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泡沫

很多人把今天的AI基建类比成2000年左右的互联网泡沫光纤大基建,他们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也有一些不同 相似之处就不必多说了,最大的相同在于在应用层出现killer app大范围盈利之前,就花了大笔资金投资基础设施的建设。当时是光纤,现在是数据中心 但不同之处也有很多,这里举几个比较明显的地方 第一:光纤的技术含量不如GPU,特别是GB300以及下一代AI芯片,全世界只有一两家公司能做。硬件的集中度特别高 第二:数据中心不仅需要GPU,还需要电能。因此连带将泡沫扩散到了和2000相比的更多领域 第三:即便在应用层,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催生了无数没有营收的.com公司,但2025年的AI基建泡沫却紧紧围绕在OpenAI等少数三家模型公司周围,软件集中度也特别高 第四:数据中心投资特别大,周期特别长。为了避免账面债务甚至以后的烂尾风险,大科技公司逐渐把建设数据中心的任务外包给第三方(也就是NeoCloud)。这在互联网泡沫中是没有出现过的事情。 因为这些特点,本次AI泡沫出现了上涨幅度巨大,但收益股票特别少的特点。延续了疫情以来Mag 7一枝独秀的趋势 可以说,也正因仅在几家大科技公司之间膨胀,AI泡沫破裂的条件更高,也更容易通过财务措施控制——只要大科技公司的盈利能力不出问题,这种泡沫持续的时间可能会超过2000年。 而且一旦破裂,也不会和2000年一样,影响几千家互联网公司——因为本来也就没有几家AI上市公司 谢谢大家
投资备忘录——牛市!(建议每一位粉丝兄弟细品) 投资者日记 1999年12月24日 星期五 晴 你好,迈克! 今天是平安夜,朋友都在谈论袜子,谷歌袜子,亚马逊袜子、思科袜子……我说自己也买了两双圣诞袜子,却被他们嘲笑。 后来才知道,他们说的是stock——股票。 马上就要零点了,圣诞快乐!迈克。 -------------------------- 2000年1月4日 星期二 多云 你好,迈克! 股票,股票,股票……人人都在谈论它。 这场景让我想起祖父的话:“股市是绞架,赌徒是伸脖子的鹅。”可现在,全城都在学鹅叫。 卢卡斯已经抵押了自己的车子去买股票了。就连胆小鬼瑞恩也买了一股思科股票。 我想,要么他们疯了,要么是我醒太早。 -------------------------- 2000年1月12日 星期三 阴 你好,迈克! 哦,我很不好……瑞恩向我炫耀他从思科股票上赚了不少钱,他准备投入更多的钱。卢卡斯更过分,他用赚到的钱给自己买了一辆新车。原来我才是小丑。 -------------------------- 2000年1月27日 星期四 晴 你好,迈克! 今天是在股市赚钱的第七天,我听从卢卡斯的建议买入了高通,谢谢卢卡斯。我正在研究雅虎、苹果和美国在线。准备买入。哎,只本金太少了。卢卡斯给我介绍了负责抵押贷款的客户经理琼斯。 -------------------------- 2000年2月14日 星期一 晴 你好,迈克! 是的,我很好!好久没写日记了,因为股票多的我研究不过来。有几只股票已经翻倍了。明天需要再次约见琼斯,我需要借更多的钱。 -------------------------- 2000年2月22日 星期二 雨 你好,巴菲特! 哦不,我是说我。我的雅虎股票涨了很多,很快足够买下月球。丹尼尔投资了,只因他家狗在看公司超级碗广告时叫了一声。这时代,理性是种病。 -------------------------- 2000年3月9日 星期四 晴 你好,迈克。 今天指数又涨了2%,冲到了5000点附近!我手里的亚马逊、思科和雅虎就像印钞机。 -------------------------- 2000年3月10日 星期五 阴 你好,迈克! 今天股指瞬间跌1.5%,丹尼尔悄悄清仓了。《巴伦周刊》警告“七成网络公司年内破产”。 呵呵,他们什么也不懂。 -------------------------- 2000年12月29日 星期五 晴 你…… 股市? 再也不见! 