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胀

XinGPT🐶
1个月前
【XinGPT宏观:鲍威尔的“拖字诀”:谁能撼动美联储的定力?】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最近两次出现在国会山,态度非常明确:不急着降息。这可不是简单的“鸽派 vs 鹰派”分歧,而是一场货币政策、政治权力和历史经验交织的复杂博弈。美联储内部其实早已分成三派,而外部,白宫那边的小算盘也在精密运作。 接下来,我们拆解这场政策大戏的核心看点。 📍鲍威尔:数据优先,耐心至上 在6月的国会听证会上,鲍威尔多次重复一句话:“我们有耐心,我们可以等待更多数据。” 简单翻译:我知道你们(市场、白宫、企业)都很想看到降息,但现在的经济还扛得住,通胀虽在降,但没到足够放心的地步。我们不急,别催。 他的底气来自三点: 就业市场仍具韧性,失业率没失控; 核心通胀(PCE)虽缓慢下降,但尚未回到2%目标; 当前利率水平已具有抑制性,过快转向反而可能让通胀卷土重来。 说白了,现在降息风险更大。 📍美联储内部三派混战:7月、9月,还是根本不降? 虽然鲍威尔嘴上说“我们团结”,但点阵图和官员发言早已暴露分歧。 🕊️ 1. 激进鸽派:“现在就降,别等了” 代表人物:克里斯托弗·沃勒、米歇尔·鲍曼(特朗普时期任命) 他们担心高利率会拖垮经济,尤其是中小企业和家庭消费。观点是:如果通胀受控且关税只是短期因素,不如趁早降一次,救增长于未然。 🕊️ 2. 温和鸽派:“再观察两个月,9月降” 代表人物:芝加哥联储、亚特兰大联储等区域行长 他们看法更中庸,认为目前信号虽有缓和迹象,但仍不够“确定”。未来两个月数据将是关键,特别是就业市场有没有实质疲软。 🦅 3. 坚定鹰派:“稳住别慌,不能再犯错” 这些人担心的是1970年代“通胀预期粘性”:如果市场觉得美联储太轻易让步,就会把涨价当成常态,通胀反弹可能一发不可收拾。 目前点阵图显示,今年预期不降息的委员有7位,是一个值得重视的信号。 📍白宫背后的“声音”:降息,是政治任务? 政治层面同样暗潮汹涌。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连发贴文,怒斥鲍威尔为“完全的蠢货(Total and Complete Moron)”,要求立即降息以抵消其 4 月 2 日“解放日”关税对经济的拖累。 国会听证成为共和党议员对鲍威尔施压、民主党议员捍卫央行独立性的舞台,不仅关乎政策走向,也关乎 2025 年大选年货币政策能否保持技术性讨论而非政治化表态。 这种态势让人想起历史上的两个典型场景: 1979年:卡特架空现任主席米勒 卡特任命米勒为财政部长,转而让鹰派的沃尔克上位,美联储才迎来硬通胀时代。 1987年:里根提前提名格林斯潘 虽然沃尔克的任期还有两个月,但里根不等了,提前宣布接班人,直接让“后沃尔克”时代提前开始。 这类“软架空”虽然合法,但在政治层面上,意味着现任主席的权力已开始下滑。而如果特朗普提前提名下一任主席,鲍威尔即便尚未到期,其话语权也可能逐渐边缘化。 🌟市场该看什么信号? 在这样的混战局势下,降息节奏的判断不仅是经济分析,还是一场“权力剧”。 以下这几个数据和信号,值得高度关注: 失业率:如果连续两月超过4.5%,基本坐实经济衰退预期,反对降息的一派会被“打脸”。 核心PCE通胀:降到2.3%以下,是美联储内部温和派放手的门槛。 企业利润与CPI背离:看企业有没有把关税成本转嫁出去,衡量“第二轮通胀”的风险。 