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交易

一文章带你彻底读懂交易市场趋势的本质、趋势与成交量的关系!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看完此篇文章并理解了,你已经超越大部分的技术分析者。 成交量代表着分歧。 成交量的本质,就是多空双方的分歧。 有买有卖才有成交量。 分歧越大,成交量越大。 关键是,谁和谁发生了分歧? 如果是连续大涨后,出现放量,但价格竟然没怎么涨,就可能是有大资金在离场。 不是每天的成交量都值得分析,只有关键位置的反常成交量才需要关注。 赚钱的时候,大家情绪高,每天恨不得都买卖几笔; 亏钱的时候,大家情绪低,软件都不想打开,只想躺平装死。 这也是牛市成交量高,熊市成交量低的背后逻辑。 但如果下跌趋势已经形成,此时市场出现分歧,即成交量变大,大多是好事。 因为心灰意冷的散户从来不会带领趋势的改变。股谚有云:市场走坏时,地量是地狱;市场走好时,地量是天堂;市场震荡时,先缩到地量再放量是向好的信号。 当你准备介入某只股票或者币种的时候,此时该股票/币种剧烈放量,可能代表着多空双方分歧巨大。 我们可以等一等,等成交量缩小,多空对战有结果,再顺势而为。 一、什么是成交量 所谓成交量,就是在-定交易时问内买卖双方所成交的 量,这里我拿股市举例,其计算单位为股和手,1手 = 100股。例如;某日某股成交了5万手,即它当日的成交量为 500 万股。 二、成交量的分类 (1)从时间上来说,成交量可分为"分时成交量"、"日成交量"、"周成交量"、"月成交量"和"年成交量"。 其中分时成交量 又可分 为"1分钟成交量"、"5分钟成交量"、"15 分钟成交量"、"30分钟成交量"和"60 分钟成交量"。这些各不相同的成交量,读者只要根据其名称带单就能识划出它们的不同之处。例如,日成交量就是—日之内买卖双方所成交的量。周成交量就是一周之内买卖双方所成交的量。 (2)从形态上来说,成交量又可分为"逐渐放量"、"逐渐缩量"、"快速放大量"、"快速出小量"和"量平"等几种情况。 三、成交量的意义 股票上涨可以通过大的成交量或成交量逐渐放大来确认其走势;股票成交量情况是股票对大众的吸引程度真实反应,当大众看好某个股票时,股票就会有很多人买入,持有该股票的人会持股待涨,从而推动股票价格的上涨;同理,如果大众对该股票不看好,持股的人会卖出,空仓的人不会买入,从而导致股票价格的下跌。所以说成交量是股票价格的主宰。 另外,需要注意的点是:一般而言向上突破颈线位、强压力位需要放量攻击,即上涨要有成交量的配合;但向下破位或下行时却不需要成交量的配合,无量下跌天天跌,直至再次放量,显示出有新资金入市抢反弹或抄底为止。价涨量增,价跌量缩称为量价配合,否则为量价不配合。 量虽是价的先行,但并不意味着成交量决定一切,在价、量、时、空四大要素中,价格是最基本的出发点,离开了价格其它因素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成交量可以配合价格进行研判,但决不会决定价格的变化。 第四、第一个核心逻辑:成交量的大小,本质是 “供需分歧程度” 的量化。 分歧越大,成交量越大;分歧越小,成交量越小。 不同 “参与者” 的成交量,意义天差地别! 同样是放量,散户跟风买出来的量,和主力 * 砸盘 / 吸筹的量,背后的意图完全相反。所以看成交量,必须先搞清楚:这笔 “量” 主要是谁在买、谁在卖。 市场里的参与者分三类,他们的成交量逻辑截然不同: 1. 