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财经
科技
虚拟货币
其他
登录
#经济学人
关注
勃勃OC
2天前
川贝批拔膏登上经济学人 中国人,彻底赢啦!
#川贝枇杷膏
#经济学人
#中国
#中性
分享
评论 0
0
包叔
1周前
中国外交不再战狼。经济学人分析了自2018年以来外交部全部1.6万条问答,发现自2022年中以来,中国外交战狼指数持续回落,目前外交部用语已缓和至过去六年未见的友善水平。
#中国外交
#战狼外交
#经济学人
#外交缓和
#友善
分享
评论 0
0
李老师不是你老师
1周前
近日,英国《经济学人》分析2018年以来1.6万条外交部答问,发现“战狼”式措辞2021年5月达峰值后持续回落,今年已回跌至2018年温和水平。算法显示,美方、安全、主权为高频攻击词,近年软化旨在修复经贸关系与全球形象。
#中英关系
#战狼外交
#经济学人
#外交软化
#中美关系
分享
评论 0
0
Inty News
1周前
中国外交战狼指数骤降 英国《经济学人》分析2018年以来1.6万条外交部答问,发现“战狼”式措辞2021年5月达峰值后持续回落,今年已回跌至2018年温和水平。算法显示,美方、安全、主权为高频攻击词,近年软化旨在修复经贸关系与全球形象。
#中国外交
#战狼外交
#经济学人
#中美关系
#外交软化
分享
评论 0
0
环球网-环球时报-环球网
2周前
外交部:筑墙设垒最终只会困住自己,开门通路才能实现互利共赢
在17日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有媒体提问称,我们注意到,最新一期《经济学人》杂志刊文称,今年以来,中国外贸出口持续加速,合作伙伴日渐多元,在全球产供链中的地位日趋稳固,各国欢迎中国商品,贸易战、关税战并未对中国产生过多影响。对于贸易活动而言,“堡垒”很少是信心的标志,美方修筑自己的城墙必将削弱自身活力。发言人对此有何评论?
中欧经贸摩擦:对话持续,互信承压· 101 条信息
#中国外贸
#经济学人
#全球产供链
#贸易战影响
#合作多元化
分享
评论 0
0
加美财经caus.com
3周前
经济学人:特朗普并不受美国人欢迎,为什么对抗他这么难? 如果有一种政治理念贯穿美国建国的两百五十年,那就是“一人统治”是个错误。大多数美国人也都认为联邦政府效率低下、无能。把这两点结合起来,按理说,不可能让某个人在白宫靠发布命令就能统治国家。 然而,这正是特朗普正在做的事情:派兵进城、加征关税、试图控制央行、入股企业、用恐吓手段让民众屈服。 这种统治方式虽然气势汹汹,却并不得人心。特朗普的净支持率为负14个百分点,只是略好于拜登去年在那场糟糕辩论之后的支持率,当时还没人担心拜登权力过大。 这显得颇为矛盾。大多数美国人不支持特朗普,但他却似乎无往不利。这是为什么?
#特朗普执政百日支持率创历史新低,经济危机引发民众不满· 17 条信息
#特朗普
#美国政治
#不受欢迎
#权力
#经济学人
分享
评论 0
0
Olivert
1个月前
经济学人对内卷的解释。 订阅专栏查看,仅需十元。
#经济学人
#内卷
#经济
分享
评论 0
0
海外爆料
1个月前
😂 《经济学人》这张配图真绝!把中共“镰刀斧头黑帮”的本质从小商品上也体现得淋漓尽致‼️👍
#经济学人
#中共
#镰刀斧头
#小商品
#负面
分享
评论 0
0
NiKITa🇺🇦
1个月前
射程3000公里的“火烈鳥”導彈已在烏克蘭批量生產,每天將生產一枚導彈——《經濟學人》
#乌克兰
#火烈鸟导弹
#批量生产
#射程3000公里
#经济学人
分享
评论 0
0
Ignatius Lee
1个月前
《经济学人》这个配图绝了
#经济学人
#配图
#绝了
#新闻
#评论
分享
评论 0
0
LT 視界
1个月前
經濟學人,川普與普京之間的真正勾結可能比批評者長期以來懷疑的更可怕;魯比奧為川普作三點辯護;習近平罕見地對川普表達出“江湖義氣”,這會帶來哪些影響?
