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cky
21小时前
在市场动荡中,聆听查理·芒格的教诲,在芒格如此多智慧言论中,有一个演讲,我听了十遍,还没听够: 如果让我用一个词,总结一生的财富经验,那就是耐心,不是天赋,不是机会,而是那种能在岁月里坐得住熬得下去的耐心。 我见过太多人穷,不是因为他们不努力,而是因为他们太急,急着赚钱,急着证明,急着改变命运,结果他们在每个阶段都挖了坑,最后掉进自己的焦虑里。你得明白,财富从来不是线性增长的,它更像一棵树,你浇水施肥,守着它,前几年什么都不发生,然后某一天它突然疯涨。问题是大多数人活不到那一天,他们在复利的临界点之前放弃,在正确的策略生根前动摇,他们想看到立刻的回报,于是做出立刻的蠢事。 这世界的游戏规则很简单,不耐烦的人把钱交给耐心的人。我年轻时最崇拜的投资者,不是那些靠一夜暴富的人,而是那些什么都不干,却一直活着的人。他们看起来没什么特别,但几十年过去,他们比任何人都富,因为他们懂得时间的语言。时间是世界上唯一不骗人,也从不欠债的东西。你给它信任,它就给你复利,你催它快点,它就惩罚你。 巴菲特喜欢说雪球定律,但没人愿意听滚的那部分,那部分漫长无趣,甚至让人怀疑是不是白干。但正是那段滚得慢的时期,决定了雪球的命运。大多数人只看到雪球有多大,没人看到别人推了多久。你得学会在寂静中积累,在无人喝彩时坚持,当世界不理你时,你继续理性,继续节俭,继续思考,等到别人都在慌乱、盲目时,你的时机就到了。 我不相信幸运,我相信等待,因为幸运只是结果,等待才是过程。这世界会惩罚急躁,也会奖赏冷静。你看那些输光一切的人,他们都有共同点,太想快,而那些真正富有的人,他们都有一种近乎宗教般的耐心,耐心到让人以为他们傻。可正因为他们傻,他们从不被市场的噪音左右。耐心是一种战略伪装,它让你看起来平凡,直到所有聪明人都败给自己的焦躁。你不需要做太多事,你只需要比别人多等一点,这多等的一点,就是复利的全部秘密。 人类历史上最大的财富,都属于那些懂得慢的人。慢是快的最高形式,因为它建立在理性、节制和时间的同盟之上。所以,如果你问我,“查理,最好的投资是什么?”我会回答,投资在你的耐心里,因为市场会骗你,新闻会骗你,情绪会骗你,但时间从不骗人。 我见过太多聪明人破产,他们不是没脑子,是没耐心。他们太想证明自己比市场聪明,于是用杠杆、借贷、幻想去赌,以为那是策略,实则自寻死路。财富积累的本质是道德问题,考验的是你的理性、节制,以及对慢的忍耐力。我这一生从未做过天才般的决定,只是少犯愚蠢的错误,再让时间完成剩下的事。 人们以为我是长期投资者,其实我只是慢性耐心者。别人忙着冲刺,我忙着等待。1973年股灾时,所有人都恐慌抛售,我始终未动,我知道市场终将恢复,而那些慌乱的人,不过是在打折卖出自己的未来。快速致富的人往往也在快速失去,拒绝速度的诱惑,才是致富的前提。 你不需要天才的头脑,常识与足够的定力就够了。我和巴菲特的成功,从不是因为精准挑中赢家,而是擅长避开输家。我们赚到的大部分财富,都来自找到好标的后数十年的“什么都不做”。在伯克希尔.哈撒韦,有些股票我们持有数十年,并非忠诚,而是卖掉优质公司才是真的愚蠢。 很多人都搞反了:赚钱不靠频繁买卖的果断,大钱往往在等待中赚到。这世上最难的两件事,一是别人发疯时保持冷静,二是看不到回报时仍能坚持——而这正是耐心的核心考验。 耐心本身也会复利,就像利息和知识。刚开始等待是种折磨,但看惯了急躁者如何搞垮自己后,耐心会变成本能。你越练习,它越容易,给你的回报也越大。 