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财经
科技
虚拟货币
其他
登录
#金融科技
关注
刘红林律师
3天前
为什么股票代币化可能是个伪命题? “股票代币化”这个词频频出现在市场新闻里。无论是 Robinhood、xStocks 这样的探索,还是纳斯达克研究股票代币化的可行性,似乎一股“把股票变成 token”的浪潮正在涌来。 很多人把它视作股票市场的革命性突破,甚至有人说,这是区块链和传统金融结合的最佳入口。 但在我看来,股票代币化更像是一个阶段性的过渡产品,而不是终极形态。它的热闹,源于监管套利与市场想象,而非真正的商业逻辑。用一句话概括:股票代币化可能是个伪命题,真正的命题是交易所系统的区块链化。 一、代币化的本质与过渡性价值 要理解股票代币化,先要回到 Token 的本质。Token 是一种凭证,记录了“我拥有什么,能享受什么权利”。它可以代表货币、积分、门票,也可以代表股票。 但当一只股票被“代币化”后,它的法律属性和股东权利,并不会因为放到链上而发生根本改变。代币化股票依旧受制于公司法、证券法、交易所规则;它并不比传统股票多一分权利,也不比传统股票少一分责任。换句话说,股票代币化的本质,仅仅是把一个凭证从 A 系统搬到了 B 系统。 问题来了:既然代币化不改变股票的权利义务,也无法解决根本问题,那为什么现实中还有这么多公司和平台去推动它? 原因在于现实与理想之间的落差。 理想中的“交易所上链”尚需时日,但市场需求和套利冲动不会等待。于是,在制度尚未完全更新之前,代币化股票就成了一种“补丁式”的解决方案。它并不是因为改变了股票本质而存在,而是因为填补了旧制度和新技术之间的空白。 这种模式的吸引力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降低门槛:投资人无需跨境开户,只需一个钱包即可接触美股或其他证券; 提升流动性:代币化股票可 7x24 小时交易,绕开传统股市的时段限制; 制造套利空间:不同市场间可能出现价差,从而吸引跨市场资金流动。 然而,这些优势看似新鲜,本质上都是过渡性的产物。它们之所以能成立,是因为当下证券市场和加密市场之间存在制度缝隙:地域管制、开户门槛、清算流程不统一。代币化股票正是利用了这些不平衡,才在夹缝中找到市场空间。 如果要找一个更直观的类比,它的角色很像早年间一些“境外中介账户”——内地投资人想买美股,找不到合规渠道,只能通过中介代买。但一旦跨境交易逐步打通,官方的合规通道建立起来,这类模式就自然消失了。股票代币化的命运,亦复如是。 更关键的是,代币化股票并不能解决资本市场的核心痛点。无论是清算效率、透明度不足,还是全球监管标准不一,它都无法提供根本性答案。它像是缝隙里的产物,存在的合理性,更多是来自旧制度与新需求的错位,而非对未来的定义。 二、未来图景:交易所上链 设想一下未来十年的场景:纽交所、纳斯达克、港交所,乃至上交所(这个确实有点刺激了),逐步迁移到区块链架构。那时,每一只股票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是链上的 Token。它的登记、流转、分红、配股、投票,全都通过智能合约来完成。股票天然就是 token,代币化的概念会自动消解。 这种转变意味着什么?过去股票的发行、登记、清算、结算需要依靠多个环节:登记结算公司、托管银行、清算机构、交易所,层层对接,往往需要 T+2 才能完成。而在链上系统中,登记即结算、交易即清算,所有权和交易记录在区块链上实时更新,大幅降低中介成本。