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策

2周前
一些人还认为香港比大陆相对自由,殊不知香港人脸识别监控系統跟大陆一样也是星罗密布,每一个人的行踪都在中共监控之中,所谓相对自由是因人而宜。截至到2023年,中国大陆的监控摄像系统超过7亿组,几乎是每两人一鏡头的水平。即使是在乡村,也遍布“雪亮工程”的監控系統。香港也在中共指揮下制定了“銳眼計劃”,截至2025年4月已部署615組高清攝像系統,计划在2027年前擴增至6,000至7,000組,接入交通署、港鐵、康文署、房署等系統,總計超過兩萬支鏡頭,形成城市級聯動監控網絡。 在成都從事餐飲業的曾先生「五一」假期赴港旅遊,曾前往美國駐港總領事館了解簽證資訊。返程經深圳羅湖口岸時,被邊檢攔下,帶入小房間盤查達三小時。 「他說我的通行證有些小問題,要進一步核實。把我帶到小房間後,就讓我交出手機並要求我解鎖。我猶豫了一下,他就說『不配合會影響通關』,我只能照做。」曾先生表示,執法人員詳細查看了他的通訊記錄、照片與地圖軌跡,隨後開始問話,問題明顯指向其曾造訪美領館。「一開始他們就問我去香港做什麼、有沒有跟外國人接觸。我回答只是購物和觀光。但很快他們問得更具體,問我有沒有去美國領事館、做了些什麼。」 他說,「我沒主動說,但他們似乎早就知道了。我只好承認確實去諮詢簽證事宜。他們繼續追問我怎麼知道可以進去、怎麼預約、誰接待的、有沒有給我資料,甚至問我為什麼不在成都找中介。我解釋說成都的美領館早已關閉,只能網上預約香港那邊。」 更讓曾先生不安的是,現場人員致電成都公安部門核實他的背景。“電話那頭直接叫出我的名字、住址、單位,還問我是不是某個餐廳老闆。我這才意識到,他們的系統對我的情況了解得非常清楚。” 重慶市民沈先生也有相似經歷。今年新年春節後,他赴港旅遊期間曾在中環美領館外排隊入內。回家一週後,接到派出所電話,說是要「了解情況」。「我沒多想就去了,但到派出所,警察直接問我是否在香港期間進入美領館,有沒有取得對方聯繫方式。我解釋只是簡單諮詢,也沒有留下資料,但他們還是做了筆錄,並反覆確認我是否與領事館人員接觸的過程。」 沈先生無奈地說,「我只是普通白領,也沒參與敏感活動,僅僅是去旅遊,結果也被關注。這事回想起來總感覺不是滋味。」
1个月前
🔥蔡慎坤:习近平180度大转弯! 李克强当总理时就公开表态支持“地摊经济”,结果遭到习近平一帮亲信的抵制和反对。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当初反对搞“地摊经济”的李强如今却大张旗鼓宣传,把这件事视为国务院的重大利好政策。这说明中共体制内的政策并不是基于理性或现实考量,而是严重依赖是谁说的,听谁的! 李克强在任总理期间曾多次强调“地摊经济”,甚至把它形容为中国的烟火气,是稳定就业、活跃经济、帮助底层民众自救的重要方式。他当时是在疫情冲击、就业困难的大背景下提出这套思路的,试图用小成本、低门槛的方式激活基层经济。 然而,当时李克强的“地摊经济”提法很快遭遇习近平系统内部的集体“降温”甚至抵制:各地政府迅速“理解上头精神”,撤摊、查摊、封摊;官媒一边假装支持,一边频频发出“地摊不等于乱象”“不能变成退化”的调子;习近平的人马认为这是李克强“另起炉灶”“争夺话语权”的政治表达。 结果李克强一退场,尤其是在他莫名其妙去世之后,风向就来了个180度大转弯:地摊经济被包装成“新业态”“新消费场景”;各地纷纷搞“夜市经济”“城市烟火计划”;政策支持、摊位免租、网红直播带货……全都又“被允许”甚至鼓励起来。(来源:蔡慎坤)
4个月前
