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财经
科技
虚拟货币
其他
登录
#实体经济
关注
Lex Tang
2天前
真落地,还是实体的
#落地
#实体经济
#政策落实
分享
评论 0
0
人民网-新华网
2周前
服务提质!中小金融机构改革转型加速推进
新华社北京10月31日电题:服务提质!中小金融机构改革转型加速推进新华社记者吴雨、苏醒、李延霞作为金融体系的“毛细血管”,中小金融机构直接关系实体经济资金流通是否顺畅。记者在调研中了解到,近期中小金融
#中小金融机构
#改革转型
#金融服务
#实体经济
#资金流通
分享
评论 0
0
中国日报网-新华社
2周前
聚焦“十五五”规划建议|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
国家发改委征集社会意见,推动“十五五”规划引发热议· 13 条信息
#十五五规划
#实体经济
#经济发展
#政策
#宏观经济
分享
评论 0
0
环球网-环球时报
2周前
发布重磅政策,回应热点关切,金融街论坛有力信号提振市场预期
时值“十四五”收官和“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的关键时点,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关注空前高涨。本届论坛年会吸引了来自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余名嘉宾。27日,多位中国金融监管核心部门负责人在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开幕式上,针对货币政策、国债买卖、稳定币、外汇等问题重磅发声,释放出一系列支持实体经济的政策信号,有效提振了市场预期和信心。
2025陆家嘴论坛闭幕,专家热议中国经济前景与金融政策· 11 条信息
#十四五
#十五五
#金融街论坛
#货币政策
#实体经济
分享
评论 0
0
华尔街日报中文网
3周前
#快讯 中国共产党承诺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强先进制造业;并承诺扩大内需和消费。中国共产党还承诺未来五年大幅提高科技自立自强,并誓言进一步打造全国统一大市场。 与此同时,中共誓言未来五年巩固国家安全屏障。
#中国共产党
#实体经济
#先进制造业
#扩大内需
#科技自立自强
#全国统一大市场
#国家安全屏障
分享
评论 0
0
看不懂的sol
3周前
一图搞懂:中国金融体系流转逻辑图! 金融,很多外行兄弟听上去挺高大的,也不知道是干什么的。 是股票,是债券,是保险,是贷款,还是年薪百万? 太狭隘了。 金融是一国的血脉,血液流到之处,才有生命。 金融从来都不是独立发展,实体经济、人们的需求才是造就金融的根本。 这一系列文章就是来做最简单的科普的,持续关注,你就能慢慢了解金融世界。 今天我们就金融主体之间的纠缠简单聊几句。 1.企业 目标:盈利 给其他主体提供:(居民)工作岗位、产品;(金融机构)需求 企业是创造价值的地方。而价值由利润体现。 巴菲特、芒格一直持有的投资理念,“长期价值投资”,就是去看企业能够为社会创造的价值有多少,能不能持续。这个价值外化出来,就是利润。所以,一般情况,价值高的企业,赚取的利润就多,人们也更愿意买它的股票。 企业通过生产产品、提供服务,满足社会的需求,来实现盈利。 无论是产品还是服务,拿到市场上去卖的时候,标价与成本之间的差距必须cover企业正常运营的成本,包括借钱来生产的利息、发给工人的工资、给股东的股利(上市公司)、销售费用等等。如果不能满足这个条件,企业就会亏损,连年亏损最终的结果就是破产。 于是我们有了企业的生命周期:创立-生产-盈利-生产-循环,或者,创立-生产-亏损-破产。 在每个环节,都有金融的影子。 在创立的阶段,由于很少有人能拥有开一家公司的原始资本,所以通常的做法是融资,去找别人借钱并承诺付利息。在中国的语境下,企业融资通常找的是商业银行。银行贷出资金,企业由此孵化。 接着,企业开始投资各种生产线,招兵买马,布局销售渠道等等。企业可以先签合约,先接下订单先收钱再生产货物,也可以先交货,再向买家收费。