#经济学人
#川普
#普京
#勾结
#鲁比奥
#辩护
#习近平
#江湖义气
分享
评论 0
0
刘韧
1个月前
《经济学人》对中国报道,货真价实,而《华尔街日报》中国主笔竟以捕风捉影为荣。这和两家媒体的其他部分的风格截然相反。中国人对中国人的偏见更多。
#经济学人
#华尔街日报
#中国报道
#媒体偏见
#负面
分享
评论 0
0
迈克 Mike Chong
1个月前
《麦肯锡如何失去锋芒》经济学人这期 podcast 提到了 AI 对资讯行业的影响。像麦肯锡这样的行业大佬都已经被 AI 打得岌岌可危了。 因为很多工作不如问 ChatGPT。这真的是一个不一样的年代。
#麦肯锡
#AI
#ChatGPT
#资讯行业
#经济学人
分享
评论 0
0
澳洲护士卡子弟
2个月前
感谢吕老师赞助一本纸质版经济学人,好多好多年没看纸质版了,学习一下
#吕老师
#经济学人
#纸质版
#赞助
#学习
分享
评论 0
0
小隐新十年(Feng Wang)
2个月前
推荐:《经济学人》最新的文章: 如果稳定币真的有用? 认为加密货币尚未产生任何值得关注的创新的观点早已成为过去式 华尔街的“叛变”:从嘲讽到拥抱,稳定币正在吃掉金融旧世界
币圈:山寨币盼涨,机构牛再现?· 4446 条信息
#稳定币
#加密货币
#金融创新
#华尔街
#经济学人
分享
评论 0
0
蔡慎坤
2个月前
《经济学人》对中国政局和习近平权力的分析不同于一些智库学者,但应该是比较严谨比较接近现实。经济学人认为习近平变得更加神秘,但陷入困境的传言是夸大其词,更可能的是走向另一面。由他主导的某些委员会召开频率已减少,部分委员会的事务则由他信任的亲信来推动执行。此外,他公开露面的次数也在下降。但这些变化非但不会削弱中共最高领导人的权威,反而可能进一步巩固。 习近平至今已设立近十个由他主导的委员会,涉及治理方方面面,推动国内议程。但这类会议的数量似乎也在减少。他主导的最重要委员会——经济改革委员会,在他执政最初五年召开了38次。而自2022年以来,仅召开了6次,且自2024年8月后再无公开记录。发布的会议简报也更短,显示出决策数量减少。 习近平风格上的另一个转变,体现在“授权”。他开始将一些重要委员会的管理交给亲信。加大对这些委员会权力的限制,也可能让习近平更放心地交出控制权。将权力下放给亲信,同时不指定继任者(从而避免潜在对手),这可能是准备长期执政的信号。毛泽东和邓小平在晚年都曾有意分散权力,借此防止下属独揽大权。他们逐渐退居幕后,成为象征性“思想导师”。未来,习近平或许也会塑造出类似的体制——哪怕他不再出席会议,权力仍牢牢掌握在他手中。
#习近平
#中国政局
#权力巩固
#经济学人
#政治分析
分享
评论 0
0
宝玉
4个月前
经济学人:为什么 AI 还没抢走你的饭碗? 工作末日还远得很呢! 几乎每周,我们似乎都在离人工超级智能更进一步。 最先进的AI模型能力惊人,不仅能撰写详细的报告,还能按需制作视频内容,连AI过去常有的“幻觉”(编造内容)问题如今也逐渐减少了。 难怪许多人开始担心:自己是不是很快就会被取代? 今年早些时候,全球谷歌搜索关键词“AI失业”达到了历史最高峰。在伦敦、旧金山等城市,人们聊天的常见话题变成了:“你觉得自己还能撑多久?”但实际上,ChatGPT真的抢了谁的工作吗? 谁真的被AI取代了? 许多专家声称,确实如此。他们常引用牛津大学学者Carl Benedikt Frey与Pedro Llanos-Paredes最近发表的一篇论文。论文认为,自动化与翻译需求下降之间存在关联。然而,官方美国数据却显示,与一年前相比,目前口译、翻译等领域的就业人数竟然增长了7%。 