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cky
4周前
黄金一直在创新高,数字黄金 #BTC 貌似开始停滞不前了,但美股却还在狂飙,最近这走势的确让人有点摸不清头脑! 即将到来的降息,到底是利好黄金(避险资产)还是利好美股和 #BTC (风险资产),今天我们用历史数据,来说道说道! 作为长期在金融行业摸爬滚打,挨过无数次市场毒打的美股和加密老韭菜,我经常会被问到:降息到底是利好还是利空? 您看👇下面这张图(1998 年到现在的美联储利率和标普 500 指数走势),蓝线是美联储的联邦基金利率,黑线是标普 500 指数。绿色背景代表加息周期,红色背景代表降息周期。 乍一看,从直觉角度,您可能以为“降息”就是大利好,因为钱便宜了,融资成本下降,企业和消费者都更容易借钱消费和投资,对经济有刺激作用。但历史却告诉我们,降息的起点往往是股市的卖点。 📌 为什么? 因为美联储只有在觉得经济要出问题了,才会急着降息。比如: • 2001 年互联网泡沫破裂,美联储大幅降息,结果美股一路跌; • 2007 年金融危机,美联储降息,美股也撑不住,直接崩盘; • 2019 年中美贸易战和经济放缓,叠加20年疫情,美联储开始降息,美股也是先下跌才反弹。 所以降息本身不是“好消息”,而是经济有风险的信号。市场看到降息,便会担心是不是经济要衰退,企业盈利会不会掉下来,于是资金会先撤,俗话说,投资投预期,没降息之前,大家预期降息的利好,利好落地,真正降息到来,可能会预期衰退的概率。 📌 但注意另一点: 在历史上,美股真正的好买点,往往不是降息的起点,而是降息差不多结束的时候。比如: • 2003、2009、2020,降息已经打满一轮,经济触底,企业盈利恢复,美股就进入了一轮大牛市。简单理解:降息早期 → 市场恐慌;降息晚期 → 市场复苏。 最近川普还在吹,有一次超预期降息,假如是超预期,可能就是50个基点,虽然现在概率比较低,一旦超预期,市场动态可能跟我们预期也会有所不同,毕竟目前市场已经Price in 25个基点潜在的利好了,50个基点还是未可知的状态。 整体来说,降息早期不算是好消息,它说明经济有潜在问题;但如果企业盈利能顶住,股市未必会崩(这就如同24年9月份第一次降息一样,当时美股企业盈利还很不错,估值也不算贵,当时谷歌还在20倍PE以内)。但如今不同往日,估值高高在上,能否撑住,就另当别论了。其实现在市场分出三批人,一批人是交易降息预期利好;一批人是交易衰退看空;还有一批人是观望吃瓜,等待靴子落地。所以您属于哪一批人?评论区见!🧐
Rocky
4周前
上周五IPO上市的 #Gemini 交易所,不温不火,今天简单一看,市值才38亿美金,讲真的太便宜了!🧐 说到 #Gemini 上市,很多人会想到,传奇的加密双胞胎文克莱沃斯兄弟。你要知道,这俩人可是 2013 年就买了 10万个 #BTC 的狠人,今天这家公司能撑到IPO,本身就说明了他们是真信仰,奉行长期主义的加密信徒。 假如把 #Coinbase 比做正餐,#Gemini 更像是餐后的甜点,量小但十分有滋味。我们简单把 #Gemini 拿来和 #Coinbase 做一下对比,便可知 #Gemini 的小而美优势: #Coinbase 市值 830 亿美元,#Gemini 首日收盘市值才 38 亿美元,差了足足 1/20+。 #Coinbase 走的是“大而全”的路线,用户量、交易额、营收规模都完爆 #Gemini。 #Gemini 则更像是“小而精”,主打合规、托管、稳定币,客户偏向机构。 所以问题来了:#Gemini 能不能跑出差异化?我自己看,有几个点值得关注: 1️⃣合规护城河,#Gemini 在美国拿到纽约信托牌照,这可不是谁都能搞定的。#Coinbase 虽然大,但和 SEC 官司不断;#Gemini 反而能打出“安全合规”的名头,对机构客户有点加分。 2️⃣估值低基数, #Coinbase 830 亿市值,#Gemini 38 亿。Gemini 如果未来能找到增长引擎,就算市值翻个 3 倍 5 倍,也不过是 Coinbase 的零头。换句话说,下行风险有限,上行弹性反而挺诱人,赔率足够高。 