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分析

全球数字趋势必备网站 -- DataReportal 用一次就离不开! 被众多营销、数据分析、外贸等行业推荐为全球数字趋势、市场研究的必备信息网站,数据详尽覆盖超过230个国家和地区。 收录了数千份报告,覆盖互联网、移动、社交媒体、电子商务、数字营销、AI 以及数字生活方式等领域,帮助用户理解全球以及各个国家、地区的人群在网上的真实活动和行为习惯。 数据报告免费、更新快,尤其年度和季度大报告,分析数字广告、社交媒体、搜索、AI 等趋势,适合专业人士制定全球市场策略和本地化方案。 《数字 2026 全球概览报告》 :包含 700 页内容,深入分析全球数字采纳与使用情况,包括互联网、社交媒体、AI 等前沿话题和趋势。 《数字 2025 七月全球数据快照》 :定期更新,涵盖热门数字趋势、移动设备和社交媒体偏好与搜索行为。 国家与本地数据快照:几乎涵盖全球所有国家和地区,内容涵盖本地数字渗透率、手机普及、互联网和社交媒体使用等关键信息。 多样专题报告:如新闻消费行为、AI 采用、社交平台偏好与变化等,为行业决策人和观察者提供参考。 详细的对比与本地洞察:既有全球与区域比较,也能深入具体国家与市场的细致分析。 可按国家/地区、主题、年份检索所有报告,并可订阅获取最新研究动态。 适用人群包括市场营销、媒体、公关、研究、政府、教育等领域的从业者和学者,无论做市场分析还是数字转型研究,都是极有价值的数据参考源。
业内有史以来最好的文章之一,熊市学习好材料。 市场的目光始终在明星交易员那,在车头,他们拥有最大的流量,能吸引最多的资金。 然而CBB这种常青树呢,流量实际没有顶级交易员一半来的高,但是活的更久,回撤更低,天花板肯定没有最顶级的交易员高,但是,财富到了一定程度只是比较了,对于99%的人来说,没有意义。 今天才知道原来CBB是靠狙击Meme起家的,然后我知道的他的项目有: 在Blur这样的项目第三期,他们的Bot垄断了绝大部分的借贷和大量的Bid积分,虽然亏得很惨。 Berachain,坐庄NFT,盈利大水上。(肯定和项目方有勾兑和深入了解的。) 再是Hype的现货和合约套利,占了1%的交易额。赚了5M还拿了那么大交易份额,未来空投期望值很高。 据闻XPL上CBB塞了30M进去.回报率应该100%? Ok,我们见了太多天才交易员,车头崛起的故事了,我知道CBB的故事很难复制,但其实从他文章,我学到不少细节。 他们会用大量的AWS服务器来测试哪个联通速度更快,几十个钱包,全球大量的服务器发送Tx去抢占优势。这个是可以学到的。 市场不只是车头和天才交易员才能赚钱的 目前的比较好的市场Perp Dex交易刷量(末期了,目前的成本而言赔率一般) 预测市场,通过比较好的策略,感觉还是能有很多机会,最近比较多的看了下预测市场,感觉是可以通过策略和一些主观交易,诞生非常高多的财富的。 这两个是比较适合个人和小团队的,其实很多人说自己不懂技术,那么是不是可以找个技术来做合伙人呢?你提供策略,技术来实现。 如果你有本金和管理能力,可以招聘技术来实现你的可盈利策略呢? 感觉纯手动的玩法,在目前几个市场都不太行了,目前还有点红利后期可以组合不用太顶的技术去玩。 还是得有某个专业市场有自己比较领先的策略和技术去持续盈利,然后去拓展,去适应改变。 强如CBB在Blur也要被中国TOP Farm揍,在SOL上,这么伟大的MEME浪潮里,似乎也无什么建树。 个人单打英雄主义时刻,已经落幕。 那交易呢?那是最高最陡的山,我劝你别爬。
最近大家都在围观的AI选手 , 跟随市场行情下探,收益率普遍降低,但看大模型的聊天思考,很有意思,总结出几个典型的交易风格,看是不是跟真人交易其实差不多: 1. 死扛型(硬扛亏损) 代表模型:GPT-5、Gemini 2.5 Pro 核心特征:尽管账户大幅亏损(-40.44%/-37.42% 动态值),仍坚持持有所有仓位 策略逻辑: - 依赖技术指标(如4小时K线收盘、MACD)判断出场条件是否触发 - 即使部分仓位浮亏,也因"未明确达到止损条件"而选择继续持有 - 承认市场不确定性,但倾向于等待而非主动止损 2. 条件触发型(策略化持仓) 代表模型:DeepSeek Chat V3.1、Qwen3 Max 核心特征:预设明确的盈利目标和止损位,让系统自动执行 策略逻辑: - 基于技术分析(如RSI超卖信号)判断市场状态 - 保持较高现金储备,等待更好的入场机会 - 在达到预设条件前保持耐心,不轻易改变策略 3. 谨慎观望型(保守防御) 代表模型:Claude Sonnet 4.5 核心特征:选择持有盈利仓位,但明确表示"保本"优先 策略逻辑: - 虽有未实现收益,但更关注风险控制 - 在谨慎市况下避免追逐新交易 - 平衡收益与资金安全 4. 机会把握型(相对积极) 代表模型:Grok 4 核心特征:在盈利状态下继续持仓,等待更好时机 策略逻辑: - 基于当前市场条件判断无需调整 - 保持适度现金储备,准备应对市场变化 所以,大家认为本周结束时,哪个AI大模型选手会胜出?