对投资人来说,这不仅仅是效率的提升,更是金融市场透明度和安全性的革命。 当交易所完成链改,证券公司与加密货币交易所之间的边界会逐渐消失:你可以在证券公司账户里直接买比特币,也可以在加密交易所里无障碍购买苹果、特斯拉的股票。二者的底层基础设施趋同,传统与新兴市场的界限被彻底打破。更进一步,金融产品的设计方式也会发生变化。比如,链上股票可以与稳定币、RWA(现实世界资产)组合,自动生成结构化理财产品,甚至可以实现秒级结算和链上质押。 要理解这种演进,可以参考过去 30 年音乐载体的变迁。最初人们用磁带,后来出现了随身听,再到 MP3、MP4,每一代产品都曾风靡一时,但最终的赢家是智能手机——它整合了所有功能,让之前的产品迅速被淘汰。股票代币化今天的处境,就像随身听一样,看似新潮,但本质是过渡形态。真正的颠覆者,必然是把整个生态链条重新定义的“智能手机时刻”,也就是交易所链改。 而这场变革,某种程度上也是一场全球资本市场的竞争。 美国的优势在于股票市场制度成熟、流动性无可比拟,它若率先完成链改,就能把美元金融霸权延伸到区块链层,把“美元结算”直接升级为“美元链结算”。试想一下,如果未来苹果股票、特斯拉股票的链上交易和分红,全部以美元稳定币进行结算,那么美元的统治力将不只是货币,更是整个全球资本市场的底层协议。 香港的探索,则可以看作是中国资本市场与区块链结合的前哨实验。它通过“先行先试”的制度优势,吸引了全球 Web3 创业者与资本的汇聚。尤其是在合规交易所和稳定币立法试点落地之后,香港正在构建一个“中西合璧”的资本市场模型。如果未来能率先跑通链改路径,它可能成为国际资本的新入口——不仅连接华尔街和硅谷的资金,也为中国内地投资人和企业提供新的出海通道。 三、结语 代币化股票的热闹,本质上是监管缝隙里的过渡性产物。它给投资人提供了一些短期的便利和套利机会,但无法真正改变股票的基因。真正的革命,是交易所上链。 这是技术与制度双重意义上的升级,也是一场全球资本市场的战略新竞争。
#股票代币化
#交易所区块链化
#监管套利
#金融科技
#资本市场竞争
分享
评论 0
0
Rocky
1周前
随着 #AI 炒股炒币的策略越来越多! 很多人以为炒币看推特就够了! 其实 #Reddit 数据源更重要! 舆情监控准确率更高!
#AI炒股
#AI炒币
#Reddit数据
#舆情监控
#金融科技
分享
评论 0
0
Mr Panda
2周前
为什么海外用户都不太方便用微信支付?
#微信支付
#海外用户
#支付不便
#移动支付
#金融科技
分享
评论 0
0
比特币总裁
2周前
德国面包店已接受比特币付款,以后各大超时便利店,肯定都会有这样一台支付设备,来接收比特币付款
#德国面包店
#比特币支付
#加密货币
#未来趋势
#金融科技
分享
评论 0
0
小牛OTC
2周前
每日预测市场更新: 公司收益现可在 Polymarket 上交易 《福布斯》:“kalshi在万亿美元商机中处于领先地位” Polymarket 向 SEC 提交了通常用于发行代币的表格 实时比赛赔率现可在 Robinhood 上交易 Polymarket 与 Stocktwits 合作 Kalshi 交易量在过去两周达到 10 亿美元 MovieTime 利用 TikTok 的病毒式传播抢占政治市场 Kalshi 扩大 Avalanche 预测市场 Jonah Blake:“Kalshi + Polymarket 的交易量可能比传统市场更大”
#Polymarket
#Kalshi
#预测市场
#交易量
