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财经
科技
虚拟货币
其他
登录
#历史反思
关注
Daniel Fang
14小时前
作家阿英说:“过去帝国主义劫夺我们的文物,我曾痛心疾首,现在我倒想通了,如果让这些不肖子孙毁灭了,倒不如让外国人保存起来。 =========================== 老目评论:所以从文化传承的角度讲,中华民族倒是要感谢那些曾经的侵略者,比如八国联军,若不是他们,不知还有多少文化会被毁灭,而真正毁灭中华民族的恰恰就是中国共产党。
#文物保护
#帝国主义
#文化传承
#共产党
#历史反思
分享
评论 0
0
笑珊
1天前
苏联崩盘前人人都说: “这么强大怎么可能崩溃!” 苏联崩盘后人人都说: “这么个破玩意是怎么坚持到现在的?” 因为在崩盘前,多数人们不知道真相, 看的是表面,以为非常强大,坚如磐石; 崩盘后,大家才知道真相, 发现其内部早已千疮百孔,腐烂不堪。
中共帝国崩溃后中华沦陷区三种国家格局的形成· 16 条信息
#苏联崩盘
#信息不对称
#真相与表象
#历史反思
#社会解体
分享
评论 0
0
朱韵和
3天前
《晚年周恩来》劈头轰击要害的“炸弹”则是周即将油尽灯枯时的央告——1975年6月16日晚在病榻上强撑着用颤抖的手给毛写的信,先报告第3次开刀后膀胱癌的下步治疗方针;接着根据自己的研究建议毛早治眼病,继“这段话,略表我的寸心和切望!”的结尾道:“从遵义会议到今天整整四十年,得主席谆谆善诱,而仍不 断犯错,甚至犯罪,真愧悔无极。现在病中,反复回忆反省,不仅要保持晚节, 还愿写出一个像样的意见总结出来。 高分析周预感毛对当年中央苏区两人间的过节、宁都会议上的一箭之仇耿耿于怀,即便在自 己生前高抬贵手,身后大概也不会放过。写罢后为让毛能领会自己的一番苦心,又以央求的口吻 给毛的机要秘书张玉凤附了一张便条:“玉凤同志:/您好!/现送十六日夜报告主席一件。请你 视情况,待主席精神好,吃得好,睡得好的时(候),念给主席一听,千万不要在疲倦时念,拜 托拜托。/周恩来/1975.6.16.22时半”作者称令人百戚杂陈的上述短信浓缩了重厚的历史内容, 是周对一生与毛关系的自我总结,及解读其晚年内心世界的难得的线索,又发问“这篇辞卑言重, 极尽低首下心之能事的东西,究竟是周恩来内心深处的真情表露呢,还是在乞求毛高抬贵手的韬 晦之术呢?抑或两者兼而有之?” 周对毛5月3日政治局会议上翻老账深感忧惧而煞费苦心想尽早化解,回应敲打的信为表白 心迹、恳请宽恕而不惜自贬“犯罪,真愧悔无极”。欲利用毛因老年性白内障不能看、写而须通 过身边人传话的境况来乞使勾销旧怨,还在殷切嘱托女秘书以最佳方式转递的便条里不顾长幼尊 卑而失身份地问候“您好”。一心想在风烛残年解脱精神包袱而对此表态的期盼尽在不言中 诚如 作者的剖析,落款时间比致毛信晚30分钟而可见使出浑身气力精心布置的便条更值得玩味:以 超常的“您”称谓的起首之后又有非敬语的“请你视情况”而呈另类矛盾,从中可发现谦恭与矜 持的两立而有如《走下圣坛的周恩来》追求的带光线的立体,由此还能把称谓的用法作为解读政 治文法、人心机微、社会原理的重要材料。 李锐评《晚年周恩来》,肯定关 于毛、周的关系和“文革”内情的叙述符合事实,称周对毛的一套心知肚明却无奈,“他只能当 丫头,你要我干什么我干什么”。由此可领悟到全国人民“大管家”不仅顺从领袖形似仆从, 甚至对红都禁域“小管家”的“小丫头”也是百般迁就。周赴长沙后已平步青云升作机要秘书的 张玉风向他抱怨:“你看,……主席的吃、喝、拉、撒、睡,都要我管。你也不管管。”李志绥描 绘的“弄得周很尴尬”从严辞语气想来合乎情理,反观江青对张的热中有冷则能联想电影《大 红灯笼高高挂》的台词——倔强的4太太力主处罚犯家规的下人时说的“(被老爷)封了灯我也是太太。太太就是太太,丫鬟就是丫鬟” ---从称谓“魔杖”管窥中国政要心迹及中国社会规则 夏刚
#周恩来晚年困境
#毛泽东猜忌
#权力斗争
#张玉凤
#历史反思
分享
评论 0
0
悉尼閑人
1周前
文革后梁漱溟回忆:“他们撕字画、 砸古玩,还一面撕一面唾骂是封建主义的玩艺儿,把我曾祖、祖父和我父亲在清朝三代为官购置的书籍和字画......统统堆到院里付之一炬。” 作家阿英说:“过去帝国主义劫夺我们的文物,我曾痛心疾首,现在我倒想通了,如果让这些不肖子孙毁灭了,倒不如让外国人保存起来。”
#文革
#梁漱溟