其中资金与货物的时间差,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信用,相当于借贷。 当企业完成一轮生产,收到货款,假设企业盈利,多的钱怎么花?扣除税费(交给国家的钱)、工资(给工人的钱)、利息(还给商业银行的)等等后,剩下的净利润再进行分配。净利润在法定的比例基础上,可以继续添加,回笼给公司,以便继续投入生产(除了购买生产设备之外,还有并购、上市也算在内,这就涉及到证券公司);还可以发放给股东(投资者);也可以发展副业,拿去投资等等。 2.居民 目标:资产增值、时间上的分配 给其他主体提供:(企业)劳动力、资本、需求;(金融机构)需求 居民每年收到的钱,来源于两部分:劳动和资本。劳动带来工资,资本坐生利息。 居民每年花出去的钱,大致分为:消费和投资。消费带给企业订单,投资带给金融机构需求。 企业给居民提供工作岗位,居民拿到工资后,又去消费,给企业提供生产的订单,也就是需求。 拿到手的工资,可不能全当下消费了,你还得考虑考虑未来。 这种“考虑未来”就是投资,简单来说,就是失去现在的钱,获得未来的钱。股票是投资,基金是投资,银行存款是投资(有利息),房地产是投资(房价大多还会上涨,算在投资里),保险是投资(五险一金),教育也是投资(预期未来有回报),以此类推。这些投资,要想实现,就得靠金融机构提供相应的服务。 3.金融机构 目标:盈利 给其他主体提供:各种金融服务 金融机构分为两大类:商业银行和非银机构。 在中国金融体系以银行为主导,银行占据主导作用。 商业银行最基本的业务是存贷款,居民在银行存钱获得利息,企业向银行借钱获得融资,而银行就是在两者中间,减少借贷双方的交易成本,提供服务,获得差价,以此盈利。 非银机构中,以证券、基金、保险为代表。 证券公司和证券打交道,包括替别人买卖证券和自己买卖,同时也是为个人和企业提供专业的金融服务。股票是最著名的证券。 基金,是许多投资者把钱拿出来,放在一起形成一个大的资金池,交给别人理财管理,取得利息。 保险是人们为了预防意外,为了分担风险,交出现在的部分资金,在未来的某刻达成条件后,领到对应承诺的钱。可以是预防老了没钱,可以是预防失业了没钱,可以是预防生病了没钱等等。 想看更多分析,关注公众号视频号【杨大宝识】,帮助你建立起对财富的基础认知,有热点有情怀,好看不难懂,欢迎关注~ 4.国家 目标:借钱 为其他主体提供:无风险国债、资本市场定价基础 国家财政也有收入和支出。收入主要来源于税收,支出的方面就多了。国家支出不是以盈利为目的,干的事大多是为了解决市场外部性,促进社会公平的。 收入和支出不一定相等。收入大于支出,就有了盈余。收入小于支出,就有了赤字。 赤字怎么办?两条路,要么借钱以后再还,要么把这个赤字分担到人民头上(方法有很多,比如通货膨胀)。所以这样一看,对人民最好的方法还是借钱。于是,国家以自己的信用担保,发行了国债。 国债既然是以国家信用为担保,这就意味着,只要国家不垮台,这笔债是绝对要还的。也就是说,没有任何欠债不还的风险。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特点,市场就拿来当作定价的基础,发挥价格信号的作用。说人话,记住:风险越大,收益越大。既然国债这么安全,一定会还,那么一笔钱,我借给你,你的风险可比国债大,你是不是要多给点利息。 5.金融监管 目标:宏观审慎、金融稳定、保护弱势群体 为其他主体提供:(居民、企业)良好的资本市场环境;(金融机构)良好的竞争格局;(国家)整体风险管理 如果一切都能按计划来,那就没有“想要重来”。 如果一切都是那么完美,那就没有后悔。 但是,市场不能被安排,机制也不都是完美的,金融体系多多少少也会出点差错。而金融监管的职责就是,尽可能排除系统性风险,保持宏观上的稳定,同时保护保护,由于机制不完善出现的市场上的弱者。 “系统性”风险是指后果严重,影响到整个市场,而且无法被分散的风险。再翻译一下,就是这个风险一旦成为现实,将会对每个人的生活造成严重的危害,并且,这个风险没有办法通过各种手段去削减、避免,它就那样一直存在着,独自美丽。 微观审慎是在微观层面上,对金融体系每个部分相对比较分开的监管,效率高,但容易造成“你一套我一套”的监管,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金融机构就会按照对自己最有利的监管去执行,最终容易造成监管不力,金融危机以及危机发生后的责任认定(各监管部门的扯皮)。