#金融科技
分享
评论 0
0
勃勃OC
2周前
周四,区块链借贷平台 Figure Technology Solutions正式登陆纳斯达克,开盘报36美元,公司IPO定价25美元,盘初暴涨超40%。公司被称为“万亿贷款市场颠覆者”。
USDC美股IPO引发币圈热潮,估值72亿引关注· 45 条信息
#区块链借贷
#Figure Technology Solutions
#纳斯达克
#IPO
#金融科技
分享
评论 0
0
Colin Wu
3周前
停更了五年的公众号一本财经最近发布了一篇文章,《金融科技十年血色史:千亿坏账、万企覆灭、1.2 万人入狱》,回顾中国 P2P 现金贷的历史,写得颇具史诗感,推荐阅读。 为什么中国加密行业虽然也被打击了好多次,但没有遭到类似覆灭,至少有几点: 1、核心原因,受影响群体不像 P2P 那么多那么广那么大,影响了社会稳定,17 年打击法币后普通民众接触更难;2、主要打击伴随性犯罪,没有类似 P2P 那样行业性处置;3、17 年后陆续企业和老板都出海了;4、有力量在鼓励,给创新留了口子,比如最近几年的香港。 文章全文:
币圈:山寨币盼涨,机构牛再现?· 4444 条信息
#P2P
#金融科技
#现金贷
#监管
#加密行业
分享
评论 0
0
环球网-央视财经
3周前
“数字黄金”,要来了!或将解锁巨大机遇
近日,世界黄金协会计划推出“数字黄金”, 它以伦敦金库中真实存放的金条为支撑,发行可交易的数字代币。数字化的黄金能否被广泛接受,还需时间来检验。
#黄金价格震荡:暴涨暴跌?避险依旧?· 67 条信息
#数字黄金
#世界黄金协会
#伦敦金库
#数字代币
#金融科技
分享
评论 0
0
NHK-nhk
3周前
东京一初创公司拟发行日本首款日元计价稳定币
日本今年秋季有望诞生首款以日元计价的稳定币。
#日本
#稳定币
#日元
#金融科技
#秋季
分享
评论 0
0
Fiona ❤️& ✌️
3周前
今早看到一则消息“据纳斯达克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提案,拟修订规则以允许在该交易所交易以传统数字或代币化形式上市的证券。” 由于句子有点长,稍微用白话解读一下。 这件事是什么? 纳斯达克(美国最大的科技股交易所)向证监会提了个新建议: 以后股票除了现在的“纸面/电子股权登记”方式外,还可以用 区块链上的代币形式来代表。 关键点 ✅权利不变: 代币化后的股票,和你今天在券商账户里看到的股票 权利是一样的(分红、投票、股东权益都一样)。 ✅交易规则相同: 无论是“传统股票”还是“代币化股票”,在纳斯达克的交易系统里 同样挂单、撮合、结算。不会出现代币股排在后面之类的情况。 ✅透明和结算: 代币化股票需要标清楚属性,方便清算系统(DTC)操作,保证交割不出问题。 为什么重要? 这不只是一个技术小修小补,而是触动了“股票是什么”的根基: 如果 SEC 批准,未来华尔街上的股票可能会直接用区块链来登记和流转; 意味着 加密货币技术正式进入主流金融体系,不再只是“币圈的玩具”。
#纳斯达克
#区块链股票
#代币化证券
#加密货币
#金融科技
分享
评论 0
0
iPaul
3周前
支付宝为什么无法成为世界性的支付工具?
#支付宝
#支付工具
#国际化
#市场竞争
#金融科技
分享
评论 0
0
Justin3go
3周前
哇,蚂蚁财富也集成了AI功能了
#蚂蚁财富
#AI功能
#金融科技
#移动支付
#科技创新
分享
评论 0
0
YL (Yucheng Liu)
4周前
下周外滩大会见!