3️⃣业务定位不同,#Coinbase 像是面向所有人的“加密版纳斯达克”;#Gemini 更像是“加密界的摩根士丹利”,稳一点、慢一点,但如果机构客户需求起来了,Gemini 反而能吃到增量。 不过话说回来,目前 #Gemini 是亏损状态,上半年营收才 6860 万美元,净亏损高达 2.8 亿,账面数字确实不好看。但贵在短期没有被炒作过,第一可以博一博短期炒作的预期,做投机策略。第二由于上市市值比市场预估低很多,反而可以成为一个中长线的票,赔率足够,安全垫比较深。 整体来说,美股配置,肯定要配置加密资产,#AI 和加密,是一对双alpha引擎,你要获得高赔率,这两个赛道必须配置。从加密配置角度来说,想要确定性、规模、流动性,还是看 #Coinbase。想要小市值的潜力票,赌一个合规与机构化的未来,那就看看 #Gemini。 我自己在 #MyStonks 上买了1万刀的 #Gemini 股票,假如您在富途证券这些传统券商,直接搜 $GEMI 代码即可,#MyStonks 上的代码为:GEMI.M。 #MyStonks 注册链接,可免费进专属美股交流群(私信我):
Rocky
1个月前
这次老罗大战西贝,能看出来典型的中美企业治理的差异,这也是我经常呼吁大家,多研究多投资美国上市公司的原因。在没有百年的企业发展史和现代化成熟的企业治理体系路径中,中国的企业很多时候被当成老板的私人财产,而非股东和社会的依托和责任! 这在商业MBA教材中,西贝的老板公关,把顾客和消费者推向对立面的做法,还没开始就已经失败了。 中国企业的公关逻辑,更像是“家长式思维”。孩子(消费者)抱怨两句,家长第一反应是:“你怎么能说我不好?这是诬陷,我要纠正你!” 于是走的是 辟谣、诉讼、封口 这一套。这是典型中国传统教育模式引导出来的核心价值观。 美国企业的公关逻辑,更像是“服务员思维”。客人说汤太咸,美国企业往往先说:“对不起,给您换一碗,还送您个甜点。” 先稳情绪,再查问题,即便没错,也要先赢回信任。美式的商业案例教育,是深入骨髓的,无论影视剧还是课本,都有一整套标准商业的案例做法,去解决对应的矛盾。让我印象比较深的,有一次,我亲戚开一家麦当劳,成堆的标准化手册和问题处理案例,成为每一个开麦当劳老板必学功课。 在美国,哪怕是星巴克被投诉咖啡里有虫子,他们第一反应是赔礼道歉 + 免费券,之后再悄悄调查到底是不是顾客自己掉进去的。而在中国,类似的情况,企业很容易上来就:“我们产品是合格的,你这样说是造谣,我们保留追究权利。” 这就是两种底层商业心态的差别:中国企业怕丢“面子” → 想证明“我是对的”。美国企业怕丢“市场” → 想证明“我在乎你”。 西贝在中国餐饮界,也不算小型企业了,且是准备去香港IPO上市的公司,而这样一家准上市公司,发生这样奇葩的公关,从小见大,这是整个企业经营管理的弊端。 1️⃣中国企业逻辑:管控优先 很多老板骨子里是“制造业逻辑”:只要我把生产、供应、法务管控住,风险就能压住。管理思维更像“上对下”,强调统一口径、强调控制舆论。 结果就是,一旦遇到公关危机,容易第一时间走强硬路线,因为这在内部是“合规动作”,对外却显得冷漠,这也是为什么贾老板一上来就对老罗炮轰,我要起诉你。给公众一种十分强硬且高高在上的姿态,把顾客和用户,直接推向了对立面,一开局也就输了。 2️⃣美国企业逻辑:市场优先 美国企业普遍是“消费者驱动”:你的感受就是我活下去的票子。内部管理更强调跨部门联动(公关、客服、法务、市场要一起开会),目标不是证明自己对,而是“把消费者留住”。所以,美国公司哪怕后面真的要打官司,第一波一定是公关安抚,而不是法务警告。 中国的消费企业,很难做出像麦当劳肯德基这样的全球知名企业,追其根本,一来是企业的声誉管理差距,美国企业知道,负面消息一旦发酵,可能直接影响股价和市值,所以必须“第一时间灭火”,要对股东和社会公众形象负责,所以第一时间解决矛盾是关键。中国很多企业觉得“热搜三天就过去了”,所以常常想“拖一拖就好”。但问题是,现在中国消费者的情绪更快、更直接,这种“冷处理”反而激化矛盾,这次西贝就是典型的案例。 另外是老板的姿态认知不同,美国企业的 CEO 往往亲自出来道歉,甚至哭鼻子,都可以。