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个月前
今天天气真好啊,来聊聊百度,百度这个公司,真的是那种少有的把把天胡开局,最终却一坨又一坨屎收尾的典范。搜索引擎红利,桌面产品红利,谷歌退出红利,桌面转移动红利,智能驾驶红利,AI红利,全部都是肉直接喂到嘴边,只嚼两口就吐出去,再喷出一口大粪来。其实吧,至始自终,百度都只有1个问题,就是他的结构性问题,这个问题从百度搜索业务的管理和运营结构确定的那一刻起,未来所有的结局就已经注定了 一、先随便回顾一下百度的作死史 搜索主业-互联网最大的时代红利,再叠加谷歌撤出的buff,按理说这应该是个业务和技术的双超级巨无霸,但时至今日,移动互联网、云服务、人工智能,几个大的啥新玩意也没赶上。 贴吧-全球最大中文社区,高峰时流量上天,各个领域的拥趸前赴后继的给贴吧贡献流量和内容,也救不活这个傻屌产品 91助手-13年19亿美金重金收购91无线All In移动,17年死的时候连个行业波浪都记不起来。 百度云-看阿里云如日中天了眼红,2016年正式开始推百度云战略,背靠天然流量入口,啥也没搞起来。 智能驾驶-2013年就开始布局智能驾驶,2015年就成立了L4事业部,每年投入100亿研发,起了超级大早,赶了晚集的晚集,不仅在商业化上逐渐被后起新势力用弯道超车的研发所抛弃,战略投资威马汽车,把阿波罗智能驾驶的所有资源都倾尽其中,最后倒闭,然后又All In到极越汽车里,结果上个月闹出CEO逼宫原地解散的抽象笑话。 人工智能-14年吴恩达加入百度,17年就走人了,如今吴恩达已经是AI领域绝对的传道灵魂人物和旗帜。然后就是陆奇加盟,干了才1年多,就又走人了。讽刺的是,也就是这两年期间,“Attention Is All You Need”横空出世,Transformer走向历史舞台,如果说这个世界上谁最适合搞这些,那一定是专注于自然语言处理的搜索引擎公司,从那时候起,哪怕像阿里云像素级模仿亚马逊云一样,你百度就紧跟谷歌的步伐就好了,他都懒得去弄。直到今天,远远地掉队于第一梯队,甚至第二梯队都不保。 AIPC-AI失败的负面效应会持续到来,这不,远端大模型,本地做推理的AIPC(Mobile)架构刚出来,苹果就选了百度作为国内的合作对象,奈何实在不争气,产品力实在太差,也不知道细节上发生了什么,但才半年不到,就忍无可忍要换成腾讯和字节。 二、到底问题出在哪里? 其实百度的问题,从始至终就2个 1是他从一开始就形成了诸侯制的销售体系。各个区域的区域老大、加盟代理商占山为王,百度总部严重依赖过各个独立区域的销售贡献,时间久了后,从总部到地方,形成了无数的藩王集团,但凡有任何削藩的想法和动作,都会激起巨大反弹,就像砍了大动脉一样惨烈。 2是百度从一开始在竞价收入模式上,就走了歪门邪道的路子,医疗、烟酒、游戏赌博、社交,这么说吧,这些业务贡献的主力军领域,一大半以上涉及黄赌诈。莆田系医疗、棋牌游戏、擦边球社交等等。 也正是因为以上2个因素,导致各地的藩王全都是黑社会,注意,这里的黑社会不是一个夸张的形容词,而是真实的事实。而利益输送则从下至上,裹挟了整个百度集团的几乎所有业务管理层。 你说这种情况下,有追求的李彦宏、有理想的技术和产品管理层,能安心做事吗,骨子里的价值体系都出问题了,这个企业还能好吗。 这也是为什么,百度的产品体系,是所有互联网大厂里面最垃圾、最烂的,没有之一。因为他的所有的产品和业务规划,但凡有一个愿意打持久战、用心用规律做事的Leader,都会被排挤走。就最简单的账户体系,你但凡用过百度的产品,你都能骂一句离谱。 一声叹息,要不李彦宏套现全部身家后重新搞个公司吧,百度别要了
1年前
#初码观察 想到之前和某专栏作者聊天时一个有趣的话题,就是关于制裁,近些年来,随着中美贸易战的开打和冲突的持续升级,也伴随着俄乌战争的发展,似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习惯性的认为,制裁,是一种对抗邪恶的有效手段,其实这完全是朴素群众自以为是的臆想,包括制裁者本身也是如此幼稚,我来浅聊两句 这里说的制裁,不仅包括贸易制裁,还包括科技制裁、金融制裁等一系列的行政命令式的主动禁止,我觉得有两个主要点可以讲一讲,我将通过一些具体细节的讲解让大家理解其中的误区。 一、自2000年开始,在贸易和互联网双双高度全球化后,制裁的直接作用,正在越来越弱 围观群众想象中的制裁:“美国是世界霸主,欧美日韩在价值观上保持高度一致,形成了强大的联盟,对世界秩序有绝对的话语权,可以任意管制贸易、科技和金融”。 没错,从行政命令的操作形式上来说,美国确实可以开展制裁的操作,但在执行落地和具体效果上呢,则越来越差。 