白宫是否提前放风提名继任者:这是政治干预的最大信号灯。 🌟总结:真正的看点不是“降不降”,而是“谁来降” 当前局面很清楚: 鲍威尔想拖,争取时间验证通胀下行的可持续性; 美联储内部观点分歧严重,无法迅速统一; 政治压力越来越大,大选前的货币政策难以“去政治化”。 所以对投资人来说,要重点关注的不是首次降息的时间点,而是下一任美联储主席将由谁来当。 因为那个名字一旦确定,市场的预期锚点就变了。到时候,降不降息、怎么降、降多少——全都有了新的逻辑起点。 说到底,美联储不是不想降息,而是现在还轮不到它自己决定何时降息。 如果你还在赌“7 月降息”或“9 月落地”,记得:这是金融市场的剧本,但不是政治博弈的结局。 聪明的钱,从来不是押时间,而是押权力。
Rocky
1个月前
今晚我们全员团队都在开会,讲讲霍尔木兹海峡封锁,潜在的全球金融市场影响,尽量讲的通俗易懂,主要涉及通胀影响以及相关投资机会: 🛢️霍尔木兹海峡封锁,意味着什么? 想象一下:全球石油的大动脉,被掐住了。 霍尔木兹海峡,是全球最重要的能源运输通道之一。全球大概20% 的原油、30% 的液化天然气(LNG)都得从这里过。这条海峡像一个“能源高速公路”的喉咙口,宽不过几十公里,一旦被封锁,全球油气供应立马“卡壳”。 💥一封锁,油价就飙! 如果霍尔木兹被真的封了,油轮出不去,市场立刻恐慌,供需关系紧张,油价飙升是必然的结果。 现在油价已经从4月的低点涨了35%,还没出事就这样了。如果真的冲突升级,从摩根大通的报告预测,油价可能一口气冲上每桶 120~130 美元。 📈油价涨,对通胀影响多大? 这里有一个关键数据:油价每涨 $10,美联储估计 CPI 就会升高 0.2%(20个基点)。 现在已经涨了差不多 $20,理论上已经推动通胀多了 0.4%(40 个基点)。 如果像预测的那样,油价涨到 $120~130,那通胀可能重新突破 5%。而我们都记得,上一次 CPI 达到 5%,是在 2023年,美联储当时还在加息! 💡通胀高了,美联储会怎么办? 这就很关键了。现在市场原本期待的是美联储今年降息两次,9月开始降息。 但油价上涨导致通胀反弹,等于把这条路“堵上了”:降息预期下调,对股市特别是科技股是利空;如果通胀恶化,美联储甚至可能重新考虑加息的可能性,或者至少维持高利率更久;债券市场也会紧张,美债收益率可能上升。 🧨不仅是油价,地缘政治风险也会全面推高市场波动 封锁海峡不是简单的经济问题,而是地缘政治升级的信号,意味着: 1️⃣全球风险资产受冲击(股市避险、黄金上涨、VIX波动率上升); 2️⃣中东能源国家收入激增,但全球进口国成本压力加大; 3️⃣避险资产上涨:比如黄金、美债、可能有 #BTC,毕竟中东迪拜土豪离霍尔木兹海峡都比较近。 📊投资者该怎么应对? 如果你是投资者,现在你得明白:这不是油价的小波动,这是全球金融系统的“风险再定价”时刻。 1️⃣要关注原油、能源股、通胀受益资产(如黄金、资源类ETF),还有巴菲特持有大仓位的西方石油; 2️⃣同时要防范高估值科技股、成长股的回调压力,山寨币回调; 3️⃣关注美联储官员的态度,如果他们开始变得“鹰派”,市场可能会快速调整; 建议:由于宏观避险情绪增强,波动率加剧,不宜重仓单一方向,组合配置,分散对冲风险。 总之:霍尔木兹海峡一旦封锁,不只是中东的事,它可能引爆的是全球市场的连锁反应。 从油价、通胀、美联储利率政策,到股市债市,全部都会受到影响。投资人必须把握住这条主线,防守与机会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