比如波音坠机,CEO 亲上新闻发布会鞠躬,表现出十分真挚的道歉和认错。中国企业老板很多时候不愿“低头”,觉得这是“示弱”,于是常常把责任推给公关部、法务部,结果显得更冷漠,而让顾客更佳的反感。 我觉得这次西贝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学习机会,虽然我不从事大型企业管理,但从以前券商研究员的角度,我看过很多上市公司的老板以及企业制度管理的风格,一人之上,万人之下,高高姿态,仿佛土皇帝一般,这种风格的企业管理模式,必然在现代化,尤其是现在 #AI 化,扁平化的企业治理结构中,会落败下来!🧐
Rocky
1个月前
#AI 和 #RWA 是我们本周期最看好的赛道,团队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去研究,期间,我经常问团队一个问题:“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稀缺的 #AI 资源?” 有人说是算力,有人说是算法。在不断的请教和交流中,我越来越清晰地意识到,真正的稀缺是高质量的人类数据。 最近 #Vana 发布的 #Playground AI数据产品让我眼前一亮,让真正高质量的人类数据回归个体,开启了数据资本时代! 过去,数据基本分三类: 1️⃣公共抓取数据:推文、Reddit 爬取,这类数据多,但浅薄、缺乏语境。 2️⃣平台私有数据:Spotify、Telegram、ChatGPT交互,这才是真正有价值的深度数据,但被大厂死死锁住。 3️⃣标注数据集:Kaggle 或众包标注,质量有限、成本高,还很难规模化。 而 #Playground 做的事是开创了第四类数据:社区集体拥有的数据。这就厉害了。因为它既不是免费爬取的“浮光掠影”,也不是平台的“黑箱垄断”,而是用户主动贡献、由 DAO 聚合的“深度人类数据”。 当我看完 #VanaPlayground 的视频演示后,我第一次看到可以在一个界面里预览数据集架构、下载合成样本、甚至和背后的 DataDAO 对接时,真的觉得有点像在逛“数据农贸市场”。对比过去我们买数据就像买罐头食品,冷冰冰、不知道成分;现在是直接和农户(社区)对话,看见产地和新鲜度。 #VanaPlayground 对 #AI 为何如此重要? 当前训练 #AI 模型靠的不是算力多,而是数据的深度和多样性。我来打个比方,例如我们日常使用的 #ChatGPT 的交互数据能体现人类的真实思考方式;再比如,人们使用 #Spotify 听歌数据能刻画用户的偏好和情绪;社区小伙伴在使用 #Telegram 群聊的时候,群聊数据能映射社区互动的真实语境。 上述这些东西不是爬虫能给的。它们是 #AI personalization、#Agent 交互、下一代应用所必须的“燃料”。而在 #Playground 里,数据不是一堆杂乱的 JSON,而是带架构、可浏览、可测的结构化样本。这让开发者能更快设计模型、做测试,而买家也能先“试吃”再决定是否购买。 整体来看,我个人认为 #VanaPlayground 的愿景很大,不只是一个“数据展示厅”,而是去中心化数据经济的前台。今天它让数据集变得可见、可探索,撕破了高质量个人数据集的数据缺口;明天它将会变成数据交易的入口。你可以直接在界面里发起数据请求,让社区数据能直接参与价值分配;未来这可能是一个全球性的人类数据协议,用户贡献 → 社区聚合 → 开发者使用 → 收益回流社区。这套模式,和历史上“土地私有化”的转折非常像。以前数据归平台,用户只能“打工”。现在数据可以被“确权”,它就不再是副产品,而是资本。这对整个 #AI 产业的影响,可能比单纯提升算力还要深远,值得重视和期待!🧐
Rocky
1个月前