#外滩大会
#金融科技
#上海
#会议
#积极
分享
评论 0
0
rick awsb ($people, $people)
4周前
“没有马云的时代,就没有人民币稳定币的时代” 马云买入以太这件事,让我又想起了他在20年外滩金融峰会的讲话,和之后的蚂蚁金服上市喊停,以及阿里被长期打压 如果历史可以重来,高高在上的领导们听了马云一点半点的建议,今天还有usdt、usdc什么事吗? 至少按马云想法,东大是不是可能更早就拥抱了稳定币?今天蚂蚁集团是不是已经帮人民币稳定币坐稳了市值前三? 可惜历史无法重来, 没有马云的时代,就没有人民币稳定币的时代 马云的基金买入以太坊,我更愿意解读为既然无法“改造旧世界”那就干脆“拥抱新秩序” 一切的偶然其实都是必然,体制的必然,谁让“我们国家欢迎一切直接提升物质生产的新技术,但讨厌某些改善分配关系的新技术,反对一切解构权力的新技术”呢? 马云的拥抱区块链,多少也是留条后路,毕竟伟大国,从古至今,从范蠡到胡雪岩,能善终的红顶商人,就没有几个 附:马云外滩金融峰会讲话(全文) 尊敬的李强书记,尊敬的陈元主席、小川行长,各位领导,各位金融界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 感谢大会的邀请,很高兴有这个机会和大家一起学习、探讨、交流。 2013年,也是在上海,我发表了一通互联网金融的异想天开的观点。七年过去了,今天我这个金融的外行,又来了。 今天要不要来讲,坦白说我也很纠结。但是我想我们这批人,有一个东西是责无旁贷的,就是为未来思考的责任,因为这个世界虽然留给我们的发展机会很多,但是关键性的机会只有一两次,现在就是到了最关键的时刻。 所以我想我还是要讲一讲我自己的一些想法,这些想法,是我们自己十六年实践经验总结出来,加上担任联合国数字合作高级别小组联合主席和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倡导者期间,跟全世界的学者、专家还有实践者认真探讨交流得出的。 我想我反正已经退休,就畅所欲言一下,分享三个观点,供大家参考,可能不成熟,讲得不对,贻笑大方,大家估且一听: 第一,一直以来我们有一些思维上的惯性,比如总觉得要为了跟国际接轨,必须要做欧美发达国家有,而我们没有的所谓空白,要填补国内的空白。把填补空白当作追求的目标。 我一直觉得填补空白这句话是有问题的,不是因为欧美的就是先进的,就是我们要去填补的。其实今天我们不应该要和哪个东西接轨,适应哪国的标准,填补哪个空白,今天我们要思考的是怎么和未来接轨,怎么适应未来的标准,怎么弥补未来的空白,我们要想明白未来是如何的,以及自己到底要做成一个什么样的体系,然后再去看看别人怎么做,如果永远重复别人的语言,讨论别人设定的主题,我们不但会迷失现在,而且会错失未来。 二战以后,世界需要恢复经济繁荣,布雷登森林体系建立起来,对全球经济的推动是巨大的;后来亚洲金融风暴发生,巴塞尔协议讲的风险控制越来越受重视,到后来变成了一个风险控制的操作标准,现在的趋势越来越象是全世界变成了只讲风险控制,不讲发展,很少去想年轻人的机会、发展中的国家机会在哪里,这其实是导致今天世界的很多问题的根源。我们今天也看到巴塞尔协议本身也让欧洲的整体创新受到了很大的限制,特别是金融数字化方面。 巴塞尔比较象一个老年人俱乐部,要解决的是运转了几十年的金融体系老化的问题,系统复杂的问题。但是中国的问题正好相反,不是金融系统性风险,而是缺乏金融生态系统的风险。 中国的金融和其他刚成长起来的发展中国家一样,在金融业是青春少年,还没有成熟的生态体系,没有完完全全的流动起来,大银行更像是大江大河和血液的主动脉,但是我们需要湖泊、需要水塘,需要小溪小河,需要各种各样的沼泽地,缺少了这些生态系统,我们才会涝的时候涝死,旱的时候旱死,所以今天我们国家是缺乏金融系统的风险,不是金融系统性风险。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病,就象老年痴呆症和小儿麻痹症,症状看起来很象,其实差别很大,如果小孩子吃了老年痴呆的药,不光会得老人的病,还有很多见都没见过的病会冒出来。这个巴塞尔协议就是考虑治系统老化、过度复杂的老年人的病的,我们要思考的是跟着老年人我们要学什么?