所以,提出了宏观 审慎。 市场机制不完善,有几个“老大难”的问题。 比如中小微企业经常性筹不到钱的问题。为什么筹不到呢? 复习一下,中国金融体系主要以银行为主导。银行(这里都指商业银行)的目标是盈利的。 所以银行只想把钱借给信用好的,能还钱的企业,只会“锦上添花”,从不“雪中送碳”。而中小微企业不像大企业那样,没办法证明自己的盈利能力,于是就造成,很多中小微企业借不到钱。 金融监管任重而道远的任务,就是解决诸如此类的问题。 6.总结 看到这里,你也许会发现,金融不就是投融资嘛。 恭喜你,你已经超过绝大多数人对金融认知。如果本篇文章对你有帮助,双击一下屏幕~ 最后可以take-away,重庆前市长黄奇帆总结的, 金融的本质,就三句话: 第一句话,为有钱人理财,为缺钱人融资。 第二句话,信用、杠杆、风险。 第三句话,为实体经济服务。
#金融体系
#中国经济
#投融资
#金融监管
#实体经济
分享
评论 0
0
Xiaowen
1个月前
金融市场 101,无论 CFA CPA 任何金融科班首先就会告诉你:金融的本质促进资金的融通,赋能实体经济。 金融本身不创造任何财富,因为货币有时间价值,资产 + 时间才开始产生了所谓的「增值」。 时间价值是对货币「如果作用在实体经济上本可以产生的产值」的一种补偿表达。 没有实体经济,任何金融市场就是零和博弈(比如纯粹的衍生品合约交易),无论投资,合约,套利,都一样。 然后说中国,中国对金融的定位就是严格的「基础设施」,除此之外任何在金融体系内赚取系统性超额收益的行为都会迟早被严格管控。 国企金融机构甚至是金融收益的蓄水池,经济下行是要逆周期回吐的。
#金融市场
#实体经济
#时间价值
#中国金融定位
#风险管控
分享
评论 0
0
央视网-光明日报
1个月前
工业智能体,塑造制造业新范式
近来,人形机器人成为人工智能的关注焦点。然而,它们能走向轰鸣的车间,成为支撑实体经济的“实干家”吗?
#人形机器人
#人工智能
#实体经济
#产业转型
#技术展望
分享
评论 0
0
中工网-新华社
1个月前
新华社权威快报|5年来银行业保险业为实体经济提供新增资金170万亿元
人民币贷款大增12.92万亿,社会融资规模再创新高!· 35 条信息
#银行业
#保险业
#实体经济
#资金支持
#经济发展
分享
评论 0
0
澎湃新闻-财经上下游
1个月前
5年来银行业保险业为实体经济提供新增资金170万亿元
人民币贷款大增12.92万亿,社会融资规模再创新高!· 35 条信息
#银行业
#保险业
#实体经济
#资金
#发展
分享
评论 0
0
安东尼Anthony
1个月前
别焦虑啊 赚到钱肯定是少数啊 不是少数也拉不起来这样子 我早就认知到 币圈本来就是最浮躁的圈子 没有之一 有次我问我兄弟 为什么我都赚蛮多钱了还经常焦虑 他说圈子问题 我突然就顿悟了 远离噪音 多看看身边做实体的 怎么一步一脚印沉下心思的 少看看什么谁谁谁几天赚多少 走自己的路多学习就好
币圈“1011”六倍崩盘:高杠杆爆仓潮,谁在裸泳?· 6072 条信息
#币圈焦虑
#赚钱是少数
#远离浮躁
#实体经济
#脚踏实地
分享
评论 0
0
郭宇 guoyu.eth
1个月前
在上海还是很难感受到国内实体经济的衰落。
#上海
#实体经济
#经济
#发展
#中国
分享
评论 0
0
红网-央视网
2个月前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持续加大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持续加大
人民币贷款大增12.92万亿,社会融资规模再创新高!· 35 条信息
#金融
#实体经济
#支持
#加大力度
#经济
分享
评论 0
0
新华网-新华网
2个月前
期货品种上新加速 筑牢风险防护网 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期货品种上新加速 筑牢风险防护网 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期货
#新品种
#风险防护
#实体经济
#服务
分享
评论 0
0
红网-央视网
2个月前
8.8%,较高增速!政策合力持续显效 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撑更稳