散户的成交量:“情绪化跟风” 为主,容易形成 “无效量” 散户的交易特点是 “分散、冲动、资金量小”。比如看到股票涨了就追,跌了就割,这种情绪化交易形成的成交量,往往是 “短期噪音”。 比如某只股票突然出了个利好(比如业绩预增),散户集体跟风买入,成交量突然放大 5 倍,但股价只涨了 2%。这种 “放量滞涨”,本质是 “散户买得多,但没人愿意高价接盘”(主力可能在趁机卖),后续大概率回调 —— 因为散户的热情来得快去得快,缺乏持续资金支撑。 2. 主力 / 机构 *的成交量:“有目的的行动”,往往是 “有效量” 主力(比如游资 *、私募 *)和机构(比如公募基金 *)的资金量大,交易有明确目标(吸筹、洗盘、拉升、出货),他们的成交量往往带有 “计划性”。 比如主力想吸筹,不会一上来就猛买(会推高股价,增加成本),而是会 “边砸边买”:先卖一部分筹码把股价砸低,吓出散户割肉,再悄悄接盘。这时候的成交量会呈现 “放量下跌”(砸盘时散户恐慌卖,主力接) + “缩量横盘”(砸到目标价后,散户不割了,主力慢慢买,不制造大动静)。 这种 “先放量跌、再缩量横” 的组合,本质是主力在 “低成本收集筹码”,后续一旦开始拉升,成交量会再次放大(这时候是主力主动买,吸引散户跟风)。 五、成交量必须和 “位置”“趋势” 绑在一起看! 脱离位置和趋势谈成交量,就像脱离场景读表情 —— 同样是 “笑”,可能是开心,也可能是嘲讽。 低位缩量到极致,为什么是机会? 一只股票从 20 元跌到 8 元,跌了 60%,然后横盘了 4 个月。这 4 个月里,成交量越来越小,最后某天的成交量只有高峰期的 1/10(缩量到极致)。 这时候的缩量,本质是 “抛压耗尽”: 能割肉的散户早就割了(跌 60% 还能忍的,基本是 “死扛党”,不会动了); 主力想砸盘也砸不动了(没人愿意卖,砸下去也接不到筹码,反而可能被其他资金捡漏)。 这时候如果突然放量上涨(比如量能是缩量期的 3 倍以上),大概率是 “主力开始启动”—— 因为抛压没了,稍微买一点就能推高股价,这是最安全的介入信号之一(成本和主力接近)。 高位放量涨停,为什么可能是陷阱? 某股票从 10 元涨到 30 元(涨了 200%),连续 3 个涨停后,第四天继续放量涨停,但成交量是前三天平均的 4 倍。 这时候要想:主力已经赚了 2 倍,为什么还要花这么多钱拉涨停? 真相可能是 “主力在涨停板上出货”: 用少量资金把股价顶到涨停(制造 “还要涨” 的假象),吸引散户排队买入; 同时把手里的筹码拆成小单,悄悄卖给排队的散户(涨停板上买盘多,容易出货)。 一旦主力出货完毕,第二天大概率是 “高开低走” 或 “直接跌停”,而且会缩量(因为散户接盘后,没人再愿意高位买,卖盘砸下来没人接)。 这种 “高位巨量涨停”,本质是 “主力用最后一笔钱,把散户骗进来接盘”。 六、上升趋势中缩量回调,为什么不用慌? 一只股票在上升趋势中(比如沿着 20 日均线 * 上涨),涨了 30% 后开始回调,连续 3 天跌了 5%,但成交量比上涨时缩小了一半。 这时候的缩量回调,反而是好事: 说明之前买入的人(包括主力和散户)“分歧小”—— 没人觉得趋势结束,所以不愿卖(卖盘少); 回调是因为 “短期获利盘了结”,但承接盘也不强(想买的人在等回调到位),所以成交量小。只要后续股价在 20 日均线附近稳住,再次放量上涨(量能回到之前的水平),就是 “回调结束,继续上涨” 的信号 —— 因为缩量回调证明 “筹码锁定好”(没人乱卖),主力没跑。 成交量的 “持续性” 比 “大小” 更重要! 很多人盯着 “单日放量” 激动,但老股民更在意 “量能能否持续”。 