要知道老年人关心的是离医院近不近,年轻人关心的是有没有学区,是完全的不同体系的思考。 第二,创新一定会付出代价,我们这代人必须有所担当。 习主席讲过“功成不必在我”,我理解这句话讲的是一种责任,讲的是为未来、为明天、为下一代担当。今天世界的很多问题包括中国,都只能用创新去解决;但是真正的创新,一定是没有人带路的,一定需要有人担当,因为创新一定会犯错误,问题不是怎么样不犯错误,而是犯了错误之后能不能完善修正坚持创新。做没有风险的创新,就是扼杀创新,很多时候,把风险控制为零才是最大的风险。 当年的赤壁之战,曹操把船连起来的思考就是最早的航母的思考,但是一把火让中国一千年再也没有人敢去想航母这个事,这是一个错误消灭一个创新。 七八年前我提出过互联网金融,但我们一直强调互联网金融必须有三个核心要素:一是丰富的数据;二是基于大数据的风控技术;三是基于大数据信用体系。用这个标准衡量,就会看到P2P根本不是互联网金融,但是今天不能因为 P2P把整个互联网技术对金融的创新否定了,其实我们要想一想如果全国几千家P2P犯金融公司的错误,是不是我们其它地方出了问题?中国如何可能在几年内出现几千家互联网金融公司?这完全是不敬畏技术,P2P是一批打着互联网金融幌子,拿着合法牌照的骗子。 今天我们的监管确实很难。创新来自市场,来自基层,来自年轻人,对监管的挑战越来越大。 其实监和管是两件事,监是看着你发展,管是有问题的时候才去管,但是我们现在管的能力很强,监的能力明显不足,好的创新不怕监管,但是怕昨天的监管,我们不能用管理火车站的办法来管机场,不能用昨天的办法来管未来。 监和管不一样,政策和文件也不一样,今天是这个不许那个不许的文件太多,政策太少。今天需要“政策专家”,而不是处长式的“文件专家”,制订政策是一门技术活,其实解决系统复杂性的问题,我可以提供淘宝的经历作为参考。当时淘宝的政策非常复杂,商家都看不懂,后来我们提出来,加一减三,你要加一条政策,就要减前面三条。我们现在的政策越来越多,导致的结果是谁都干不了什么事,谁干都可能出事情。 理论和系统是不一样的,专家和学者是不一样的,专家是干出来的,干得很厉害,但不一定会总结,很多学者是不具体干,但是能形成理论。只有专家和学者结合起来,只有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去创新解决今天和明天的问题。我们需要来自实践的理论,不是来自办公室理论的实践,P2P是来自办公室理论的实践,它给我们的启发,不是否定互联网,而是不要再重复办公室理论的实践。 我觉得有一个现象,就是我们的一些处长,监管到后来,变成了自己没有风险,自己部门没有风险,但是整个经济有风险,整个经济不发展的风险。未来的比赛是创新的比赛,不仅仅是监管技能的比赛。我的理解,习主席说的执政能力的提升,是指发展了并且监管有序的发展,而不是监管了没发展。 第三,金融的本质是信用管理,我们必须改掉金融的当铺思想,依靠信用体系。 今天的银行延续的还是当铺思想,抵押和担保就是最当的当铺。这在当年也是很厉害的思想,没有抵押,担保这些创新,就没有今天的金融机构,中国经济40年来不可能发展到今天。 但是靠资产和抵押的体制会走两个极端,我这几年跟很多企业家交流,中国的金融当铺思想最为严重,要么是资产全押了出去,压力巨大;要么肆无忌惮贷款,不断加杠杆,负债搞的很大。有个段子可能大家都知道:你向银行借10万块,你有点慌;借1000万,你和银行都有点慌;借10个亿,你一点不用慌,银行会很慌。 抵押的当铺思想,是不可能支持未来30年世界发展对金融的需求的。我们必须用借助今天的技术能力,用大数据为基础的信用体系来取代当铺思想,这个信用体系不是建立在IT基础上,不是建立在熟人社会的基础上,必须是建立在大数据的基础上,才能真正让信用等于财富。要饭也必须有信用,没有信用,连饭都要不到。 ——世界期待一个真正为未来而思考的全新的金融体系 如果二战后,当时的人们能够有这样的远见和担当为未来、为年轻人建立一个全新的金融体系,今天的我们同样有责任思考未来的金融体系。未来的金融体系,要从帮助20%的人,到帮助80%的小企业和年轻人;要从过去的人找钱、企业找钱,做到钱找人、钱找企业,钱找好企业。评价这个体系的唯一标准是普惠,绿色,可持续,背后是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前沿技术起决定性作用。 