人民币贷款大增12.92万亿,社会融资规模再创新高!· 35 条信息
#经济
#金融
#实体经济
#政策
#稳
分享
评论 0
0
人民网-人民网-人民日报
2个月前
吉林推动制造业做实做优做强
一汽红旗繁荣工厂,工业机器人手臂伸展旋转,每54秒,就有一辆新能源汽车驶下生产线。 2025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吉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强调:“要守牢实体经济这个根基,统筹推动传统产业转
经济大省半年报出炉:五省增速超全国,利润大幅增长引关注· 42 条信息
#一汽红旗
#新能源汽车
#工业机器人
#实体经济
#习近平
分享
评论 0
0
央视网-央视新闻
2个月前
8月新发放企业和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保持历史低位
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8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8.8%,仍然保持较高增速,体现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撑有力。
人民币贷款大增12.92万亿,社会融资规模再创新高!· 35 条信息
#中国人民银行
#社会融资规模
#金融
#实体经济
#经济增长
分享
评论 0
0
Colin Wu
2个月前
财新:风向变动,中国互联网公司、央国企、在港中资机构参与加密货币将面临限制,“要以发展实体经济为主”。 早说过了,道路绝对自信,侬走上邪路了,阿拉走的才是正道。
币圈“1011”六倍崩盘:高杠杆爆仓潮,谁在裸泳?· 6072 条信息
#中国互联网
#加密货币限制
#实体经济
#道路自信
#政策风向
分享
评论 0
0
新华网-新华网
2个月前
张国清在四川调研时强调 持续提升产业创新能力 筑牢实体经济发展根基
张国清在四川调研时强调 持续提升产业创新能力 筑牢实体经济发展根基-
#科技创新与传统产业的激烈碰撞,城市动能如何重塑未来· 107 条信息
#张国清
#四川调研
#产业创新
#实体经济
#发展根基
分享
评论 0
0
中国网-新华网
2个月前
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 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国新办发布会聚焦“十四五”工业和信息化领域高质量发展成就
#十四五发展成就引发社会热议,韧性与希望交织· 132 条信息
#十四五规划
#新型工业化
#实体经济
#高质量发展
#国新办发布会
分享
评论 0
0
新浪新闻-成都商报
2个月前
多项“全球第一”,大国重器屡破纪录!细数工信领域“十四五”成绩单
红星资本局9月9日消息,今日,国新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有关情况。..._新浪网
#十四五
#新型工业化
#实体经济
#国新办
#新闻发布会
分享
评论 0
0
央广网-央视新闻客户端
2个月前
工信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10年保持全球第一
9月9日,国务院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有关情况。
中国新能源车:狂飙突进与隐忧并存· 133 条信息
#十四五规划
#新型工业化
#实体经济
#国务院新闻发布会
#经济发展
分享
评论 0
0
澎湃新闻-上直播
2个月前
国新办发布会丨介绍“十四五”时期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有关情况
#十四五发展成就引发社会热议,韧性与希望交织· 132 条信息
#十四五
#新型工业化
#实体经济
#国新办发布会
分享
评论 0
0
看不懂的sol
2个月前