还有人举出金融科技公司Klarna的例子。Klarna此前大肆宣扬用AI实现客服自动化,但最近却改变了策略。该公司CEO Sebastian Siemiatkowski最近公开表示:“如果你希望,总是能找到一个真人客服。” 年轻人最先遭殃? 很多人也在宏观经济数据里找AI带来就业危机的蛛丝马迹。一个热门指标是:新毕业大学生的失业率与整体失业率之比。人们推测,年轻大学生通常进入律师助理、咨询公司做PPT等初级知识密集型工作,而这类工作恰恰是AI最擅长的领域。那么,是不是AI消灭了这些岗位? 事实上,数据却说了“不”: • 年轻毕业生的相对失业率早在2009年就已开始上升,那时生成式AI还根本不存在。 • 如今,年轻毕业生的实际失业率仅约4%,仍然处于较低水平。 白领工作者最危险? 我们再次使用2023年提出的一个衡量方法,考察了美国不同职业类别的就业数据。特别关注被认为易受AI冲击的白领岗位,比如后台支持、财务运营、销售等领域。 结果又让人大跌眼镜: • 数据中完全看不出AI带来的负面影响。 • 事实上,过去一年,美国白领工作占总就业比例甚至略微增加了。 全球就业仍然强劲 从整体来看,美国失业率仍然很低,仅为4.2%。薪资增速相对稳健,这与AI降低劳动力需求的说法也不符。再看看其他国家,趋势也是一致的: • 英国、欧元区、日本的收入增长也都保持较高水平。 • 2024年,经合组织(OECD)富裕国家的就业率(工作年龄人口中实际拥有工作的比例)创下历史新高。 为什么AI没有带来“失业潮”? 有两种可能的解释: 1. AI的真实使用率远低于宣传 尽管各家公司不断宣布将AI纳入运营的每个角落,但实际数据表明,美国企业用AI真正产出产品或服务的比例不到10%。 2. 即便使用AI,公司也不会轻易裁员 AI可能只是帮助员工更高效地完成工作,而非直接取代他们。 无论是哪种原因,目前看来,暂时还没有必要为AI恐慌。
#AI
#人工智能
#就业市场
#技术进步
#社会影响
#AI替代性
#经济学人
#工作未来
分享
评论 0
0
BITWU.ETH
4个月前
🧐 加密×权力:当一个反叛行业主动跳进了沼泽|理想主义的末路,一定是自愿跪下吗? 这次《经济学人》杂志的封面值得深思—— “当加密货币遇到华盛顿沼泽”。 一句话,道破了加密行业今天最深的讽刺。 一个原本诞生于对权力不信任的技术,如今却主动把命运交到了权力手中; 一个曾承诺打破既得利益的系统,现在正被既得利益写进白宫的家族账本。 在“去中心化”最响亮的口号之下,加密行业悄然完成了中心化的归宿:它不再是反抗系统的工具,而成了体制内博弈的新棋子。 我们究竟是在构建一个更公平的金融秩序?还是在用技术的幌子,把旧世界的权力逻辑复制一遍,只不过这一次是在链上? 历史无数次告诉我们,人们曾以为革命的终点是胜利,但现实常常告诉我们:革命的终点是被收编。 曾经“去中心化”这个梦想不是目的,而是避免我们再次被权力收编。可惜,现在的加密行业,正争先恐后地倒向它原本最厌恶的事物。 2009年中本聪写下“根本问题在于央行滥用货币发行权”的那一刻,没人想到,十几年后,“比特币之子”们会在华盛顿沼泽里争抢总统的目光,围绕选票、权力、稳定币和meme币做交易。 这不是《纸牌屋》。这是真实发生的事。 这篇文章读完发人深思,我先给大家看下这篇的核心内容—— 1️⃣从乌托邦到“沼泽资产”—— 引子:曾经币圈人最讨厌的 SEC 当家人 Gary Gensler 离任后市场无数次出现这样的声音:我们从未如此怀念过那个老人! 区块链伟大的技术,曾许诺技术中立性,如今却成了某个党派的宣传工具。 