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斯达克

纳斯达克指数/和BTC会一直涨下去吗?会到 100 万美金一枚吗? 这个问题,社群一位兄弟问得很好。 因为它问的根本不是纳斯达克,问的是我们自己。 我们这代人,过去十年的经验是什么? 是 3000 点的 A 股,是涨到头了的房价。 我们脑子里被刻下了一个钢印:“有涨就有跌”。 我们觉得这是天道,是常识。 所以,当看到纳斯达克那条不讲道理的 K 线时,你的 “常识” 被冒犯了。 一种认知失调油然而生。潜台词就是:“凭什么?” 先说说纳斯达克,but 不是纳斯达克反常识,而是我们过去十年的经验,本身就是一种 “非正常状态”。 就像 1929 年大萧条后出生的美国人,用了二十年,才敢相信股票原来真的可以涨。 二、战争?不过是经济的插曲 很多人有个幻觉:战争是天塌下来,摧毁一切。幻觉就是用来被打破的。 一战(1914-1918):美股短暂下跌后,从 1915 年开启牛市,打完仗,涨了。 二战(1939-1945):剧本一样。珍珠港恐慌过后,美股从 1942 年一路向上。战争结束时,道琼斯指数不仅收复了全部跌幅,还超越了战前水平。 这意味着什么? 很简单:战争,只是政治的延续。 而政治,只是经济的表皮。只要一个国家的核心生产机器没被炸烂,人民还在,资本的齿轮就不会停。甚至会转得更快。 三、增长的双引擎:印钞机和生产力 排除了战争,增长的来源就清晰了,只有两个。 生产力:蛋糕在变大。这是最硬的逻辑。人类的科技在进步,效率在提升,总财富在增加。股票是公司所有权,买入最牛逼公司的股票,你就在分享人类进步的红利。这部分是真实价值的增长。 印钞机:水在淹过来。这是更残忍的真相。1971 年美元和黄金脱钩,全世界的钱,都变成了纸。 各国央行都掌握了无限印钞的权力。1971 年,美国的 M2 货币总量是 7100 亿美元。今天,超过 20 万亿。50 年,翻了差不多 30 倍。你手里的现金,就是一块不断融化的冰。这些被印出来的钱,必须寻找一个出口。 它们像洪水一样,涌入股市、房产、黄金、比特币,抬高一切资产的价格。 你看到的上涨,一部分是价值,一大部分是水分。 四、终点站:纳斯达克 洪水滔天,为什么偏偏涌入纳斯达克?因为在全球,只有它能完美地承接这两股力量。 生产力的代表:苹果、微软、谷歌、英伟达。这个时代最伟大的公司,都在这儿。它们是蛋糕变大的核心动力。 资本的避风港:钱,需要安全感。美国的金融体系,是全球资本最信任的保险箱。一有风吹草动,全世界的钱都往里跑。 冷血的筛选器:纳斯达克 100 指数不是一支固定球队,它是个屠宰场。每年,它都把最弱的踢出去,把最强的拉进来。你永远都在投资当下最强的一百个选手。它自己会进化,你不需要操心。 五、所以,你在赌什么? 别再问纳斯达克为什么一直涨了。 投资它,你就是在用钱给三件事投票: 赌人类的科技会继续进步。 赌全世界的央行会继续印钱。 赌美国在全球的资本争夺战里,还能接着赢。 只要这三条不变,那条让你认知失调的 K 线,就会继续向上。 六、最后说下为什么要定投btc 赌全球资本对 “另类避险资产” 的需求持续增长 —— 当地缘冲突、金融市场剧烈波动时,BTC 虽短期可能随风险资产下跌,但长期来看,其 “无国界、易转移” 的特性,让它在部分地区资本寻求避险出口时,展现出独特的价值。 当然,BTC 的波动性远大于纳斯达克指数,监管政策、技术安全、市场情绪等因素都会导致其短期剧烈震荡,但长期来看,只要 “对抗法币超发”“去中心化交易价值”“全球资本避险需求” 这三大核心逻辑不被颠覆,它就可能像纳斯达克一样,在波动中延续长期向上的轨迹。 再闲扯一句,黄金的 “好看”(早期有用属性),类似 BTC 的 “黑产”(早期应用场景),都是推动其从 “有用工业品” 走向 “储值品” 的初始动力。但一旦成为储值品,“有用” 就不再是核心属性 —— 就像你不会因 “好看” 买低价仿金首饰,也不会因钻石 “能划玻璃” 买钻石,本质是看重其保值与流动性,“有用” 只是心理幌子。 不过要明确:BTC 永远成不了货币。因为经济发展需要货币增发与适度通胀,通缩属性的 BTC 无法满足这一需求。