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

人们说“认知决定命运” ,那么,是什么决定了人的认知? 是内部的思考能力和外部的社交网络。 在你接受“人类是信息生物同时也是网络生物”这个概念后,我希望你能略进一步,察觉到“上网本”这个概念。 有很多人,是活得很象一台“上网本”的。 也就是一台专门用来上网,没有或只有最基础的本地软件的电脑。 这种人的精神生活需要“24小时在线”。他们通常无法忍受独处,极其需要社交,因为他们不仅知识体系时刻要在线更新,一掉线一断网就陷入混乱,而且他们的情感平衡也是依靠“联网”来维持的。 他们依靠别人给予的情感支持来维系心灵的平静。 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人,就生活在你身边。他们一旦离开熟悉的社交网络,就无法维持许多基本的心理功能,包括但不限于保持情绪稳定,甚至有些人会无法维持现实感,出现精神障碍。 事实上,在现代社会,这是常见的心理、精神疾病的成因。 一个上网本,和原设计关联的网络断开了,当然会出问题。 人类的头脑,人类的身心平衡机制,原本就是为部落生活而设计的,你依赖你的部落,你只是整个部落社会关系网络中的一个局部,对真相的探求是整个部落的共同责任而不是你一个人的职责,与部落成员共情而不是在情绪状态上“独善其身”,这原本是天经地义。 “上网本”状态,是人类的初始状态。 但生活在现代社会和古代不同,现代人会因各种原因和原本的社交网络“断开”,例如迁居,换工作,退休。 还有移民。 在发生这种事的时候,一个仍然处于“上网本”精神状态的人类就会象一个在原始人生活的时代,被部落驱逐的个体那样,陷入“断网”式的精神危机。 所有原本依靠整个部落共同实现的心理功能,都会丧失,如果他能及时接入新的网络并适应良好,这危机就能化解。 但如果他无法迅速“重新联网”,他就需要学会应对孤独。 并在孤独中,学会重建必需的心理功能。 否则他极有可能患上抑郁症。 为什么几乎所有宗教修行都包括“独处”,或者说“闭关”一类的内容? 因为这是“上网本”式头脑脱胎换骨,蜕变成具备独立运算能力的头脑的必由之路。 大部分人一开始都是没有独立思考能力,没有独立探索和认识客观现实的能力,活得象一台只能从主服务器下载运算结果的网络终端的。 生活在部落中,与整个部落所有成员同呼吸共命运,思部落之所思,感部落之所感,知部落之所知,以部落之所思、所感、所知为己之所思、所感、所思,就是人类的天性。 为什么只有极少数人拥有独立思考能力? 因为独立思考能力是凭一个人的大脑实现整个部落的心理功能的能力。 是在远古时期,让极少数人成为众望所归的部落首领的能力。 是一个人去探索世界、分辨真伪,一个人自己保持情绪稳定、心理平衡的能力。 独立思考能力对标的是独立生存能力,是在远古时代,人人皆依赖部落聚居生活的时代,你就能离群索居的能力。 所以这种能力,才能赋予你在部落生活中不人云亦云,在竞选首领时有一争之力的“特权”。 只有激活了这种能力,你才有对抗来自社交网络的“洗脑”的资本。 这种能力,从古至今都是稀缺的,虽然到了现代已没那么稀缺。 现代人,现代的生产生活方式,很需要这种能力。 如果你的部落,是象中共国蛆虫们精心打造的伤害链系统这样的部落,是不容许你安居乐业,只会向你分配底层牛马那种苦难角色的部落,你就更需要这种能力。 因为你需要对抗邪恶部落的洗脑。 你需要有能力独自生活,需要为寻求并接入新网络,归化新的、不那么邪恶的部落准备心理能力方面的资本。 你需要不再下意识接收身边社交网络告诉你的一切。 你需要不去接受邪恶部落向你灌输的“何为最佳生存策略”结论,顺便说一句,在中共国,这结论当然是考公考编不择手段成为体制内,你需要真的去算,有能力算,算出何为你自己的最佳生存策略。 假如你活在欧洲、美国,接受社会大众认可的“最佳生存策略”并不会让你吃多大的亏,但活在中共国,这就等于千军万马走独木桥。 自古以来,人类个体要摆脱“上网本”式精神状态都需要至少一次顿悟。 所以,要挣脱中共洗脑的影响,你也需要至少一次,通常是多次的觉醒,对自身利益立场的觉醒,权利意识的觉醒,和对个人、家庭、族群、国家最佳策略的重新思考,独立思考。 这里没有捷径可走。 你不能依赖群体算力,必须拥有自己的算力。 然后和同样拥有自己算力的头脑,重新组网。
《量子杂志》发了一篇非常有趣的文章:《顿悟(insight)的神经科学原理》 顿悟是一种大脑在瞬间完成意义重组(representational change)的过程,由视觉皮层识别模式、海马体检测预测误差、杏仁核赋予情绪显著性共同驱动,从而产生“aha moment”并强化记忆。 === 我们以为理解是一种线性过程:信息进入大脑,经过分析与推理,得出结论。但事实恰恰相反。真正的理解往往像一道闪电,突然照亮一个原本混沌的世界。这种突然而来的领悟——“啊哈时刻”——并非魔法,而是大脑在瞬间完成了意义的重组。 这种重组被称为“表征改变”。在此之前,大脑所看到的,只是无意义的线条、噪声、混乱的片段;而在顿悟的那一刻,它们被重新组织为新的整体,原本陌生的图像变得清晰、有意义。人类的学习与创造,其实都依赖于这种从“无意义”到“有意义”的跃迁。 更迷人的是,这种认知的闪光不仅带来喜悦,还能刻进记忆。科学家在实验中发现,当人们识别出被隐藏在抽象黑白图像中的物体时,大脑的视觉皮层、海马体与杏仁核几乎同时被点亮。视觉识别、情绪反应与记忆编码在一瞬间合流——这正是为什么“啊哈”的瞬间让知识变得难以忘怀。学习的愉悦,其实是大脑在奖励自己完成了一次“世界重构”。 教育的意义,也许正是在此。真正的学习,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引导学生经历自己的“顿悟时刻”。当一个孩子亲手揭开谜底,他不仅记住了答案,也重塑了理解世界的方式。 “啊哈”并非只是认知的瞬间,而是人类意识的一个窗口——在那一闪之中,我们看见大脑如何把混乱变成秩序,把模糊变成意义,也看见自己如何在理解的光中被改变。
Morris
2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