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cky
1个月前
最近半年,我们团队研究的重心,基本都放在 #RWA 赛道,#AI 赛道等方向。 而 #RWA 代币化的监管框架和思路,以及未来的方向,一直是我们聚焦的重点。🧐 昨晚认真回听了SEC主席关于“代币化资产和证券监管”的讲话,有几点让我印象非常深刻。作为在 #RWA 赛道,下重注的投资人,我觉得有必要写一写关于此次访谈视频,值得关注的一些重点。 第一,他明确拿ETF来类比代币化证券。ETF本质上就是一篮子证券的打包,虽然形式新颖,但本质依旧是证券,只是用更高效的载体来运行。他把代币化资产放在类似的位置——仍然是证券,但换了一种更透明、更高效的表现形式。从中可以明确知晓:SEC并不是否认代币化的合法性,而是要确保它能在现有规则框架下被顺利容纳。 第二,他谈到价格透明度的问题。如果未来股票直接在链上交易,怎么保证投资者获得“最佳价格”?主席的回应是,市场会自己适应,类似于今天的全国最佳买卖报价(NBBO),区块链的透明特性甚至会让价格发现更高效。这其实是在承认链上市场具备成为主流基础设施的潜力。我觉得这个领域,#LINK 是王牌,因为它很早就跟DTCC合作了,可预期未来,大概率 #LINK 会成为绝大多数美股代币化项目的御用预言机。 第三个亮点是历史类比。他回顾了上世纪60年代,纽约证交所因为纸质凭证处理不过来,不得不每周关市一天甚至两天,最后才促成了集中托管、电子化记账系统(DTC)的诞生。他把今天的代币化浪潮类比成那个转折点——当时是从纸到电子,如今可能是从电子到链上。这让我感觉,他其实在告诉我们:代币化是金融市场的下一次系统级升级。 更值得注意的是,他对 Howey Test(豪伊测试) 的态度。之前SEC常用它来判定大部分加密资产都是证券。但这次他直接说,豪伊测试源于80年前的一桩橘子园案例,显然与当下的数字资产相去甚远。SEC会继续遵守最高法院的判例,但也会结合时代,探索更清晰的新标准。这等于在给加密资产留出一条独立的合规路径。 最后,他还释放了一个非常积极的信号:SEC未来会考虑废除一些已经过时、束缚创新的法律条款,让数字原生的公司和产品能有更适配的申报和披露要求。这意味着监管层不想做创新的绊脚石,而是想让新模式有明确的落地渠道。 作为投资人来说,SEC主席这次讲话,已经十分明确,要积极战队支持 #RWA 创新了: 1️⃣代币化正逐渐被SEC视为主流方向,不是旁门左道。 2️⃣未来可能出现链上证券市场,并与传统市场规则接轨。 3️⃣合规边界正在重绘,不再机械套用豪伊测试。 4️⃣监管对创新的态度更友好,在寻找平衡点。 这背后的逻辑很清晰:如果60年代的市场无法处理纸质证券,今天的市场也无法长期承受低效、割裂的清算和结算系统。代币化,就是下一代金融基础设施的候选解。 最近我们一直在把 #RWA 相关的基础设施、合规友好的公链,以及资产上链生态,以及相关的落地应用,在做一次系统性的梳理,把他们视为未来几年最值得深度布局的领域。因为当SEC主席都公开承认“我们正处在一个类似60年代的转折点”,那说明真正的时代大门,正在慢慢开启。 现阶段,可以参与我们美股 #RWA 投资部落,占一个坑位:(私信可免费进美股专属社群)
Rocky
1个月前