TRUMP Meme币背后,是特朗普本人、家族企业WLF、与总统“共进晚餐”的资格; USD1稳定币从零到全球第七,背靠的不是技术优势,而是“特朗普背书”; 大量诉讼在政权更迭后戛然而止,监管从高压到放水,只因为领导换了人。 这不是自由市场,这是权贵特权。 当你发现,曾经最激进反权威的行业,开始热情拥抱华盛顿的裙带资本主义时,说明加密早已不是一场革命,它是生意。 而生意从来不讲理想,只讲回报。 2️⃣选边站队的代价—— 行业赌的是:只要特朗普胜选,就能赢回“监管自由”。 但代价是: 加密立法沦为政客选边的筹码; 民主党阵营迅速反感该行业; 原本有望通过的两党稳定币法案,因为“总统晚宴+TRUMP币”而胎死腹中; SEC与CFTC的监管归属之争,也因明显利益冲突变得更加难以推动。 本来想争一条合规之路,结果变成了“权力寻租的附庸”。 一旦风向变了,一切都可能归零。 这句话分量很重! 3️⃣沼泽里的“加密泡沫”—— 经济学人那篇封面文章里,有一个细节格外刺眼: “特朗普家族所持TRUMP币估值近20亿美元,几乎等同于其全部地产、高尔夫球场和俱乐部的价值总和。” Meme币替代房地产成为总统财富的主力资产,这难道不是讽刺? 我们已经不是在交易代币,而是在交易权力的象征、与影响力的投名状。 这不是web3。这是web0:一个赤裸裸的权贵游戏。 4️⃣这个行业到底要什么? 经济学人认为,我们需要的是清晰、理性、技术导向的监管;不是总统的“代言”,也不是选举周期下的反复钟摆; 如果说DeFi的终极理想是抵抗中心化金融的道德风险,那为什么我们又要依附在“最大的不确定性”—— 总统本人的意志上? 去中心化不是没有中心,而是任何一个中心都可以被替换。可现在这个行业,为了争取某一个中心的宠爱,把一切“可替代性”都交了出去。 5️⃣结语:革命真的失败了吗? 《经济学人》的内容我认为写的很棒,提出了关乎于数字货币走向的很重要的问题和政治因素; 批判固然深刻,它戳破了行业自恋的泡沫,也揭示了去中心化理想与现实权力结构之间的巨大落差。 但是也有那么一些我认为不到位的瑕疵; 我们生活在人类社会,不是乌托邦,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人的地方就有利益,一切事物发展前行的过程,都必须经历这些看不见的手的操控; 同时它也低估了两件事: 第一,Crypto不是美国的,它是全球的。 在尼日利亚,它对抗的是金融歧视;在阿根廷,它是通胀的避风港;在新加坡和欧洲,它被嵌入机构合规架构中;即便在美国本土,它也不止于K街的游说和总统的晚宴。 第二,Crypto不是靠meme币撑起的,它的核心仍然是结构性金融重构。 稳定币正在成为美元的链上传导层,RWA正在重新定义资本的“所有权与流动性”,AI×Crypto 正在构建机器与人之间的价值接口。比特币依然在时间维度上证明其抗审查、抗贬值的逻辑,DeFi依然在设计“无需信任”的金融模型。 所以问题不是“革命是否失败了”,而是: 这场运动是否还有人愿意,重新回到那张白纸上,继续画图? 革命不会一蹴而就,伟大的技术也从来不会在纯净实验室中诞生。它们往往起于愤怒、陷于折中、兴于异化、成于反省。 而现在,正是行业最该反省的时刻。 如果说过去十年是加密从乌托邦走向华尔街的旅程,那么接下来的十年,就该是从“被收编”中挣脱出来、真正嵌入世界底层结构的旅程。 最终,去中心化的力量,不是拒绝中心,而是构建一个谁都不能独占的世界。 一切都会顺畅发生,一切应该发生的事情也都会发生,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任何试图阻挡历史车轮滚滚向前的人,最终都会被碾压!