#破坏文物
#文化浩劫
#历史反思
分享
评论 0
0
朱韵和
1周前
刘少奇最伟大的功劳在于从事了一项发明创造。他提出了“毛泽东思想”。 一九四五年党中央在延安召开“七大”,刘少奇在会上热辣辣地夸奖毛泽东。他做了几次报告,次次都是嘴巴上盛开喇叭花。有一次报告,他总共一百零五次提到毛泽东的名字。这是我统计的。当时我在台下,十分注意地看台上的领袖们的表情 。他们均在点头,周恩来、任弼时点得很轻,充其量能算颔首而已。林彪点得冲动而激烈,象小鸡啄米一般。令我奇怪的是,毛泽东也和他们一样点头。他脸上挂着自信的笑。他放任自流地听凭别人歌唱自己。 刘少奇作修改党章的报告。毛泽东被他表扬了绝不下一百次,如果加上“毛泽东思想”就更不计其数了。他几次脱离报告,去解释那个刚被分娩出来的字眼。每到这时,他的声音都会提高八度。念稿时他还稍有结巴,这时却流利如水。他一次一次地用手劈开胸前的空气,他特别激动。当他最后一次作解释,说出了那句在以后被千万次重复的名言时,他的声音嘶哑了:“我们伟大领袖毛泽东已经用他的思想把我们全民族的思想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这就是毛泽东思想!”掌声雷动,几乎要掀翻杨家岭大礼堂的天灵盖。 “毛泽东思想”是刘少奇这个母亲生出来的。这个婴孩一出世就注定要万岁的。今天,毛泽东已无言,刘少奇亦无言,但毛泽东思想仍在喋喋不休地发言。我们用它斗天,斗地,斗别人。别人也用它斗我们。谁上台谁就自己宣布掌握了它;谁下台谁就被别人宣布背叛了它。上台下台,车轮咕辘辘转,只有它岿然不动。 ---刘亚洲:《“二把手”刘少奇》 (此文被访者是一位在中央办公厅秘书局工作长达四十年之久的老同志。)
#刘少奇
#毛泽东思想
#个人崇拜
#政治运动
#历史反思
分享
评论 0
0
悉尼閑人
1周前
学校组织去看731,如果在民主国家会怎么样?
#731部队
#学校教育
#历史反思
#战争罪行
#负面情绪
分享
评论 0
0
澎湃新闻-文化课
1周前
《731:医学的沦陷》:来自历史的真相和个体的血泪证言
#731部队
#医学伦理
#人体实验
#战争罪行
#历史反思
分享
评论 0
0
李幺傻
1周前
《九一八当晚,到底发生了什么?》 很多人问:东北明明是中国的,为什么允许日本驻扎军队?要是没有日本驻扎军队,就不会有九一八事变啊。 九一八事变,就是日本军队——叫关东军,攻打中国军队——东北军的北大营,然后趁机占领沈阳,占领辽宁,占领东北。 日本为什么会在东北驻军?要回答这个问题,先得从满清政府说起。 1900年,山东爆发了义和团运动,烧教堂,杀洋人,满清政府装着不知道。 这个野蛮的运动迅速波及周边几省,然后蔓延到京城。京城里的洋人们为了保命,就躲在了各国使馆里。 消息传到欧美等国,欧美等国就派军队,组成八国联军,兴师问罪,一路打到京城。 始作俑者慈禧太后一看大事不好,就逃到了遥远的西安,她在西安一呆就是一年,整天吃喝玩乐,无所事事——这大清的江山大得很哪,我在每个地方都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 慈禧太后逃到西安的时候,只有一辆马车;一年后回到京城,同行的有一百多辆马车,都是陕西各地官员孝敬她老人家的民脂民膏。 中国的北面是俄罗斯,这是一个嗜血成性的民族。 八国联军进攻京城,俄罗斯除了派兵参战外,还另外派军队,趁着中国混乱,慈禧西逃,占领了中国东北。 当时的八国联军只有2万人,而俄罗斯派往中国东北的军队,就将近20万人。 所以,俄罗斯轻易占领了东北。 八国联军退了,老佛爷回来了,满清政府赔钱了,按说这事也就平息了。 可是,占领了东北的俄罗斯军队赖着不走。 我曾经在一本1972年出版的《中国近代史》上看到这么一段话—— 俄罗斯外交大臣说:“我们已经有了白俄罗斯,为什么不能再有黄俄罗斯?” 俄罗斯不走,慈禧也没有办法。打又打不过,骂又听不懂,愁啊! 后来,有人建议说:东北是块肥肉,龙兴之地啊,谁都想要,俄罗斯想要,日本也想要,现在俄罗斯占了,日本肯定不高兴,不如请日本赶走俄罗斯。 慈禧一听,这是个好办法啊,借刀杀人,赶紧派人去找日本。 可是,日本也不傻啊,我替你打架可以,你得拿钱啊。自古以来,拿人钱财,替人消灾。 当时的满清政府,给八国联军赔了钱,穷得叮当响,哪里有钱给日本啊,国库都见底了。 日本就提出说:你不给钱也行,你得把铁路的经营权给我,我自己收钱。 东北这地方自古以来就富裕。 