最近因为 #MyStonks 事件引来一些非议,忍受着一些流言蜚语,今天看到Caroline女士处理完事宜,#MyStonks 恢复OKX钱包登陆,由衷的开心! 我一直秉承一个原则,早期看项目,本质看创始人。我一直很相信大B哥的格局和眼光,并亲自交流过,所以很早就开始亲自使用 #MyStonks 平台,并广而告之,普及美股 #RWA 代币化的思潮。 #RWA 赛道是未来5-10年的大机会,这个赛道容量足够大,机会足够多,创新玩法足够广。要敢于早投资,早发现,早押注,早尝试!这是一名投资者在迎接 #Web3 新鲜事物,必备的'四早原则'! 对于 #Web3 创新,我们要给予足够的包容性,容错率,还有耐心,没有一个创新事物从小到大的成长的过程,是一蹴而就的,是完美无瑕的,是一口吃成胖子的;腾讯的QQ早期差点因为资金问题而转手变卖了;支付宝为了打通银行体系,一开始因做余额宝打造的天弘基金,早期也被监管机构重重问询。 事物的发展一定是迂回曲折,不断向前的,#RWA 的发展,并不是我们看见了而相信,更多是因为相信所以看见,这种大蛋糕面前,公平竞争,健康舆论。互联网是有历史痕迹的,做一位长期主义者,才是未来走向RWA胜利彼岸的关键所在!🫡 期待 #RWA 百家争鸣,也期待更多创新竞相迸发,良性竞争,健康发展,才是一条未来的康庄大道! 也希望大家不要动不动放几百万美金大额资金去玩 #RWA,我自己这2万美金在 #MyStonks 从来没出现过提现审查的问题!🧐
Rocky
1个月前
今天看到德意志银行研究部的报告,标题是:‘Mapping the World's Prices 2025’,讲到全球各国货币贬值和购买力的情况对比。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过去30年,货币贬值的“隐形税”,居然如此严重。🧐 我之前在证券研究所,做了多年的宏观研究,最常跟新人说的一句话就是:“通胀就是偷走你口袋里钱的隐形小偷。” 正如👇这张图,从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盘以后,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能把平均通胀压到2%以下,最牛的瑞士也有 2.2%。而像阿根廷、巴西这种通胀王者,年均几十%,钱贬得比冰块化得还快。 这就意味着什么?——如果你只把钱存银行,哪怕你觉得自己本金没动,其实购买力也是在年年缩水。所以,躺着不动是肯定会输的。 📝通胀和货币贬值对投资的影响 我们这几年看汇率走势,规律特别明显: 高通胀国家 → 货币长期贬值 → 你辛辛苦苦赚的本币,在国际市场上越来越不值钱 低通胀国家 → 货币长期坚挺 → 外汇购买力高、资本更容易吸引外国投资 比如瑞士,2.2% 平均通胀+强势瑞郎,这就是为什么瑞士长期站在全球最贵的城市榜单上——不是他们生活多奢侈,而是他们的钱硬。 反过来看,阿根廷、土耳其这些地方,几十年的高通胀直接把本币打成了废纸。即使股票涨了,本币贬值一换美元,很多收益就被吃掉了。 🎯美股,加密,黄金,是有效对抗通胀的有力武器: 我们回到一个大多数粉丝都比较关心的问题: 如果我在通胀背景下投资美股,#BTC,黄金,30年能拿到多少回报? 1️⃣先看历史——美股(标普500)过去接近百年的年化名义回报率大约 9-10% 2️⃣ #BTC 过去10年,年化平均回报率约为124%。 3️⃣黄金过去30年(1994年至2024年)的年化回报率约为5.7%。 由于美股时间周期更长,可操作性更强,这里主要讲美股,美国过去的平均通胀率大约 3% 左右,这样一算,实际购买力回报在 6-7% 左右。 什么意思呢?如果你30年前投了1万美元到美股指数,不取不动,现在大概会变成18万美元左右(考虑复利和通胀后的实际购买力)。这就是为什么我常说,美股的长期逻辑,不是短线涨跌,而是在通胀和货币贬值的环境下,跑赢“隐形小偷”。(但一定要记住,择股择时也十分重要) 参与我们美股 #RWA 投资部落:(私信我可免费进美股专属社群)
Rocky
