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码
1天前
说到左与右,在大模型公司上也有意识形态的差别,可以说道几句,几家大的都买了Pro会员,就我这半年的使用体验来看,OpenAI是极左,Anthropic偏左(整体还是中立的),Grok很右,Gemini中间骑墙。这里说Grok偏右其实是给其他家台阶下,客观的说,Grok那是相当客观,这种客观,从简单的使用反馈上就能感受到,背后有一种贯穿软件工程全链路的健康方法论和价值观。下面说说我对大模型左与右的理解和认知。 一、OpenAI的崛起和即将迎来的溃败,和近些年来左派的兴衰起落有着微妙的相互映照暗合之妙 你要问我日常用啥,首选肯定还是GPT,原因是: 1)知识面广,知识理解深 2)推理速度超级快 3)深度思考模式做解决方案更加全面 其实吧,以上3个原因,归根结底,都只有1个原因,那就是钱,只要有钱 1)可以大手笔买下全世界的知识库,特别是各行各业的垂直信息,这对补全AI认知的边角非常有帮助。 2)可以请全世界最优秀的行业专家,来进行特别精细化的微调,来补足知识理解的深度。 3)可以无穷无尽的买服务器,提升训练推理速度,甚至自己做专用芯片来实现几倍效率。 但是呢,在ChatGPT的使用过程中,最困扰的事情,就是意识形态干预,你会有一种感觉,他要管着你,甚至有些时候,有一种无处不在的喘不上气的憋闷感。特别是意识形态领域,色情、LGBT、地缘政治、肤色、心理健康等等,他会以预设的立场模板为不可修改的基石,反复引导你甚至强制中断你。 左派最大的本事,就是以关心你的名义,以宏大叙事的名义,以集体一致性的名义,来剥夺你的权利,来强迫你接受他的理念,无论是共产主义,还是民进党,又或是民主党和左媒,都是如此。 更牛逼的是,这种无往而不利的意识形态动员,总能在车轮推进中募集并获取到巨大的私利,进而进行进一步二次分配,从这个角度看,OpenAI的发迹路线真是完美践行了这一方法论。 但是,随着大模型工程领域的顶层玩家越来越多,黄埔军校的第一波学生早已毕业,开源和人才流动并行之下,OpenAI在原始算法、工程能力以及数据积累上,都会越来越丧失优势,达到某个临界点的时候,左派意识形态会导致越来越多的客户流失。 二、那么什么才称得上客观公正的大模型呢 答案很简单,总结就是:软件工程端遵循100%的客观,价值观和价值引导只耦合在业务层面 没有工程感觉的人,一时间可能很难理解这句话,我举个特别容易懂的例子大家都明白了,比如DeepSeek,他的某些内容输出,内容审查的模块并不在推理代码里,而是在推理完成后,加了一层前端检查代码,所以很多时候会看到其实他已经输出完成了,但是最后一闪而过并清空屏幕提示无法回答。 千万不要小看这样的做法和直接输出无法回答之间的差别,这差别可大了,背后反映了从老板到架构师再到产品经理的温和价值观。 真正的右派(客观派),是有真理洁癖的,他们不愿意被管制被管控,哪怕向审查低头,他们也会选择可以最大程度把真理和业务进行彻底解耦的方式,他们不仅不希望被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绑架,他们希望能够想办法对存量数据中的意识形态化的东西进行摒弃,他们也会积极主动的建立起专业委员会、投票机制等,来对清洗、预处理、标注、增强等过程进行客观工程化的管理。 甚至我可以大胆的说一句,伟大的大模型,道德审查、隐私审查等模块,一定是和主体部分强解耦的,一定是主动强开源的,这才是真正的人权!
初码
6天前
初码
1周前
更新一下永生理论,经过过去几个月对AI Coding的深度实践,我的结论是:哪怕人类AI大模型能力就此止步H200水平(B200、B300等以后产品都生产不出来了),哪怕就停留在这个半吊子的阶段,生物学肉体物理永生也要加速到来了,最新的进度是10年以内。在这里也分享一些最近杂七杂八的思考: 1、AI Coding已经从简单的代码生成和代码思考,转向结构性的工程化发展,并且在各个栈区都做出了有模有样的闭环成果,直接结果就是,科技公司、软件企业,真的可以开始大规模裁员了,并且,如果你对此的理解是程序员失业了、没用了,那显然完全错误完全短视,这只是一个低谷波段,这所揭示的真谛其实是:人这种生物的单体生产力真金白银的提高了10-20倍,不搞工程的人,很难理解这是怎样一种恐怖的存在。 2、AI Coding导向程序员无用论,是完全错误的结论,事实上, 正是因为现阶段的大模型还有不少智障区域,所以当很多非程序员外行或者低级程序员自以为是的以为自己也能搞搞vibe coding时,却发现永远做不成闭环产品,永远都在调BUG,永远走不到商业运营那一步(甚至还差很远)。这其中的沟壑就是达成一个科班程序员所需要的5-10年以上的基础学科、行业认知、工程经验的积累。未来不敢说AI Coding会不会迎来下一轮的质变,但至少现阶段(1-2年内),你如果不懂编译原理、数据库范式、操作系统原理、算法与数据结构,如果没有多年的各种IDE深刻实践、各种项目的真实实操,那AI Coding对你来说,永远只会是一个玩具。那么谁会在这样的一个节点上占得先机呢,答案就是35岁+的架构师,真的可以说是天降福缘,命运送给了他们一个超大的红包,35岁+(只是一个形容,牛逼的架构师不限年纪哈哈,18岁也可以)的架构师如果能在2025-2026这一年内,好好耕耘AI Coding,会收获一笔有一笔诚意满满的时代财富转移。 3、物理学从宏观到微观一路下来的神奇变化,其实早就揭示了一个规律,那就是,量变永远在导向质变,这个道理在AI领域再生动不过了。大力一定出奇迹,如果还能再大力,那就继续给你新神奇,未来的AI发展之路,相信会一直延续这个真理,随着一代又一代的AI芯片诞生,大模型反复训练迭代,数据不停地沉淀堆叠,AI智商从100一路上升到200,300。每次的升华,都是新一次的蒸汽机革命,甚至带来又一个的相对论诞生。 4、从第一台计算机诞生起,Coding,就已经是所有所有工程领域的最底层,而在今天,这个最底层,也开始革命了,这意味着什么,在肉眼可见的2-3年内,所有原来需要15-20年才能沉淀出行业软件,时间都会缩短为2-3个月,而这,也预示了我们所有行业的工程超级大爆发,当所有行业的工程化都在以几何级数速度进步的时候,不用有任何怀疑,材料学、生物学,甚至是底层物理学和数学,都会迎来超级大跃进,那么最终的最终,肉体永生,也成为了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