俄罗斯占领东北后,为了掠夺东北各种资源,就大修铁路。 这条铁路叫东清铁路,从俄罗斯的赤塔,经中国满洲里、哈尔滨、绥芬河,到达海参崴。后来,改成了中东铁路、中东路。 这条铁路对俄罗斯来说太重要了,它能够昼夜不息地,源源不断地把东北的好东西运往俄罗斯。 日本要替满清政府打仗,满清政府没钱给,日本也看上了这条铁路,就说:没钱不要紧,你把这条铁路的经营权给我。 满清一想,这铁路又不是我建的,你要就要吧,东北那旮旯的好东西太多了,给日本和给俄罗斯,都是一样的,反正我也拿不上。 日本有说:我要保护这条铁路啊,我要驻军。 满清只想一心把老祖宗的东北要回来,你驻军不驻军,我都不在乎,就说:一切随你,爱咋咋地。 日本看到满清对自己的各种要求满口答应,就把国内最精锐的部队,运到东北,与俄罗斯开战。 当时,日本的军事力量和俄罗斯比起来,悬殊太大了。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这场战争打不赢。 但是日本军方提出来“赌国运”。赌赢了,日本以后就吃香的赫拉德;赌输了,地球上就没日本了。 日本军方一直有赌博的毛病,后来的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珍珠港事件……都是这样。 这场战争,历史上叫“日俄战争”。 人数和装备都不占优势的日本,硬是靠不怕死不要命打赢了。 日本人后来拍了很多这场战争的电影,我觉得最好看的是《二零三高地》、《日本海大海战》。 我们上学的时候,有篇课文说鲁迅弃医从文的原因,是说看到日本人杀一个中国人,这个中国人给俄罗斯人送情报……鲁迅说中国人麻木不仁,只在旁边观看,他要救治中国人的灵魂。 当时不明白东北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中国人为什么要给俄罗斯人送情报,日本人为什么又要杀这个中国人?问老师,老师也说不清。 很多年后查看资料,才明白了,原来是这么回事!日俄战争啊。 那么,当时的中国人到底是该围观,还是该去解救这个送情报给俄罗斯的人? 日本打赢了日俄战争后,俄罗斯被迫把中东铁路南段的经营权交给日本,也就是从长春到海参威的这一段。 日本为了保护这段铁路,就驻扎了军队,还让大量侨民从日本来到中国,定居在铁路两边。 这支军队,就叫关东军。 最初,关东军只有几千人。后来因为战争而急剧扩展,到抗战末期,人数已经达到了70万人。 现在,我们快进到九一八事变。 1931年9月18日,东北军首领张学良实际控制着东北华北地区,总人数多达30万,是当时中国各方军队中,人数最多的一支。他不但有陆军海军,还有空军。不但有军队,还有兵工厂。 而当时日本在东北的军队,大约一万人,以日军第二师团的一部为主。 一万人对30万人,这个比例相差太悬殊了。但是关东军参谋石原莞尔说:”我用竹刀就能把张学良的屎尿吓出来。“ 于是,石原莞尔就和另一名参谋板垣征四郎密谋,决定发动战争。 石原莞尔被后世的历史学家认为,他是日本当时唯一的战略家。而板垣征四郎,后来成为日本战斗力最强的第五师团的师团长,在中国战场上”功勋卓著“。 九一八的晚上,仅有500人的关东军一部,进攻东北军的沈阳北大营。当晚,沈阳北大营驻扎着东北军一个旅三个团,共一万人。 日军进攻的时候,这个旅的旅长不在,三个团的两个团长不在,只有一个叫王铁汉的团长在,他命令东北军英勇抵抗。王铁汉后来征战各地,成为了抗日名将。 北大营的枪声连珠般地响,当时留守在沈阳的东北军参谋长荣臻不知道该怎么办,就赶紧找张学良。 张学良在哪里? 张学良在北京剧院的包厢里,正看梅兰芳的《宇宙锋》。 梅兰芳的回忆录里说,他看到张学良带着一帮人匆匆忙忙离开,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荣臻的回忆文章说,半夜时分,不抵抗命令到达了,他让北大营停止抵抗。 但是,这个不抵抗命令是谁下达的,荣臻没有写。 荣臻传达了不抵抗命令后,听说飞机场还有24架飞机,就赶紧下令飞机飞走。但是已经晚了,日本人占领了飞机场,24架飞机全部落入日本人之手。 九一八这一晚,蒋介石在哪里? 蒋介石在从南京到南昌剿匪的船上。 蒋介石压根就不知道沈阳城这晚发生了什么,他满脑子都是围剿江西朱毛红军的事情。 蒋介石知道消息,已经到了第二天——也就是9月19日的中午。 蒋介石看到电报后,大为惊讶,立即下令回航,驶往南京。 