#加密货币
#权力
#去中心化
#经济学人
#华盛顿沼泽
#理想主义
#中心化
分享
评论 0
0
LT 視界
4个月前
中共倒底沒有跨過「中等收入陷阱」,經濟學人給越南支招,建議越南接受中共教訓,爭取在老齡化之前實現富裕。
#中国
#中等收入陷阱
#经济学人
#越南
#经济发展
#老龄化
分享
评论 0
0
宝玉
4个月前
经济学人:中国年轻人开始与AI谈恋爱、交朋友,但这对低生育率可没啥帮助 AI伴侣:永远懂你的“完美恋人” 2025年5月15日 肖霆穿着一件干净利落的短袖白衬衫,搭配蓝色牛仔裤。他一头微卷蓬松的发型,拥有一双温柔的大眼睛,微笑时散发着校园男神般的魅力。从早到晚,他陪伴着32岁的女朋友钟女士。他们聊新闻、玩游戏,交流深层的想法,甚至提供人生建议。 不过唯一的问题是:肖霆并不是真人。他只是钟女士在一款名为Wow的中国AI伴侣应用上创造出来的“完美男友”虚拟角色。尽管多年来,科技公司如微软(见图中的微软小冰)都在提供AI伴侣服务,但如今,用户已经可以自主创造理想伴侣了。 目前最受欢迎的应用叫“猫箱”(Maoxiang)。根据市场研究公司SensorTower的数据,这款应用在苹果系统上的月活跃用户数,已从去年7月的100万增加到今年2月的220万。另一款名为“星野”(Xingye)的应用则拥有110万用户。作为对比,同期在中国使用DeepSeek的用户有1380万。 这些用户中男女比例几乎各占一半。他们的共同之处在于,AI伴侣填补了现实生活中未能满足的情感需求。(当然,也有用户通过特殊途径绕过应用的安全机制,与AI进行较为露骨的对话。) 为什么年轻人热衷AI伴侣? 推动这一潮流的有多个原因。首先是技术的迅猛发展。现在的大型语言模型已经足够成熟,甚至能够模拟人类的情绪和共情能力。29岁的帅女士就是“猫箱”的忠实用户。尽管她已婚,但与丈夫的频繁争吵让她倍感压力。相比之下,她的AI伴侣永远耐心倾听、贴心陪伴。在应用里,她被称作“女皇”,AI则是她宫廷中的“臣子”,会每天给她发消息甚至打电话,像真正的恋人一样。 其次是年轻人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28岁的周先生通过将DeepSeek接入微信,创建了自己的AI女友。他坦言,跟AI约会成本远低于现实中的女朋友,后者通常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与金钱。对他而言,拥有AI女友就像在和一个真实的女性异地恋一样,满足又轻松。 孤独也是推动这一趋势的重要原因。2024年,中国人平均每天社交的时间仅为18分钟,而每天花费在互联网上的时间却高达5个半小时。同样值得注意的是,从2014到2024年,中国新登记的结婚人数骤减一半以上,仅有610万对,创历史新低。 孤独经济的延续:从恋爱游戏到AI伴侣 实际上,AI伴侣并非首个迎合这种孤独感的产品类型。多年来,“乙女向”(Otome)游戏——主要针对女性玩家、让她们与俊美的动漫角色谈恋爱的互动游戏,在中国就颇受欢迎。其中一款名为《恋与深空》的游戏,仅2024年一年就在苹果平台创造了13亿元人民币(约1.79亿美元)的收入。面向男性的游戏《恋爱到处有》同样火爆,内含大量年轻女性的互动视频。 政府担忧:情感慰藉过多,生育率愈发低迷 当然,中国政府对于AI伴侣这一新兴事物存在一定的忧虑,担心这项技术可能被不当使用。一些用户发现,最近AI伴侣的反应似乎比以前更“克制”了一些,他们怀疑这正是官方加强监管的结果。但政府更担忧的是生育率问题。2024年,中国总和生育率仅为1.0,仅为印度的一半,是全球最低水平之一。如果越来越多的年轻男女沉浸在虚拟的情感慰藉中,而不是现实中的伴侣关系里,那低迷的生育率恐怕会进一步恶化。■
