没有可能9月降息50bp,又或者10月接着降息? 这个概率在提升,但还没有到有把握的地步,原因是失业率并不高,通胀也还会缓慢走高,所以鲍威尔恐怕也需要被“再推一把”(或者“再找个台阶下”)。 第二个问题是,是否市场逻辑又会切换到衰退、或者滞胀? 中间会有噪音,但也不至于。遥想去年7-9月萨姆规则就触发了一波衰退担忧和各种衰退领先指标的集中展示,结果美联储一降息就解决了问题。 我们对美国增长、美股和美元看得也一直比市场要乐观(我们在一个月前进一步上调美股点位美股风险溢价为何能如此低?;在下半年展望中提示“去美元化”预期可能过度,美元四季度或小幅反弹中金2025下半年展望 | 全球市场:共识化的“去美元”),这一观点看似与弱非农背道而驰,其实并不矛盾。在拉动美国信用周期扩张的“三驾马车”中,AI产业投资持续强劲,财政支出在10月新财年后就可以重新启动,就差一直趴在地上等待降息催化的传统需求如制造业PMI和房地产。去年9月降息后,上述两项快速修复,原因就是成本与回报“挨得很近”,传导很快。 最后一个问题,既然降息几无悬念,那该怎么交易? 短期思路很简单,就是交易降息本身,即美债利率和美元下行,黄金上涨,成长股和小盘等,单纯的受益于分母逻辑的资产弹性更大,相反风险资产可能还会担心增长(但短期不担心增长又如何能降息呢?),一如今天的反应。 但把这个短期趋势无限外推也可能是市场出现的最大误区。我们一直提示,判断降息对资产的影响,不在降息这个动作本身,而在为何降息和降息的宏观背景。作为“预防式降息”而非“衰退式降息”,由于降息可以很快提振需求,那也就意味着不需要太多次降息,同样意味着资产交易逻辑会很快就从分母的宽松逻辑切换至分子的修复逻辑。 因此,换言之,降息兑现后不久(甚至像去年9月在降息兑现的那一刻起),美债利率和美元可能就逐步筑底、甚至可能回升(要看需求修复的力度和速度,我们测算降息4次对应10年美债3.9-4.1%),此时应该切换到受益于降息拉动的传统需求,如道琼斯、地产链(家电家具家居)、投资链(有色、机械等)。2019年是如此,2024年也是如此,甚至远到1995年也是类似。每段周期都同时还叠加其他因素影响,不可能严丝合缝的一模一样,但大逻辑是一致的。
比特傻
1个月前
如何建立自己的交易思维? 其实兄弟们,交易就是打仗中的排兵布阵 你要掌握陷阱的辩识 判断主力的意图并跟紧 放弃自己的幼稚想法 但凡出现一丝杂念 就离死亡悬崖不远 技术只是验证作用 打仗不能靠技术划线 敌人不会按你的线段行军 别异想天开想当然了 1.投资之“道”:认识世界和认识自己。 (1)认识自己是要做正确的事情,坚守自己的能力圈,承认人性的弱点和理解投资等等。 (2)认识世界需要对各大基础学科都有所了解,尤其要注意一些普遍存在的反常识现象。 (3)反常识异象有非线性增长和非理性行为。世界的变化本质上是非线性的,投资者常常出现非理性行为。 (4)投资者需要有意识地训练不同的思维方式,包括格栅思维、历史思维、周期思维、长期主义思维、心理学思维、价值思维和需求思维等等。 2.投资之“势”:顺势而为,才能取得投资的成功。 (1)影响资产价格周期性波动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周期和金融周期。一般来说,金融周期的长度比经济周期更长,一个金融周期会包含多个经济周期。 (2)判断金融周期有两个核心指标:广义信贷规模和房地产价格。在金融周期的上升期,流动性整体偏松,金融监管也比较放松,资产价格会持续上涨。在下行期,流动性整体偏紧,金融监管日趋严格,资产价格持续下降,金融风险不断暴露、出清。投资者在下行期要选择流动性更强和确定性更高的金融资产。 (3)投资者应该抓住能源转型周期和技术创新周期,可以重点关注化石能源转型、电力供给清洁化、交通电气化、碳中和、能源数字化等领域和量子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机器人、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区块链、稳定币等技术。 3.投资之“术”: 资产配置需要灵活化。 (1)传统的股债配置模式变得越来越脆弱,是因为这些年,股债的正相关性变得越来越高,经常出现股债双杀的情况。 (2)在高不确定的环境中,投资者需要进一步探索分散化的投资配置方案,构建更灵活、稳定的组合,加强对资产的流动性管理,并根据时间的长短来配置不同的资产方案。 (3)长期选择战略资产配置策略,中期选择动态资产配置策略,短期选择战术资产配置策略。其中长期主要考虑要素变化,中期考虑经济周期轮动,短期需要分析经济基本面、政策面、资金面、估值面和技术面。 重要观点: 1.投资的第一法则是不要亏钱,第二法则是做好第一条。 2.金融数据完全是呈非正常分布的,少数极端风险对金融市场的影响极大。 3.所有的经济史都是社会有机体缓慢的心脏跳动。财富的集中和强制再分配,便是它巨大的收缩和扩张运动。 4.顺势而为就是把握投资世界的资产轮动周期,在资产价值被低估时投资,在资产价格高企时离场。 5.通过观测货币供给判断短期松紧度,通过观测信贷相关情况衡量中长期趋势,可以大致判断货币金融周期。 6.资产配置是投资效能的重要决定因素之一。
勃勃OC
7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