蒋介石一直避免中日开战,他知道中日力量悬殊,他急迫地想要和德国合作,请德国军事顾问团,购买德国枪械,多装备一些德械师……时间拖得越长,对中国越有利。 而现在,日本主动进攻,局势会如何发展,中日大战会不会开始打响,他也心里没底。 中日战争,可比江西剿匪,重要百倍。所以,蒋介石只想赶紧处理这件事。 就在蒋介石接到电报的这天中午,日军已经控制了沈阳,并占领了张学良府邸。 日军将张学良府邸洗劫一空,仅仅卷走的金条,就有八万根。 我在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一本书中看到,说张学良家的钱,比沈阳的中央银行的钱还要多。 张家是当时的中国首富啊。 可笑的时候,后来,张学良还给日本写了一封信,要求归还自己的家产。 这货的脑子肯定被毛驴踢过。 九一八事变到现在,已经过了90多年。 90多年来,人们一直在争辩:到底是谁那晚对荣臻下达了不抵抗命令。 其实,张学良晚年已经说了,这命令是他下的。 而且还说:“我是罪人中的罪魁。” 他确实是罪魁。 他一生说了无数句假话,唯独这句话是真的。
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引发争议,东北沦陷背后真相揭晓· 29 条信息
#九一八事变
#张学良不抵抗
#东北沦陷
#日军侵华
#历史反思
分享
评论 0
0
李幺傻
1周前
有国内的朋友说:“身边的蠢货越来越多了,连基本的常识都没有。”我问:“怎么会这样?”他说:“1949年到1966年,只有17年,几乎所有人都成了蠢货,都相信那个人是神,不是人……”
毛泽东时代:罪行揭露与历史反思· 302 条信息
#陈露文揭露毛泽东私生活内幕,权力与情感交织的复杂关系· 340 条信息
#蠢货
#常识
#个人崇拜
#历史反思
#社会现象
分享
评论 0
0
德潤傳媒
1周前
勿忘國恥 叶剑英曾说:文化大革命整死2000万人, 这个数字是南京大屠杀死难人数的60倍。 而1958-1962年的大饥荒,全国饿死4300 万人,这个数字是南京大屠杀死难人数的 140倍。 南京大屠杀的罪魁祸首是日本鬼子,我们人所共知,可以口诛笔伐;但大饥荒和文化大革命的几千万冤魂,又当如何雪恨?
毛泽东时代:罪行揭露与历史反思· 302 条信息
#陈露文揭露毛泽东私生活内幕,权力与情感交织的复杂关系· 340 条信息
#文革
#大饥荒
#南京大屠杀
#历史反思
#灾难
分享
评论 0
0
李幺傻
2周前
这几天一直想写一篇文章《九一八当晚,到底发生了什么?》,因为懒惰,总是一拖再拖,今晚一定要写成,告诉人们历史真相。
#九一八事变
#历史真相
#历史反思
#勿忘国耻
分享
评论 0
0
李幺傻
2周前
《俄罗斯这个欧洲小国是如何成为幅员最辽阔的国家》 我最初对俄罗斯的了解,来自于俄罗斯文学作品。一百多年前,俄罗斯井喷似地涌现了一大批杰出作家:普希金、果戈里、屠格涅夫、托尔斯泰、契柯夫、蒲宁……他们的所有作品,我都看过。他们影响了中国好几代作家,也包括我。 在我的想象中,俄罗斯那片土地异常辽阔,铅色的乌云,漂浮在低空。地平线的那边,响起了沉闷的雷声。一辆马车踽踽独行,笔直的车辙两边,野花烂漫,草长莺飞,嘤嘤不绝…… 俄罗斯是全世界幅员最辽阔的国家,也是当今唯一一个横跨亚欧大陆的国家。它的土地面积,向北一直延伸到北极圈之内,向南却一直到温带;向东,通过白令海峡与美洲一衣带水,而它曾经在120年内,土地面积包括北美的阿拉斯加;向西,与世界上最发达的北欧国家接壤。 它怎么会拥有如此辽阔的土地? 因为它曾经拥有一支非常剽悍的骑兵武装,叫哥萨克。哥萨克是马背上的民族,是俄罗斯的游牧民族,是将残酷与冷血、光荣与征战发挥到极致的民族。 曾经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肖洛霍夫在《静静的顿河》中,引用了哥萨克民谣:“我们的土地不是铁犁来翻耕/ 哥萨克的土地是哥萨克的马蹄踏出/光荣的土地上种的是哥萨克的头颅/静静的顿河到处装点着年轻的寡妇/我们的父亲,静静的顿河上到处是孤儿/滚滚的波涛是爹娘的眼泪…… ” 这首哥萨克民谣让我想起了中国作家韩少功在短篇小说《西望茅草地》中引用的一首诗歌“光荣北伐武昌城下,血染着我们的姓名……”这是新四军军歌,作者是陈毅元帅。 很早以前,欧洲有一个小国家,名叫基辅罗斯,这个国家太小了,势力范围只在基辅一带。这就是后来那个俄罗斯国家的雏形。 