今天我们不是做不到,而是不去做。今天我们的技术发展让我们已经完全可以做到这些,遗憾的是很多人不愿意去做。今天全球的金融体系必须改革,不然不仅仅是失去机会的问题,而是让世界会陷入混乱的问题,因为创新走在监管前面是正常的,但是当创新远远走在监管前面的时候,当创新的丰富度远远超过监管想象的时候,就不正常了,世界会陷入混乱。 拿数字货币来说,如果用未来的眼光打造30年后世界所需的金融体系,数字货币可能是非常重要的核心。今天的金融确实不需要数字货币,但是明天需要,未来需要,成千上万的人需要,我们应该问自己,数字货币到底要解决未来的什么实际问题?十年以后的数字货币和今天的数字货币可能不是一回事,这个数字货币不是从历史上去找,不是从监管角度去找,不是从研究机构去找,而是从市场去找,从需求去找,从未来去找。 这件事事关重大,我们的研究机构不应该是政策机构,政策机构也不能仅仅依赖自己的研究机构。因为数字货币体系是一个技术问题,但又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是一个解决未来问题的方案,数字货币可能重新定义货币, 尽管货币的主要功能仍然在,但是会重新定义货币,就象苹果手机重新定义了手机,而不是仅仅是个电话。 数字货币远远没有到抢标准的时候,是创造价值,是解决世界经济、贸易可持续、绿色、普惠的问题。 最后我想说,今天人类社会到了最最关键的时刻,千万不要小看这场疫情,这场疫情是倒逼人类社会进步的力量,不亚于二战。我们对今天世界上很多的组织机构,不是简单的去反对它,而是一起重新思考他今天的价值,无论是联合国,WTO,还是WHO,这些组织我们都需要,但这些组织应该怎么面向未来,如何改革,是要重新思考的。 新金融是未来的方向,不管我们高兴不高兴,它一定会起来;不管我们做不做,一定会有人去做。未来的标准必须符合普惠、绿色、可持续。过去16年,蚂蚁一直在坚持探索,如果普惠、绿色、可持续是个错误,那么我们愿意一错到底! 改革是要牺牲的,要付出代价的,我们这一代人做这个改革,结果可能是下一代才能看到,我们可能就是负重前行的一人,但是这是历史给我们的机遇,也是给我们的责任,这就是我想和大家交流探讨的内容,不一定正确,但都是我个人认真的思考。 谢谢大家!
#马云
#人民币稳定币
#监管创新
#金融科技
#权力解构
分享
评论 0
0
RamenPanda
1个月前
XPL币是什么?
#XPL币
#虚拟货币
#数字资产
#投资风险
#金融科技
分享
评论 0
0
撸一串儿
1个月前
個人新作《螞蟻易主》<Ant Group Under New Control>歡迎轉發(#995)
#蚂蚁集团
#易主
#金融科技
#监管
#股权调整
分享
评论 0
0
比特币总裁
1个月前
日本已经推出了自己国家的稳定币,其他国家接下来势必也会陆续推出自己国家的稳定币,我们应该会先推出离岸人民币,试点一段时间后,才会推出人命币的稳定币
#日本稳定币
#离岸人民币
#人民币稳定币
#数字货币
#金融科技
分享
评论 0
0
Inty News
1个月前
突发新闻:🇺🇸 美联储将取消专门针对银行比特币、加密货币和金融科技活动的监管计划。
#美联储
#加密货币监管
#金融科技
#银行比特币
#监管取消
分享
评论 0
0
小隐新十年(Feng Wang)
1个月前
更新/稳定币是让一个大国法币走向真正市场化、业务化、国际化之最优解。稳定币根植于成熟的区块链技术和一个国家的积极有效监管新政,当下,全球稳定币之争夺战,其意义绝不会亚于Deepseek之对比ChatGPT。华为之对比英伟达,如今美国遥遥领先地走向在前面,一步一步碾压。作为中国人,我预判如果只凭一个港币为基础的稳定币向外发力实在是很难,其想象空间难以超越港岛九龙以及稍大一点的有限半径。稳定币是大国主权货币的权力延伸,新一轮全球化金融革命的重大机会面前,一点鸡毛蒜皮的顾及丝毫不值钱,中国不应该错过。
美国参议院通过GENIUS法案,稳定币监管新规引发热议· 49 条信息
#稳定币
#中国
#全球化金融
#数字货币
#金融科技
分享
评论 0
0
澎湃新闻-美数课
2个月前
财晓得|5分钟看懂稳定币:它是什么?不是什么?有什么用?
