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系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知情人士透露,鉴于特朗普总统有意在未来一年与中国达成经济协议,中国领导人正计划敦促美国总统正式表态,美国“反对”台湾独立。 报道指出,自2012年底上台以来,习近平一直将“统一台湾”作为其“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要义。如今,在其第三个任期中,他反复强调“统一”是必然的,外部势力无法阻挡“两岸统一”。 《华尔街日报》引述知情人士的看法,习近平已不再满足于拜登政府时期“美国不支持台湾独立”的立场。这一表态虽曾一度安抚了北京方面,但并未偏离美国战略模糊的“一个中国”政策:即知晓北京对台湾的主张,但并不予以认可。 但对习近平而言,不支持台独和明确反对台独之间的区别不仅仅是语义上的。这将标志着美国政策从中立立场转变为主动与北京站在一边,反对台湾主权——这一转变可能进一步巩固习近平在国内的权力。 特朗普政府并没有继承拜登时代不支持台独的言论。相反,美国国务院一名发言人表示:“我们长期以来的立场是反对任何一方单方面改变台海现状。中国是台海和平与稳定的最大威胁。” 与拜登不同,特朗普大体上避免明确表示若中国入侵台湾,美国是否会进行军事干预。他称公开表态会削弱自己的谈判地位。今年8月,特朗普在接受福克斯新闻采访时表示,习近平曾向他承诺,在他担任总统期间,中国就不会入侵台湾。特朗普未说明这一承诺作出的具体时间,但提到习近平补充道:“但我很有耐心,中国也很有耐心。” 特朗普政府最近推迟了一些对台军援,并拒绝允许台湾总统赖清德过境美国。此举导致赖清德取消了对拉美国家的访问。这一系列举动让华盛顿和台北都产生疑问:美国是否把与中国的贸易协议置于对台支持之上。 《华尔街日报》报道称,接近白宫的人士表示,特朗普政府的重点是阻止中国大陆对台湾采取军事行动,并鼓励台北增加在无人机和弹药等方面的支出,以增强其自卫能力。他们表示,最近拒绝过境的决定是为了避免在台湾立法委员大罢免过程中显得支持赖清德的政党,从而将美国拖入台湾国内政治。 知情人士还透露,在今年1月与中国外交部长王毅的通话中,美国国务卿卢比奥私下重申了美国“不支持台湾独立”的保证。北京随后在未经美国许可的情况下,在官方通报中公开了这一表态,此举令鲁比奥感到不满。 美国对1月份的通话纪要重点是卢比奥向王毅表达的对北京对台湾采取“胁迫行动”的担忧。而在今年2月,美国国务院更新的美台关系资料页中,甚至删除了拜登时期“不支持台湾独立”的表述。 美国史汀生中心中国项目主任孙韵说:“美国对台政策不会一夜之间发生改变,中国会坚持不懈地、反复地推进其立场,以逐步取得进展,并在此过程中削弱台湾对美国承诺的信心。”
“说一句对毛主席不太尊敬的话,他不但自己搞,还故意安插一些小特务,在外交部就有两位女士,一位是王海容,一位是唐闻生。王海容是毛泽东的表亲,唐闻生的父亲与我父亲在美国是同学。但这两位女士都极左,打探我们甚至是周总理的思想动态,向毛泽东汇报。”据冀朝铸回忆,当时大家被弄得人人自危,他 不得不经常给自己开玩笑来减轻压力。 “一开始大家与她俩的关系很好,她们越来越左,关系就闹翻了,外交部的人不客气地把她俩叫做‘两只蟑螂’,因为蟑螂是在晚上出来活动的,她俩也把我们整得够呛。”冀朝铸说。 1973年,中美关系发生突变,两国互设联络处,冀朝铸被派任参赞。据冀朝铸回忆,当时周总理安排,他与夫人汪向同一同赴美就任,但就在上飞机的时候,汪向同被王海容和唐闻生拦住了,最后冀朝铸只能只身赴任。 