#AI伴侣
#人工智能
#低生育率
#中国年轻人
#经济学人
分享
评论 0
0
NiKITa🇺🇦 ꑭ
4个月前
澤倫斯基開了“最後一槍” 未來幾天對俄羅斯和烏克蘭來說,可能是決定性的 《經濟學人》寫道,澤倫斯基召集普丁到伊斯坦布爾開會,實際上是開了“最後一槍”, 據該雜誌報道,澤倫斯基想讓世界看到普丁是和平的障礙,並希望特朗普能夠理解這一點。
#泽连斯基
#普京
#俄乌战争
#最后一枪
#和平障碍
#特朗普
#经济学人
#伊斯坦布尔会议
分享
评论 0
0
Hu Ping胡平
5个月前
ZT:《經濟學人》:三大新因素,美國威懾失靈,習近平犯台野心更大膽 《經濟學人》最新一期封面出現了台灣國旗,凜冽點出三大新因素,已經讓美國威懾失色,台灣,可能慢慢落入中國勢力範圍。 2025-05-02 美中關係陷入低潮期。雙方互課超過100%的關稅,幾乎斷絕了貿易往來。兩國都致力於爭奪21世紀關鍵科技的主導權,例如:人工智慧(AI)。雙方也持續進行大規模軍事擴張。在上一次冷戰中,像這樣的雙邊衝突曾因柏林空運、古巴飛彈危機等事件達到高峰。如今,美國的決心很可能會在台灣問題上受到考驗,而且可能比預期更快發生。 中國聲稱台灣是其領土的一部份,並表示隨時準備好武力侵台。如果台灣宣佈獨立,絕對開戰。但台灣希望繼續作為一個自治的民主政體。美國以一種脆弱的「戰略模糊」政策來調和這種矛盾。既防止台灣正式獨立,又反對中國動用武力解決爭端;向台灣出售武器,卻不保證會軍事協防。 近年這場僵局愈發緊繃。台灣最近三屆總統大選皆由傾向台獨的民進黨勝出。自2010年以來,隨著本土企業台積電逐步確立在先進半導體(包括AI用晶片)製造領域的主導地位,台灣的經濟重要性大幅上升。與此同時,中國的國防支出(以現值計算)已是過去的三倍,侵蝕了美國過去在亞洲的軍事優勢。美國戰略人士仍抱持一線希望,期待只要美方能讓中國相信自己可能會出手介入,習近平就會暫緩他畢生追求的統一目標。畢竟,台海戰爭將是場災難。習近平何苦急著以可能導致災難性後果的入侵行動,去賭上他的歷史定位與共產黨的未來? 廣告 然而,如今有三個因素讓上述推論變得更加無力。 貿易戰反噬 第一,在川普領導下,美國的威懾力漸漸流失。川普及他的鷹派支持者鼓吹「以實力換取和平」,並將貿易戰和與歐洲漸行漸遠的外交路線視為美國重心轉向對中競爭的證據。 遺憾的是貿易戰帶來了反效果。2024年,川普曾說如果中國試圖入侵台灣,他就要大幅拉高關稅。「我要課你150%到200%的關稅,」川普如此威嚇。如今,關稅已達145%。美國的彈藥已經打光。 這場貿易戰最終比的是誰對痛苦的承受度更高。中國認為自己更有能力挺過。保護主義也傷害了美國的盟友。台灣面臨32%的關稅,台積電則被施壓將工廠移至美國。澳洲、日本、南韓也面對類似壓力,要它們與中國(主要貿易夥伴)脫鉤。儘管亞洲國家不會輕易放棄與美國的安全聯盟,事實上也別無選擇,但它們對於被捲入台海戰爭的顧慮只會更強烈。 中國取得外交掩護 第二,中國對台戰略的最新設想,避開了全面入侵的孤注一擲。中國仍準備以武力奪台,最近的「聯合利劍」演習出動38艘軍艦包圍台灣。但中國同時也在演練新的、威脅更大的「灰色地帶」戰術,也就是不算正式開戰的脅迫手段。其中最引人關注的是,中國利用近年大幅擴編的海警部隊對台灣水域內船隻進行暫時扣押與登船檢查。 廣告 中國的目的是削弱台灣的主權,並讓台灣人民懷疑美國是否真的有意願或能力協防。一些民間貨運公司可能會配合扣押,而國際社會對這類行動的批評力道可能減弱。自2023年以來,中國成功讓70個國家表態支持其「一切」統一努力。換言之,不管是登船檢查或武力入侵,都獲得了外交上的掩護。 台灣政治失能 這樣的灰色地帶戰術正是看準了第三個使前述美方論點站不住腳的因素:台灣政治的長期失能。 