1个月前
最近这个爆炸性新闻,貌似很少人提及!结合前不久 #SOL 的扩容方案,貌似一切都顺理成章了。🧐 这次 #Bullish 上市,用稳定币来结算IPO的资金,这是美国乃至全球资本市场历史上第一次。 👉 以往 IPO 的资金结算只能通过银行电汇、托管账户,流程慢、贵、效率低。 👉 这次大部分钱直接用 USDC、EURC 等稳定币支付,而且还特意强调:绝大多数稳定币是在 #Solana 上铸造的。 可以这么说,#Solana 正在变成新一代“金融结算铁路”。所以不要再以“meme”思维看待 #SOL,您将会错过一个整个春天! 我们知道IPO是最高规格的金融活动之一,一旦稳定币能在 IPO 上用,就可以延伸到更多传统金融场景:债券、基金份额、跨境清算。所以可以这么讲,#Solana 正成为“华尔街用来搬钱的新底层””。以前金融交易要靠 SWIFT、清算所(DTCC、Euroclear)现在,可能越来越多资金通过 #Solana 这样的链路完成结算,这不仅是效率提升,更是“规则改写”:资本市场可以变成 7x24 小时、全球无缝结算。 而 #Solana 公链性能,也再一次在实践中得到了验证,无论是速度,还是费率,都是公链里面最优选择之一,同时叠加可编程性, 不光可以转账,还能在 #Solana 链上直接内置合规、审计、分账逻辑。未来 IPO 募资、债券发行、跨境支付,大概率都可以跑在 #Solana 上。这次 #Bullish 上市募资也凸显了一个 #Solana 上显著优势,就是网络效应,USDC、EURC、PYUSD 等大多数主流稳定币发行方,已经把 #Solana 作为重点网络。 期待未来更伟大的创新,奇迹将诞生在 #Solana !🧐
Rocky
1个月前
最近美股机构的13F报告集中披露,巴菲特公司伯克希尔,逆势抄底了联合健康(#UNH)深受瞩目,受此消息刺激,联合健康股价在今天盘前大涨10%,收回300美金以上。我决定今晚跟一手巴菲特的操作。🧐 今天在看美股机构13F报告时候,发现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市场大部分人避之不及,可巴菲特、David Tepper、文艺复兴、Michael Burry、沙特PIF这些大佬都在抄底。伯克希尔甚至是时隔14年重新杀回医疗保险板块,一口气买了504万股,价值15.7亿美元。 为什么我决定今晚跟一手呢?因为这帮老狐狸肯定不是为了短线博反弹,而是觉得这公司在被错杀。 📊先看 #UNH 基本面: 规模:美国最大医疗保险公司,2024年收入4003亿美元,净利润144亿美元,这规模在美股医疗板块里基本是“航空母舰”级别。 盈利能力:过去15年,分红每年都涨,而且盈利稳定——这是典型的“防御型现金牛”。 估值:现在的股价回到2020年的水平,市盈率只有12倍——这种龙头公司在正常市场环境下,保守预估20倍不算离谱。 我举个最直观的栗子🌰: 如果2003年底你花1万美元买了 #UNH,哪怕算上最近的暴跌,今天这笔钱大约还能变成10万美元,中途分红全程上调。要是暴跌前收益表现更佳,预估是18万美元。这种长期稳定复利能力,是真正的机构偏好标的。 📝#UNH 为什么暴跌? 这波下杀不是因为财务崩了,而是市场对风险的预期陡然升高: 1️⃣潜在刑事调查:司法部在查它,虽然公司说“充满信心”,但这种事一旦升级,可能影响合同、信誉。 2️⃣业绩指引暂停:7月公司直接取消年度业绩展望,还甩锅说“医疗需求激增导致环境突变”,这会让投资者觉得不确定性大增。 3️⃣高层变动:CEO Andrew Witty突然辞职(个人原因),临危换回老将Hemsley。换帅往往是风险信号,尤其是遇到监管风暴时。 