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个月前
最近被小红书估值260亿美金的新闻刷屏了,它成为唯一一个在疫情以后,中国移动互联网领域强势正增长的独角兽公司。 由于我前身券商投研的背景,尤其喜欢看到一个现象,拆解背后的逻辑。正好最近我在大理参加他们小红书举办的音乐节+慢人节,做了一些观察和体验,讲讲其中高估值的奥秘。 第一,肯定是定位和用户画像。这次去线下有一个明显的客单价或者用户画像差异,跟传统大理周末集市不同,由于前有音乐节的铺垫,包括像张震岳和大张伟的到来,点燃了流量,也一下子把整个慢人节集市逼格拉高了。我调研了几家摆摊的原创小店,普遍客单价在150-1500不等。咖啡普遍客单也在30以上。 这部分人群十分符合“理想生活”叙事的消费群体,而且普遍女性居多,占比60%以上,大多从一二线城市专程飞过来,只为了这次赶集。年龄集中在18-35岁女性。生活理念上,不再追求炫富,而是追求“有品位”、“自洽”的生活,具有高消费能力、极强内容生产和分享意愿。 而小红书通过线上线下的流量闭环和内容场景,满足了年轻人对“生活方式升级”的想象和实体化呈现,帮年轻人造梦并且圆梦。 第二,强信任关系。当下,信任是所有互联网产品最大的壁垒和成本,如何通过真实高质量的内容呈现,来打破信任壁垒,并且让用户愿意为此买单,小红书把这套闭环路径吃透了。 很多人可能只知道小红书的广告+电商,最近几年增长十分迅猛,各大品牌也愿意花重金投放小红书。去年24年小红书广告收入超20亿美元,已超越B站。而其自营电商增长迅猛,GMV破数十亿美元规模,重点在美妆、生活方式品类。这种增长力度,是前所未有的,很多时候出现卖家秀买家秀的巨大差异,造成了诸多直播电商以及各类传统电商的信任危机。 小红书则实现了:用户看笔记(UGC)→ 产生购买欲望(种草)→ 平台内直接下单(电商)的闭环。通过社区原生种草机制来实现“可信度”壁垒,结合AI算法的大数据兴趣推荐,来实现精准匹配消费人群。这也造成一些问题,比如我吃饭时候跟朋友聊天的话题,吃饭完打开小红书,就发现主页都是饭局上谈及的消费点,隐私保护问题比较严重,但还好在中国,没啥隐私可言,这要放欧洲,不知道要罚款多少😂。 所以你会发现,假如说抖音是“兴趣电商”来实现‘即时满足’(小金额消费)。那么小红书就是“决策电商”来实现‘深度信任’(大金额消费)。比如我买电子产品或者生活大件,现在养成了一个习惯,肯定优先看一下小红书对它们的测评,然后再下单做决策,这就是信任感的依赖性,一旦建立习惯,很难摆脱。 第三,线上线下体验式绑定。最近两年,小红书举办了大量面向年轻人的线下体验式生活方法的表达。有音乐会,有集市,有户外达人会等等。把美好生活方式的具体呈现,从线上的图文+视频,通过具像化来线下呈现,充分体现年轻人向往的生活和共鸣感,实现流量的内循环+强化飞轮。所以有一天,小红书开一个“迪士尼乐园”似的“小红书欢乐部落”,我一点都不觉得奇怪,而且开起来,一定会很火爆,很受年轻人喜欢,因为大数据已经告诉他们,年轻人喜欢什么,未来趋势是什么。 这一点让我想起来美股持仓的 #AS(始祖鸟母公司),它不光是一家户外服饰公司,更是一家户外生活体验公司,比如它在广西凤山世界地质公园开发的国内首条5.15b难度攀岩线路,香格里拉户外体验之旅等等。它是把一整个户外生活体验,给你安排的明明白白,而且结合课程+教练+体验于一体,实现体验式消费和强势种草。这是其他户外品牌没有的,也很难呈现的。下沉做的越来越重,反而成为了核心壁垒。 就像前几年lulu占领白领市场一样,每一家lulu店面方圆10公里之内,都有好几个线下瑜伽场地,基本都定在高端的酒店内或者户外,老师免费带领购买lulu服饰的用户,提供瑜伽课程和兴趣组,做流量闭环的社群搭建和培训服务,但由于竞争的加大以及lulu 服饰革新和时尚感的缺失,肉眼可见这两年热度降低的很快。基本近两年,大家都在聊户外和山系穿搭。 由于篇幅有限,就简单聊这几点,投资源于生活,生活处处皆是投资密码。一同加油,多多探讨🧐