比如一只股票某天突然放量涨 8%,但第二天就缩量跌 3%,第三天量能回到原点 —— 这种 “单日放量” 大概率是 “资金试盘”(主力看看抛压大不大),或者 “散户偶然跟风”,不是真的启动。 反之,如果一只股票连续 5 天放量,每天的量能是过去 20 天平均的 1.5 - 2 倍,且股价在慢慢上涨(每天涨 2% - 3%)—— 这种 “持续温和放量”,才是资金 “真进场” 的信号:因为主力吸筹、拉升都需要时间,不可能一天完成,持续放量说明 “资金在持续投入”,后续爆发力往往更强。 七、实战中最该盯的 3 种成交量信号! 放量上涨:别光高兴,先看 “位置” 新手总觉得 “放量涨 = 好事”,但老股民会多问一句:这量放在什么位置? 低位放量上涨(底部区域):大概率是 “资金进场”。 比如一只股票从 10 元跌到 5 元,横盘 3 个月,突然某天放量涨 6%,成交量是过去 20 天平均的 3 倍。这时候的放量,更可能是主力觉得 “跌透了”,开始主动吸筹(哪怕有散户在卖,主力接得住)。后续如果能持续放量(比如连续 3 天量能在线),大概率是启动信号。 高位放量上涨(涨了 50% 以上):警惕 “主力出货”。 比如某票从 10 元涨到 20 元,某天突然放量涨停,成交量是平时的 5 倍。这时候要想:谁在买?谁在卖? 主力可能在涨停板上 “边拉边卖”—— 用一部分资金把价格顶到涨停,吸引散户觉得 “还要涨” 跟风买入,同时悄悄把手里的筹码砸给散户。一旦主力出完货,后续大概率是缩量下跌(没人接盘了)。 缩量上涨:是 “强势” 还是 “虚火”?看 “趋势” 缩量上涨的本质是 “买的人多,卖的人少”,但分两种情况: 上升趋势中缩量涨:反而是好事。 比如股票在上升通道里,每次回调后都缩量创新高。说明持股的人 “共识很强”—— 觉得还能涨,所以不卖;想买的人只能加价买(哪怕成交量不大,价格也能推着涨)。这种 “缩量涨” 是筹码锁定好的信号,只要后续不放巨量砸盘,趋势大概率能延续。 下跌趋势中缩量涨:大概率是 “反弹陷阱”。 比如股票跌了 3 个月,突然某天缩量涨 3%。这时候的上涨,更可能是 “套牢盘没割肉,短线资金抢反弹”—— 没有大资金真的进场,只是小资金在里面折腾。一旦反弹到某个压力位(比如之前的套牢盘密集区),很容易缩量跌回去(因为没人愿意接盘)。 成交量 “背离”:价格在骗你,但量不会 所谓背离,就是 “价格走 A,成交量走 B”,这是最容易被忽略的风险 / 机会信号: 价升量缩:上涨没 “根基”。 比如股票连续 3 天涨价,但成交量一天比一天小。这说明 “买盘在减少”—— 之前推动上涨的资金慢慢撤了,剩下的散户在自娱自乐。这种情况后续大概率回调,比如 2023 年某新能源票,从 20 元涨到 25 元,量能缩了一半,后来果然跌回 22 元。 价跌量增:是 “恐慌” 还是 “吸筹”?看 “位置”。 价格跌,但成交量放大,本质是 “卖的人多,买的人也多”。高位价跌量增:大概率是 “恐慌盘出货”。比如股票涨了 1 倍,突然某天跌停,成交量暴增 —— 这是主力在不计成本砸盘,散户恐慌跟风卖,接盘的可能是其他散户(后续还得跌)。 低位价跌量增:可能是 “主力吸筹”。 比如股票跌了 60%,某天放量跌 5%,但之后不再创新低。这时候的放量,可能是主力故意砸盘制造恐慌,让散户割肉,自己悄悄接筹码(“放量跌” 是为了吓出筹码,后续可能反转)。 量虽是价的先行,但并不意味着成交量决定一切,在价、量、时、空四大要素中,价格是最基本的出发点,离开了价格其它因素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兄弟们,成交量可以配合价格进行研判,但决不会决定价格的变化。