后记 纳斯达克指数2000年3月10日的历史峰值5048.62点暴跌至年末的2470.52点,累计跌幅达51%。 思科 (Cisco)网络设备巨头,其市值从峰值5792亿美元跌至1642亿美元,跌幅高达72%。 雅虎 (Yahoo!)门户网站的霸主,市值从937亿美元暴跌至97亿美元,跌幅惊人地达到90%。 亚马逊电商先锋股价从高位重挫,市值从228亿美元缩水至42亿美元,跌幅为82% …… -------------------------- 2025年10月29日 星期三 晴 你好,迈克! 我回来了,你不知道这些年我经历了什么。 在过去的9070天里,我阅读了市面上所有有关投资的书, 《投资中最简单的事》《灰犀牛》《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聪明的投资者》《大投机家的证券心理学》《安全边际》《赢得输家的游戏》《巴菲特致股东的信》《笑傲股市》《漫步华尔街》《说谎者的扑克牌》《怎样选择成长股》《股市真规则》《海龟交易法》《Cis股票交易术》《以交易为生》《积极型资产配置指南》《价值投资》……其中对我影响最大的还是巴菲特。 于是,我回来了。2025年7月9日是我回归的第一天,当日英伟达市值突破4万亿美元。 我遵循导师巴菲特的投资理念,集中投资,别人恐惧时贪婪。其他人恐高时,我满仓英伟达。 就在刚刚,英伟达市值突破5万亿美元,成为全球首家实现这一里程碑的公司。如今,它的市值已超越德国和日本的GDP,堪称全球第三大经济体。4万亿到5万亿:78天!我赚到了25%,实现了年化117%投资收益。 别人恐惧我贪婪,巴菲特诚不欺我。 -------------------------- 2027年10月29日 R.I.P. Mike -------------------------- 2028年10月29日,新闻简报 寒武纪完成对英伟达战略重组,后者更名为“小寒武纪”。。。。 还是看看美股,当日,英伟达股价当日大涨5%,市值时隔一年重返10万亿美元。 。。。。最后请兄弟们,请拉长查看你的投资周期,你会发现什么?
fin
2周前
今天Amazon裁员3万人,比2022年行业收缩期裁的还厉害,原因很简单 买GPU的钱capex不够,导致AWS增速下降,被市场严厉的惩罚了,只能砍工资来省钱买GPU,让财报好看一点,营造一个AWS增速触底的故事 每一个互联网公司的SDE打工人,都应该买入Nvidia/amd作为风险对冲,弥补自己被GPU挤出价值链的风险 ------------------------- 进入2024~2025年,美国SDE们就业差的主要因素已经不再是21年的大幅过度扩张,也不再是薪资更低的海外技术中心抢饭碗,暂时还不是AI提效造成需求降低,而是来了一个新的大boss:GPU capex GPU capex在互联网公司正在创造一种诡异的繁荣性萧条: 公司业绩增速很好看,股价也节节高升,但是员工的工资开支成了管理层腾挪不开的问题,每个人都要担心自己的工作,同时因为持续性裁人,留守的员工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人心惶惶,和大萧条时代无异 这不是传统的行业萧条,而是资本在人力与算力之间的激进再分配 Amazon这次裁员3万人,大概从两个月前就有风声了,年中perf review往年都是7月,这次到8月中下才开始,RTO的政策,也是裁员的重要考虑因素(借口)。AGI组肯定是一个都不动,PXT, device and service, 运营,都会是重灾区,按惯例AWS应该会晚一点再裁,等到AWS reinvent之后再裁,人尽其用 而在故事的另一端,AWS Q2的未完成订单(backlog)达到1950亿美元,同比增长25%。 这说明客户想买但AWS交付不了,需求持续火爆,GPU买的不够快不够多 在AI服务器供应跟不上需求爆炸性增长的时代,opex(工资)换capex就能带来公司的业绩提升,资本会毫不留情的惩罚一切不把这条路线贯彻到底的CSP/Hyperscaler Meta开启每半年5%悄悄裁员模式基础之上,刚刚裁掉AI org的600人,而且还悄悄裁掉了很多部门的director,也是同一个逻辑:AI data center不够用,一年之内对未来18个月的capacity计划上修了三次,每次以为高估了需求,都会在几个月之后才痛苦的发现原来是低估了 互联网公司内部真的不需要人了吗?