另外,你得先攒下人生的第一笔积蓄。它不只是钱,更是你能耐心等待的底气——有了这笔钱,市场崩盘时你不会恐慌,市场狂热时你不会贪婪,才能始终靠逻辑做选择,而非被情绪裹挟。 我活了九十多年,见过有人赢了钱却输了人生,也见过普通人靠耐心活得清醒安稳。真正的财务自由,不是钱多到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是终于能不做自己不想做的事。 我一生的哲学可以浓缩成一句话:慢慢致富,永远富有。慢慢富不是懒,而是对短期刺激的绝对冷漠,是唯一不会让你失去灵魂的路。能慢下来的人,才配得上长久的富有——因为财富从不是奔跑的奖赏,而是耐心的必然回报。 知识很复杂,真谛很简单。市场很复杂,应对很简单。共勉之🧐
Rocky
1天前
最近美股各投行在大肆鼓吹TPU芯片了,谷歌自从被巴菲特锁定后,股价蹭蹭涨📈,已经临近4万亿大关,今天就简单解析一下TPU的潜力以及相关利好利空的公司。 我最近也跟随巴菲特,在押注谷歌TPU,我认为这不仅仅是芯片,而是一场云计算的“阳谋”。 可能大家都听说过GPU——英伟达(#NVDA)靠着它成了AI时代的“印钞机”,市值一度飙到5万亿。但TPU,是谷歌偷偷练了12年的大招。过去,它只给自己用,比如训练Gemini大模型、优化YouTube推荐、支撑Google Search的AI功能。但现在,谷歌突然说:“嘿,Meta、Anthropic,你们要不要也试试我的芯片?” #AI 芯片三足鼎立,可能就此展开竞争,英伟达,AMD,谷歌。而谷歌家的TPU,可能是改变整个AI芯片格局的一招。 TPU是什么?简单理解就是“谷歌自研的AI加速卡” 你可以把它想象成英伟达GPU的“竞品”,但专为谷歌的AI任务深度优化。TPU不是通用芯片,而是ASIC(专用芯片),就像为跑马拉松专门定制的跑鞋,别的路可能不灵,但在谷歌这套AI生态里,又快又省电。 过去TPU只在谷歌自家数据中心跑,从不对外。但现在,风向变了。Morgan Stanley的报告显示,谷歌已经和 #Anthropic 签下100万颗TPU的大单,还正和 #Meta 谈明年租用、后年直接采购用于训练Llama模型——注意,是训练,不是简单的推理。训练对芯片性能要求高得多,这说明谷歌在自家Gemini的实际使用上,已经被大众所认可。 这会给谷歌带来哪些财务影响?根据Morgan Stanley的测算:每对外卖出50万颗TPU,谷歌2027年云业务收入就能多130亿美元(+11%),每股收益(EPS)能涨$0.37,相当于整体EPS提升3%。别小看3%——在 #GOOGL 这种体量的公司,这就是实实在在的利润增量,而且还能推动估值倍数上移。 现在谷歌云还在追赶AWS和Azure,但TPU可能是它的“差异化王牌”:别人用英伟达GPU,又贵又抢不到;而谷歌说,“我不仅有云,还有自己造的、性价比更高的AI芯片,还能和PyTorch无缝对接。”这对大多数AI客户来说,诱惑太大了。 📝这里面存在利好利空的公司? 谷歌(#GOOGL):显然是最大受益者。不仅云收入增长,还能摊薄TPU研发成本,形成“芯片-云-大模型”闭环。是一个典型的正向飞轮加速。 英伟达(#NVDA):短期影响不大,长期投资者心态有一定影响。毕竟NVDA 2027年预计卖800万颗GPU,谷歌TPU就算卖100万颗,也只是小部分替代。但长期看,如果TPU生态做起来,NVDA的“独占”地位会被削弱,长远来看还是有一定负面影响。 #AMD:有点尴尬。本来指望靠MI450抢点份额,结果Meta转头去试TPU了。