终于有人把“”换手率”说清楚了,一个必须搞懂的指标! 炒股不懂换手率,阅尽股票也枉然! 同时“换手率”是找主力的最好方式,此文无价,献给炒股圈里所有的人。 啥叫换手率?就是股票买卖交易的频率,它反映的是该股票的活跃程度。大盘的换手率就是指大盘的活跃程度。 换手率高达60%,证明该票充分易手,为什么说股票市场是互道小可爱的地方呢? 就是,买的人说:傻B啊你,强势股每次下跌都是买入的机会。 卖的人说,你才傻,我已经赚了50%了,现在不卖、更待何时? 所以,不要觉得自己的决策一定是正确的,想想那些和你做相反交易的人,是什么理由? 偏听则暗、兼听则明。多问几个为什么,你会理智很多。 换手率高的股都是被爆炒的股,是众人关注的焦点。 毕竟波动小、不温不火的,谁也不会注意它,没有眼球效应。换手高也有好处,就是流动性好,只要单子不是太大,想买就能买,想卖就能卖掉。不同换手率,对应股票不同的状态。 1.1%-3%,萎靡不振,机构不理,游资不爱,一般是大家伙,飞不动,或者题材过于传统,不够性感。 2. 3% - 5%,有人试探性建仓,依然不活络。 3.5% - 7%,多空双方有分歧,连续多日换手率一直在小幅波动,股价慢慢抬升,有可能是主力资金在缓慢吸筹。 4.7% - 10%,主力资金买盘较为积极,如果是下跌,有可能是主力在打压股价、缓慢洗盘,动作依然比较轻柔。 5. 10% - 15%,主力想要控盘,吸筹力度加大,吸筹完毕就是拉升。 6.15% - 20%,交易活跃、波动加剧,若股价依然在低位,底部放量,可能是启动前兆。如果是高位放量下跌,需要警惕。 7.20% - 30%,多空博弈激烈,如果是低位,主力资金可能是暴力吸筹,想通过这种方式,吸引散户跟买;如果是高位,那可能是在出货。别盯着大单看,为迷惑小散,现在的主力早就学会将大单拆成小单,慢慢卖,一是为了降低摩擦成本,二是担心散户跟着砸盘,卖不出好价。 8. 30% - 40%,很高的换手率,只有题材性感的热门股才会有这么大换手,一般来说,主力吸筹喜欢用悄咪咪的方式,毕竟痕迹太明显,价格容易被炒高,影响买入成本。这种,有可能是主力出货,把筹码置换给接盘侠。 9. 40% - 50%,关注度巨高,股价大幅波动,一般人根本HOLD不住,这种票风险很高,谨慎入手。 10. 50% - 60%,这就是我给的图了,有可能因为某个消息产生巨大分歧,股价高位,卖出的人一般是前期赚到钱的,买入的一般是想趁机回调接盘的。 11. 60% - 70%,可以说是极度疯狂了,买卖双方互道SB,这种如果是底部的话,一般是突发超大利好,顶部的话,就是上面说的这种情况。 12. 70% - 80%,脱离正常轨道,股价不确定性极大,如果是下跌,我劝大家千万不要接飞刀,因为可能有你不知道的利空消息,而且,下跌有着极大的惯性,这种级别的换手,后续行情大概率继续大幅度颠簸,想想今年初,因为雪球产品敲入,很多小股票出现炒高换手,大家争相卖,出现踩踏。 13.80% - 100%,几乎所有筹码都在易手,情绪疯狂到极致,我劝诸位,这种票,只可远观不可亵玩,等稍微平静点,再介入不迟。 总之,低位放量上涨,值得关注;高位放量下跌,我个人不会介入,更不会在股票连续下跌时接飞刀。再看好一只票,也会在企稳后,右侧介入。 该怂怂,不与趋势对着干,是我对它的尊重。 股票的便宜和贵,兄弟们真的懂了吗? 问兄弟们一个问题,股票的便宜和贵,在你心里是怎样的一个衡量标准? 是不是你会觉得70元的股票比7元的股票便宜? 大多数股民都是表示以股票二级市场的现价来分辨所谓的便宜和贵,我想说的是四个字“大错特错”! 