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粹德国

🔥 习和他太相似,世界进入倒计时?! 习近平9月3日以纪念二战结束80周年为名,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大阅兵。此次阅兵约有1万名官兵参与,展示了号称最先进的军事装备,场面经过精心设计,凸显强烈的武力震慑意味。 澳洲前内政部长裴佐洛(Michael Pezzullo)5日接受澳洲《天空新闻》专访时直言,这根本不是单纯的历史纪念,而是一场赤裸裸的权力展示,目的在于威慑一切可能阻碍习近平实现所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他警告称,习近平的言论和行动与上世纪1930年代纳粹德国的崛起有着“令人毛骨悚然的相似之处”。 裴佐洛指出,习近平声称世界面临“和平与战争的抉择”,其潜台词其实是:“若不阻挡我,就有和平;若阻挡我,就会有战争。”他特别强调,中共大阅兵的画面与纳粹宣传片极为相似,例如整齐划一的踢正步行进,直接令人联想到兰妮·雷芬斯坦(Leni Riefenstahl)在纪录片《意志的胜利》中所刻画的纳粹军力展示。 他进一步警告,中共正在加速推进领土扩张计划,包括黄海、东海、南海,以及最具敏感性的台湾议题。裴佐洛分析,习近平可能在2027年底中共召开二十大寻求第四个任期前,企图完成部分领土争端,以此作为“政绩”摆上自己的战利品陈列柜。 “习近平已经设定了时间表,我们进入倒计时。”裴佐洛表示,尽管习近平或许更倾向于在不发动战争的情况下实现目标,但必要时他仍可能诉诸武力。这对澳洲乃至整个国际社会而言,都是“极其令人不安的时期”。 中共总书记习近平9月3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大阅兵,澳洲前内政部长裴佐洛(Michael Pezzullo)表示,习近平领导下的中国与纳粹德国在1930年代的崛起,有着“令人毛骨悚然的相似之处”。(美联社档案照) 来源:阿波罗网李冬琪报导
程益中
7个月前
希特勒上台前后曾经遭到42次刺杀,刺杀希特勒的影视剧和书籍也曾经风靡一时。在二战最黑暗的岁月里,曾有一群怀揣正义与希望的孤勇者,试图以孤胆之举改写历史的轨迹。他们之中,有军人、学者、外交官,更有对国家尚存良知的灵魂。他们看透了纳粹的疯狂,明白唯有斩断蛇首,方能让德国摆脱毁灭的命运。 1944年7月20日,一个注定载入史册的日子,德国陆军上校克劳斯·冯·施陶芬贝格带着一只装有炸弹的公文包,走进恶魔希特勒的战时指挥部。他将命运寄托于这场惊心动魄的赌局,希望一场爆炸能将暴君连同他的帝国一同埋葬。 炸弹引爆,烈焰与硝烟翻涌,会议室的墙壁震颤作响,人们惊恐逃窜。施陶芬贝格远远望见那片火光,以为历史已然改写,便急匆匆返回柏林,准备发动政变。然而,命运往往并不眷顾勇者——那坚固的橡木会议桌挡住了爆炸的冲击波,希特勒带着轻伤死里逃生。随着消息传回柏林,反抗者的希望在短短几个小时内崩塌,原本蓄势待发的起义化为幻影,施陶芬贝格和他的同谋者被迅速逮捕,在军营的昏黄灯光下迎来了生命的终点。 然而,这一失败的刺杀行动,仍在历史上刻下了不朽的印记。它不仅象征着德国境内尚存的抵抗意志,也昭示了独裁者终将迎来覆灭的宿命。施陶芬贝格的勇气与决绝,如同黑夜中燃烧的火炬,虽未能熄灭暴政,却照亮了人性深处不肯屈服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