AMD一直强调“通用性+云兼容”,但现在TPU也变成“准商用”产品了,这个优势被完全稀释了,苏妈又要焦虑了。 博通(#AVGO):它可能是隐形最大受益者。因为TPU是谷歌设计、博通代工制造的。Morgan Stanley估计,2025年博通为谷歌生产了180万颗TPU,2027年要干到300万颗。TPU越火,博通订单越稳。虽然这块业务毛利率可能不如NVDA那么高,但量大、稳定、绑定头部客户,是优质资产。 ⚠️我的三点担忧,从Morgan Stanley报告中,提到了一些风险点,需要注意: 1️⃣商业模式:谷歌是直接卖芯片?还是只租用?如果是卖,会计入硬件收入(低毛利);如果是云服务形式,就计入高毛利的云收入。这对利润结构影响巨大。 2️⃣开发者生态:TPU过去被诟病“难用”。现在谷歌搞了个“TPU Command Center”,还能用PyTorch调用,这是重大进步。但真能打消开发者对NVDA CUDA的依赖吗?还得看实际体验。 3️⃣Meta到底买多少?如果只是“试试”,影响有限;但如果Meta真把Llama 4或5的大规模训练交给TPU,那等于给TPU发了“行业认证证书”,对其他AI公司来说,会大批量跟进。 我最近已经加大对谷歌和博通的押注,我不赌“英伟达会不会影响”,而是押注“谷歌能不能跑出第二曲线”。TPU对外销售,是谷歌从“AI使用者”变成“AI基础设施提供商”的关键一步。如果2027年谷歌真能卖出200万~300万颗TPU,那不仅云业务估值要重估,整个 #GOOGL 的AI叙事也会从“追赶者”变成“规则制定者”之一,所以,我现在更坚定地持有 #GOOGL,甚至在回调时准备再加一点。这不是炒概念,而是在押注一个被低估的硬件+软件+云一体化AI平台的崛起。毕竟,在AI这场马拉松里,光有引擎(GPU)不够,还得有整辆车——而谷歌,正在悄悄造一辆自己的车。🧐 假如您还受限于国内美股开户不方便,那么可以尝试用U炒美股,体验丝丝顺滑,我个人正在使用 #RWA 美股代币化平台 #MSX,一同参与美股市场: 目前可以免费进我们美股社群,免费阅读海外投行一手报告,每周限额10人,可以私信我,填写表单,进入美股交流和探讨社群(最近加群人数较多,助理审核需要时间,感谢理解)🙏
Rocky
3天前
美股上周一轮回调后,也接近比较好的配置区间了,美股的策略,其实比A股和加密市场更佳简单,大跌大买,小跌小买,紧跟大佬,抄袭作业,长周期来看,一准错不了! 作为投资美股近10年的老韭菜,我每个季度都要盯紧巨头基金的13F报告的动向,最近陆陆续续各基金13F报告,也基本披露完毕,这次2025年Q3的持仓报告特别有意思——桥水、橡树、方舟、潘兴广场这四家风格迥异的机构,用真金白银投出了截然不同的“市场剧本”。也对应不同投资风格的投资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投资风险偏好对号入座,总有一款适合您。接下来,我们来拆解一下: 1️⃣桥水基金(Bridgewater):桥水的风格,一贯是稳如老狗的策略,分散+对冲,像穿防弹衣。桥水作为全球最大的对冲基金之一,风格一直保持着“穿防弹衣的保守派”,永远怕黑天鹅,所以仓位分散到极致。看它的Top3持仓分别是: • 标普500ETF(#IVV)10.62%:直接买“美股大盘”,而且加仓了4.84%!桥水用真金白银告诉你:“别瞎折腾,大盘跌到位了,该反弹了”。 • 标普500ETF(#SPY)6.69%:同样是买大盘,但SPY是“更灵活的ETF”,持仓微降1.73%,说明桥水在“平衡风险”——既想蹭大盘反弹,又怕反弹不持续,所以用不同ETF分散。 • 科技股“一边卖一边买”:谷歌(-52.61%)、微软(-36.03%)、英伟达(-65.28%)都在卖,但科研股份(#LRCX,+111.38%)、#Adobe(+73.09%)又在猛买。 其实这并不矛盾,而是“调结构”:卖“太贵的巨头”(谷歌微软英伟达今年涨疯了),买“有技术壁垒、估值还合理”的公司(比如做半导体设备的 #LRCX,做软件的 #Adobe)。 桥水的小心思:它还藏着大量“非美股资产”(看左边柱状图,绿色部分是新兴市场、蓝色是医疗金融),但13F只报美股,所以实际它比看起来更保守——典型的“鸡蛋放十个篮子,一个篮子破了也不慌”。桥水像“老司机开车”,不追热点,不押注单一行业,适合风险承受力低、想“稳稳赚钱”的人参考(如图1)。 2️⃣橡树资本(Oaktree):押注“能源+周期”,做空美股大盘。橡树资本创始人霍华德马克斯,是连巴菲特都十分推崇的投资者。它是“另类投资大佬”,专挑“别人不要的资产”,这季度的操作像“在美股头顶悬了把刀”。看它的Top3持仓分别是: • TORM plc(#TRMD)12.86%:丹麦油运公司,加仓1.14%——油运是“全球经济晴雨表”,橡树在赌“全球贸易复苏,油运需求暴增”。 • 切萨皮克(#CHK)8.29%:美国页岩气巨头,仓位没动——能源是“抗通胀+地缘政治”受益股,俄乌、中东一闹,能源就涨。 • 做空标普500ETF(SPY Put)3.39%:这是“押注美股大盘下跌”,虽然减持67.65%,但仍是第六大持仓。橡树的意思:“美股整体风险大,但个别能源股有机会,所以一边做空大盘,一边买能源股对冲”。 再看它的“新动作”:Viper Energy(新能源)、Talen Energy(公用事业)都在加仓,而盖瑞特(GTX,涡轮增压)、Anglogold(AU,黄金)在减持——说明橡树从“传统周期股”转向“新能源+公用事业”(更稳的现金流)。 整体来说,橡树资本更像“精明的商人”,一边赌能源周期,一边防美股下跌,适合想“在震荡市里找确定性”的投资者,属于稳健对冲的保守派(如图2)。 3️⃣方舟投资(ARK):疯狂押注“颠覆性科技”,赌性最重,这是一贯木头姐的风格,激进且大胆,押注的波动性十分大。方舟是“科技赌徒”的代表,“颠覆性创新”是他们投资的风格信条,所以持仓像“科技股赌场”。看它的Top3持仓分别是: • 特斯拉(#TSLA)9.5%:加仓16.64%!特斯拉不只是电动车,还是“AI+机器人+能源”平台,ARK赌的是“特斯拉未来卖的不是车,是AI服务”。 • Coinbase(#COIN)4.81%:加密货币交易平台,虽然减持8.68%,但仍是第二大持仓。ARK的逻辑:“加密货币是未来金融基础设施,短期波动没关系,长期必涨”。 • Roblox(#RBLX)4.38%:做元宇宙游戏的,减持21.52%——不是看空,而是“获利了结”(今年游戏股涨多了,先套点现,后面再低吸)。 ARK的赌性十分明显,它的持仓里Palantir(AI大数据)、Roku(流媒体)、Shopify(电商SaaS)全是“高波动科技股”,涨的时候猛,跌的时候狠。而且它几乎不碰消费、金融、地产这些“稳增长”的行业,纯靠科技股“赌未来”。 ARK更像“年轻人炒股”,高风险高回报,适合能承受30%回撤、想博高收益的投资者——但千万别重仓,当彩票玩玩就行(如图3)。 4️⃣潘兴广场(Pershing Square):死磕“消费+科技”,越跌越买,潘兴广场,这家基金像极了蹲守猎物的老鹰,专挑“大众离不开、科技砸钱多”的公司下注。