而当时东方的宋朝,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海上丝绸之路让宋朝富甲天下,丝绸和瓷器,给宋朝从海外换回了巨额财富。那时候的丝绸和瓷器,相当于现在的手机和电脑。 1240年,成吉思汗的铁骑一路西进,剿灭了基辅罗斯。蒙古骑兵也许是有史以来最强大的一支武装力量,没有哪支军队能够和它抗衡,就连那么强悍的金国和西夏都不是对手。它比后来的纳粹希特勒走得更远。 1328年,蒙古军队灭亡基辅罗斯已经88年,原基辅罗斯国有个贵族后裔叫伊凡,他从蒙古人那里得到了大公的称号,分封了莫斯科公国,暗暗地扩张势力,准备复国。蒙古人占据的地方太多了,蒙古人又太少了,无法消化,只能采取“当地人治理当地人”的方法。 1480年,基辅罗斯已经灭亡240年,莫斯科公国已经诞生152年,伊凡家族已经到了第三代,这才把蒙古人赶出去。这比华夏民族把蒙古人赶出去,已经晚了 年。 赶走了蒙古人的莫斯科公国,大肆扩张,到1533年,它把版图,从当年伊凡接受封地的43万平方公里,扩大到了280万平方公里,一跃成为了欧洲幅员最辽阔的国家。 即使这样,他们还不满足,到了中国的明朝末年,他们已经占据了乌拉尔山、乌拉尔河的西面。乌拉尔山、乌拉尔河,是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 下一步,他们把目光盯上了亚洲。 那时候的中国呢?明清两朝都奉行闭关锁国,片帆不得下海。别说朝廷不会开疆拓土,就连民间出境,抓住了也会被砍头。所以,乌拉尔山以东的辽阔土地,尽管距离明清更近,但没有人想过纳入版图。 乌拉尔山、乌拉尔河以东,是异常辽阔的地区,冰封的冻土,一望无际的草原,人们叫它西伯利亚。西伯利亚是蒙古语的称谓,翻译成汉语就是“沉睡的土地”。 当时,世界进入了大航海、大冒险时代,整个欧洲国家都在大肆扩张,谁占到就是谁的,英国、法国、德国、荷兰、瑞典、西班牙、葡萄牙……走的是海路,而俄罗斯走的是陆路。 而当时世界GDP第一的我们,却与世界隔绝,满足于守着自己祖宗留下的家当,不与外界来往。汉朝的陆上丝绸之路,宋朝的海上丝绸之路,此时已经全部被荒废断绝。我们错过了最好的发展时机。 太监郑和曾经下过夕阳,但他的目的只是宣扬皇恩浩荡,每到一地,就大肆赏赐,炫富摆谱,从没有想过把这些地方变成我们的。 那片名叫西伯利亚的“沉睡的土地”,本该是我们的,几千年来,我们一直与居住在这片土地上的蛮人——匈奴、乌桓、突厥、瓦剌……交战。这片土地距离我们,比俄罗斯近得多。可惜的是,明清一代代皇帝,只是忙着争权夺利,消除异己,对内杀人,哪里会把眼光投放在这片土地上。这片土地,现在发现了大量煤炭、石油、天然气……如果当年明清做个人,我们的油价根本不可能会这么高。 俄罗斯进入西伯利亚时,这片土地上生活的民族有:鞑靼、奥斯恰克、聂尼茨、鄂温克、雅库特、吉尔吉斯、布里亚特、尤卡基尔、科里雅克、堪察加……这些民族中,除了鞑靼人和吉尔吉斯人建立了统一的国家,大多还处于部落联盟和氏族社会状态。 1582年,800名哥萨克骑兵,越过乌拉尔山,向西伯利亚进发。 为什么要向西伯利亚进发?因为当时欧洲市场上的毛皮生意很兴旺,俄罗斯境内的毛皮,已经无法满足欧洲市场,而西伯利亚动物众多,是毛皮的天然宝库。草原上奔跑的,那不是动物,那是钱啊。 哥萨克,原本是躲避压迫和剥削的俄罗斯和波兰农民,来到俄罗斯南部荒芜的草原,在那里放牧,练就了高超的骑术,代代相传。他们性格剽悍,好勇善战,被俄罗斯收为雇佣军。如果没有他们,就没有俄罗斯东部辽阔的版图。 几百名哥萨克,几乎是以势如破竹的姿态,占据了西伯利亚。奔跑在西伯利亚辽阔大陆上的动物毛皮,给俄罗斯换来了巨额收入。1589年,俄罗斯卖给欧洲的毛皮收入,仅有15000卢布,沾国库收入的3.7%;而到了1605年,毛皮收入达到了45000卢布,占国库收入的11%,可见当时的西伯利亚对俄罗斯有多重要。 俄罗斯人的更厉害之处在于,他们不但掠夺西伯利亚的皮毛,逼迫当地土著缴纳税收,而且,他们在西伯利亚设置城堡,比如秋明城堡、托博尔斯克城堡,托木斯克城堡……有了城堡,就能够将整个西伯利亚连成一线,有利于长期占领,缺乏火器的游牧民族想要攻占这些城堡,是没有可能的。 俄罗斯人还有一个厉害之处,就是测绘勘探,他们每占领一地,就绘制地图,山川河流,道路村落,气候植被……历历在目。地图的作用太大了,一地发生战争,其余的地方就会迅速增援。 而且,哥萨克每占领一地,俄罗斯就会向该地派出行政长官,同时,也向这些地区大量移民,这些移民包括:俄罗斯的流放犯、贫困农民,波兰、白俄罗斯、乌克兰、立陶宛、瑞典、法国、日耳曼的俘虏,强制他们搬迁到西伯利亚。