一图看懂:搞金融必须要知道的20张牌照 那么,什么是金融的本质? 就是三句话:一是为有钱人理财,为缺钱人融资; 二是实际上就三个词“信用”、“杠杆”、“风险”; 三是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的,金融如果不为实体经济 所以,金融的本质是一种工具。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既然是工具,那么就是中性的,无所谓好坏,关键在于用的人,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刀能用来切菜,也能用来砍人,被砍的时候不能说刀是坏的,只能指责拿刀砍人的人。 金融这个工具如果用对了,就能创造巨大财富,比如著名的美国铁路运动,连苛刻的马克思都称赞说:“假如必须等待个人财产积累够才去修铁路,那恐怕直到如今世界上还没有铁路,但通过股份公司转瞬之间就把这事给搞定了。” 正因为金融有这种财富放大效应,所以也一定会有人用其来谋取不法收入,比如2008年著名的次贷危机,就是华尔街一群极不负责的坏蛋,把极其复杂的金融衍生品卖给没有资格的群众,导致资金链断裂,引发全球性的债务危机。 金融是一种工具,这种工具有主要有三大功能。 一、为时间定价。 你一定听过“时间就是金钱”,“一寸光阴一寸金”这些话,我告诉你这些话都是真的。没错,时间是有价值的。 比如我们买房贷款。假如你看中了一处价值80万的房子,假如1万/平,首付24万,向银行贷款56万,假如利率是6.8%,为期30年,那么30年后你总共需要还银行131.436万元。也就说,你多还给银行的75.436万就是当初向银行借的56万块钱在这30年里的时间价格。也可以反过来看,30年后的131.436万相当于今天的56万。这个例子你用到了三种金融工具,货币(你的本金),银行贷款,实物资产(房子)。 在金融里面,时间就是金钱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时间都被度量成了有价格的商品,这个概念叫“货币的时间价值”。 比如: 还是刚才买房的例子,假如你买的这套房子是2007年北京的房子,那么现在值800万,在这里,时间把你当初24万变成了今天的800万。 你可以存在银行里,按照这种长期的、定存的利率来算的话(5年期存款平均定存利率5.85%),十年前你存的10万块钱,现在你可以拿到多少呢?大概是43.2万元。 你也可以把这这笔钱买股票,假设你买的是中石油,十年前的24万块钱剩下多少呢?9.6万块钱。 如果你当时很有眼光,买的是腾讯的股票,十年前的24万块钱变成了多少钱呢?现在是864万块钱。 从以上例子我们可以看到不同金融工具随着时间的变化,对财富的作用是不同的,有的是价值创造,有的是价值毁灭,问题的关键就在于你选择什么样的工具。虽然表面上我们看到的可能是不同决策的影响,但是你往深层次想一想,你就会发现,这些财富数值的变化,其实是金融工具把我们拥有的相同时间(未来十年)进行了深度的加工,都化成了完完全全不一样的时间价值。 二、资金聚集 这是金融工具的第二个功能 -- 资金聚集。比如前文提到的美国铁路运动例子,在19世纪,大家都知道修完铁路后可以有效促进经济发展,铁路修好运费会下降20倍左右(相对陆运),很快便可以把当初修铁路的钱赚出来。 但是问题在于修铁路的钱去哪找? 华尔街想到了在美国发行债券或者股票,华尔街的经纪人在收取一定的手续费后,将这些资本投入到美国的铁路建设中,他们拿着英国人的钱(英国人买了大量的债券和股票)去英国买钢铁回来修铁路,很快铁路就建成了,所以马克思才会发出那些感慨。 我们人一生下来都会面临很多约束的,第一个约束就是时间的约束,你顶多就活100岁了不得了,第二个约束就是资金约束。 但是人类的资金约束不是每天每时每刻都在发生,而是会在某些关键的节点上面临着缺一大笔钱的困境。 比如对你个人来说,结婚,买房,生病,出国留学……在这些节骨眼上我们特别需要迅速地筹集一大笔资金。那么企业更是这样,创业的时候,研发投入,项目投产……每个发展的关键节点上,我们都需要依靠大量资金的助力。那么那些听上去更宏伟的事物呢?比如战争胜负,城市兴亡……这些会和金融无关,不需要资金的集聚吗? 在香帅的课程里提到了两个例子,一个是美国南北战争的胜负手是“债券发行”,另一个是纽约繁荣背后也是金融“资金聚集的力量”,在这里限于篇幅就不展开了,其实背后的过程跟美国的铁路运动一个模样。 没有近现代的金融工具和市场的发展,这种跨地区、跨时间的大规模资金集聚,其实根本就是没有办法想象的。 