看它的Top3持仓持仓分别是: • 优步(#UBER)20%仓位:别光想着打车,UBER现在是“本地生活基础设施”——外卖、货运、甚至未来自动驾驶,只要人要出门,它就赚钱。季持仓只减了0.1%,说明老板阿克曼觉得“打工人离不开UBER,消费者也跑不掉”。 • 布鲁克菲尔德(#BN)19%仓位:这公司是“全球收租大佬”,搞商业地产、新能源基建,抗通胀的典型。阿克曼加了0.67%仓位,明显在赌“高利率环境下,能收稳定租金的资产更值钱”。 • 希尔曼(#HHH)10%仓位:做地产经纪的,仓位没动。逻辑很简单:美国房价虽然震荡,但租房、买卖房子的需求永远在,属于“旱涝保收”的行业。 再看它的其他持仓动作:Alphabet(C股)没动,亚马逊也没动,但Alphabet(A股)减持了9.68%——这不是看空谷歌,而是“调仓换血”:C股投票权低但便宜,A股投票权高但贵,市场波动时换更便宜的仓位,省下的钱去加其他标的(比如希尔曼)。 潘兴广场是典型的beta+alpha策略,用消费股做稳健的beta,科技股做高回报的alpha,赌“消费复苏+科技垄断”,仓位稳得像块石头,适合我这种“不想天天盯盘,就想抱紧大树”的投资者(如图4)。 📝最后讲讲我的的“抄作业”策略——四步走方案 看完四家基金的操作,我给普通美股投资者一些建议(我自己也在这么干): 1. 稳健型:学潘兴广场,抱紧“消费+科技巨头”(比如UBER、AMZN、GOOG),长期拿着,每年分红+股价增长,稳稳赚个8%-10%。 2. 保守型:学桥水,买标普500ETF(IVV/SPY)+分散配置(医疗、金融、新兴市场),再加点“科技成长股”(比如LRCX、ADBE),进可攻退可守。 3. 激进型:学ARK,小仓位(不超过20%)赌“颠覆性科技”(TSLA、COIN、RBLX),当彩票玩,赚了翻倍,亏了当交学费。 4. 对冲型:学橡树,在能源(TRMD、CHK)、公用事业(TLN)里找机会,再适当做空大盘(比如买SPY Put),防黑天鹅。 最后需要提醒一下,13F只报美股持仓,像桥水、橡树的“债券、私募、非美股资产”都没体现,所以别光看表面,得结合他们的投资风格判断。就像我常说的:“基金持仓是地图,不是目的地,关键是读懂他们为啥买这些标的,卖这些标的”。 但如今行情,大多美股都经过了一轮20%左右的回调调整,性价比拉满,可以参考自己不同风险承受力,来做对应的风格配置,或许是一次很好的机会! 目前可以免费进我们美股社群,每周限额10人,可以私信我,填写表单,进入美股交流和探讨社群(最近加群人数较多,助理审核需要时间,感谢理解)🙏 假如您还受限于国内美股开户不方便,那么可以尝试用U炒美股,体验丝丝顺滑,我个人正在使用 #RWA 美股代币化平台 #MSX,一同参与美股市场:
Rocky
1周前
Rocky
1周前
现如今,中美两国的经济,都比较扑朔迷离,美股高高在上,但经济数据真的如公开的那么优秀?中国A股10年新高,4000点徘徊,国内经济真的开始起稳反弹? 最近统计局公布了中国10月份的经济数据📊,我们来看看其中的端倪,反而让人忧心忡忡! 先说结论吧,从统计局的数据来看,几乎所有关键指标,工业、出口、消费、投资,都出现了全面放缓。虽然财政刺激让中国经济在三季度短暂企稳,但四季度再次迎来了更明显的逆风之势,难言乐观。如同👇面数据曲线,尽管不看“好或坏”的绝对值,只看综合趋势,也能得出一个关键结论:政策刺激的边际效应正在快速消退。 1️⃣工业:制造业进入“硬着陆”状态 10 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 4.9%,比 9 月的 6.5% 明显放缓。