甚至在1945年,日本战败,苏联还把日本关东军中的极大一部分,押解到西伯利亚,从事苦力。 俄罗斯将世代荒蛮的西伯利亚,纳入了现代化管理。那些连文字都没有的西伯利亚土著,哪里能斗得过拥有现代意识的俄罗斯人。 到了17世纪末期,西伯利亚的俄罗斯移民,已经有了30万,超过本地土著人口。在俄罗斯人的眼中,西伯利亚暂时平安。 俄罗斯人占领了1200多万平方公里的西伯利亚土地——这个地区已经比满清疆域更大——却没有停下脚步,继续向北向东扩张。 1679年,俄罗斯人向勘察加半岛进发,并在两年后,在这里设立了勘察加堡。 1711年,由75名哥萨克组成的一支小分队,从勘察加半岛出发,向千岛群岛进发,很轻松地占领了占守岛和幌筵岛。当时岛上的是日本土著,连枪支弹药都没见过。他们的武器是日本武士刀。而这种武士刀的源头,是中国唐朝将领李靖发明的斩马刀,又叫唐刀。日本遣唐使把唐朝很多科研成果带到了日本,包括唐刀。而唐朝距离现在,已经过去了1000年。1000年来,千岛群岛上的日本土著都裹足不前。 俄罗斯人发现千岛群岛的十年后,一个名叫伊万.艾佛莱诺夫的俄罗斯地理学家来到这里,绘制了勘察加半岛和千岛群岛的地图,进献给当时俄罗斯的皇帝彼得一世。 彼得一世看到地图后,双眼放光,他想知道再往前是什么,他狂妄叫喊:凡是俄罗斯人留下足迹的地方,都是俄罗斯的。 然后,他派出了一支探险队,继续向东进发。 而此时,中国的皇帝是乾隆,这个号称“十全武功”的人,此时正坐在金銮殿里,研究所谓的养生之道:手常搓,齿常扣…… 1725年,受彼得一世委托,探险家白令带着一支探险队,从圣彼得堡出发,横穿欧亚大陆,历尽千辛万苦,于两年后到达了鄂霍茨克海岸。 两年后,白令又带着一支舰队,来到了亚洲陆地的最东端,在插上了俄罗斯的旗帜后,继续向东进发,穿过海峡,来到了美洲的阿拉斯加。 这是第一个欧亚大陆的人,来到了北美的极寒之地。那道海峡,以后叫白令海峡。 1777年,一支俄罗斯船队,驶抵阿留申群岛,宣布阿留申群岛是俄罗斯的。后来,又到达阿拉斯加,建立了科迪亚克城,这是第一个俄罗斯人的居住地。而此前,这里冰封千年,只有棕熊和北极狼、与世隔绝的爱斯基摩人生活在这里。 甚至,你绝对想不到,俄罗斯探险家在太平洋西海岸的加利福尼亚州建立了19块殖民地,然后让沙皇大量移民。然而,俄罗斯人不愿意远涉重洋去往美洲。这19块殖民地被放弃了。后来,墨西哥人和美国人都在抢夺这块地方,然后一分为二,上面的归美国,下面的归墨西哥。上面属于美国的那一块,目前属于全世界最富裕的地方,著名的硅谷就在这里。如果加利福尼亚属于一个国家,他的GDP高居世界第五位,超过法国。俄罗斯人肯定很后悔。 俄罗斯人同样后悔的,还有阿拉斯加,因为太过遥远,1867年,俄罗斯以720万美元的价格卖给了美国,每平方公里4.74美元。后来,美国人在这里发现了大量石油、天然气、煤炭、黄金……仅仅2010年的年收入就高达456亿美元,是当时买入价格的6300多倍。 俄罗斯肠子都悔青了。 现在的俄罗斯,面积还有171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土地面积最大的国家,涵盖亚洲北部和欧洲东部,横跨11个时区。这个非常恐怖,东面的俄罗斯人迎来了太阳升起,而西面的俄罗斯人送走太阳沉落。而太阳,只是同一个太阳。 最后,还是让我们再回到俄罗斯艺术吧。 俄罗斯不但有一大批世界一流的作家,也有一大批世界一流的画家。 比如:布留洛夫的《庞贝城的末日》、列宾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苏里柯夫的《近卫军临刑前的早晨》、希施金的《橡树林边》、列维坦的《弗拉基米尔大道》、瓦斯涅佐夫的《三勇士》…… 俄罗斯绘画和俄罗斯文学一样,都关注现实,非常厚重,远非同时代的其他国家作家和艺术家可比。 为什么俄罗斯作家艺术家呈井喷之势?你懂的。
#俄罗斯扩张
#哥萨克骑兵
#西伯利亚
#领土掠夺
#历史反思
分享
评论 0
0
李承鹏(大眼哥)
2周前