最近帮国内一些开厂的二代,做RMB和美元稳定币套利,说实话,挺香的,最近RMB升值,7.12就能买到U,然后存U到各个平台,RMB贷款利率,由于有工厂抵押,RMB利率在3%左右,套出来U,存平台,普遍有6%以上年华。 最近体验了一下 #BitgetWallet 的「稳定币理财 Plus」,老实说体验还挺惊喜的,18%的稳定币年华利率,还要啥自行车,尤其是看着利息实时跳到账户那一刻,感觉就像钱包里多了一台会自动吐钱的小机器。😆 📈 收益对比:链上 > 银行 先说收益。#BitgetWallet 首周年化 18% APY,这个数字搁链上、搁 CeFi、搁 TradFi,我都没怎么看到过。 •其中 10% 来自 #Aave 借贷协议,这是真实的链上利息,公开透明。 •另外 8% 是 #BitgetWallet 自己贴息,就像补贴薅羊毛一样,利息每天都能看到,随时到账。 对比当下的银行: •我前几天查了下台湾/大陆的银行定存利率,大多1.3%–2.2%年化; •就算你去美国存美元定存,顶天也4%–5%。 所以,Bitget 这个 18%,就是把传统理财直接秒成渣。哪怕超过 1 万 USDC 部分掉到 5.57%,也依旧高于银行水平。 🙌 零门槛体验 我测试的时候,放了点闲钱进去,基本没门槛,1 USDC 就能起投,不用白名单,不用做 VIP,也不用被交易所「财富鄙视链」卡资格。 完全适合“闲U没处放”的人。比如我平时钱包里总有几千U躺着,放那儿也是死钱,现在扔进理财 Plus,至少每天能看到点收益。 🔓 灵活度爆棚 这个也是我最喜欢的。 •没有锁仓! •想赎回,直接点页面就能出来。 比我以前买的一些 CeFi 产品好多了,那些 30 天、60 天锁仓期,遇到行情急了,钱出不来只能干瞪眼。这个就像是随取随用的“活期高息理财”。 总体来说,我个人使用下来的体验,首先第一周尽量冲满 1 万 USDC,因为那部分是真正的18%肉,平台还在烧补贴。超过部分就看个人需求了,5.57% 也还不错,完全当链上活期放着。不管是新手想试水,还是老手想放点闲钱薅补贴,这个产品的性价比都很高。比银行存款香太多,灵活度又比传统理财高,不薅白不薅。🧐
Rocky
1个月前
🚀 #AI+区块链的终极拼图来了—— #OpenLedger! 兄弟们,真的不辱使命,#OpenLedger 一直跟踪研究这么久,从撸空投就开始介绍,今天上线币安,币价十分强势,开盘前还重点介绍了一波,当时场外才0.35美金,现在都1.5美金了! 假如说: •#BTC = 去中心化货币 •#ETH = 去中心化金融 •#OpenLedger = 去中心化智能层 属于 #AI+区块链的基础设施层,直接对标“英伟达+以太坊”的结合体。 它要做的事就是:把 #AI 从巨头黑箱里解放出来,让数据、模型、算力、智能体Agents都能变现,价值回归社区! 🔑 核心优势: 1️⃣PoA(Proof of Attribution)归因证明,这项技术源于斯坦福大学10+年研究成果,保证贡献可追溯,收益可分配,打造可信 #AI 经济的基础。 2️⃣全栈 #AI 基础设施,包含了数据网络、模型工厂、OpenLoRA、OpenChat,一套完整 #AI OS操作系统。 3️⃣项目真实落地,目前拥有127 万钱包、87 万贡献者、2500亿+行数据,已对接沃尔玛、索尼、Meta LLaMA。 4️⃣资本背书,项目获得了9100万美金融资承诺,1470 万美金收入,投资方包括 #Polychain、#Borderless、#HashKey 等一线资本。 从麦肯锡咨询的报告中,2030年 #AI 将解锁54~100万亿美元价值。但当前的痛点是,继续被 #OpenAI、#Google 吃掉,还是让 #AI 回到我们用户手里?#OpenLedger 给的答案是—— #AI 价值属于社区!假如说 #BTC 是货币层,#ETH 是DEFI金融层,那么 #OpenLedger 目前正在抢占智能层,属于 #AI 操作系统级别的基础层,我相信市场愿意给它极高估值。 整体来说,#OpenLedger 是去中心化的英伟达+ #ETH,叙事格局不亚于当年的以太坊代币,而 $OPEN 作为智能经济的原生货币,如果你错过了比特币的“货币革命”,错过了以太坊的“金融革命”,那么 #AI 的“智能革命”千万不要错过,目前我的策略是,先下底仓,空投抛售完后,再继续加!🧐
Rocky
1个月前