TSLA下跌原因主要就是两个,甚至都和政治无关 1)欧洲销量暴跌50%,有在2025年归零的趋势。因为欧洲人完全可以去买比亚迪和欧洲自己生产的电动车/混动车,没有必要去买特斯拉。 当然你可以说,特斯拉不是车企,不靠卖车为生。fine,这可能也是上个星期股价暂时反弹(出现逃命波)的原因。也是很多人这一波被特斯拉大V骗、被套牢的原因。 2)更重要的问题出现在中国方面,中国政府摆明不允许特斯拉美国数据中心训练道路数据,而美国政府也不允许特斯拉将自己的算力搬到中国。双方彻底进入死局 中美关系紧张终于影响到了特斯拉。中国政府也完全有动机让自家的AI技术垄断市场,而非引入美国特斯拉。最终结果很可能是FSD中国难产,支付一大笔费用让友商支援(笑)。DeepSeek的诞生和技术开源也证明了,AI不是黑魔法,中国完全有能力实现自己的FSD。 如果FSD没有竞争力,那特斯拉还不如直接license 中国车产如蔚来、小米、华为、小鹏的自动驾驶技术,而非把自己的FSD license给别人。倘若如此,这就颠覆了特斯拉在FSD上的全部故事,让空头笑死。 一边,FSD在中国现在可能暂时并不重要,因为Robotaxi的主要市场理论上说在美国;但另外一边,中国现在又是特斯拉全球第一大市场,唯一还有死忠消费者的全球第一大增量市场。 这种冲突是极其矛盾的,基本上给特斯拉未来FSD估值创造出一个上限,这个上限应该是之前的不到50%。也就是FSD的价值从之前的1万亿,下跌到了不足0.5万亿。 意识到这个上限,这才是最近Buy Side 疯狂出清特斯拉的根本原因。
4个月前
梅尔茨近年批评中国的意见很大,比如说中国是21世纪的核心挑战,批评北京寻求建立由自己主导的新的霸权秩序,批评中国是独裁轴心国家等等。不少评论者都认为梅尔茨上台会对中国采取强硬政策,但是我的看法与这个不一样。我认为梅尔茨缺少转变对华立场的空间:他没有多少选项可以选。 首先是梅尔茨更可能与中左翼政党结盟,这可能导致梅尔茨政府大体延续中左翼对华政策路线。其次是梅尔茨政府要解决经济衰退的问题,还要面对来自美国和欧盟的压力,还有来自乌克兰战争的压力。第三德国与中国工业竞争加剧,梅尔茨必须对此采取有力应对措施保护德国利益。第四美国和中国关系还存在很大不确定性,尤其斗争究竟会不会升级还普遍停留在假想阶段(眼下贸易战开打双方也没有反应很激烈)。第五德国对华政策也受到美国对欧政策和对德政策的影响。 诸多因素都在制约德国对华政策的弹性空间。如果美国和中国斗争升级(这种情况不一定会发生),同时美国也加大力度对付欧洲和德国(这种情况大概率会发生),甚至有意挑起欧洲分裂,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德国可能会更倾向中国一些,但柏林也会一边支持布鲁塞尔对华强硬政策,一边在中国关心的事务上向中国妥协,以换取与中国加强经济关系。 在中美关系并不严重恶化的情况下,德国处境将更加孤立无援。如果北京可以跟美国达成交易共识,显然就不会把欧洲放在优先位置;欧洲要向中国做出更大让步,才可能换取北京支持,这不但让欧洲进退两难,还可能加剧欧洲内部分裂。柏林不管跟不跟布鲁塞尔对抗,都会促使柏林拉拢对华关系,这意味着柏林会做出重大让步。 但是不论哪种情况,柏林受到诸多条件制约,很难在对华关系上掉头,总体来说还是会像前任政府那样,保持一边拉拢一边对抗的态势,差别只在于在压力不同的情况下,亲华程度和拒华程度都会有所变化。也就是说,德国不大可能会出现美国那种外交路线急剧转变的情况。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欧洲处境越糟糕、越孤立,就越可能向北京妥协来减轻压力。这种情况是美国和俄国媾和导致欧洲不安全因素剧增造成的,并不一定是由欧洲自身原因造成的。欧洲在意识形态上同时对抗俄国和中国,但依据紧迫性原则,向中国让步对欧洲伤害没有那么紧迫,这时俄国事务就会被放在优先顺序。 一些人批评欧洲的对华政策是膝盖软,这是非常不正确的看法。欧洲的对华政策是一系列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如果美国加强跟欧洲的盟友关系,去除俄国威胁之后,欧洲对华政策才可能真正强硬起来。你如果要欧洲同时对抗美国、俄国和中国,欧洲肯定会排一个紧迫顺序来给自己解压。在这个排序中,俄国是欧洲最不可能让步的选项,美国是比较可能让步的选项,中国是最可能让步的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