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浪潮

Y11
1个月前
我们常常看到一些人通过抓住时代机遇快速积累财富。这些机会往往伴随着较高的不确定性,但也确实存在一些共性的逻辑。 首先,快速获利需要突破常规的勇气。无论是AI浪潮中涌现的各类新应用,还是不同领域突然流行的概念,都需要有人第一时间行动起来。 比如当某个新工具刚出现时,有人会迅速模仿并通过多平台分发获取流量;当某个新技能成为热点时,有人会第一时间编写教程、开发课程,这些都需要打破固有节奏的魄力。 其次,高效执行是关键能力。 很多机会窗口期很短,只有执行力强的人才能抢占先机。 就像两年前做ChatGPT相关内容的人,现在可能已经形成了内容矩阵和变现体系,这背后是持续输出和快速迭代的积累。这种积累会形成路径优势,让后续者难以超越。 不过,在这些能力之上,更难的是放下对“面子”的执念。 有些人明明看到机会,却因为顾虑“这样做是否合适”而错失时机。真正的快钱往往需要灵活调整策略,甚至在初期不被理解的情况下坚持推进,这种“不拘小节”的心态至关重要。 除了这些基础条件,敏锐的洞察力和对人性的理解同样不可或缺。比如有人发现AI可以让玩具更智能,但更懂得通过满足情感需求(如设计AI陪伴型产品)获得更大市场;有人做有声书,却通过结合宗教信仰和虚拟捐赠创造了独特的盈利模式。这些案例都说明,顺势而为、顺应人性需求的商业逻辑,往往能走得更远。 当然,快速获利的机会并非人人都能把握。它需要勇气、执行、心态、洞察力和人性认知的多重叠加。与其羡慕他人的“快钱”,不如在机会到来前做好准备——积累能力、洞察趋势、打磨心性,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时代窗口,而真正的修行,正是让自己在窗口开启时能够稳稳抓住。
Hanya Hu
3个月前
女性的出路:在AI浪潮中重构价值与未来 作者:胡菡雅,AI时代女性赋能倡导者 引言:这场变革,对女性更猛烈 人工智能正在重塑工作的定义。据Kenan Institute(2023)研究,女性所从事的工作中有高达80%可能受到AI冲击,而男性为58%【1】。 这不是未来的危机,而是现在的现实。客服、行政、教育辅导、排版、文书……这些由女性主导的岗位正逐步被AI吞噬。 技术浪潮面前,没有人能幸免。但在这场无声洗牌中,女性站在了更陡峭的边缘。 然而,危机之下,往往也藏着分水岭。我们是选择被替代,还是重新定义自己的价值? 一、为什么女性更容易“首当其冲”? 1. 高集中度的“低技术重复性岗位” 根据世界经济论坛报告,未来五年将萎缩最多的,是文书、行政与客服岗位——这些恰好是女性比例最高的职业类型【3】。 2. 技术落差仍显著 国际劳工组织(ILO)指出,女性在高收入国家中有9.6%的就业处于“生成式AI高度暴露”岗位,男性仅为3.5%【4】。技术差距在被替代的速度上,拉开了性别鸿沟。 3. “稳定偏好”反成盲点 许多女性因家庭与角色考量更偏好“安全、规律”的职业。但这种安全感,在AI面前,恰恰成了优先被优化掉的指标。 二、AI无法复制的,是你的“人性优势” AI能预测情绪,却无法共情;能编排课程,却无法真正激励孩子。女性拥有的许多核心能力,正是AI最难取代的部分: 🌱 共情与关系构建 无论是心理支持、教育辅导,还是高端客户关系,真正的“信任”只能建立在人与人之间。 🧠 系统思维与细腻直觉 在变化中保持稳定,在复杂中看清本质,是许多女性在组织中最被低估的能力。 🤝 组织韧性与长期陪伴力 女性倾向构建支持系统、建立信任结构、培养长期文化。这是AI无法写进算法的深度连接力。 AI可以写文章、处理表格、生成广告语——但它不能拥抱孩子,不能感知恐惧,也无法理解“她想要什么样的世界”。 但你可以。 三、女性的三条出路:向“不能被AI取代的地方”走去 1️⃣ 从“执行者”变成“设计者” 易被替代难被替代数据录入、标准文案品牌叙事、内容策划自动化排程用户体验设计客服应答危机处理、人际谈判 🔍 未来最适合女性的三大类岗位: 创造型:教育设计、内容创作、视觉叙事 战略型:品牌管理、商业咨询、组织发展 关系型:社区运营、心理健康、用户陪伴 2️⃣ 把AI变成“你的工具箱” 你不是和AI竞争,而是用它来增强你。比如 用ChatGPT写提纲、发文案、生成策略; 用Notion AI管好时间与知识管理; 用FlowGen自动化社群内容与影响力传播。 学会写Prompt,就等于拿到了21世纪的魔法棒 3️⃣ 加入“建构AI”的阵营 成为产品设计师:打造服务女性的AI解决方案 参与AI社群与治理:发出女性视角的声音 创办AI驱动项目:在内容、电商、心理健康等领域创造价值 四、制度与教育:未来不该只靠“个体奋斗” 女性转型不能只靠“自己努力”,还需结构性推动: 🎯 开设面向女性的AI技能加速营 📚 中小学加入“AI+创造力”课程,从小建立技术信心 👩‍💼 企业招聘机制改革,重视情感劳动与非线性创新 🪴 建立支持女性创业的AI生态(如孵化器、投资基金、资源网络) 结语:你不是被AI抛弃的那一半,而是重塑未来的那一半 AI改变世界的速度,远比我们准备好的速度快。但正因为如此,我们更不能慢。 别等机会,要创造机会。别等AI定义你是谁,要用AI放大你是谁。 你不应该是这场革命的旁观者,而是积极的参与者。 📚 参考文献 Kenan Institute (2023). Gender exposure to AI automation risks. Brookings Institution (2019). What Jobs Are Affected by AI? World Economic Forum (2023). The Future of Jobs Report 2023. ILO + NASK (2025). One in four jobs at risk of GenAI imp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