看一只股票便宜还是贵,绝对不是看现价,而是看其内在价值,打个比方,一只股票现在70元,市盈率现在是10倍,另外一只股票,现价是 7元,市盈率是负数,请问哪只便宜?相信大多数人会认为是7元的便宜,其实,正确答案是70元的便宜,虽然,市盈率不是判定股票贵和便宜的绝对指标,但是也是其中之一,今天我就教大家一个简单的方法,然后你好好看一下你现在所持有的股票,是便宜,还是贵! 第一,首先,你先看一下你所持有的个股是什么板块的,然后打开这个板块,这样这个板块的所有的股票都会列表出现,接下来,你进行一个市盈率正排序,看看你持有的股票,按照市盈率排序能排第几名?这叫同行业同板块的横向比较法 第二,一个公司的好坏,从大俗话讲,无非就是看它是不是赚钱呗,好,那你就再来一次净利润的正排序,看看你的股票能排第几名。 第三,股东人数,相信大多数人都知道,股东人数减少是好事,好,那你就再来一次股东人数的正排序,看看你的股票能排第几名。 第四,每股净资产:一般每股净资产越高的公司越好,当然,我指的是二级市场的股价还没有被疯狂炒高的,还在离开每股净资产比较近的那些个股,你也来个排序,看看能排第几。 第五,分红能力:对未分配利润这个数据来一次正向排序,看看你能排第几名。 以上排序全部结束后,你就可以自己心里得出一个综合排名分数,满分是100分的话,你的票能得几分,这才是真正的计算出你的股票是便宜,还是贵! 什么是换手率? 上面我们说通俗易懂的理解,现在我们说下官方解释:“换手率”也称“周转率”,指在一定时间内市场中股票转手买卖的频率,其数值为某只股票的累计成交量与其流通股本之间的比率,是反映股票流通性强弱的指标之一,可以有效地帮助投资者识别一只股票的活跃度。 举例: 例如,某只股票在一个月内成交了2000万股,而该股票的总股本为1亿股,则该股票在这个月的换手率为20%。在中国,股票分为可在二级市场流通的社会公众股和不可在二级市场流通的国家股和法人股两个部分,一般只对可流通部分的股票计算换手率,以更真实和准确地反映出股票的流通性。按这种计算方式,上例中那只股票的流通股本如果为2000万,则其换手率高达100%。 计算公式为: 换手率=某一段时期内的成交量/发行总股数×100%(在中国:成交量/流通股本×100%) 例子:某只股票在一个月内成交了1000万股,该股票的总股本为 l亿股,则该股票在这个月的换手率为10%。在我国,股票分为可在二级市场流通的流通股和不可在二级市场流通的非流通股,一般只对可流通部分的股票计算换手率,以便真实和准确地反映出股票的流通性。按这种计算方式,上例中那只股票的流通股本如果为2000万,一个月内成交了1000万股,则其换手率高达50%。在国外,通常是用某一段时期的成交金额与某一时点上的市值之间的比值来计算周转率。 通过换手率判定股票的活跃性 由于个股的流通盘的大小不一,仅仅用成交金额的简单比较意义不大。在考察成交量时,不仅要看成交股数的多少,更要分析换手率的高低、高换手率出现的相对位置、高换手率的持续时间。这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低换手率 表明多空双方的意见基本一致,股价一般会保持原有的运行趋势进一步发展,多数情况下是小幅下跌或横盘运行。 2、高换手率 表明多空双方的分歧较大,但只要成交活跃的状况能够维持,一般股价都会呈现出上扬走势。 3、过低或过高的换手率 在多数情况下,过低或过高的换手率是股价变盘的先行指标。一般而言,在股价出现长时间调整后,如果连续一周多的时间内换手率都保持在极低的水平(如周换手率在2%以下),则往往预示着多空双方都处于观望之中。