我们可以先看货币贬值的尺度:以美元为例,近 100 年用消费品衡量,年贬值约 3%(23.5 年购买力减半);以黄金衡量,年贬值约 15%(4 年购买力减半);以洛杉矶房价衡量,年贬值约 6.7%(10.8 年购买力减半)。反过来就是,黄金近 100 年平均每 4 年美元计价翻倍,洛杉矶房价每 10.8 年翻倍 —— 若 BTC 对标黄金,100 年内实现每 4 年美元计价翻倍,是有可能的。 接下来回到核心指标 “Stock to Flow(存量 / 产量,即价格硬度)”。钻石与黄金的 SF 率相近,但过去几十年黄金涨价、钻石(算上货币贬值)跌价,核心原因是钻石多作工业 / 奢侈品(流动性差,难成金融资产),而黄金金融属性更强。 从金融资产纯度排序:BTC(工业用途 0%)>黄金(工业用途 11%,首饰归为金融属性)>白银(工业用途 70%)>钻石(工业 / 奢侈品 100%)。 相同 SF 率下,金融属性越强、流动性越好,价格越坚挺。因为金融资产的存量不会因工业消耗减少,存量累积越快,维持 SF 率所需的产量提升难度越大,最终往往推动价格上涨 —— 简单说,存量越大、产量越小,价格硬度越高,持有端对定价权的掌控越强。 BTC 正是纯粹的金融资产:年产量每 4 年减半,市场存量持续累积,SF 率也随之每 4 年翻倍。目前 BTC 市值已达黄金市值的 1/10(BTC 约 1.8 万亿美元,黄金约 18 万亿美元),且作为更纯粹的金融资产,BTC 必然会超越黄金市值。按当前规律,若考虑美元贬值与黄金市值增长,BTC 价格达到 100 万美元并非不可能,预计可能在 2037 年实现。 动摇的时候,就想一想: 这一轮和前几轮有什么本质的不同? 加息降息宏观经济并不从本质上决定周期。 BTC的周期有其内在的特殊规律和原因。 只要不归零那就必然是按周期走。 共勉!
0xTodd
3周前
聊聊纳斯达克寻求 SEC 批准代币化股票这事。 首先,这事被批准的概率不低。 因为今年 5 月,新的 SEC 主席 Atkins 就专门表态过,他把传统证券→链上证券的转变,比喻为音乐→数字音乐的转型,言外之意就是不可逆的浪潮。 众所周知,现在美股的交易时间是美东 9:30-16:00,可为什么是这个时间呢? 这居然是个历史因素:1792 年纽交所成立,当时就是靠现场叫价,非常地简单粗暴。这种情况下,你没法说 6 点开盘或者 22 点收盘,资本家也是要回家的。 中间还搞过一段礼拜六也开盘,但最终还是因为不方便而作罢。 而且美国和中国不一样,西海岸人口也很多,3 个小时时差,导致西海岸居民只能 6:30 开盘。 而这一切的原因居然是当年最初炒股是用嘴喊的、用纸交的。 这本质上是一个两百年的历史遗留问题。 但是,区块链最擅长的(除了炒币)就是结算了。 美股至今还是 T+1 天结算,反观区块链行业,除了比特币是是 T+60 分钟结算之外,其他的链,恨不得都是秒内结算了,比如更新共识后的 Solana。 所以,当代币化股票真的获批之后,我们是有希望看到未来美股变成 5*24 甚至 7*24 交易。不过这是很未来很后期的事情了。 进化流程:嘴→纸质化→电子化→上链。 当然了,这次申请,它只是铺路。 为了降低获批难度,纳斯达克的申请里强调了:代币化股票必须享有与其基础证券相同的权利和特权。 所以短期内,你不会看到什么特别的区别: -依然是 5*6.5 交易; -依然禁止你把代币化股票提到链上进行非 KYC 交易; -依然不会允许把股票直接放智能合约里。 但是长期来看,这是一次铺路。 现在是申请阶段,就要乖一点,不能做特别大的改变,那种颠覆式的变化肯定是不行的,得徐徐图之。 可能这次批了这个不痛不痒的代币化股票之后,后面再慢慢往上加特性,宛如特洛伊木马,例如 7*24 交易,例如在链上股票专用的 DEX 里做交易,甚至代币股票自带智能合约。 最后,我最佩服纳斯达克的是另外一句话,它强调,创新应在“国家市场体系”内进行以保护投资者,而不是在无监管的离岸平台上发生。 这种敢尝天下先的魄力才是真正的老美冒险家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