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巨头

宝玉
2周前
转译:这波裁员潮的背后,其实藏着两个截然不同的故事,而不是一个。 一方面,像亚马逊 (Amazon)、Meta 和微软 (Microsoft) 这样的科技巨头裁员,是为了筹集资金购买 GPU(图形处理器,AI 训练和运行所必需的强大芯片)。他们的收入在增长,股价在攀升。他们裁掉员工,是为了把钱腾出来,砸向“算力”。这可不是经济不景气时期的“降本增效”。这更像是一场被迫的资源重新配置——把发工资的钱,转投给数据中心。这笔账算得极其残酷:每裁掉 1% 的员工,省下的钱就能多买一批 H100(英伟达公司生产的顶级 AI 芯片,非常昂贵且抢手)。 与此同时,UPS、雀巢 (Nestle)、福特 (Ford) 和塔吉特 (Target) 这些传统行业的公司也在裁员,但原因恰恰相反。他们已经部署了切实有效的 AI(人工智能)工具。比如,客户服务自动化、供应链优化、生成式设计系统等等。AI 带来的生产力提升是实实在在的,而且还在不断累积。这些公司不需要自己去购买庞大的 GPU 集群(由大量 GPU 组合而成的高性能计算系统)。他们从“超大规模云服务商”(比如亚马逊 AWS、微软 Azure 或谷歌云) 那里租用“推理”算力(即运行 AI 模型得出结果),然后裁掉员工。因为现在这笔账(用 AI 替代人力的成本)终于算得过来了。 裁员的双方,都在喂养同一头巨兽。 科技巨头在疯狂“买铲子”(指购买 GPU 等基础设施,就像淘金热里卖铲子的人)。而其他所有人,则在购买用这些铲子挖出来的“黄金”(指 AI 带来的生产力)。 半导体公司稳坐中间,向整个产业链收取“租金”。台积电 (TSMC)(全球最大的芯片代工厂)、英伟达 (NVIDIA)(GPU 的主要设计者)和阿斯麦 (ASML)(制造顶级芯片光刻机的唯一厂商)正在疯狂“印钱”,而产业链的两端(科技公司和传统公司)都在大量裁员。 这个发生的时间点至关重要。目前,企业对 AI 的采用率大约是 10%,并且正朝着 50% 迈进。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这个阶段(从早期采用到主流普及)的发展速度最快,创造的财富也最多。 但问题是,这些财富正集中在“算力”上,而不是“劳动力”上。企业的“市值”(即公司总价值) 增长与普通人的“工资”增长之间的鸿沟,从未像现在这样巨大。 这不是一场经济衰退。这是一场“再平衡”(即经济结构的根本性重塑)。而大多数劳动者,不幸正站在了天平的错误一端。
更新/看见甲骨文老板登顶世界首富,想起我在1998年读到的那本书《拉里·埃里森与上帝不同》。很有意思,埃里森是当时业界段子最多的人。脾气很坏,恶作剧,帆船和泡妞。这个人都是故事。 乔布斯曾经说,他在硅谷最好的朋友就是拉里,乔布斯在NEXT最苦恼地时候,拉里曾说我帮你把苹果买回来。乔布斯回到苹果后,牢牢控制董事会一人说了算。其中就有拉里的董事席。有段故事我印象很深,开会表决时,乔帮主对着拉里(人不在)的照片说,拉里我知道你会同意的。去看看《乔布斯传》。这两位身上,都是有股那个时代雅皮士的气质。 甲骨文在很长时间里是关系型数据库市场的霸主,击败Sybase和IBM DB2之后,在银行和电信等主流存量市场长期保持优势。谁敢轻易换啊。个人认为,在甲骨文历史上,收购SUN公司并控制Java和MySQL,拿下千万级开发者技术生态是十分令人意想不到的里程碑事件,十分轰动。多年后,微软拿下Github代码仓库有类似战略意义。 这几年,他们发力云计算,是导致市值大涨的又一个转折点。云计算市场太大了。AI浪潮再度席卷后,这个市场成为大预言模型和英伟达算力之后最大的受益者。微软、亚马孙和甲骨文这三家,他们不用像OpenAI那么卷,像工作狂老黄那么拼。是的,他们只要不犯错,跟上主流技术脚步;就可以大发横财。同样地,微软哪位印度裔CEO牙都快笑歪了。 甲骨文在软件时代就是全球唯二的巨头。互联网还没有起来之际,微软和甲骨文争霸,微软几乎一统天下,吃定桌面操作系统和各项应用。拉里就是成天和比尔盖茨唱反调的高手,你说个人电脑PC,他就鼓吹NC(Net computer),大喊其实网络就是计算机。有点以太坊喊去中心化网络就是世界计算机的那味。2000年前;业界十分敬畏微软,微软在软件领域啃下一块又一块市场,而且一旦吃下就没有只有第一没有第二,但就是很难啃下甲骨文的关系型数据库这块大肥肉。 埃里森是当时业界段子最多的人。其实,这哥们不容易,商业数据库终究还是被微软SQL Server反超,开源数据库My SQL这几年也被斯坦福搞出来的PostgreSQL超越,后者这几年很流行。但是,真英雄不是悲壮地去死,而还要有打不死的九条命。做企业像三级火箭,旧的燃料推上去之后,下一个市场燃料又补上,继续飞。 他可能也是今天最年长的科技企业创始人CEO。
池建强
2个月前
随着美中关税冲突持续,美国商务部近期也针对英伟达(NVIDIA)芯片出口至中国,进一步施加管制。消息人士指出,随著中国企业积极寻找英伟达的替代品,中国科技巨头华为也因此受惠,有可能填补辉达的空缺。 路透社週一(4月21日)引述2名知情人士报道称,华为计划最早从5月开始,向中国客户大量出货最新的人工智能(AI)处理芯片“昇腾910C”(Ascend 910C),且有部分订单已经出货。 报道称,由于中国AI公司一直试图在国内寻找英伟达H20芯片的替代品,这项消息对中国AI公司而言,时机来得巧合。 上週,特朗普政府宣布升级对中国的AI芯片出口管制,将限制进一步扩大到英伟达专门为中国市场打造的H20芯片,要求未来H20芯片的对中销售须经过出口许可审核。 科技市场研究中心Counterpoint Research副总监Brady Wang向美国全国广播公司(CNBC)表示,“有多家中国本土公司在生产芯片与英伟达竞争”,包含华为、以及一部分由官方控制的寒武纪科技等企业。 英伟达芯片无法进入中国市场的消息让这些竞争对手更有动力发展,Brady Wang也预期中国企业对其商品需求会增加。 然而,专家指出,美国出口管制也阻碍了中国生产芯片的能力,让相关企业的产能无法达到英伟达靠著台积电达到的规模。 晨星(Morningstar)关注半导体的股票分析师Phelix Lee指出:“华为已证明自己是一家具有竞争力的无厂半导体设计公司……但他们难以从代工厂获取足够的供应量。” 由于台积电的芯片制造设备包含美国技术,该公司也受到美国对华为的出口管制,还有向中国出口先进芯片的贸易限制所影响。这使得中国企业越来越依赖中芯国际等国内代工厂,但中芯国际本身也受到出口管制,无法获得最先进的芯片制造设备。 Phelix Lee认为,基于这些情况,他“非常怀疑”中国芯片代工厂能否在短期内提供足够的 H20芯片替代品来满足中国科技公司的需求。 完整报导请看👉 📢随着美国持续在晶片方面对北京施压,你认为华为及其他中国公司是否能满足国内市场对晶片的需求❓留言💬分享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