由于空方的力量已经基本释放完毕,此时的股价基本已进入底部区域,此后很容易出现上涨行情。 4、低位高换手率 对于高换手率的出现,投资者首先应该区分的是高换手率出现的相对位置。如果个股是在长时间低迷后出现高换手率的,且较高的换手率能够维持几个交易日,则一般可以看做是新增资金介入较为明显的一种迹象,此时高换手的可信度比较大,由于是底部放量,加之换手又充分,因此,该股未来的上涨空间应相对较大,同时成为强势股的可能性也很大。 换手率识别主力 1、中长线主力运作个股的换手率 考量个股盘面活跃度时需要借助换手率来进行判断。有些个股换手率很低,但是股价始终会上涨,这样的盘面特征表示有中长期主力运作,类似这样的个股就具备非常强的持续性,风险非常小。 2、高位换手和低位换手对股价的预判分析 如何判断一支股票是否处在底部区域有很多种方法,其中最简单的一种方法就是看换手率,如果一支股票在下降通道中运行时,换手率极低,换句话说,这支股票已经没人买卖了,特别是前期主力建仓过的股票,经过洗盘,一旦出现这种情况是需要密切关注的,这说明股价已经在底部区域。 那么能不能笼统地说换手率越高,股价就涨得越高呢?答案是否定的。在股价涨得还不是很高,还处于拉升阶段时,这样说是对的。但当股价涨得相当高,已远离庄家建仓的成本线时,这样说就不对了,不但不对,而且恰恰相反:高换手率成为出货的信号,我们常说的“天量见天价”,指的正是这种情况。当股价在上涨途中必须保持持续均匀的高换手率,一旦换手率减少,表示高空接力的资金少了,股价上行动力会减弱。 在实战中,投资者通过换手率分析庄家动作的时候,应把握以下几点。 (1)事实上,3%以下的换手率非常普通,通常表明没有较大的实力资金在其中运作。当一只股票的换手率在3%~7%之间时,该股已进人相对活跃状态,应该引起投资者的注意;7%~10%的日换手率在强势股中经常出现,属于股价走势的高度活跃状态,一般来说,这些股票正在或者已经广为市场关注;日换手率10%~15%的股票如果不是在上升的历史高价区或者见中长期顶的时段,则意味着强庄股的大举运作,若其后出现大幅回调,在回调过程中满足日最小成交量或者成交量的1/3法则或1/10法则,可考虑适当介入;当一只股票出现超过15%的日换手率后,如果该股能够保持在当日密集成交区附近运行,则可能意味着该股后市具潜在的极大的上升能量,是超级强庄股的技术特征,因而后市有机会成为市场中的大黑马。 (2)关注换手率一直保持充沛、价涨量增的个股。这表明庄家已深度介入,由于股价上涨会不断受到获利盘和解套盘的卖压,换手越是积极充分,则卖压盘清洗得也就越彻底,持股者平均成本不断提高,上行所遇的卖压也大为减轻。 (3)股价大幅上涨后换手率回落,股价随大盘波动。这种现象现在也很多,一般出现在成长股上,表明大量筹码已经被锁住,庄家长线运作,随着时间的推移股价将再上台阶。 (4)换手率激增,股价波动不大,大盘变化不大。这是一种出现概率并不低的现象,表明有大量的筹码在特定的小区域内换手,一般来说这是事先约定的换手,很有研究价值。 (5)新股上市首日换手率一般是很高的。新股上市首日换手率越高越好,因为在新股申购的时候,股票是以现金进行申购中签获得的,持股相当分散,而在上市首日出现极高的换手率,则说明吸筹积极。 (6)连续多天换手率处于高位,股价随之大涨并远强于大盘。这种现象一直存在,不过结果却有多种,有庄家拉高建仓的可能,也有短线游资炒一把的可能,还有老庄家出货的可能,需要结合其他因素进一步研判。 (7)第一次即将封涨停时,换手率小的通常要比换手率大的好。在大盘处于弱市和盘整市时这一点尤其重要,理想情况是普通股换手低于2%,ST股低于1%。在大盘处于强势时这个换手条件可以适当放宽,对龙头股也可以适当放宽。