9.18到底是不是蒋介石下的命令。下面是流传已久的采访。 问:不抵抗主义,是中央政府给你的指示吗。 张学良答:这个话说错了,也不是蒋委员长(的指示),这是我的主意,我的主意就是以不抵抗而抵抗,你明白吗,我以不抵抗你,来表示我抵抗你。日本人是希望我们抵抗的,你抵抗就是挑起事情了,我不抵抗,我不想跟你起冲突啊。有人爱护我,说这是政府的命令,不不不,不是不是。 问:可是你这不抵抗主义给自己也带来很大伤害啊。 张学良:那我不在乎,爱护我的人说不抵抗是政府的意图命令,我不推卸责任,我的事情就是我的事情,不推给人家,不能说人家。 问:是不是这样的不抵抗,东北失得很快呢。 张学良:这个话也可以两方面说,可以说(东北)失的快,是我的错,那你抵抗还不是(失的)一样的快,我们的力量和他(日本)的力量没法比。
#九一八事变
#张学良
#不抵抗主义
#责任承担
#历史反思
分享
评论 0
0
澎湃新闻-有戏
2周前
电影《731》明日上映,首日预售票房已破1亿元
#731电影
#预售票房破亿
#战争题材
#历史反思
#票房大卖
分享
评论 0
0
李幺傻
2周前
我们报社以前有个小粉红,对毛泽东非常崇拜。有一年,和我一起去湖北咸宁向阳湖采访,看到当年的五七干校遗址,听当年走过来的农民介绍那些大作家们怎么劳动改造,怎么困苦交加,怎么得病没法医治……其中有八个人死在那里。我问他:“你有何感想?”他说:“老毛疯了。”
#五七干校
#毛泽东
#向阳湖
#劳动改造
#历史反思
分享
评论 0
0
环球网-环球时报
2周前
日本网民呼吁上映《731》:我们必须了解历史,向受害者谢罪
与此同时,不少日本网民呼吁影片应尽快在日本上映。有人表示,“这部电影应该以某种形式在日本上映,我们必须了解并思考这段历史。对于那些被残酷杀害的受害者,应该向他们谢罪”。
南京大屠杀题材电影《南京照相馆》票房破亿引发热议· 54 条信息
#日本网民
#电影上映
#历史反思
#受害者
#谢罪
分享
评论 0
0
高瑜
2周前
#蹭網發推之一二一 “九一三”感懷 本來正在寫"九月感懷",當然是2025年的九月。剛剛過去一半時間,中國和世界發生的新事和舊事的交織, 已經讓我按耐不住,敲起鍵盤來了。 剛寫完“九三閱兵”和尼泊爾Z世代48小時革命兩小節,一位推友給我發來私信,寫了他對新世紀網站轉發我文章的讀後感,令我感動。我打開新世紀,原來是該網站重發我2013年的文章《鮑彤談林彪》,把2011年“九一三”四十週年,林豆豆委託劉家駒在北京召開“九一三研討會”,我寫的紀要為附錄,我重新讀過後,感事傷懷,“九月感懷”一文只能作罷了,改敲這篇“九一三感懷”。 十幾年前兩篇文章涉及的幾位主要人物劉家駒、張清林、鮑彤都先後過世了,張清林是“九一三”的親歷者,當時只是林豆豆結識一個月的男友。“九一三”之後,兩個人一起被帶到北京西山接受審查,審查完畢,被帶到只有一張雙人床的房間,被告知:“要麼你們結婚,要么永遠不得見面。”為保存對“九一三”的見證,就這樣張清林成為了林彪女婿。 劉家駒是解放軍出版社選定的《林彪傳》的作者,後因採訪李作鵬,被李檢舉“要為林彪翻案”,致使傳記創作流產。但是他把蒐集到的大量素材提供給軍隊創作員張正隆,成就了《雪白雪紅》的出版。 鮑彤先生是文革結束恢復工作之後才了解“九一三事件”的,他的這篇談話很多內容是在飯桌上的即興發言,但是像他如此深刻的評論林彪,恐怕中國沒有第二人。 2011年,我們在北京開研討會時,前空軍副參謀長王飛還健在,他可以稱為“小艦隊”的艦長。“九一三”之後,坐了十年秦城,當了十年“華子良”。出獄後考察劉家駒十多年,晚年才接受劉家駒的採訪,當時他已經中風,坐在沙發上經常小便失禁,褲子濕了,他竟然說:“不用換褲子,一會就乾了。”就這樣對劉家駒講述了“一切”,公然承認“小艦隊”當年就是要殺毛澤東,否則“文革”不能結束。 劉家駒的遺著第一部分《光榮的背後——我的軍旅見聞》已經在海外出版。第二部分《走進林彪》,包括採訪王飛,還沒有面世。 我自己的家庭與“九一三事件”的關係,與“六四”一樣,密不可分。1989年6月3日一早我上班途中被綁架。晚上長安街開槍,家里人打遍電話,尋不到我,第二天5點開始,北京的槍聲還未停止,就到醫院尋找,翻遍了北京40多所醫院的停屍房,直到三天后,接到羅點點的電話:“高瑜在呢,被抓了。”家里人又開始找看守所和監獄。 “九一三”是我結婚之後的第一場劫難。正在空軍政治部上班的老公進了“毛澤東思想學習班”(就是當今的“雙規”),一年之後結束,8年的黨籍沒了,理由是“你是吳法憲黑黨委批准的,不算數,你可以重新爭取入黨。”但是他介紹入黨的一些人,同樣是”黑黨委“批的,黨籍還在。我只對他說了一句話:“8年的黨費退不退?“他始終沒回答我,因為根本要不回來。 1978年他要被發配到陝西武功下部隊,我找到我的領導北京市文化局宣傳處的王處長,她是空軍政委高厚良的夫人,就這樣老公在北京轉業了。摘下紅色的帽徽紅領章,穿着一身鬆垮的軍衣,看着確實不咋地。兒子正好六歲上學了,我得到學校老師的一句好評:“趙萌的媽媽真好,不跟他爸離婚。”