1个月前
1个月前
最近 JP Morgan 和 Morgan Stanley 都出了2025年中期投资策略展望,值得看一下。整体上论述了几点: 1️⃣特朗普2.0:是风险也是机会 • 风险面:关税大概率会提升,有望达到GDP的近1%,这是冷战后最大的贸易逆转,全球供应链重组。 • 机会面:税改计划和放松金融监管,可能刺激并购、贷款、银行股表现。 当前未来12个月,我们大概率会面临金融市场的高波动,高风险,但不是纯利空。对能源、国防等“本土经济”板块可能是利好。 2️⃣全球视角:美元走弱, 欧洲、日本、香港反弹 • 美元强势周期或已见顶,全球资金开始“再平衡”。 • 欧洲财政扩张+去工业政策、日本政策维稳,有望迎来长久以来的“相对表现改善”机会。 今年是非美市场,整体投资回报高于美国市场的罕见年份(如图2)。所以投资上,别再all in美股,全球配置是大趋势,尤其是日欧恒生具备估值优势和政策驱动力。 3️⃣投资逻辑上的优化 • 今年是高波动之年,投资组合需要“韧性”:现在不是拼单一资产爆发力,而是拼结构抗压性。 • 通胀 & 增长双向风险并存:资产组合需能兼顾下行保护和上行机会。 • 机会资产类型: 核心防御:黄金、对冲基金、基础设施 进攻辅助:结构性股票票据、非公开信贷 有没有发现一个神奇现象,这套投资组合的优化,跟我们年初1月1日,在置顶推文写的“全天候策略”有异曲同工之妙。 4️⃣ #AI 依旧充满机会,关注应用端 • AI没人谈?仅仅是错觉而已:AI降本增效趋势持续,利好科技板块,尤其是基础设施和AI企业应用端产品。 • AI作为新兴产业革命,它改造工业和科技行业,是全面而又立体的,基本所有的现有中高端产业,都能被二次改造+升级,尤其是金融业和生物科技领域。 关注在高附加值领域,AI对行业的渗透和优化,对人才和效率的提升,是AI给行业带来最大的机会和产业革命。 5️⃣关于加密 & 比特币&黄金 • JP Morgan态度中性偏保守:认为加密资产波动太大,短期内仍难当“投资组合的稳定器”,更佳看好黄金在美元弱势背景下,风险对冲的效果。 • 建议配置黄金多于加密;如果配加密,也要控制比例(5%以内)。 6️⃣美国经济增长放缓+通胀加剧 • 美国经济增长在 2024年增长 2.8%(第四季度为 2.5%)之后。而今年2025年由于移民限制和关税政策不确定性将会加剧美国经济增长的下滑,全年经济可能会放缓至 1.5%(第四季度为 1%),2026 年可能会放缓至 1%。 • 由于企业将部分关税相关成本转嫁给消费者,通胀可能会加速,并在2025年第三季度达到3%至3.5%的峰值。此外,移民限制可能导致劳动力短缺,并引发服务业通胀。 总体来说,2025年必然是一个动荡和高波动之年,其中充满了机会和危机,高波动,必然就有波峰和低谷,‘耐心’是今年最大的投资命题,切忌浮躁,切忌杠杠和合约。今年核心就一个‘稳’字。宁可出门游山玩水,也不要在高波动中上头下重注。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