当然不是,招人的budget砍掉之后,只能倒逼公司内部增效来弥补 目前最激进的互联网大公司各种手段都用上了,内部tool耗费大量人力做各种agent功能,一键部署鼓励vibe,定了KPI每个部门AI使用率要达标,各级汇报AI使用进度和案例,还规定互相定期交流学习 一顿操作猛如虎,目标仅仅只是希望把大家的工作效率提升~20%,而已 接下来可能会发生什么? 为了增速,为了竞争,当公司提效遇到瓶颈,裁员也裁到只剩大动脉了,opex已经榨不出油水了,公司下一步只会继续牺牲现金流,甚至像ORCL一样,开始为了增速而不惜冒风险举债 Nvidia/AMD也会继续用手里的巨额现金推动投资,支持合作伙伴投入AI capex,就像openAI做的那样 这一切最大的受益者都会是半导体全产业链公司,未来可能会出现一个新常态:半导体公司的利润率会反超互联网公司 但他们也承担了最大的风险:当VC/Hyperscaler的前期投资看到token需求减缓时,甚至只是需求增长速度减缓(不再是一年数倍),一定也会毫不留情的砍单,这个传导的速度会非常快,会比半导体公司的投产周期要快的多 这一步什么时候会出现,一个参考指标是,企业渗透率接近50%的时候。 2000年3月互联网泡沫破灭时候,美国互联网渗透率大概在52%左右(另有一组数据时43%) 目前互联网大厂的genAI daily user渗透率正在从50%向90%迈进,而广大行业公司的AI采用率不到10%,增速暂时是有保障的,每一代科技革命增速最快的时候就是全社会公司采用率10%迈向50%的阶段 Cisco泡沫的历史不会简单重现,我相信这一轮信息比上一轮要充足太多太多,一直会有足够多的泡沫怀疑论者警醒,至少会让泡沫破灭的时候不会那么惨烈
德潤傳媒
3个月前
ETF:纳斯达克指数历史上的9次暴跌 1971年上市至今,纳斯达克指数经历过9次超过20%的暴跌 最狠的一次直接腰斩再腰斩 最幸运的一次只用了79天就满血复活 经宝子指正,文末有更新把2024年12月这次加进来,算第10次,图片没有更新 9次暴跌速览 最大跌幅出现在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裂 指数从5048点砸到1114点 跌幅78% 恢复时间也最久 足足花了12年⏳ 最短的暴跌是2020年疫情闪崩 32%的跌幅不到3个月就涨回来了 2000年科技股灾 1995年开始的互联网狂热,把纳斯达克市盈率炒到200倍。2000年3月泡沫破裂时 90%的互联网公司根本不盈利。这次暴跌彻底洗牌,活下来的公司都找到了真实盈利模式,直到2015年指数才重回5000点。 最近一次:2022年加息风暴 2021年底美联储开始暴力加息,科技股首当其冲。但这次恢复很快,只用了1年4个月。关键原因是AI革命爆发,企业业绩撑起了市场信心。 活下来的都是真巨头 提示:当前纳斯达克市盈率约40倍(2025年8月2日) 美股巴菲特指标(总市值/GDP):达212%,创历史新高,远超互联网泡沫时期(170%)。 纳斯达克指数市盈率处于近十年70%以上分位(高于长期均值25倍)。 感谢指正,把最新第10次补充在这里: - 峰值:2024年12月16日收盘 20,173.89点 - 谷底:2025年4月8日收盘 15,267.91点 → 回撤幅度:24.32% - 恢复:2025年6月27日收盘 20273.46点(首次突破前高) → 恢复耗时:80天,折算为:0.22年(2025年4月8 日→ 2025年6月27日)
宝玉
8个月前
曾经被炒作的互联网技术,最终真的改变了世界——从互联网泡沫破裂,看今天 AI 热潮的未来 作者:Rolfe Winkler 本周是纳斯达克指数达到顶峰 25 周年,历史教训或能照亮 AI 投资之路 25年前的这周,纳斯达克综合指数达到互联网时代的历史巅峰,五年内飙升超过500%。随后,这场泡沫的破裂迅速而残酷。 无数普通投资者被新兴的互联网技术所吸引,却损失惨重,经济也陷入困境。曾风光无限的公司,如、以及Webvan等纷纷破产。 今天,当AI热潮席卷全球时,很多投资者担心同样的历史可能会重演。然而,即使AI真的是一场新的泡沫——尽管这个结论还无法确定——当年互联网泡沫的历史教训仍然值得深思: 曾经被炒作的互联网技术,最终真的改变了世界。 