三、抵御风险 金融工具的第三个功能就是可以帮助人们抵御风险。风险其实是人类社会无法避免的一个部分。死亡、疾病、失业、汽车事故……这些都可能对我们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那企业就更是如此了,农业是靠天吃饭的,工业的投入大,失败概率高,面临着很多的不确定性。 1、保险:让社会分担分散个体的风险 比如美国的农业保险。2012年的夏天,美国遭受了自1956年以来最严重的旱灾,玉米是受灾最严重的作物,中西部有的地方甚至颗粒无收。 但令人庆幸的是,美国的农业保险特别地发达,它是这么一个机制:全国所有的农户都缴纳一定的保费,一旦参保的农户发生问题,这些资金就会被用来补偿他们的损失。因为有了农业保险,所以在2012年这次罕见的天灾中,种玉米的农民发现,他们的收入不但没有下降,反而上升了。 所以说,保险这种风险共担的功能,让我们人类获得了很大的自由。对自然的依赖减小了,我们个体承受的风险也被分散到了社会群体中间。这是保险的功能。 2、股票:让更多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大家都知道,荷兰在17世纪的时候,是全世界最强大的海上帝国,这个帝国的形成,其实是和一个金融工具的风险共担功能密切相关的 -- 股票。 16到17世纪的时候,荷兰有一个“东印度公司”,它想开拓远洋海上贸易,但是远洋贸易面临两个约束:第一,造船的耗资太大;第二,海上贸易的不确定性特别大,你要光靠船长或船员他们自己的力量就很难完成这样的探险。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聪明的荷兰人就设计了一套机制:他们让荷兰人民来购买东印度公司的“股票”,只要你购买了这个公司的股票,你就能按照认购的比例,分享东印度公司远洋贸易的利润,这就叫“利益共享”;但是万一探险失败的话,你投入的资金就算沉没了,这叫“风险共担”,通过这么一个“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远洋贸易的资金风险就被分摊到了购买股票的国民身上。借此,东印度公司筹集了大量资金,船员们也就没有了后顾之忧,大胆地踏上了远征东方的航线,开创了荷兰的海上帝国时代。 所以,荷兰人第一个发明了股票这种金融工具。 三、风投、创投:让社会分担创业创新风险 现在最流行的风投、创投就对企业鼓励创新、创业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很多人下海创业,但是创业不是好玩儿的,它是九死一生的游戏,不要说普通人,就算是亿万富翁,一个不小心也可能倾家荡产。 所以我们会说,股票也好,风投也好,这些金融工具,都使得我们人类对风险的承受能力突破了地域和时间上的限制,个体、企业都被赋予了更大的能量,我们人类经济活动的范围也就被大大地拓展了。 我们再总结一下,金融作为一种工具,具有时间定价,资金聚集和抵御风险三个功能。但能不能用好这个工具,得看你的本事了。我用交通工具来打个不恰当的比方,简单的金融工具比如买保险、买理财产品,买房贷款之类,有点类似学自行车,大部分人只要花点时间学一学都会,但复杂点的金融工具,比如股票、期权,期货或者各种眼花缭乱的衍生品,就有点类似开飞机了,不是随便学学就会的,进入门槛很高。 生活中的绝大多数普通人,包括我,之所以一提金融就觉得是洪水猛兽,根本原因就在于没有对其有清楚的认识,却容易受财富聚集传奇的诱惑进而参与不适合的金融投机,就像你没有驾照就开车上高速一样,出事是大概率事件。这种受金融伤害的事情像传染病一样容易传导,进而产生普遍性的误解。 你想采取什么样的金融工具,取决你的目标,工具一定要跟目标匹配,才能发生效用。比如你是想创业的,那么发行股票,寻找风头创投等是在考虑之内。如果只是想财富的保值增值,那么房子,股票,债券等是在考虑之列,但不管如何,你最好得先看说明书,考得驾照再上路,不然,这些工具就会变成价值毁灭。
#金融工具
#风险管理
#时间价值
#资金聚集
#实体经济
分享
评论 0
0
德潤傳媒
2个月前
【曾经的老板今何在 曾经实体的我在金融自媒体,老板你呢?】
#实体经济
#金融自媒体
#老板
#转型
#怀旧
分享
评论 0
0
个人主页
通知
我的投稿
我的关注
我的拉黑
我的评论
我的点赞