R
3周前
区块链行业发生了什么 2 关于1011 - 在换手量上,20251011的BTC,ETH,SOL换手处于一个1%分位数事件(类似于20240805,20250407),并不是一个0.1%分位数事件(20200312,20210519,20170904) - 主流币仅仅清除了高倍杠杆的玩家,虽然绝对数量也并不少,但是从价格表现上依然非常坚韧。表现了长期持有者对币整体的信心。 - 对于山寨币,同样的,虽然价格波动非常剧烈,但是换手整体上也是处于一个1%分位数的事件,但是振幅格外剧烈,只要你的钱在合约账户且杠杆>1.5,基本上很难幸免于难,无论是散户,二级基金,还是MM,都是一样的结局。 - 对于持有现货多头,在合约做空保证账户没有风险敞口的被动做市商而言,因为ADL的设置和在多个币种采用了联合保证金账户,价格极端的下跌导致连环清算,账户上的仓位不断减少又无法快速补仓,同时因为仓位减少更无法布置足量的订单簿,其他合约用户因为需要去合约补保证金继续抛售现货,导致现货价格瞬时抛压巨大而买单约等于0,导致价格直接下跌50%-99%。 - 主动做市商如果盯盘交易员水平够好程序有一键平仓,或许能够较早的做出动作,而减少损失。 - 事件的起因目前比较靠谱的说法是川普的对华关税言论触发市场恐慌,几十亿美金级别的资金率先砸盘,引爆 BTC、ETH 暴跌。暴跌波及了最大交易所内的杠杆体系,很多巨鲸在交易所内借 USDT 做循环贷(USDE–USDT)遭到连环清算,并且在统一账户共享了保证金,清算引擎usde抛压巨大但订单簿完全不够用导致稳定币脱锚,价格从 0.91(两次循环)打到0.8(4-5次循环)再 一路击穿至 0.66(不知道是多少次了...),形成连锁式流动性崩塌。 - 币圈的内在隐藏杠杆还是太大,非Onchain的借贷规模和内在/民间杠杆,完全是难以统计的,任何一个稳定币通过补贴和机制创新疯狂的提高市占率到一个夸张地步的时候,确实需要思考钱从哪儿来?天底下有10%-30%的无风险收益吗?这样的免费收益真的可以理解为常态收益吗?在音乐结束之前,一切都看起来那么的美好。 - 有牛市就一定有杠杆,有杠杆一定就在累计风险,风险累积到一定程度就会破灭,破灭就会出现熊市。 关于SOL - 在2024年,SOL的创新不断, / meme是非常伟大的创新,让SOL成为了7/24小时的快速低磨损信息赌场筹码/类股权,SOL一路高歌猛进。 - 基金会和利益相关方因为解锁有大量出货需求,做本币币价激励极大,到处招兵买马,为SOL带来了最大的活力和最能获取眼球的dev,做出了5-6个市值大于1bil的项目,流动性非常充足。 - 2024-2025年SOL想讲的更大故事Payfi,ICM,CCM,DAT都没有成功,除了memecoin以外,没有任何实质创新了。 - 在2025年Trump币后,Binance再也没有在现货上过任何一个和SOL直接相关的资产。 - Binance发现如果继续上SOL上的资产,是在为SOL本身,Axiom,Gmgn等SOL的DEX交易平台做嫁衣,对自己的用户留存和使用习惯的培养,没有任何好处。 - Binance也想做DEX的市场,也想吃这个现金奶牛的生意,为什么要把利润拱手相让? - 合理推测,Binance在Trump币后,SOL相关的敞口可能已经非常低了。所以没有任何理由帮助SOL,毕竟是自己BNB Chain的竟品。 - SOL现在的核心问题是没有自己的中心化交易所来为其链上资产打开天花板创造巨量的财富效应,如果SOL继续是一个赌场定位,没有了财富效应和流动性,一切都是苍白的。 关于ETH - ETH经历了一个从理解、相信、信仰、坚守到怀疑、恐慌、人人唾弃、绝望的完整生命周期,浮筹增加了DAT、ETF也就是华尔街的力量来左右涨跌。 - 在25年上半年全部Native把ETH踢出自己的核心持仓,E卫兵变成嘲讽笑话,抄汇率的玩家一次次的痛打自己的脸。 - 四月后在信息流上端的内幕哥开始建仓,多家DAT开始私募,ETH迅速上涨;5-6月Sbet、BMNR出现,Tom Lee疯狂喊单,华尔街正式建仓,群众质疑中,Native继续空仓中,投机客看着一倍溢价的Sbet想来打一枪就跑,没有人真正相信ETH的叙事。 - 随后Genesis Act、Clarity Act 通过,Native依然还在生生质疑中看着自己最痛恨的资产无回调疯狂上涨,只有少部分做严肃研究的人明白,这两个法案意味着美国政府认可了ETH的正统性。 - ETH在可见的未来的上涨动力或者说催化剂主要还是来自于华尔街和各大法案接下来的通过和落地节奏,以及严肃的主要玩家在eth上进行真实世界应用(主要是支付、金融借贷和结算)的创新,以及或许有DAT的超预期融资/买入。 - 就像BTC ETF、MSTR的买盘不会溢出到山寨币一样,ETH ETF、BMNR、Sbet的买盘也绝对不会溢出到山寨币,只会有相关资产的庄搭便车拉盘出货。 - 我不相信ETH在这个周期能做出任何真正普世意义上有价值的金融创新,它还需要非常长的时间来被市场检验,但长期来看,其正统性已经得到了严肃资金的充分认可。 - 但无论如何,严肃的RWA,严肃的国际间金融结算,严肃的稳定币发行,大概率还是只会在ETH上进行,因为他依然是最去中心化,最健壮,有最多一流开发者,最多创新,和最多先进技术的区块链——毕竟,十年它没有一次宕机,也不可能回滚,无可代替,无可争辩。 关于Binance - 在cz回归后,binance的打法思路都变得格外清晰。 - 从大规模换人肃清利益集团,到慧眼识珠相信技术谏言把主站流动性和Alpha流动性打通,到放开手脚敢为天下后抄袭、模仿、内部赛马、再到超越那些已经被验证过的刚需赛道,包括但不限于Perp Dex(Aster)、Meme Launchpad()、Prediction Market(?)、Meme DEX(Meme Rush, wallet, (0xScope)) - 在每一个赛道,依托Binance的用户基数和财富效应,都能完成对原有竞争对手巨大的吸血鬼攻击,实现快速的超越 - 最大的市场,就是唯一的市场,一旦最大的市场对长尾的流动性也开始动手,那么其他中小cex/dex在长尾流量节节败退的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儿。 - OKX,Bybit,MEXC,Bitget都还没有反应过来呢,Binance已经用了从项目方那弄来的真实的补贴和用户习惯的培养,就是彻底的让利用户,不赞助红牛,不赞助迈凯轮,就是把钱都撒给散户,让Binance彻底成为各个板块的绝对头椅。 - 确实有一种,世界就是我的图书馆,“各位诸君,无一例外,我全都要”的魄力。 - Binance确实有这个行业最多的优质人才,最优质的培养体系,最有执行力的团队,和最接地气、最具Incentive的高管团队。两位把自己称为吉祥物的创始人每天活跃在CT上令人佩服,也能自上而下看出公司的战斗力和做成事儿的能力。 - Binance显然并不完美,我们都能看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人性也被暴露的非常完全,但是我相信如果不是Binance,其他人在那个位置,做的不一定会比Binance要好,所以想想也就接受就好。当然如果你收到了不公的待遇,应当大力维权。 关于BNB - BNB的机构持仓占比相比BTC,ETH都要低非常多,具体数据根据口径不同有些许出入,但是一个小于1%和另两家大于5%的这样的一个比例感。 - BNB是一个世界最强事实垄断Crypto公司的类股权,一个不断通缩,不断销毁,不断创造利息,创始人团队持股90+%的优质资产。不同于ETH的去中心化,BNB团队继续做事儿的incentive和主管意愿都是极强的。 - BNB的DAT和ETF显然是已经紧锣密鼓的推出和融资中。两家钦点的亲儿子可以在yzi labs的投资公告中找到。如果华尔街的部分力量也来到BNB,相信BNB也会有较好的买盘支撑。 - 当然,如果说下大棋还是需要让权贵和金融标准制定者们也能上车BNB,让BNB也进入严肃资产的讨论范围内,长期抬高Binance的地位。 - 不要低估一个踏出监狱大门之后立刻能够谈笑风生的人走上权力之巅的野心,cz为了抬高binance的地位从逻辑上会在超长期会不断的做高BNB的价格,尝试让其能够进入类似MAG7类似的讨论范围之中,虽然这是星辰大海,但是crypto的渗透率显然还会继续提高,现在是3亿用户的Binance,如果真的变成5-10亿用户,Crypto总渗透量达到10-20%,这个事情可能也并不是天方夜谭。 - 最大的问题可能来自于监管。 - 以上thesis的Predefined invalidation就是监管铁拳落下,创始人决心的改变,以及bnb通缩/分润逻辑的改变,以及bnb生态发展的停滞等。 关于Hyperliquid - Hyperliquid是Binance第一次遇到的严肃的且以前没见过物种的挑战对手,会尽可能对抗。 - Hyperliquid通过培养早期用户粘性,造富早期用户,创造极强的社区粘性和邪教般的信仰,获得了加密原生用户的最大拥护。大家对Hyperliquid的喜欢是溢出屏幕的,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活动,没有人不觉得Hyperliquid酷,没有人不觉得Hyperliquid有品位,可能Hyperliquid就是dydx,backpack,lighter,ourbit理想中的自己的部分样子吧。 - 本质的本质,还是你无法对一个币价从开盘后一直到ATH涨了30倍的平台币说出任何怨言,尤其是在其他山寨币发币后一个月就要-90%的市场。按NBA解说的话来说,里外里,这就是差了300倍的差距! - 另外就是,Hyperliquid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市场,non-kyc friendly,无监管的,透明的交易和盈利榜单,清晰的清算机制,和Binance接近的订单簿深度的一个,方便隐藏自己身份、洗钱和Flex的交易所。 - 社区上:一切以赋能代币为核心,听从社区意见上币,奖励真实用户,奖励钻石手,真正有效的有意义的投票 - 产品上:克制简洁的产品界面,流动性云一般的api接口,似乎天生就是为了来做流动性的流动性而生(虽然我们都知道这是不太现实的,因为最大的市场就是binance,最大的市场本质上就是唯一的市场,足够大的size的仓位做市商一定也是去binance对冲,但事儿就是这么个事儿,叙事反正讲出来了) - Hyperliquid获得的大型做市商支持力度还有团队的格局、操盘能力、和社区建立令人感到无比的专业和佩服。对竟对的研究透彻,代币经济设计合理,找到的KOL也都是真实有效的KOL,而不是刷粉无效的喊单KOL,等等 - 有什么缺点吗?不是早期用户咋办?没币的人咋办? - 未来怎么办?因为Onchain的特性,我比较看好Hyperliquid和Onchain借贷和Onchain其他玩法的一些叠加产生的可组合性。本来觉得链上的可组合性更好,但其实现在可组合性最好的其实还是Binance和OKX,借贷、抵押品、循环贷,甚至不方便链上完成的网格等,实际上中心化平台的可组合性仍更强,毕竟有这么多用户在这。 - 至于在Hyperliquid上做的其他项目,还有待观察,我也想多支持几个看看,但如果继续还是Hype内部的Circle Jerk,那不一定是特别好的事儿,好的生态应该是更加包容的,但可能这也没什么办法吧。 - 最后,Hyperliquid到底能不能继续保持这样的市占率和币价,让我们用熊市、解锁和Aster来检验他吧。 其他以前写过的板块和去年没什么区别,就不加以补充。 致读者: - btc已经涨了整整三年,减半后也过去了18个月,过往周期已经开始进入牛末熊出了,如果你尊重四年周期,且过去三年已经努力了很久,没有休息,那么出金,出金,出金! - 改善生活,买车,给家人买好东西,提高生活幸福感的东西,学习怎么花钱,花钱是一门学问,玩耍也是一门学问,要像研究怎么炒币一样研究怎么花钱,研究怎么玩耍。 - 如果你认为未来的降息将会主导币圈的流动性,那或许还能再玩一会儿,但整体上26年的k线最大回撤会比较大的确定性还是有的,毕竟世界没有永动机,没有东西只涨不跌,整体上还是得出金。场内钱少了,大不了你就少赚点呗? - 其实说白了就一句话,出金。 - 对赚钱这件事情,不要入戏太深,如果未来十年MAG7都会是十万亿的公司,那么其实10年5-10倍的机会就在美股,10年5-10倍,夫复何求? - 在熊市打造自己的系统,学习AI,学习前沿知识,改善自己的知识管理系统和复盘系统,加入志同道合的社群,认识有趣的朋友,为下一次绽放做好准备。 - 不能验证的东西,一律认为都是假的。 - 减少和他人的比较,多和过去的自己比较就好了:) 希望下个周期还能看到大家:)明年见。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