但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不能超过5%,包括涨停被打开后又被封住时换手率的情况。这些对换手率的限定其实也是限定当天就已经获利的买盘数量和说明当天抛压的大小,这时获利盘越小、抛压越小,第二天的上攻余地也就相应越大。 换手率的高低往往意味着这样几种情况 (l)股票的换手率越高,意味着该只股票的交投越活跃,人们购买该只股票的意愿越高,属于热门股;反之,股票的换手率越低,则表明该只股票少人关注,属于冷门股。 (2)换手率高一般意味着股票流通性好,进出市场比较容易,不会出现想买买不到、想卖卖不出的现象,具有较强的变现能力。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换手率较高的股票,往往也是短线资金追逐的对象,投机性较强,股价起伏较大,风险也相对较大。 (3)将换手率与股价走势相结合,可以对未来的股价做出一定的预测和判断。某只股票的换手率突然上升,成交量放大,可能意味着有投资者在大量买进,股价可能会随之上扬。如果某只股票持续上涨了一个时期后,换手率又迅速上升,则可能意昧着一些获利者要套现,股价可能会下跌。 一般而言,新兴市场的换手率要高于成熟市场的换手率。其根本原 因在于新兴市场规模扩张快,新上市股票较多,再加上投资者投资理念不强,使新兴市场交投较活跃。 换手率高的操盘原理 1、相对高位成交量突然放大,主力派发的意愿是很明显的,然而,在高位放出量来也不是容易的事儿,一般伴随有一些利好出台时,才会放出成交量,主力才能顺利完成派发,这种例子是很多的。 2、底部放量,价位不高的强势股,是我们讨论的重点,其换手率高的可信程度较高,表明新资金介入的迹象较为明显,未来的上涨空间相对较大,越是底部换手充分,上行中的抛压越轻。 3、新股,这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上市之初换手率高是很自然的事儿,一度也曾上演过新股不败的神话,然而,随着市场的变化,新股上市后高开低走成为现实。
为什么散户控制不住自己进行频繁交易? 其实兄弟们,芒格和段永平都说过类似的话 —— 芒格说:"中国人在其他事情上很精明,但在股票交易上很蠢,他们太喜欢赌博。" 段永平说:"股票不是赌博。" 散户反驳:"阿段你有钱才不赌,我们没钱必须赌。" 他回应:"怪不得你们没钱。" (原话非直译,取大意) 核心逻辑:散户因资金量少,收益预期被放大 —— 若账户有几十上百甚至千亿现金:自然成为全球主义者,在全世界配置资产,国内仅看茅台、腾讯、神华等极少数公司;会直接买苹果、英伟达,而非果链 / 英伟达概念股。 若账户有几千万上亿资金:大概率用部分仓位配高股息红利股,追踪行业机会,有计划持有成长股。 若账户有几百万资金:可能在市场捡烟蒂股、博重组机会,或去高估值高成长行业赌趋势。 若账户有5 万 - 一二十万资金:想法易变成 "搏一搏单车变摩托",追龙头、当涨停板敢死队,今天炒芯片、明天炒 AI、后天炒人形机器人。 若分文没有甚至负债:想法可能是 "我花开后百花杀,敢笑黄巢不丈夫",把投资当 "赌局"。 残酷循环: 钱越少,赌性越重 —— 大资金赚 10%-20% 就能独步天下,而 10 万本金一年赚 20% 仅 2 万,散户预期常是翻倍甚至数倍。 结果:越穷越爱赌,越赌越穷。 BTC牛市逃顶信号指标清单(简版)6-17 指标正常,耐心持币 拒绝噪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