4️⃣政策压力:美国政府削减医疗支出,医疗成本上涨,这对保险公司是双杀。 5️⃣网络安全和公众形象:网络攻击、CEO被枪杀这种黑天鹅事件,虽然和核心财务没直接关系,但对品牌和舆论压力不小。 我的抄底逻辑,其实很简单,首先肯定是这些大佬开始抄底了,给了我充足的信心支持。另外估值的确是便宜,虽然利空也不少,刑事调查、指引暂停、政策不确定性,这些事对股价冲击,已经实质性表现出来,也算消化的七七八八了,毕竟股价从600+跌下来的。 因为我个人是偏好价值长线投资,假如您跟我一样,是那种5年以上视野的价值投资者,这种时刻往往是布局的好机会。因为 #UNH 的基本盘——医疗保险的刚需性、行业龙头地位、庞大会员基础——没变。美国人口老龄化趋势还在,长期医疗需求只会更高。所以中长期来看,是相对确定性比较高的! 我觉得现在买 #UNH 有点像2008年买强生(#JNJ)——短期麻烦多、市场不爱,但长线可能是最甜的果子。跟随大佬们,用时间和耐心等市场情绪修复。🧐
Rocky
1个月前
桥水清仓中概股的新闻,今天在各个金融群炸锅了,毕竟我也是买了桥水在中国的基金,华润创意桥云9号,今年业绩十分突出,有40%+回报率。但突然主体基金清仓中国的策略,让人始料未及! 我们仔细研究了Ray Dalio 这次 Bridgewater 2025年二季度的13F报告,简单一句话来看:老爷子这是彻底“弃船”中国互联网股,转头一头扎进了美股 AI 巨头的怀抱。 1️⃣彻底撤出中国互联网 Bridgewater 直接清仓了 $BABA 、 $PDD 、 $BIDU 、 $JD ,套现大约 11.3 亿美金。 这不只是“减仓”,这是“清空冰箱”式的退出。 在我看来,原因可能有三: • 中国经济复苏不及预期,消费、出口两头承压 • 政策不确定性高,尤其是平台经济监管阴影尚存 • 美股这边 #AI 赛道收益率太诱人,机会成本太高 换句话说,Dalio 不是觉得中国没潜力,而是觉得短期内资本效率太低,不如直接把钱放到能立刻跑起来的赛道,尤其是 #AI 领域。 2️⃣重仓 #AI 和美股科技巨头 这季度的增持动作可以用“暴力”来形容: • $NVDA 加了 154%,一下多了 5.52 亿美金,现在成了第三大持仓 • $MSFT 加了 3.93 亿 • $GOOGL 加了 4.18 亿 • 甚至 $UBER 也猛加 5.31 倍 这个组合直接把 #AI 核心硬件( $NVDA )+ AI 应用平台( $MSFT 、 $GOOGL 、 $META )绑成一个战车,明显是押注未来 3-5 年的 #AI 基础设施浪潮。而且 $Uber 也很有意思,说明他们看好 #AI 在出行、物流等实际场景的渗透。 3️⃣ETF 还是核心底仓,但开始“修剪” 虽然 $SPY 、 $IVV 、 $IEMG 还是大仓位,但 Dalio 这次减了 SPY 21.9%,套了 4.52 亿美金。 这是一种“从大水池里舀水出来,倒进 #AI 桶里”的操作。ETF 作为被动收益的底仓还在,但加了更多主动进攻型仓位。 整体思考来看,目前A股3700点,恒生25270点,标普500 6468点,美股目前历史高位,如此大力度加仓美股,撤出中国市场,说明以桥水为代表的外资,短期在中国市场看不到正向回报,就不占着资金池。而此刻这种历史高位,全面加码 #AI 赛道,把资金集中到最具确定性、最受资金追捧的核心标的上,这种抓大放小的策略,也是值得深思。作为全天候策略,依旧保留ETF被动敞口,用ETF来保底,防止单一赛道波动太大。投资组合上,攻守平衡,既追 #AI 大趋势,又保留防守余地!值得学习借鉴🧐
Rocky
2个月前
