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财经
科技
登录
#金融周期
关注
看不懂的sol
3周前
一图看懂宏观经济运行基础逻辑 币圈涨跌从来不是K线玄学,而是宏观经济政策、地缘博弈等的精准投射。 所以,币圈现在要玩好,必须搞懂是宏观经济逻辑。 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资金怎么流,金融周期怎么走。 懂了这些,才能在币圈里游刃有余。
#宏观经济
#币圈
#金融周期
分享
评论 0
0
看不懂的sol
4周前
如何建立自己完善的宏观经济分析框架? 兄弟们要清楚,宏观经济分析是破解金融周期、流动性密码的重要节点。 无论币圈还是股市唯有理解 “央行 - 银行 - 财政 - 金融 - 实体” 的联动逻辑,才能在市场波动中把握趋势,实现资产的 “跨周期配置”, 让投资决策扎根于经济运行的底层规律,而非短期噪声。 一、构建宏观经济分析框架的基本思路 明确分析目的:根据关注的重点(如经济增长、周期、生产与分配等)来确定框架的侧重点。 划分经济层面:将经济划分为实体层面和金融层面。实体层面包括生产活动和非金融流通活动;金融层面主要涉及资产定价与资源分配。 构建基础框架:以“银行体系 - 金融市场 - 实体经济”为核心,结合财政体系,形成基本分析框架。 二、宏观经济分析框架的主要组成部分 央行与货币政策: 央行资产负债表:了解央行的资产与负债结构,分析其对市场流动性的影响。 超储率体系:通过分析央行货币政策工具(如MLF、SLF等),把握货币市场的松紧程度。 资金供求分析: 社融与M2:通过分析社会融资规模和货币供应量,了解经济中的资金供给与需求情况。 经济增长分析: GDP体系:运用支出法和生产法,从消费、投资、净出口等角度分析经济增长的来源和产业结构变化。 财政体系分析: 财政收支:关注一般公共预算和政府性基金预算,了解财政收入结构、支出方向及赤字情况。 具体领域分析: 房地产投资体系:分析房地产投资的分类、库存、销售、资金来源、对GDP和就业的影响等。 制造业投资体系:关注库存周期、需求与生产的传导链条,结合GDP支出法和生产法进行分析。 三、周期分析 社融周期:分为信用收缩、政府逆周期融资上行、顺周期信用扩张三个阶段,反映金融层面的信用变化。 库存周期:约2 - 3年一个周期,通过观察库存与销售的变化,判断实体经济的短期波动。 朱格拉周期(产能周期):约8 - 10年一个周期,通过产能利用率或固定资产投资等指标分析。 库兹涅茨周期(代际周期):约20 - 25年一个周期,主要与人口抚养比相关,对房地产等领域有一定影响。 四、宏观经济学习的方法论 建立宏观经济指标统一框架:梳理主要宏观议题,构建完整的指标体系,打破知识点之间的孤立关系。 经济危机的梳理:以时间轴为脉络,客观梳理经济危机的全过程,结合历史经验理解当前经济现象。 阅读各个流派观点:选择体系完整、有时间和空间解释、被执政者采纳的理论进行梳理,形成自己的评价。 五、进一步拓展与完善 全球视角:分析全球三级分工联动框架(核心国、半边缘国、边缘国),结合国际贸易、汇率等因素,理解全球经济的相互影响。 多维度整合:尝试将不同领域的分析框架整合到一起,构建更全面的宏观经济三维体系,通过编程等方式实现数据联动关系的可视化。 兄弟们要明白,建立宏观经济分析框架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要不断学习、积累和实践,逐步完善自己的分析体系。才能让自己的股市、币圈投资游刃有余。
#宏观经济
#金融周期
#流动性
#央行
#银行
#财政
#金融
#实体经济
#跨周期配置
#投资决策
#经济增长
#经济分析方法
分享
评论 0
0
Rocky
1个月前
昨天比较多朋友在后台咨询我们“逃顶”关键词的依据。有趣的是,我们那天在饭桌上也同步探讨了这个问题,并且一致性的提到了金融史上的一个时间点,1966-1968年。 在我们金融分析过程中,经常会使用一种历史金融周期“镜像分析”的逻辑,去比较和对比,市场的差异和变化性。 有趣的是,2025年具有与1968年极为相似的金融与宏观环境特征: 1️⃣ 通胀韧性相似 • 1968年前后的财政支出扩大(越战 + 社保)= 结构性需求刺激 • 当前的财政赤字+重建制造业+军费支出 = 需求拉动+供应冲击 • 核心通胀黏性极强,使得美联储难以真正放松政策 2️⃣ 货币政策节奏镜像 • 1966 倒挂 → 1967 宽松被误读为终点 → 实则是更深紧缩前的缓冲 • 2023 加息暂停 → 市场乐观解读 → 实则 QT 持续,利差未恢复,紧缩效应或滞后兑现 3️⃣ 市场动荡 • 1968年4月份马丁·路德金遇刺,25城市爆发骚乱和游行。国际事件上,法国大罢工、芝加哥召开的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暴力冲突、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等。 • 现如今,特朗普上台引发关税政策+地缘政治,诸多不确定性。国际事件上,印巴冲突,俄乌冲突,伊朗以色列中东冲突等。 4️⃣ 估值+盈利拐点临近 • 1968年后CAPE 与 EPS 同时由正转负 → 启动 1970 年熊市 • 当前 CAPE Z-score 靠近上沿,一旦 EPS 同比转负,可能是引爆点。EPS也成为我们当前十分关注的指标之一,一旦企业盈利周期进入负反馈,大多会常常出现裁员或压缩资本开支的行为特征,需要关注。 虽然话说,历史不代表未来,仅仅只能作为参考,可用历史“锚定概率”与“估值极限”来做仓位管理的有效提前的预案。另外一点是金融史无法预测市场转折的时点,但可以提供警惕的方向与结构的参考,这十分具有实践意义。所以1968 告诉我们:软着陆≠终局,真正的杀伤来自“滞后变量”共振:盈利见顶 + 利率维持高位 + 情绪过热。 整体来看,当前的所有信号都在逼近临界点,提前准备一点预防方案,总比真正危机来临时,惊慌错乱要稳妥。🧐
#逃顶
#金融周期
#1966-1968年
#历史比较
#宏观环境
#通胀
#财政政策
#越战
分享
评论 0
0
看不懂的sol
1个月前
一图看懂宏观经济分析基础逻辑框架 无论你在币圈还是美股,把GDP、财政金融这些数据搞明白了,摸清生产、消费、外贸之间的门道,才能把握金融周期。 经济风浪再大,你也能稳稳找准方向,避开庄家布置的暗礁,让钱袋子越来越鼓。
#宏观经济
#金融周期
#GDP
#财政金融
#币圈
#美股
#生产消费外贸
#经济分析
分享
评论 0
0
个人主页
通知
我的投稿
我的关注
我的拉黑
我的评论
我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