今晚北京时间9点(9月8日 UTC 13:00),#OpenLedger 就要上线币安了,这个项目也算是我们跟踪研究比较长时间的 #AI 项目。 这次超规格上币安现货,出乎我们意料,这并不是随便就能给的待遇,而且大多数币安项目的流程是:先上线合约市场,然后再慢慢上现货。但这次 #OpenLedger 直接币安现货直通车,意义非凡!可以推测出两点: • 第一这种待遇在币安并不常见,说明它要么是战略级项目,要么就是机构推得非常到位。 • 第二大概率这波拉盘资金和话题度基本是稳的,社区氛围已经发酵到位。 而且从融资阵容来看,#Polychain、#Borderless、#HashKey,再叠加斯坦福的技术团队,完全不是小作坊,这种“币安愿意把自己品牌押上去”的项目,我觉得今晚开盘后必须要重视! 从估值和市场热度来看, $OPEN 代币总量为10个亿,初始流通21.55%,也就是2.15亿,以目前 #Whales 上盘前价格为0.35美金(如👇图),也就是FDV为3.5亿,MC流通市值仅仅为7525万美金,相对于一个正统性的 #AI 项目来说,不算太贵,初始抛压主要来自社区活动和空投,大概 3%~5% 左右,相对健康,也可等抛压结束后,再动手不迟! 另外项目之前在韩国市场的线下推广做得不错,反响很好,韩系资金可能会进场。叠加币安Alpha、HODLer、Booster都参与了,等于社区已经被撬动,氛围烘托也到位了。作为今晚币安上线的 #AI 赛道重磅项目,我会积极布局这次难得的机会!🧐
Rocky
1个月前
美股又要上线一家交易所了,看来交易所选择IPO走合规化,是未来的大势所趋。今天简单介绍一下 #Gemini 这家老牌美国加密交易所!另外我们做了一份美国主流加密公司分析图表供参考(如👇图,来自Google Gemini绘制)! #Gemini 成立于2014年,算是美国比较老牌的加密交易所之一,资产托管量有 180 亿美元。业务线挺全,交易所、稳定币、托管、质押、信用卡奖励都有,基本把“加密金融超市”的拼图拼完了。 但问题也很明显:公司还在亏钱。2025 年上半年营收才 6860 万美元,净亏损高达 2.83 亿美元。光看这数字,别说盈利,连收入/亏损比都不太健康,说明烧钱的速度远比赚钱快。更关键的是,他们收入的 65.5% 来自交易手续费——也就是说,靠天吃饭,交易量一冷,业绩就大受打击。 🧮估值和融资 #Gemini 这次 IPO,发行价区间是 17-19 美元/股,总融资目标 3.17 亿美元,对照市值大概 22 亿美元。 对比一下:#Circle 上市募资 12 亿美元,#Bullish 募资 11 亿美元,#Gemini 的规模就显得小不少。但这也符合它的体量,Gemini 在美国市场始终排在 Coinbase、Kraken 之后,份额不算大。 所以市场给的估值其实不算高,22 亿美元对于管理 180 亿资产的公司,算是比较“紧”的估值了。投资人会把盈利能力和监管风险打个折扣。 📝监管与政策 这一点很关键。#Gemini 曾经和 SEC、CFTC 打过官司,交过罚款,好在近期基本解决了。加上特朗普政府明显释放了“友好态度”,稳定币立法也在推进,环境比前几年宽松很多。 再加上 Winklevoss 兄弟还捐了 2100 万美元比特币给特朗普阵营,某种意义上就是在买政策保险。短期来看,政策风险已经比 #Coinbase 上市时小很多。 🧐短期炒作投机机会 最近加密公司IPO上市,都备受瞩目,市场资金也愿意积极追捧,市场情绪很好。比如之前 #Circle、#Bullish 上市当天股价都暴涨(分别涨了168% 和84%)。我们预计 #Gemini 有可能重演这种“首日激情”,毕竟大家对加密 IPO 还是热情高涨的,所以短期投机可能是一次好机会。 但中长期,我可能不太看好,#Gemini 的业绩问题不会因为上市就消失,交易所模式的护城河不算厚,用户黏性一般,竞争激烈(Coinbase、Kraken、都在抢)。如果市场交易量回落,它的亏损可能更严重,所以一切以业绩为主! 我的策略是,IPO上市短期搏一搏,参考 Circle、Bullish 的表现,吃一个30%-40%的涨幅预期。而且此次 #MyStonks 还推出了10000美金的参与活动,目前可免费加入我们的美股战队(早期私信可免费进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