这次 #OKB 大涨,利用 #XLayer 打造了一个高性能、低成本、强场景绑定的公链,其实明确了3大核心主线,这也是当前 #Web3 投资的核心大趋势: 1️⃣ #DeFi —— 原生低 Gas + 高 TPS,对 DEX、借贷、衍生品带来超强吸引力。 2️⃣ #Payfi 全球支付 —— Gas 几乎为零,加上跟 OKX Pay 打通,完全能做成链上支付体验接近微信/支付宝的速度感。 3️⃣ #RWA —— 现实世界资产代币化(债券、股票、大宗商品、房地产等)需要合规基础设施、低成本流转,这次它直接在“跨链桥、预言机、合规服务”上补齐了短板。 我觉得 #XLayer 最大的底牌,其实是跟 #OKXWallet、#OKXExchange、#OKXPay 的深度整合。所以它不再是一个孤零零的公链,而是直接挂在全球几千万用户的入口上: ✅钱包端:OKX Wallet 用户天然能用 X Layer 生态,低门槛体验链上应用。 ✅交易所端:0 Gas 快速提币,一键把 USDT 从交易所直接打到 X Layer 上,而且秒到账,这能让很多 CEX 用户第一次“无痛”上链。 ✅支付端:OKX Pay 默认底层就是 X Layer,这直接绑定了支付业务的交易量。 这是典型的“场景反哺链”,而不是“链找场景”,这种流量打法,应用和场景创新,会更丰富,也会更有趣。另外更关键的是,#OKX 还设立了 生态基金+流动性激励来吸引项目方,这意味着未来半年可能会看到一波 X Layer 原生项目的爆发;长期来看,它可能会成为全球少数几个 CEX + 公链 + #Payfi + #RWA,深度融合的生态闭环。十分期待 #OKX 在 #RWA 的创新实践。🧐
Rocky
2个月前
Rocky
2个月前
基钦周期,我曾多次提及,如👇在2022年5月25日,提前预测2023年第一季度是基钦周期的扩张期(当时 #BTC 2万美金附近,英伟达不到20美金)。如今接近扩张期顶点,转向收缩期,可能需要注意了!⚠️ 我一直相信,市场的节奏是有规律的,就像潮汐——不是一直涨,也不是一直跌。其中一个比较好用的“潮汐表”,大约是4到4.5年一个轮回:前面2-3年是扩张期,后面2年左右是收缩期。扩张期我们可以增加风险资产配置,容错率高,机会大。收缩期增加固收和防守资产配置,容错率低,机会少,需耐心! 2025年4月,基钦周期的经济活动高点其实已经出现了。但有意思的是,股市通常会滞后,因为经济数据拐点出来后,股市还会惯性冲一段,尤其是美国股市那种“有钱任性”的主角戏。现在全球股市(尤其是美股)还在扩张期,不过很明显,我们已经接近末期了。 我自己盯的几个信号,最近越来越感觉像是要收尾: 1️⃣越来越多国家的股市创新高乏力 以前是全球股市你追我赶,现在很多国家股市已经跑不动了,美股独自嗨的感觉特别明显,这其实是末期的典型特征。 2️⃣美股内部的弱指数掉队 标普500和纳指100的头部股票还在撑,但罗素2000这些小盘股指数已经有点气喘吁吁。历史告诉我,一旦内部出现分化,接下来大盘也迟早会掉下来。 3️⃣领先指标大宗期货(比如铜、部分工业原料)不再创新高 这些东西对经济周期特别敏感,比股市先走一步。它们冲不动了,其实是在给股市打提前量的“退潮预警”。 4️⃣时间窗口 我是个爱翻老黄历的老韭菜——上一次最长的基钦扩张是纳指100从 2011年8月涨到 2015年7月,47个月,那真是“九条命的牛市”。标普500那轮也就43个月。 而这轮呢?标普和纳指都已经涨了34个月,超过了平均的33个月。理论上,这之后的涨幅很可能是“虚涨”,也就是说,后面的基钦收缩会把这段涨幅全吃回去。 所以现在我的心态就是——不着急冲最后这几个月的热闹,而是等收缩期来临,等便宜货。 现在的美股,就像一列开了三年多的高铁,已经快到终点站了,虽然还能滑行一段,但速度明显慢了。聪明的做法是站在车门口,准备下车,等下一班列车,而不是在最后几公里还拼命往里挤!加密也可参考!🧐