投资者的担忧并非没有道理。现在很多AI公司估值动辄数百亿甚至数千亿美元,其中一些甚至还没有清晰的盈利模式。投资者却依然不惜重金,纷纷涌向这些公司,希望通过大量投资兴建AI数据中心,以及购买昂贵的AI芯片,来押注未来。 但是,回顾当年的互联网泡沫,人们发现:大量资本疯狂投入革命性的技术,最终可能带来极大的长期回报。如今,全球最有价值的前七家公司中,有六家都是互联网泡沫时期诞生或壮大的科技巨头。 换句话说,那场互联网泡沫是一种所谓的「良性泡沫」,它推动了革命性技术的迅速普及。与之相对的则是「恶性泡沫」,例如曾经炒作过的郁金香球茎、玩具「豆豆娃」或亚利桑那沙漠中的空置房屋,这些资产本身并未真正提高社会的生产力。 创新经济学家卡洛塔·佩雷斯(Carlota Perez)指出: 「想要成为激进的创新者非常困难,他们必须让供应商、员工、投资者都相信一个尚不存在的未来,最终才能开创出新世界。」 在这种狂热的追逐中,人们开始尝试新的理念并搭建基础设施。尽管许多公司最终失败,但他们的尝试却为未来打下了基础。2000年建设的大量光纤网络,就像1900年代的电网、1800年代的铁路和1700年代的运河一样。每次大繁荣之后都有剧烈衰退,但基础设施依旧存在,并催生了新一代产业。 如今的AI公司也在进行巨大的资本投资,尤其是大量购买英伟达(Nvidia)生产的专用芯片GPU。今天的英伟达已成长为全球最值钱的公司之一,市值高达2.7万亿美元。 关键问题在于,这些庞大的投资究竟能否像当年的互联网那样真正提高生产力,推动经济发展?AI究竟会成为一种良性泡沫,还是昙花一现? 目前还难以给出明确答案,但AI领域已有明显的实际进展。如今的搜索引擎变得更加智能;AI机器人已经能写代码、撰写求职信,甚至帮你订机票、报税、安排会议。未来,这类智能助理的普及有望显著提升社会生产效率。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所有AI公司都能成功。如今,已有一些AI初创公司开始崩溃。红杉资本(Sequoia Capital)的投资人戴维·卡恩(David Cahn)就指出,目前很多AI公司面临巨大的收入缺口,可能无法支撑庞大的数据中心开销,未来可能会迎来一波淘汰潮。不过他依然乐观,认为AI技术最终将创造巨大经济价值。 如何区分「良性泡沫」与「恶性泡沫」呢?曾研究多个泡沫时代的华平投资集团前副主席比尔·简维(Bill Janeway)表示,这要看投资的对象本身是否有实际价值。 比如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是因为人们盲目投资于难以负担的房地产,最终引发全球金融体系崩溃。相较之下,特斯拉(Tesla)尽管很多人认为股价虚高,但公司正在利用资本大量研发电动车、太阳能电池板、自动驾驶技术,甚至是以AI驱动的机器人。 图2: 2000年建设的光纤网络,相当于1900年代搭建的电力网络 许多被过度炒作的AI公司可能最终破产,但它们的某些出色创意可能会被后来者继承并发扬光大。 例如,1994年一家名为General Magic的公司曾推出了第一代智能手机,但当时环境根本不成熟——没有数字网络,也没有丰富的互联网内容,手机必须通过拨号调制解调器上网。结果它的产品销量惨淡,公司于2002年倒闭。 但General Magic的创始人马克·波拉特(Marc Porat)所设想的数字触屏手机概念,后来被史蒂夫·乔布斯在2007年推出的iPhone实现了。当时移动网络、互联网、触摸屏和存储技术都已成熟。 而参与General Magic研发的工程师后来都在行业取得成功:托尼·法德尔(Tony Fadell)主导研发了苹果的iPod与iPhone;安迪·鲁宾(Andy Rubin)则创办了全球最大的手机操作系统安卓(Android)。 今天,大量资金正涌入AI领域,人们再次感受到一场泡沫的迹象。无论这场泡沫真假,佩雷斯预计AI将如电力取代蒸汽机一样,再一次彻底提升社会生产效率。 General Magic当年还有一个超前但未完成的创意:能帮人们完成任务的AI助理。这个项目的工程师约翰·詹南德雷亚(John Giannandrea),如今已成为苹果公司的AI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