尽管今年 10 月工作日比去年少,存在节假日因素,但今年放缓幅度显著大于往年同期。 更关键的是制造业投资的断崖式下跌:9 月:-1.9%;10 月:-6.7%,这是 2020 年以来最低增速(如👇图1)。 究其根本原因,核心在于:外需不稳(美国加关税、全球制造业萎缩),内需疲弱导致企业不敢扩张,民营投资信心仍未恢复,企业“投不动”“不敢投”,工业生产自然撑不住。 2️⃣投资:最糟糕的一项,四季度最大的风险源 1-10 月固定资产投资 -1.7%,跌幅继续扩大。这是36年来首次出现连续两个月负增长(如👇图2)。 其中最“拉胯”的还是房地产。房地产开发投资:-14.7%,商品房销售面积:-6.8%,商品房销售额:-9.6%(如👇图4)。 假如单看10月份房地产投资,实际同比暴跌 21.9%。 这才是市场真实感受到的冰点,往年金九银十,今年十分冷淡。 目前中国房地产市场的“K 型分化”开始越加明显: K 的下半腿:刚需盘、普通二手房卖不动、跌幅大。 K 的上半腿:一线城市超级豪宅、顶级地块继续涨价。 其中典型代表就是,上海新房均价上涨被2000万—8000 万的豪宅拉动,成为富豪新贵的抢手货,刚需盘和豪宅盘呈现明显分化,越通缩,越不平等。越危机,越分化。 3️⃣消费:补贴退出后,真实内需迅速回落 10月社零同比 2.9%,创 14 个月新低,虽然国庆双节带动文旅餐饮零售同比增长3.8%,但全月依旧乏力(如👇图3)。 核心拖累项,主要原因是以旧换新效应消失,汽车家电等大件消费增速从 +3.8% 直接转为 -2.5%,补贴退去、需求回落——这说明居民消费非常脆弱。 CPI 虽然略有回暖(+0.2%),但主要靠黄金珠宝 (+12.8%),这其实反映的是:居民避险情绪强,而不是消费强劲。 4️⃣出口:结束连续 18 个月正增长,重新转负 以美元计价,10 月出口 -1.1%。外需恶化已经明显影响工业,四季度出口大概率不会好转。 5️⃣金融数据:社融、信贷、M1 全面走弱,经济活力明显下降 10 月社融仅 8150 亿,远低于市场预期的 1.2 万亿。其中政府债仍是唯一支撑项,但额度快用完了。 居民贷款:短贷 -2866 亿(消费弱),长贷 -700 亿(房贷继续烂) 企业长贷仍负增长,说明企业投资意愿仍然极弱。 最值得注意的是:M1 增速继续下滑(-1%),M1-M2 剪刀差倒挂加剧。企业宁可把钱存回定期,也不愿意拿出来投资;居民储蓄偏好上升,经济活性资金继续减少,市场流动性未来仍然将会吃紧。 整体来看,居民端,老百姓都不想花钱,不敢投资,不愿借钱。企业端,不愿借钱,不愿投资,继续收缩。房地产的深度下行仍在继续,并拉低所有其他行业,社融和货币数据不乐观,经济内生动力正在进一步下滑。现如今是一个典型的通缩大环境,需求弱—>企业不投—>就业弱—>收入弱—>消费更弱,形成负向螺旋,这样下去,A股股市吹出的泡泡,最终也会打还原型。🧐
Rocky
2周前
#AI 究竟是“未来奇迹”还是“世纪泡沫”。最近这种讨论可谓是不绝于耳,尤其是昨天软银清仓了英伟达,更佳成为大家风口浪尖的讨论话题。 最近看到一个难得的 #AI 大佬圆桌讨论,英伟达CEO黄仁勋,前Meta首席AI科学家和图灵奖得主杨立昆,AI教母李飞飞,AI教父杰弗里·辛顿,图灵奖得主约书亚·本吉奥,英伟达首席科学家比尔·戴利,6位世界顶尖的 #AI 大佬们首次同台对话,精彩程度堪比神仙打架。 当主持人问到,“AI泡沫是否存在时”,这群最懂 #AI 的人,竟然给出了完全不同的答案。 