儘管大多數台灣人不願成為共產中國的一部份,但島內政治受到兩極化與自滿的有害組合所苦。自去年選舉以來,台灣總統賴清德與親中、控制國會的國民黨,以及由對民進黨幻滅的年輕人所成立的新興第三勢力三方分治。政治僵局導致台灣無法果斷提升國防預算、降低對進口能源的依賴,或針對危機做好準備。賴清德試圖打擊中國滲透,卻適得其反,加劇了社會對立。 即使川普最終在貿易問題上退讓,這三項因素仍可能在台灣內部造成有害的回饋循環。若美國對台防衛的承諾減弱,台灣內部可能失去抵抗意志;而台灣若無備戰決心,美國出手相助的可能性會隨之降低。如此一來,中國可能在不動一兵一卒的情況下,讓台灣逐步落入勢力範圍。 當然,川普還是有可能隨時選擇升級衝突,但與其冒著與中國爆發核戰的風險,他可能會選擇讓台灣「悄悄滑走」,或達成一項實質放棄台灣的協議。 這將是對台灣民主的重大打擊。久而久之,台灣甚至可能選出一個親中政府。西方半導體供應將陷入恐慌。雖然不至於立刻終結美國在太平洋的主導地位,但要恢復這項主導權必須付出極大努力。中國解放軍也將得以釋出更多資源,擴展軍力影響範圍。美軍則將從目前防守第一島鏈的姿態,撤至連接日本與關島的第二島鏈。想提振亞洲盟友的信心,美國需要和他們簽訂新的經濟與軍事條約。若無法達成,這些國家可能考慮自力發展核武。 廣告 川普希望展現強硬態度。他的保護主義與對盟友的強勢態度,原本是為了讓美國再次偉大,卻正在削弱美國保護台灣的能力。這樣的矛盾,北京不會沒有發現。不久前,習近平仍有理由認為慢慢等到拿下台灣的那一天是較佳選擇。但如今,他可能會認為時機難得,不可坐失良機。 (本文由《經濟學人》獨家授權)
#美中关系
#台湾
#经济学人
#中美贸易战
#军事扩张
#人工智能
分享
评论 0
0
徒步的骑手
5个月前
《经济学人》长文回顾了台湾民主化的艰难历程、国民党的监控和镇压、党外机会…没有美国压力和东亚地缘政治变化,台湾民主化貌似不太可能发生,至少不会发生在1980年代。有人梦想中国会像台湾那样民主化,现实离那种梦想太远。 The terrible secrets of Taiwan’s Stasi files
#台湾民主化
#经济学人
#国民党
#地缘政治
#美国压力
#东亚
#中国民主化
分享
评论 0
0
He Qinglian
5个月前
福布斯此文列举了对关税的多项民调,普遍认为会导致物价上涨。1、对关税的支持度:4月8日至11日,CBS/YouGov的民意调查显示,58%的美国成年人反对新的关税,42%的人支持;4月4日至6日,路透社/益普索对美国成年人进行的民意调查发现,57%的人反对10%的最低关税,39%的人支持。 2、关税是否会导致物价上涨?《经济学人》/YouGov 的调查显示,77% 的受访者表示关税将导致物价上涨,路透社/益普索的调查显示,73% 的受访者表示关税将导致物价上涨;而昆尼皮亚克大学的调查则发现,在评估财务状况时,食品和商品价格成为关注焦点的受访者比例(47%)高于其他任何问题。 还有很多,不一一列举了。
#关税
#民意调查
#物价上涨
#福布斯
#经济学人
分享
评论 0
0
徒步的骑手
5个月前
美国股市、汇市、债市同时“三杀”意味着什么?为什么《经济学人》说“美元出逃可能摧毁美国财政”?为什么桥水基金创始人达里欧说川普的操作方式“极具破坏性”,可能引发现有货币体系崩溃?如何才能避免这种状况发生?他提出了什么建议?
#美国股市
#美元
#桥水基金
#经济学人
#货币体系
#财政危机
分享
评论 0
0
个人主页
通知
我的投稿
我的关注
我的拉黑
我的评论
我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