我从贸易、科技和金融上来分别说明: 先说贸易,无论是世界工厂比如中国,还是资源消耗大户比如美国,又或是物资和生产都匮乏的比如非洲很多小国,全球化就像是一味毒品,一旦尝过,就再也停不下来。 而科技的发展也持续推动着运输行业的发展,运输能力持续提升,运费单价持续下降,当需求真实存在时,阻挡真正的货品全球化流通的,就只剩下那薄薄一层的海关,同时与很多人想象中不一样的是,全球贸易中,走私量的占比则相当之大,不仅仅是违禁品需要走私,一般性的货物也有大量的走私生态。经济流通量越大的地方,走私越猖獗,也越成熟。 基于以上,我们需要有一个非常清醒的认知,在高度全球化的今天,货物X从A国卖到B国,能否最终到达B国,不完全取决于A国是否被允许卖X,而是主要取决于B国有没有人需要这个东西,只要需求存在,价格高低只是附加因素罢了,而且价格最终也会动态调节的。通俗的说,就是供需关系决定了一切。 再说说科技,相比贸易,科技的制裁就更是天方夜谭了,特别是GitHub出现之后,以软件开源化、全球化为支撑的新一轮科技高速发展,真正做到了全开放和无国界。传统意义上的软件和代码禁止已经完全做不到了。 而在硬件制裁上,在贸易全球化的支撑下,也几乎形同虚设,我们拿硬件金字塔最高端的ASML来举例,没错,你确实可以阻止ASML卖给中芯国际。但是又有啥用呢?如果国内某个非万众瞩目的大靶向公司(比如华为)真的想做3nm-7nm的芯片,完全可以在海外成立一家公司,并向台积电等可以向ASML采购光刻机的圆晶工厂下单,甚至这个订单还可以很大,做出来的东西最后反向再卖回国内形成完整闭环。这是臆想吗?不是,在前几年的矿潮中,很多深圳的硬件公司就是这么操作的,做出的高性能挖矿芯片畅通无阻的销往国内和世界各地。为啥围观群众不知道,因为他们只知道华为,只知道中芯国际,可笑吗,不可笑,因为拜登和川普也是如此,美国国会的认知也是如此。 贸易的发展,特别是科技贸易,包括消费级科技贸易以及企业级科技贸易的发展到了今天,已经形成了非常成熟的运转体系。包括合作伙伴机制,包括各级代理商机机制,这些对科技公司来说,甚至毫不夸张的说是其命脉。科技产品研发出来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有成熟的贸易体系支撑来完成产品的销售闭环。 还是举个例子,比如Intel最新的4代铂金系列CPU,AMD最新的EPYC9004系列CPU,NVIDIA最新的游戏显卡4090,NVIDIA最新的专业显卡H200 HGX,这些产品,美国政府当然可以禁止销往中国,Intel、AMD、NVIDIA公司当然也会严格遵守美国禁令和美国法律。但是呢,这种禁止,在实操层面,最多向下延展1-2层就是极限了,比如Intel可以禁止核心合作伙伴卖货给中国,他们的合作伙伴也可以禁止总代或者下级代理卖货给中国,可是也就到此为止了,这是链路管控的极限了。 就我知道的到的信息,Intel、AMD、NVIDIA、台积电这些公司,从资本的角度看,他们肯定想多卖点货,但他们也一定是发自内心的愿意遵守美国制裁规则的,否则法律后果很严重,包括他们的核心伙伴以及大代理商也是如此。但在贸易实操中,代理链路5层以上是常态,更极端的情况下,如果客户把产品卖给中国呢?难不成你还能禁止客户把产品当二手卖?如果真到了这一步,那就不是制裁了,而是全球恐怖专治了。 最后再说说金融,要说金融管制手段和能力,如果中国说自己是老大,那美国也绝对要甘称小弟。那即使是中国这么强有力的对金融的主动干预和管制,也挡不住那无形的经济大手,本质原因,依然还是贸易的强劲流动。 比如光是每年从深圳用肉身蚂蚁搬家到境外的人民币,就是一个天文数字,出海后的市场化流通,甚至已经严重威胁了“被管制”的人民币汇率。 同样的道理,你美国虽然可以禁止俄罗斯的VISA卡和SWIFT使用,但是在贸易和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俄罗斯最终建立起一套在某些国家之间自循环的金融支付体系,并以人民币等中间货币为跳板,形成与世界金融的“最终”对接,这是完全可行的,并且真实情况是,这一目标正在达成。 而更为有意思的是,以各大中心化交易所、去中心化跨链应用、USDT稳定币等为代表的新数字金融秩序,也在天然对抗着金融制裁这一手段。在俄罗斯,以USDT为结算的对外贸易正在稳步增长,甚至越来越成为主流。 所以说,无论是传统贸易,还是高科技和金融,制裁手段正在越来越弱,越来越走向无效,这既包含不可动摇的客观规律,也是不可逆转的结果。 二、制裁中的幸存者偏差现象 上面讲了制裁在客观规律下的弱势,但很多人应该还是不服气,觉得很多国家在制裁下,确实深受打击。