第一阵营是以黄仁勋为代表的非泡沫派。黄仁勋举了个例子,在互联网泡沫时期,铺设的大部分光纤,都是没被点亮的“暗光纤”,这意味着,行业的供给远远超过了实际需求,但是现在,几乎每一块能找到的GPU,都在全负荷运行,这说明需求是真实存在的,同时他还认为,#AI 是一个需要工厂,来生产智能的新兴产业,而我们才刚处于这场智能大建设的开端。 英伟达首席科学家比尔戴利也认同这个观点,他认为我们才刚刚开始触及应用的表面,估计目前只达到了最终需求的1%,还远远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 和前面黄仁勋完全看好 #AI 不同,前Meta首席AI科学家杨立昆,给出了一个很微妙的答案,#AI 短期有泡沫,但长期来看,却不是。 为什么说长期来看并没有泡沫呢,他认为基于当前的大语言模型技术,还有大量的应用有待开发,这些应用足以证明目前在软件和基础设施上的所有投资是合理的。从这个角度看AI投资不是泡沫。 至于说为什么短期有泡沫,是因为他个人不相信,以当前大语言模型范式,AI能够演化到达到人类智能水平的说法,要不然怎么会到现在我们都还没造出一个跟猫一样聪明的机器人。AI的进步不能光靠基础设施投资和数据的堆量,而是需要取得一些根本性的突破。 李飞飞也给出她自己的独到看法,#AI 作为一个领域还非常年轻,物理学都已经发展了400多年,而AI还不满70年,有太多新领域等待开拓。但从市场角度来说,总会有其自身的动态和调整,这里其实在暗示AI会有短期波动。 同样的约书亚·本吉奥认为,过去的技术验证非常成功,长远看好AI发展,但是短期的期望落空会带来金融风险。所以短期还是需要留心。 黄仁勋在建设基础设施,杨立昆则呼吁寻找新路径。你觉得谁的观点,更接近 #AI 的未来,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ocky
2周前
国内券商陆陆续续出2026年投资策略展望了! 今天看了一下中金对A股和港股的报告,对26年还是比较有信心的。但有一点很奇怪的是,预测A股和港股,行业盈利增速预测这一栏,分别录的平均值是4.7%和2.9%,都纷纷低于2025年,这仿佛并不是好事。(如👇图2) 另外中国投资行业和赛道来看,依旧以软件,电子,电力设备,汽车,这四大板块为核心资金的布局方向。 并且重点提示三条主线: 1️⃣景气成长:#AI 技术领域经历三年高速发展,2026年有望逐步进入产业应用兑现阶段,算力、光模块、云计算基础设施层面仍有机会,但可能更偏国产方向;应用端关注机器人、消费电子、智能驾驶和软件应用等。此外,创新药、储能、固态电池等方向也在步入景气周期。 2️⃣外需突围:出海仍然是当前较为确定性的增长机会,结合出海趋势和对美敞口,建议关注家电、工程机械、商用客车、电网设备,以及有色金属等全球定价资源品。 3️⃣周期反转:结合产能周期位置,建议关注供需问题临近改善拐点或政策支持领域,关注化工、养殖业、新能源等。此外,当前地产链和泛消费行情或仍偏左侧,明年宏观环境变化及政策改革红利有望平衡新老经济“温差”。高股息风格或仍多为结构性、阶段性机会。 最近在国产方向,我比较看好一些机器人领域的核心零部件供应商,还有海外电力暴增的需求下,一些相关电力供应链相关的公司。具体相关公司,可以问问AI,还是比较容易找到的,因为A股公司,波动较大,也就不太方便推荐!🧐 原文报告已经发送到‘RWA美股投资群中’,可以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