Rocky
2个月前
今天刚看完了瑞银的策略报告,大概来讲讲: 报告中核心论点是:市场涨得太高、太快、太集中、太拥挤了,现在有点“悬”。不适合冲动进场,反而该想想怎么防守,甚至适度减仓。 整体上,这份报告传递的一个最重要的信号就是:“大部队已经冲到最前线了,后面没啥人跟了,如果前面一慌,踩踏就来了。” 这怎么讲呢?咱们细拆下去看。 📌 1️⃣仓位太挤了 —— CTA基金“满仓冲锋” 报告中提到,搞量化交易(CTA)的那些系统性基金,现在美股的多头仓位已经堆得非常满了,到了92分位,这啥意思? 你可以理解成:这帮人历史上有100次建仓,这次是排在前8名最激进的。 也就是说,他们基本上没什么“再买的余地”了,只能卖。 而这类基金最大的特点是啥?动作快、方向狠,风一吹草动,就全体调头。 如果未来市场一出问题,这些CTA一反手卖,那就不是小调整,是踩踏式的下跌。 📌 2️⃣市场涨得太集中 —— 就靠几个科技大佬撑着 报告还提到一个非常危险的结构性问题:整个标普500的上涨,几乎就靠几家科技巨头在撑。 举个最直接的例子: • 7月整个标普500涨了2.8% • 英伟达一个公司就贡献了其中的42% 再看权重:标普500里,前十大公司就占了40%的权重,微软和英伟达加起来就15%! 什么意思?其他490家公司其实根本没怎么涨,甚至还在跌。 这种“涨在几个头上”的市场,很容易失衡。 • 要么这几个巨头继续飞——但现在估值已经不便宜了 • 要么一旦它们补跌——整个大盘直接跪 📌 3️⃣内部在分化,板块在轮动,风格可能要变了 报告还提到: • 市场内部的风格已经开始变了,消费和医药板块有剧烈轮动 • 有些跌惨的板块开始有人抄底了 • 那些涨疯的AI、科技,反而有点开始获利了结 所以我自己的理解是:风格轮动可能来了,均值回归在逼近。 📌 4️⃣资金流向正在悄悄变 你别看大盘还挺稳,资金已经在悄悄“换位”了。 • 欧洲资金:开始净卖出了,尤其卖消费和银行 • 美洲:买的是媒体、零售、REITs、半导体 • 亚太:买的是半导体、电信、航空 我看到这儿的理解是:投资者正在悄悄地降低风险,换防御品种,布局轮动。 📌 5️⃣美元空头交易太拥挤,反弹会带来踩踏 这点瑞银特别提醒了:做空美元的交易现在非常拥挤,一旦美元反弹,空头平仓的踩踏会带来巨震。 一旦出现这种局面: • 美元上来了 • 美股特别是科技股反而会受压 • 反而是欧股、价值股等低位资产可能受益 📌 6️⃣季节性不利,波动可能放大 这点我自己也挺关注,每年8月、9月都是比较危险的时点。 • 8月是VIX波动率一年里涨幅最大的月份 • 9月是股市全年表现最差的月份 而现在呢? • 市场真实波动率(比如VIX)还很低 • 但仓位那么高、集中度那么大 就像一根绷紧的弦,没事的时候它安静,但一下“风吹草动”,就可能断了。 整体来看,跟我们策略是一致性的,最近临近8月,我们都在提示一些风险,尽量别追高,要防守,甚至要做利润保护的对冲。 报告中提到: • 这是今年他们瑞银第一次对市场“极度谨慎” • 建议采取“显著净空头策略”,或者至少“防御性姿态” 作为我个人,我的一些策略建议: 短线操作上: • 不追高,反弹就减一点 • 会考虑用期权做一点保护 • 保持灵活,如果有急跌,看看有没有错杀机会 中期思路上: • 重点观察赛道轮动和ETF上架 • 关注一些被错杀、有估值优势、跌出价值的板块和个股 • 也会盯着美元和美债走势,看看有没有更大的宏观变盘信号 希望对大家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