林彪折戟:权力斗争的覆灭· 27 条信息
#九一三事件
#林彪
#文革
#历史反思
#个人经历
分享
评论 0
0
和安
2周前
一口气读完这篇家史国事,现在已是深夜2:45分!有多少中国人的命运在那一刻而改变:改变的代价如此巨大,如此惨烈,如此深远! 命运啊! Trains: A Chinese Family History of Railway Journeys, Exile, and Survival | ChinaFile
#中国
#家族历史
#命运改变
#时代变迁
#历史反思
分享
评论 0
0
麻黑浮云 Clouds Gray
2周前
这些天大家都辛苦了,看这么多悲伤的事情,或者令人愤怒的事情,无论你是那一边的。 美国在80多年前,一群年轻人慷慨赴汤蹈火,巴顿那时候也才五十多岁,放现在还是算年富力强的。你想想他们冲进战壕,对面飞来子弹,旁边是炮弹。而今天,你去超市买个吃的,上面写着,包装袋不可食用。
#美国二战
#社会情绪
#生活对比
#历史反思
#战争与和平
分享
评论 0
0
环球网-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
2周前
《731》将在全球多地上映!解密文件揭露侵略者罪行
9月18日起电影《731》将在全球多地上映。
#731电影
#二战题材
#历史反思
#争议电影
分享
评论 0
0
凤凰网-凤凰网综合
2周前
石田隆至:战后至今,日本仍未做到洗心革面
#石田隆至
#日本战后
#历史反思
#洗心革面
#负面情绪
分享
评论 0
0
朱韵和
3周前
《红色纪念碑》里最为骇人听闻的是取人肝、肺、心而煮、煎、炸、炒而食之的细节,在第一部第一、二章里作者抄录犯人卷宗材料记录来还原事件本相,真实性不容置疑,连作者都为卷宗记录而不寒而栗:“连日来,所见所闻,全是挖人肝、煮人肝、吃人肝、烤人肝,心里承受力似已达到极点。”[45]。郑义造访过 的武宣甚至编有一本《武宣县被吃人肉者名单》(武宣县处遗办编)[46],书中的文字记录是人类历史上最残暴的文字组合,甚至连带中文都变的暗无天日,流淌出血来:“……吃肉后砍头的一人,挖心肝的五十六人,割生殖器的十三人,全部吃光(连脚底板肉都被吃光)的十八人,活剖生割的七人……”[47]。 《红色纪念碑》里的充满着思辩与雄浑的文字,用中国人生命垒聚起来的血淋淋的事实,对中国人1949年以来受到的所有苦难进行展览、呼号,组成幽暗低垂、充斥死亡气息的一组组“中国空间”,叙事上悲怆而激越,展现作者操纵各类文体的高超技巧和思考深度,是典型的中国版的“古拉格群岛”。《红色纪念碑》还在于用东西方历史叙事,来完成对“共产主义在全世界特别是中国的勃兴”作根本性的摧毁和揭橥,《红色纪念碑》里展现的是一个凶残的世界,人性被癫狂、偏执、邪恶、过度阐释的信仰所统摄。《红色纪念碑》对半个多世纪中国信仰生态的迷信进行全面反思,让一个残暴无比的政权回到历史阳光中来。 ---家国两茫茫 ——海外中国流亡、自由作家研究 第六章 郑义论 ◎ 周冰心
广西文革期间人肉事件揭露,令人发指的惨剧· 16 条信息
#红色纪念碑
#文革
#人吃人
#政治迫害
#历史反思
分享
评论 0
0
勃勃OC
4周前
如果现在看来,民主制度的缺陷和弱点是如此的多 独裁国家的军力如此强大 我现在甚至开始怀疑 当年美国打败日本 肯能真的只是一次 偶然???
#民主制度的缺陷
#独裁国家军力强大
#怀疑美国打败日本的偶然性
#消极
#历史反思
分享
评论 0
0
勃勃OC
1个月前
国民党能想到 抗战胜利80年后 自己是今天这样的下场吗? 谢谢
#国民党
#抗战胜利80周年
#衰落
#历史反思
#政治评论
分享
评论 0
0
Dr.Wang
1个月前
这两天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当年也就是1994年,中国同胞在卢旺达种族大屠杀期间的撤离情况如何?
#卢旺达种族大屠杀
#中国同胞撤离
#1994年
#历史反思
#人道主义
分享
评论 0
0
个人主页
通知
我的投稿
我的关注
我的拉黑
我的评论
我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