比如俄罗斯,比如朝鲜,比如中国。 确实,从结果现象上来说,确实有被制裁和走下坡之间的关联性。但在因果关系上来说,并不是完全对应的,这里面有普遍存在的幸存者偏差现象。 就拿贺江兵老师经常说的贸易战对中国的影响来说吧,确实,贸易战对中国的宏观经济影响很大,但我认为,这种影响,更像是一种银行的抽贷,众所周知,如果企业在正常运营中,突然遭遇银行抽贷,包括提前还款、不给续贷、降低信用额度等等,会造成很大的经营风险,严重的话还会导致企业死亡破产。 但是,抛开银行的支持不谈,回到本质上来说,企业到底能否存活,未来的现金流是否健康,还是要取决于自身的产品和业务发展,而不是银行的资金供给。优秀的企业,根本无需银行贷款就有着无比充沛的现金流,无论遭遇何种危机,哪怕是产品突然卖不动的销售危机,也能依靠自身的资金储备和发展韧性来度过难关。 所以我们再回到制裁效果这个话题上来看,中国近些年的发展下坡,我们得承认制裁确实造成了深刻且长远的影响,但也仅仅是影响而已。这个下坡路本身,归根结底还是内生性的、制度性的。众所周知,近些年中国的政治环境持续缩紧,自由市场氛围也每况愈下,企业家们、普通工商业者是因此才失去了活力,而不是听到了“贸易战”三个字就不去开公司不去创业了。 特别是15年去库存计划埋下的长达10年的经济结构性大雷,刚好在临爆炸的尾声合并上了贸易战和被制裁,所以让人产生了一个错觉:“美国好厉害,制裁的中国哇哇叫”。 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俄罗斯和朝鲜,在制裁下,到底是破茧重生还是坐等慢性死亡,美国是无法决定的,这完全取决于被制裁的国家自身的规划,很多人不愿意接受的一个事实是:俄罗斯打仗也打了两年了,被制裁也很多年了,但在这个情况下,经济发展依然没有拉胯和死亡,反而正在有序的恢复并进入到了另一套体系和生态中欢快的玩耍,这就是内生性的发展愿望所驱动的。 好了,差不多就说到这了,今天为啥要说一下这个话题,因为我发现太多人对此有误区了,而很多时候,舆论又被完全没做过生意、没在底层待过的精英媒体人所把控。他们对于对贸易和经济的认知,完全停留在意淫层面,并进一步把这种意淫传导到了国家的最高管理层,没错,包括美国的最高管理层。 大家都想这个世界少一些邪恶,多一些普世价值,但如果方法错了,那不仅最终徒劳,过程更会劳民伤财,荼毒生灵。更可怕的是,这一过程正在发生。无论是对中国的贸易战,还是支持乌克兰坚决的打俄乌战争,这其中都有不切实际的一厢情愿的认知。 总的来说就是,行政命令永远无法战胜自然规律,特别是社会和经济的自动运转调节大手,在当下的国际局势下,一味地开展制裁,一定会落入最终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自欺欺人的境地。聪明的政治家想要达成自己的目的时,一定需要更精准和强硬的手段,后续的变化,值得我们观察和思考。
1年前
#初码观察 这几天说了好几次,可以埋伏小米股票,很多人还不理解,觉得小米汽车只是1个简单的产品发布会,在这再强调一次:小米股票2年极大概率内看涨1-2倍(高的话可能2-3倍),下面详细说说内因。 1、雷军是非常非常正统的科班技术人员,做事的逻辑思维非常清晰,而他财富自由的早,企业管理接触的也早,所以从小米创建之初,就坚持现代企业治理架构,在企业管理上,犯大错的可能性几乎为0。 3、雷军用了10年时间,在供应链上搞出了大名堂,无论是供应链管理能力,还是联合自研能力,以及到了近3 5年来,开始自研自建工业4.0工厂,以手机为主的小米消费端产品的持续爬坡清晰可见,这种爬坡包括产品性的提升,包括对供应链话语权的提升,包括对现金流管理能力的提升,这种提升也持续在反哺集团的经营能力。 4、通过最近放风出来的消息可以看出,雷军在完全使用自有资金的情况下,已经完成了对整个汽车供应链的资源整合,在新势力里面,这是第一家达到这么高高度的车企,后劲十足,未来可期。 5、哪怕考虑品牌、社会等各种外部因素造成的干扰,小米汽车的未来,也会走一条和小米手机近似的路,那就是稳健发展,持续提升,靠管理能力和产品力来不断蚕食市场份额。 6、小米集团从创立之初开始,整个资金的使用和管理非常稳健,充足的自有资金+合理的融资资金+严苛的预期管理和回报测算,相比之下,狂比大傻的新势力,特别是蔚来之流,与这种稳健风格相比,毫无竞争力和生命力。、 7、另外根据市场观察,小米之家转型到轻量级4S店的探索如果成功,也会是另一个突破口 所以综上,不吹不黑,从逻辑角度,小米汽车的爬坡会非常精彩,小米的股价十分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