币圈:山寨币盼涨,机构牛再现?· 4444 条信息
#稳定币
#加密货币
#金融科技
#风险提示
分享
评论 0
0
凤凰网-凤凰网综合
2个月前
香港稳定币条例实施:何以成为首批试验田?与欧美有何异同?
#香港
#稳定币条例
#试验田
#金融科技
#监管
分享
评论 0
0
ChandlerGuo 郭宏才 宝二爷
2个月前
🧵【全球上市公司比特币持仓排名 | 截至2025年7月29日】 📊 谁持有最多BTC?哪些公司刚加入?比特币财库趋势有多猛?全新权威排行榜出炉—— 🧵1/ 🎯 截至今日,全球上市公司共持有 约89.7万枚BTC(市值超1050亿美元), 占比特币总供应量 4.27%。 这一数据比去年中几乎翻了2倍! 🔗 数据源:bitcointreasuries / coingecko / 财报 🗓 时间:2025年7月29日 🧵2/ 🏆 前五大上市公司BTC持仓排行(枚): 1⃣ MicroStrategy(MSTR):607,770 2⃣ Marathon Digital(MARA):49,951 3⃣ Twenty One Capital(XXI):37,230 4⃣ Bullish(BLSH):24,340 5⃣ Riot Platforms(RIOT):19,273 📌 Top5合计持币 ≈ 上市公司总量的 82% 🧵3/ 📈 最大赢家:MicroStrategy •持仓:60.8万 BTC(≈719亿美元) •占比特币总量 2.89% •2025年增持超 47 万枚 •联创 Saylor 正打造“BTC国家队”🔥 🧵4/ 📌 最新进入Top 10 的公司: 🆕 Twenty One Capital(SPAC 上市) 🆕 GameStop(GME)—持币 4,710 枚 🆕 Metaplanet(日本)—持币 17,132 枚 🆕 Trump Media(TMTG)—约 18,430 枚 📊 越来越多非矿业企业入场! 🧵5/ 📊 总体趋势: •2025年Q2企业持币量环比上涨 +35% •持币超1000枚的公司数量:Q1→24家,Q3→35家 •最大新增:MSTR / XXI / Trump Media •地域集中:🇺🇸美国占主导,🇯🇵日本/🇨🇦加拿大/🇭🇰香港次之 🧵6/ 💰 融资方式: •MicroStrategy:发行股票/优先股/可转债,筹资近 68亿美元 •Metaplanet、Twenty One Capital:获得 Tether、软银注资 •GameStop:自有资金 + PIPE •H100 Group(瑞典):可转债购币 🧵7/ 🏦 机构支持动态: •Vanguard:持有MSTR 7.9%,为第一大股东 •BlackRock:MSTR、Riot 等持股超5% •Ark Invest:重点布局 COIN、Block、Bitfarms 👉 巨头正在“间接持币”… 🧵8/ 📉 风险集中度: •Top1(MSTR)占全部企业BTC持仓的 ≈68% •Top5 总持仓 ≈ 所有上市公司总和的 82% ⚠️ 一旦MSTR减持,市场可能震荡 🧵9/ 🚀 比特币财库的新时代: •不只是“囤币”,是“上市+融资+买入+溢价估值”的战略闭环 •企业用比特币构建“数字主权资产负债表” •财务上 = ETF •资本市场上 = 牛市风向标 🧵10/ 📎 想看完整版前50名公司持币排行📊+图表分析? ✅ 评论 + Like 📥 可推送 PDF 完整榜单 + 数据源 + 趋势图表 📚 含:行业分析 / 持币增幅 / 市值对比 / 机构布局 📌 本期整理完毕,记得收藏转发!