据冀朝铸回忆,在此前的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周恩来点名让他去机场共同迎接尼克松,王海容和唐闻生也不请自到。“周总理要我紧跟他,把他和尼克松的每一句话都好好翻译,我当时站在周总理后面,看着尼克松一下飞机就把手伸向周总理,摄影师赶紧拍照。” 令冀朝铸奇怪的是,第二天中国报纸的图片是王海容紧跟着周总理做翻译,而外国报纸的照片是冀朝铸紧跟着周恩来。“王海容只会几句俄文,英文一句不会,这种情况我完全不可理解。后来尼克松的女儿来中国访问,见到我说为什么会有这么古怪的事情,于是她把美国记者拍的照片送给我。”冀朝铸说。 这张在北京首都机场飞机旁拍摄的记录了中美关系突破瞬间的照片,有站立在侧的尼克松夫人,伸手紧握的尼克松和周恩来,以及身体前倾的冀朝铸。冀朝铸说,这张照片被他放的很大,就放在他在新泽西的家中客厅里。 ---多维社
何頻
2天前
这篇《卫报》的评论文章标题是 “Europe has lost one superpower ally – can it afford to be in the crosshairs of two?”,作者是 Nathalie Tocci。文章直指一个敏感话题:在全球权力格局快速转变的当下,欧洲失去了一个超级大国盟友(暗指美国),而如今却有可能同时面对来自华盛顿与北京的压力。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欧盟在对华政策上基本跟随美国的脚步,从贸易、科技到安全问题都把大西洋彼岸的意见作为首要参考。然而,如今的局面正在发生根本性转变。首先,美国与欧洲之间的战略裂痕愈发明显,特别是在川普重返白宫后,他的“美国优先”政策让欧洲越来越难以把美国当作可靠的长期伙伴。其次,中国与欧洲的关系也变得复杂,一方面欧盟依赖中国市场与供应链,另一方面在产业补贴、地缘政治和人权议题上又与北京摩擦不断。这让欧洲陷入了一个尴尬境地:它既不能完全倒向美国,也难以真正与中国保持纯粹的“合作伙伴”关系。 图中的小标题进一步点明了问题:“For years, the EU followed the US’s lead when it came to China. That is no longer an option and Beijing has other priorities.” —— 意思是说,过去欧盟在对华政策上“亦步亦趋”地跟随美国,但这种做法如今不再可行,因为北京已经有了自己明确的战略目标,而欧洲的角色变得边缘化。 那么问题来了:欧洲能否承受同时被美中两大超级大国夹击的代价?这其实是 Tocci 提出的核心追问。欧盟内部既缺乏统一的战略意志,又面临能源、通胀、乌克兰战争的长期消耗,再加上美国的政策不确定性和中国的战略冷淡,欧洲可能会成为两强博弈的“夹心饼干”。如果没有自主的地缘政治和安全战略,它只能被动挨打。 更深层次来看,这篇文章折射出欧洲人心中的焦虑:他们正在失去作为“第三极”的影响力。在冷战时代,欧洲依附美国;在全球化高峰期,欧洲靠市场与中国建立深度联系。但如今,随着美国走向保护主义、中国优先自身发展,欧洲被迫在中美之间寻找一条独立路线。这正是马克龙多次呼吁的“欧洲战略自主”的现实背景。 然而,战略自主并非一句口号就能实现。欧洲防务依赖北约,科技落后于美中,能源又被俄乌战争拖累。欧盟内部对华态度分裂:东欧更亲美,德国和法国则更倾向保持务实关系。这种内部分歧让欧洲即便有心打造第三极,也缺乏足够的执行力。 所以 Tocci 的文章实际上是在警告:如果欧洲不尽快在中美格局中明确自身定位,它就会陷入“双重十字瞄准”的危险处境。换句话说,美国的战略要求和中国的利益调整,可能会让欧洲变成两边都要“修理”的对象。 简而言之,这篇评论揭示了欧洲最迫切的问题:失去一个可靠的超级大国盟友后,如何在双强对抗的风暴中找到生存空间? 如果找不到答案,欧洲很可能会沦为一个被动的地缘政治棋子,而不是棋局中的玩家。
