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成长型的能力,一定是靠勇敢作为起点的。自律啊表达、坚持、放下。勇敢他是被人误解最深的一个能力。我们往往觉得好像善良是人最稀缺的能力,但其实不是。因为善良他可能是懦弱的延伸,但勇敢永远不是温吞的附庸。勇敢他是害怕加上行动完全不害怕。那不是勇敢,那是夯。从心理学上面说,勇敢他是一个情绪和行动脱钩的经典案例。勇敢者首先他是有害怕,其次他是能察觉到他自己害怕,最关键的是他还采取了行动。而很酥脆的鲁莽者就是不察觉,不怕去行动。逃避者是害怕察觉不行动。所以只有勇敢的人是三样都做到的。再重复一遍,我知道我害怕并且采取行动,这是勇敢的定义。为什么说他稀缺啊?因为他的情绪难度是非常大的,因为人类他本人他是抗拒痛苦的,所以逃避是大部分人默认的模式。第二,认知门槛比较高,他要看清恐惧的来源,主动去接触,而不是无脑的冲动,还要高度的察觉,情绪调节还要有选择性。第三,他的行动门槛也很高,行动往往没有掌声,也没有保证的结果。多数人都是等准备好了才行动,但勇敢的人是在不确定的情况下也行动。勇敢往往无法被看见,也不会立即被奖励。他不像聪明、漂亮、努力那么容易被点赞,他是反人性的机制。他常常要求你突破安全区,比他天然就不是大部分人具备的能力。所以勇敢,他比聪明更难,比勤奋更深。聪明可能是靠天赋,勤奋靠的是习惯,但勇敢只能靠你一次又一次做了就知道的选择,但这个能力从小就要去培养,他并不是想象的说啊,你要胆子大一点啊,然后去逼迫孩子去尝试。被强迫练胆子不是在培养勇敢,而是在训练脱敏加服从。看似孩子好像更勇敢了,但其实是个麻木。逼迫的勇敢,掐灭的是孩子的感知力,长期下去,孩子会走向两个极端,要么讨好权威变成讨好型人格,要么就是反过来封闭抗拒,形成逆反式的勇敢,其实是情绪失控的反扑,真正的勇敢不是不准你怕,而是我知道你怕,但我们一起看看怕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