币圈:山寨币盼涨,机构牛再现?· 4444 条信息
#MicroStrategy
#比特币持仓
#上市公司
#数字资产
#金融科技
分享
评论 0
0
Shainey仙霓
2个月前
到底是穩定幣融入傳統金融,還是傳統金融融入 Web3?🤔 表面上看,穩定幣(如 USDT、USDC)正積極「合規化」,擁抱傳統金融的規則: ✅ 持有大量現金、美債等「傳統」儲備資產 ✅ 尋求監管背書,接受審計 ✅ 成為傳統支付巨頭(Visa、PayPal)的橋樑工具 ✅ 華爾街巨頭(貝萊德、富達)紛紛發行自己的穩定幣(如 BUIDL) 這一切,彷彿是 Web3 的穩定幣在努力融入 TradFi 的遊戲規則,尋求合法性與規模。是 Web3 在「被收編」嗎? 但反過來看,傳統金融巨獸的觸角,正以驚人速度伸入 Web3 的核心地帶: 🏦 華爾街擁抱鏈上國債: 貝萊德將美債代幣化(BUIDL),高盛、花旗探索代幣化資產,傳統金融的「血液」(國債)正大量注入鏈上穩定幣儲備。 💸 央行數位貨幣(CBDC)本質是「國家版穩定幣」: 各國央行競相研發 CBDC,技術與理念大量借鏡穩定幣與區塊鏈。 🔄 傳統機構成為鏈上流動性關鍵玩家:高盛、Jump Trading 等巨頭已是加密貨幣市場的重要做市商,深度參與 DeFi 鏈上生態。 所以,真相可能是:界限正急速模糊,一場史無前例的「雙向融合」正在發生! 穩定幣需要 TradFi 的資產背書與監管護航以獲得信任與規模;而 TradFi 則迫切需要 Web3 的技術(區塊鏈、智能合約、7/24 全球結算)來提升效率、開闢新市場(如 RWA ,規模已超 $600 億!)。 这不是单向的「融入」,而是深层的「基因重组」🧬 傳統金融體系正吸收 Web3 的技術精髓與開放性,進行自我改造;而 Web3 則透過穩定幣這個殺手級應用,將 TradFi 的龐大資產與信用體系引入鏈上,為 DeFi 注入真實價值。 最終問題或許不是「誰融入誰」,而是:在這場大融合中,誰能掌握重構後的新金融生態的「定義權」與「話語權」?是新舊巨頭的共舞,還是有全新物種誕生?這場融合才剛開始,好戲在後頭! #穩定幣 #傳統金融 #Web3 #DeFi #RWA
Circle上市引发市场热议,稳定币未来何去何从?· 108 条信息
#稳定币
#传统金融
#Web3
#双向融合
#金融科技
分享
评论 0
0
曾颖|テンテン社長
2个月前
日本本就不该定位为一个依赖观光业的国家,更不应沦为他国的“后花园”。 它理应致力于科技创新、AI研发,积极拥抱数字货币与未来金融体系,打造出至少不输于新加坡的国际金融与科技强国。 而不是陷入低附加值、高人流量的旅游路径,步上类似泰国那样的发展轨迹。
#日本经济转型
#科技创新
#金融科技
#观光业依赖
#新加坡模式
分享
评论 0
0
rick awsb ($people, $people)
2个月前
稳定币法案的通过,极大加速了去中心化席卷全球的速度 去中心化理解得再简单一点,就是去中介化 比方说,visa是支付的中介,银行是钱的中介,投行是资本的中介 再深一层,公司是价值创造的中介,政府是价值分配的中介 去中心化,将改变(消灭)以上所有的中介形态
币圈:山寨币盼涨,机构牛再现?· 4444 条信息
#稳定币
#去中心化
#中介
#金融科技
#区块链
分享
评论 0
0
个人主页
通知
我的投稿
我的关注
我的拉黑
我的评论
我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