华尔街日报中国记者魏玲灵最新评论文章认为:习近平“牢牢掌控局势” 在下一盘大棋!这篇文章是借吹捧习近平来暗讽川普,非常符合《华尔街日报》的反川立场。 文章指出:美国总统川普与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在上周五进行了通话,达成了许多资深中国问题观察人士认为极其艰难的目标:打破外交僵局。这次通话的意义不在于达成任何里程碑式的协议(实际上也并未达成此类协议),而是在于做出了一项承诺,为未来一年进行磋商和达成协议奠定了基础。 然而,非常出乎意料的是,打破僵局的并非是贸易事宜、台湾问题或军事姿态。在一系列棘手的争议问题中,为未来谈判打开大门的是社交媒体应用TikTok的命运走向。 川普进行此次通话的公开理由就是TikTok,他也如愿以偿:习近平同意了一项协议框架,该协议将使TikTok能继续在美国运营。但细节仍有待敲定,包括由谁来控制驱动TikTok的至关重要的算法。 作为回报,北京方面得到的是川普在Truth Social帖子中概述的一系列双边会晤:首先是两位领导人在即将于韩国举行的亚太领导人会议期间会晤,然后是川普将在2026年初访问中国,接下来是习近平赴美出席定于2026年12月举行的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峰会。 实际上,通过在社交媒体应用这个对中国领导层来说并非当务之急的问题上让步,习近平锁定了不只是一场、而是三场与川普的双边会晤,从而可能确保双方将在超过一年的时间里保持接触。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川普承诺的访华之行,这将是自2017年川普上次访华以来,美国总统首次访问中国。 资深美国外交官丹尼·拉塞尔(Danny Russel)说:“中国方面的行为就像驯狮人,其利用类似鞭子和椅子的杠杆掌控局势,通过施以小恩小惠来稳住局面。” 这意味着,至少就目前而言,北京方面正在实现其一直以来的目标:通过尽可能少的让步,将华盛顿拖入旷日持久的谈判。 对习近平而言,目标不是速战速决,而是一个可控的进程。这位中国领导人早对中美关系的性质有了判断,他称之为一场长期“斗争”。 为此,北京方面将时间视为自身最大的资产。在对话中度过的每一个月,现状都基本得以维持,从而让拥有更长远眼光的中国领导层能够继续努力为中国经济筑起防火墙,增强军事实力,同时又不会因全面危机而受到干扰。这就是为什么对这位最高领导人来说,过程本身就是最大收获。 相比之下,川普似乎渴望获得可以拿来炫耀的速胜,尽管他迄今达成的一些协议缺乏关键细节。在他看来,无休止的谈判却拿不出任何战利品,有可能被外界视为软弱,而不会被解读为具有战略耐心。 美国的政治时钟,以及在四年任期内拿出切实成果的持续压力,也使得华盛顿方面从本质上就反感北京方面所寻求的模糊性和拖延。这就造成了一种对实现突破的迫切渴望,而中国正好可以利用这一点。 这就是双方都宣称支持的TikTok协议的背景。通过这项协议,川普将得以取悦那些热衷于这款视频分享应用的年轻支持者,他此前曾表示TikTok可能帮助了他当选。 预计川普政府将从投资者那里收取数十亿美元的费用,作为促成该交易的报酬。 对习近平而言,时间就是奖励。他争取到一年的高层接触,意味着华盛顿方面在这段时间内的注意力很可能集中在流程和礼节上,而北京方面则可以继续不懈推进技术自主和军事准备。 简言之,习近平得到了一个大战略家最看重的东西:整整一年的时间,且牢牢掌控局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